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王傳奇 正文 第五十八章 星墜逍遙
    看到掌門人一套太極長拳與魔鬼一樣的千軍武神戰在一起,武當派的數十位長老弟子們不由眼界大開,心中紛紛回想著往日裡掌門所講的太極

    之理,一時之間倒也有不少收穫。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頭頂懸也,意氣須換得靈,

    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發勁須沉著松靜;專注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氣遍身軀之謂。運動如百

    煉精鋼,無堅不摧,形如搏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嶽,動如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

    收即是放,斷而復連,往復須有折迭,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心為令,

    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青崖子一邊與千軍武神做著生死之搏,一邊在口中大聲念著太極長拳的歌訣,看來他

    是在現場給武當門下解惑授業呢。

    而遠處觀戰的武當弟子卻也不負青崖子所望,看著掌門出神入化的太極長拳,眾武當弟子俱都領會在心。

    此時的千軍武神不由的有些怒了,在他心中認為,二人決戰之中怎麼能分神事外,這明顯是對武道的不尊重,他那裡知道此時的青崖子是抱著

    必死的決心與之交手,怕太極精意自己手失傳,所以藉著二人過招之際,將太極精義傳授給門下弟子。

    千軍武神與青崖子轉眼間已經交手數十招,青崖子軟綿綿的招式令千軍武神心中惱火不已,大有有力無處使的感覺,但是心中知道這是一套不

    世絕學,絲毫不敢看清,隨著雙方交手,千軍武神突然眼中一亮,心中暗道:「按他所說,以柔能克鋼,鋼又何嘗不能克柔呢,看來我只要使用

    體內深厚的剛猛真氣以拙破巧,以鋼克柔,那麼他的太極神功就不難而破。」

    想到這裡,千軍武神如閃電般的斬魂慢了下來,每出一刀都是夾帶著渾厚熾熱的真氣,逼向青崖子。

    看到千軍武神招式放慢,青崖子暗歎口氣,心中知道對方已經看破太極長拳的虛實,如今只有使用武當派的震山劍法兩儀神劍了。

    身形輕輕一縱,青崖子後退丈外,口中道:「千軍施主果然不凡,太極長拳既不能取勝,那麼請再領教鄙派兩儀神劍。」說話間,身後遠處的

    武當弟子將一柄松紋古劍送到青崖子手中。

    慈祥的眼神注視著送劍而來的心愛弟子松風青崖子微笑著說道:「風兒,如果為師身殉武道,那麼武當掌門一職就由你青萍子師叔接任,而你

    則進入武當祖師墓中閉關修煉三豐祖師留下的太極四式功法,希望你能將武當發揚光大。」

    年輕的松風聞言不由的哽咽道:「恩師」

    轉過身來,青崖子看著千軍武神郎笑一聲道:「有勞千軍施主久侯中松紋長劍出鞘,兩儀劍法輕輕揮出。

    兩儀原自《易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兩儀又是指陰、陽、天、地、剛、柔、動、靜、輕、重等矛盾的兩個對立面,所以青崖子的劍法中不但包含了天地之間的至理,更隱含著武人

    夢寐以求的極道之理。

    千軍武神看到如此神奇的劍法不由見獵心喜,口中狂笑一聲,斬魂由慢而快,閃電般劃過二人之間短短的距離,直刺青崖子。

    誰知道那電般劍光接觸到青崖子的松紋劍,莫名其妙的竟被青崖子卸在一邊,而青崖子更是趁勢反擊,松紋古劍一化二,二化四,四化八,八

    化十六,十六再化三十二,三十二再化六十四******依次類推,一柄松紋古劍幻化出無數道奪目的劍光,將千軍武神罩在其中。

    暗道厲害的千軍武神,同一時間也發出無數道閃電般的耀目劍光與青崖子的兩儀劍法接實。

    沒有絲毫的金鐵交鳴之聲,竟發出轟然之聲,內功不及千軍武神深厚的青崖子慘被震開,持劍的右手竟是麻木不已。

    絲毫沒有停留的千軍武神,狂嘯一聲,人如電閃,出現在飛退中的青崖子身前,手中斬魂帶出一縷銀光自青崖子後胸刺出,一絲微笑出現在

    青崖子的嘴角,左手突的握住刺入體內的斬魂,右手鬆紋劍猛然出手,閃電般刺向千軍武神的胸口。

    看到青崖子嘴角的笑意,千軍武神不由一驚,心念閃動間,身形急轉,青崖子的松紋劍自他胸前帶出一縷鮮血,刺在空處。

    一口鮮血噴出,面帶著可惜之色的青崖子閉上了雙眼。

    遠處的數十武當長老與弟子神色悲憤的跪倒在地,注視著胸口有一個巨大傷口的青崖子,那松風口中一口鮮血溢出,人已昏倒在地。

    看著胸前的傷口,千軍武神不由暗道厲害,沒想到青崖子竟是打算同歸於盡,對於這位使自己踏入中土以來第一次令自己受傷的道人,千軍武神

    的心中充滿了敬意。

    又一顆武林中的巨星墜落了,武林中執兩大牛耳的少林武當兩派掌門人俱已戰死,武林聯盟中那裡還有人能是千軍武神的對手呢?

    正當武林聯盟眾人不知如何是好之時,千軍武神對著眾人道:「請武林聯盟的諸位傳告中土武林所有高手,千軍武神將在東海之濱折劍峰之上恭

    候中土武林高手的光臨。千軍武神願以單人孤劍,挑戰天下。」說完話的千軍武神收刀回鞘轉身行去,數十位江湖中頂尖的人物,竟無一人出言相

    留。

    看著漸漸走遠的千軍武神,眾位掌門不由長歎一聲,江湖浩劫到了,寒心魔樓之事未了,竟又出了一個如此棘手的人物,江湖從此多事了。

    雄偉的雁門關就坐落在地勢險要的代山之上。

    代山位於山西代州境內「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雄關依山傍險,高踞代山之上。東西兩翼,山巒起伏。山脊長城,其勢蜿蜒,東走平型關

    、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瀚海;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

    關有東、西二門,皆以巨磚疊砌,過雁穿雲,氣度軒昂,門額分別雕嵌『天險『、『地利『二匾。東西二門上建有兩座巍峨城樓,巍然凌空,內塑

    北宋楊家將群像,並在東城門外,為李牧建祠立碑。唐代詩人李賀的《雁門太守行》寫出了雄關的豪邁氣勢:「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劇《永樂大典·太原志》稱:「代山高峻,鳥飛不越,中有一缺,其形如門,鴻雁往來……因以名焉。」

    代山又稱雁門山,古稱勾注山。這裡群峰挺拔、地勢險要。自建雁門關後,更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它「外壯大同之藩衛,內

    固太原之鎖鑰,根抵三關,咽喉全晉」可以說是整個山西的咽喉之地。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

    關。故有「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的說法。

    雁門關,居「天下九塞」之首。從戰國時期起,歷朝歷代都把此地看作戰略要地。雁門關之稱,始自唐朝初年。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

    於是唐皇駐軍於雁門山,於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後經五代十國、宋、遼、金、元約四百餘載。元朝更在雁門關設有千戶所。

    大明洪武七年吉安侯陸享親自監工築新關於舊關東北十里處的要道。南距山西代州四十餘里,北鄰廣武城二十一里,地勢更為險要。

    而在這代山中一處長年籠罩在濃霧中的山谷便是寒心魔樓的所在之地名為煉魂的一處死谷。

    濃霧之下的煉魂死谷內壁立千仞,亂石嵯峨,寸草不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死谷,而在這猶如鬼蜮的死谷中一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的四層

    高樓坐落在谷中深處,與周圍的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得是那麼的詭異。

    而在這金碧輝煌的高樓內的一間密室之中,一位身著黑色長衫的白髮老者面壁而立,高大的身材給人一種飄逸的感覺,一雙海般清澈的眼睛

    發出一股不可侵犯的凜然氣勢。

    三俗一僧四個年在半百左右的老者站在白髮老者的身後,冷眼看去,這四人雙目精光閃閃,太陽穴高高鼓起,一看便知道這四人身手不凡。

    白髮老者慢慢的轉過身來看了一眼四人口中道:「剛剛接到飛鴿傳書,中原武林的八荒丐王與北齊尊者這兩個老怪物已經奔魔樓而來,同來得

    高手一定不會在少數,你們吩咐下去,作好一切應戰的準備,派出探子嚴密探察八荒丐王等人的行蹤,本座要將他們一網打盡。」

    「尊樓主令」三俗一僧四個半百老者恭聲答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