重啟 第五卷 新一年 第六十三章 攝影師貝聿銘
    「貝聿銘!」黃昏的眼珠子都快要彈出眼眶。這可是個大人物。

    對於老貝的認識黃昏主要來源於香港的中國銀行大廈,這座香港的標準性建築風格非常誇張,看起來像幾片筍殼粘貼在一起,又像是一多含苞欲放的花蕾。象徵著香港美好而生機勃勃的未來。

    貝聿銘經常1917年生於中國廣州,其父是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的總經理。1927年,舉家搬遷到上海,在上海讀完高中後,又去了美國賓州大學攻讀,後來又轉學到麻省理工大學。畢業後從事建築設計。

    他也曾經回憶說,當初在上海讀書時,每日都要經過上海百貨公司大樓,心中很是奇怪,這麼高的樓房是怎麼修建的。便對建築產生了濃烈的興趣。

    其實,上海百貨公司不過是一棟五層的建築。在當時,也算是一個可以讓人仰視的高度。

    除了香港中銀大廈,貝氏最得以的作品還有:為巴黎羅浮宮設計了一個玻璃金字塔類型的大門;北京香山飯店。

    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建築設計師,他設計了大量劃時代的建築。是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他被人描述成為一個注重於抽像形式的建築師。他喜好用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鋼這些普通建材構建自己的藝術夢想。

    不過,這都是另外一個世界的事情。眼前這個戴著寬邊眼睛,目光敏銳,額頭髮亮的小老頭可是一個曾經拿多奧斯卡攝影獎的成功的攝影師。

    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按道理,蝴蝶效應應該沒有這麼厲害吧!

    黃昏有點鬱悶,尤其看到一個攝影師,他更願意看的是一個成功的建築實際師。

    兩種專業所創造地價值也有很大不同。

    看到黃昏古怪的臉色。貝聿銘溫和地一笑,很典型的古典知識分子風度:「黃先生,你臉色很不好。身體不舒服?」

    「沒有沒有。」黃昏醒過神來,伸手和貝聿銘握手。「請坐。我只是有點感慨,攝影師是一個年輕人的職業。」

    「哈哈。」貝聿銘爽朗地一笑:「我知道你要說什麼。不過,我身體很棒,經常打高爾夫球的。如果你願意,我們可以出去打兩場。」

    攝影師是一件很需要體力的活,黃昏難免有點顧慮。不過,老貝不去搞建築,而去幹攝影。這的確讓他有點鬱悶和奇怪,忍不住問貝聿銘:「老貝,你好像學的是建築設計吧,怎麼幹攝影了?」

    貝聿銘又是溫和地一笑,回答道:「所有藝術都有相似的地方。其實攝影和建築都是共通的,都要平衡或者顛覆空間立體美感之間的關係。」

    純專業性的東西黃昏插不上嘴巴,他連忙岔開話題,問:「老貝,什麼時候從新干回你的本行,畢竟那才是你最擅長的領域。」

    一提到建築,貝聿銘眼睛發亮。回答說:「我一直在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作為業餘愛好,我也設計過不少建築。不過因為時間和精力的關係,就僅僅停留在圖紙上面罷了。」

    黃昏聞言大為驚喜。看來,錐子就算放在布袋中也是掩蓋不了鋒芒的。

    說句實在話,貝聿銘如果僅僅作為一個攝影師就算再成功也是一種失敗。黃昏覺得自己有責任讓這個迷途的羔羊從新回到建築設計業這條很有前途的道路上去。

    想到這裡,黃昏便和貝聿銘一起開車來到水泥高爐建築工地。

    「對此你有何看法?」黃昏指了指剛起了一半的高爐問他。

    「這就是拍攝現場吧?」貝聿銘問。

    「是,影片的主要鏡頭都是在這裡拍攝。」

    「很不協調。」

    「什麼?」

    「這幾棟建築和周圍的環境很不協調。」貝聿銘回答。「不過卻很有突兀感,讓人不敢忽視。你看那邊的住宅區,都是明亮的色彩,建築物也細長瘦高,給人輕浮之感。有你這幾座高爐一矗,頓時變得踏實,沉穩。視覺方面給人的衝擊力很強烈。」

    黃昏大喜,想不到自己異想天開地行動居然得到大師的首肯,便說:「其實,我修這幾座高爐花了不少錢,僅僅為拍攝影片。影片拍攝完畢後因為環保的緣故是要拆除的。這麼多錢打了水漂,很讓人心疼的。有沒有辦法將它們都保留下來?」

    貝聿銘覺得好笑,不過也對這一提議產生了極大興趣,想了想說:「單純作為高爐當然是要被政府勒令拆除的。不過,如果主體建築物的功能換上一換,還是有機會保留下來的。」

    黃昏眼睛一亮,呼吸有點急促了:「對啊,主體建築不變,細微地地方做些改動,可以改造成一座城堡式樣的飯店。或者作為一座南京大屠殺主題公園而存在。哈哈,我真是個天才!」黃昏大笑起來。

    「那當然好。」貝聿銘溫和一笑:「不過,很多地方需要做大的改動。」

    「怎麼改動?」黃昏問。

    「城堡式樣的飯店在歐州很常見,也沒有什麼特色。不如這樣……」貝聿銘微一沉吟,說:「高爐主體保留。等影片拍攝完畢,在大廳部分弄一個礁石模樣的外延建築,後面的高爐作為防波堤而存在。應該是一個很前衛很現代的建築。」

    「好!」黃昏擊節叫好,說:「礁石、海浪、防波堤,好理念。就這麼辦。」說完,他緊緊握住貝聿銘的手,目光熱切:「老貝呀,等影片拍攝完畢,你能不能幫我設計這座飯店?」

    「我現在是攝影師。」

    「為什麼不挑戰一下自己呢,你不是一直想幹建築設計嗎?」

    「好,下來我試試。」貝聿銘大為動心。畢竟。他本來就是作為建築設計師而來到這個世界的,至於現在為什麼成為一個優秀的攝影師,這大概只能用「上帝的心血來潮」來解釋吧?森林裡有兩條路。貝聿銘走的是另外一條。現在,黃昏讓他回到起點。然後指著另外一條路說「這邊有不同的風景,為什麼不去看看?」

    除了黃昏,沒有知道,一個震驚世界的建築大師就要橫空出世了。這一年,貝聿銘已經五十出頭,大器晚成。

    貝氏的部作品就是黃昏文化公司的《巖礁酒店》。這件作品為老貝帶來了一系列的榮譽,當年中國最佳建築。

    不過,這座酒店僅僅停留在二人的口頭上面,連圖紙都還沒一張。

    一切要等到《南京,1937》拍攝完畢。

    投資了這麼多錢弄出幾座高爐僅僅為拍攝一部電影,想起來就是一種浪費。黃昏修建這座高爐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為噁心一下揚子集團的那個高尚住宅小區的開發計劃。據反饋回來的消息說,自從自己這裡開始轟轟烈烈進行重工業建設以來。揚子集團的那個房地產計劃就出了大麻煩。房子根本就賣不動。

    房地產行業本就是一資金密集型產業。一個地產項目動輒上億,多的甚至幾十上百億。無論多大的公司,如果單純靠自己的流動資金,是無法駕馭的。

    在房地產項目立項之前,地產公司早就和銀行商談好,由銀行提供必要資金。地產商用土地和不動產作為抵押,一邊建設一邊銷售。等房屋建好。貸款也同期還完。

    說起來很簡單,其實是一條很脆弱的資金運作環節。只要這條鏈條其中某一環出了點問題,整個計劃也就完全斷裂。

    黃昏這幾座高爐一建,揚子集團的房地產立即賣不動。一賣不動,資金立即出了問題。銀行那邊的還款計劃卻不得不繼續應酬。楊之遠沒有辦法,只得調用集團賬面上的流動資金來填補這個漏洞。再後來,隨著工程的全面展開,資金問題愈發嚴重。迫不得已。揚子集團只得在資本市場上大量拋售股票套現。

    市值上百億地股票來勢兇猛,資本市場一時消化不了。連帶著相關證券也紛紛縮水。為了繼續變現,揚子集團在回購了部分股票之後,又開始拋售。一買一賣,勉強持平。()待市場失去警覺,突然跳水式全砸了出去。恐慌性拋售瀰漫著這個資本市場。一月之後,股市突然進入大熊期。股民損失慘重,揚子集團損失慘重,房地產行業損失慘重……

    風起於青萍之末。

    黃昏沒有想到,這一次的地產項目的全面萎縮居然源於自己這部電影。

    不過,實惠卻是實實在在的。建築材料價格一跌再跌,高爐的造價一再降低,讓黃昏樂得合不攏嘴。

    他已經和紅光電子廠說好,這幾座高爐將來要做酒店。因為家屬區的土地屬於工人,黃昏乾脆就開出條件,土地作為股份分參股酒店,每個工人都有股份。其中,黃昏佔百分之五十一,工人們佔百分之四十九。

    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既讓工人們得到實惠,又解決了部分職工的就業問題。政府很高興看到這和諧的一幕,大筆一揮,同意黃昏提出的這一資產重組計劃。黃昏還像向上海市委書記拍胸口說,在未來三年內,他願意為一萬工人提供工作崗位。

    牛皮是吹了出去,走一步看一不。看來,將來要開發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才是。

    在這一系列強力手段之下,揚子集團只得無奈地吞下這一苦果,眼睜睜地看著那幾棟高爐平地而起,刺眼地炫耀著它醜陋的身姿。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