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舞江湖 第六場 魔嬰降世 第一百十七章 皇城根下
    「還有我老黃呢?」黃跑跑學錢老二的樣,也用手指著自己的鼻子。

    「你?你不『跑』就萬事大吉了——調皮也得看地方!」錢老二老大的不屑道。

    「你們兩個都不能去,就留在這裡和大伙在一起。」華軍嚴肅道。

    錢老二道:「我老錢現在功力大進,就算十個錦衣衛也不放在眼裡,為什麼不能去?」

    謝可笑道:「老錢,我們知道你的武功大有長進,可是你的江湖經驗太淺,這北京城裡的水太深,不是你能涉足的,你和跑跑都還是和大伙在一起吧,這裡也並非特別安全,你們還要肩負保衛這座別墅的職責。」

    蝦皮、老神、吳小文等人也紛紛勸說,錢老二只得作罷。

    謝可等人準備了一下後便離開了別墅進城去了。

    錢老二悶得慌,在別墅裡東轉西晃不覺又踱到了衡其的房間。他探頭進去一看,只見李詩茵、高媚真、聶小霞、鄒文莉、夏紅、劉婷等女孩子擠了一屋子,正忙著給衡其喂湯餵藥,而衡其也已經醒來,正懶懶地躺在床上,心安理得地讓女孩們服侍著。

    錢老二頓時老大的不舒服,他壓住心裡酸溜溜的滋味道:「呵,真熱鬧啊,臭小子衡其醒過來了?」

    衡其咧嘴露出一絲乾笑道:「錢老二,進來坐坐哇。」

    「你小子真他媽的有艷福,這麼多妞眾星拱月似的圍著你——腦子清醒了吧?還想著『塌鼻豁嘴』不?」

    「錢老二說哪的話?我老周這次遭了這麼大的災,你還在那風言風語,真夠意思啊?」

    錢老二連忙陪笑道:「衡其臭小子便當真,跟你開個玩笑嘛,那該死的『九尾妖狐』還算它自己滅亡了,要不然,我老錢恨不得食了它的肉、喝了它的血、吸了它的髓……」

    「吃了它的屎。」黃跑跑在錢老二身後接口道。

    「格格……」眾女孩都哄笑起來。

    錢老二回身作勢欲敲黃跑跑的頭,黃跑跑趕忙嘻笑著閃開。

    衡其忍住暴笑道:「錢老二,聽她們說這次為了我的事你也出了不少力,我老周謝謝你了。」

    「咱們都是哥們,談什麼謝不謝的?對了,你小子的身體現在感覺怎麼樣了?你的『魔功』還有沒有?」

    「什麼『魔功』?」衡其愕然不解。

    「你小子還裝蒜——就是在古墓裡,我們找到你時,你小子不僅武藝高超,連鄭女俠和郭離都打不過你,你還會噴一種綠色的毒霧,整個人就像只會放毒的癩蛤蟆……」

    「我現在渾身無力,我好像也不記得我會什麼武功,可能那套一式長拳還記得一點。至於你說到我會放毒,有這麼回事嗎?」衡其一臉茫然道。

    聶小霞替衡其解釋道:「他呀自從被鄭女俠和郭離救回來後就一切功力都沒有了,既然沒有『魔功』,當然也不會放毒,甚至連楊浩和唐菁兒輸給他的內力都沒有了。他也根本就不記得和金環在一起所發生的事。」

    錢老二搖搖頭:「衡其臭小子,現在我還真的有點同情你了——我們都已經成了『武林高手』,你卻仍然是個平庸之輩……」

    衡其卻滿不在乎道:「平庸就平庸吧,我老周經歷了這場事,看開了,做不做『武林高手』無所謂了,只要活得開心就行,想那麼多幹嘛?」

    錢老點頭歎道:「看來你小子經歷了這場事還真的變了……」

    「窮則變、變則通,變者古今之公理!」黃跑跑又不失時機地在錢老二身後接口道。

    「去你的,你招打是不是?」錢老二氣得鼻子裡噴出兩道青煙——不過這次沒有敲打黃跑跑的頭,任他跑了,而是看著衡其道:「那你打算怎麼辦?要不要我老錢重新幫你輸點功力?」

    「不用不用。」衡其連連搖搖手道,「我現在這個樣子很好,不會武功,也不惹麻煩,逍遙自在。」其實他的潛台詞是:「你錢老二給我輸功?別功力沒輸給我,倒讓我走火入了魔……」當然這個話他沒說出口。

    這時聶小霞道:「衡其的身體還很虛弱,需要多休息,我們都出去吧,別影響他了。」於是眾人都走出門去。

    李詩茵走在最後面。她剛走到門邊,正要帶上門,衡其咳嗽了一聲,忽然叫道:「八婆,你等一下。」

    李詩茵站住了,不動聲色道:「什麼事?」

    「八婆,你是不是……很恨我?」衡其的厚嘴唇嚅嚅道。

    「我……我為什麼要恨你?」

    「真的?你不恨我?八婆,你別騙我老周,我知道這次的事你恨透了我,我老周只能對你說聲對不起了……」

    「你對不起誰?我幾時恨過你?我要恨,也只會恨我自己……」李詩茵的眼圈一紅,似有晶瑩的淚花在閃動。她一咬嘴唇,閃身而出……

    「八婆,你別走,你聽我說……」衡其大急,知道李詩茵心裡仍然有氣,他想跟她說個明白,因此激動地大叫了起來。

    李詩茵本不想理他,忽然聽到衡其的叫聲變得淒厲起來,同時傳來「啪嗒」一聲,她連忙反身衝進去——只見衡其帶著一床被褥竟滾到了床下,摔得是眼冒金星,爬不起來。

    「真是前世的冤孽!」李詩茵搖搖頭,歎息一聲,上前將衡其抱回到了床上——衡其卻躺在她的懷裡不肯下來了,一面喘著牛一樣的粗氣道:「八婆,謝謝你——你聽我說,這次的事情我真的是情非得已,都是那金環害的……我衡其對你的心日月可鑒……」

    「你別假惺惺,我不會上你的當……」

    「不,八婆,我是認真的,我老周感謝你為我做的一切,我要用一輩子來償還,這輩子不夠下輩子接著還……你現在多陪我一會兒好嗎?」

    「你臭美吧!」李詩茵「撲」地一聲將衡其擲到床上,冷下臉,頭也不回地往門口走去——「八婆,你真的不能原諒我嗎?」衡其又滾到了床邊。

    李詩茵像是早就知道了他的伎倆,冷冷道:「再掉下來你自己爬起來——別再向我表白,要我原諒什麼了,要不是清楚你的德性,我現在會站在這裡跟你說話嗎?哼!」

    時間又過去了兩天。這天吃過早飯後,老神、蝦皮、吳小文守著劉「國舅」和宋老干正在下黑白棋,忽然龍拐跌跌撞撞跑進來道:「不好了,錢老二和黃跑跑不見了!」

    蝦皮等人皆大吃了一驚:「什麼?錢老二和黃跑跑不見了?這兩個混球會上哪裡去?」

    老神掐指一算,額上青筋頓時跳了起來:「不好,這兩個傢伙進北京城去了!」

    錢老二和黃跑跑果然是打算混進北京城裡去。這兩個傢伙現在正呆在北京城外城的東便門外等待著時機混進城去。

    明朝的北京城共有四層,最外面的叫外城,外城之內叫內城,也叫京城,京城之內是皇城,最裡面的才叫紫禁城,是皇帝老頭和他的三千妃子們住的地方,大臣們一般住在皇城,達官貴人住在京城,一般的老百姓住外城。

    紫禁城當然是最氣派的,那是皇宮嘛,也即現在的故宮博物院,是整個北京城的核心。明初攻克大都後,將原來的元皇宮、除隆福宮改為朱棣的燕王府外,其餘大部分宮殿為了「滅王氣」全部拆毀了。因此遷都北京,就需重新建造紫禁城皇宮。紫禁城於永樂十八年完工,周約六里餘,南北960米,東西760米。城外護城河(稱筒子河)寬52米。城四門:南午門,北玄武門、東東華門、西西華門。四角有壯麗的角樓。

    圍繞紫禁城、西苑(三海)、景山之城曰皇城。長約十八里,有七門。最南大明門,大明門內為正門,即承天門(清改天安門),門前為廣場,廣場東北為長安左門(俗稱東三座門),西北為長安右門(俗稱西三座門),皇城東門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北為北安門。

    公元1368年朱元璋的大將徐達攻克大都後,便著手改建城池。當時元順帝退走蒙古高原,為防其南侵,遂將大都城北部比較空曠荒落的地方放棄,北垣南縮5里,另築新城。永樂十八年(1420年)命營繕司郎中蔡信為工部右侍郎,加修築東、西、南三面城垣。東、西垣在元舊土城基礎上包磚砌成。南垣已於永樂十七年(1419年)向南推展了二里,亦用磚包砌。城周長四十里,共九門,即明京城,後稱內城。

    蒙古騎兵多次南侵,時常迫近京城。如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兵就曾到南郊。世宗朱厚為加強城防,採納了大臣們的建議,於嘉靖三十二年增築外城。原計劃築城一百二十里,四面包圍內城,但因財力不足,只修包了南郊,成了「凸」字形,全長二十八里,有七門。嘉靖四十二年又增修各門甕城,至此時完成了北京城的規模。外城的建成,形成了一條自正陽門通往永定門的筆直的大道,也是全城中軸線的南端。中軸線全長近8公里,南起永定門,穿正陽門、紫禁城的正中心和景山中峰,最後止於鼓樓和鐘樓。

    現在錢老二和黃跑跑站在雄偉的東便門下,眺望著莊嚴肅穆的北京城,看著熙熙攘攘的人流,驚得像兩隻傻魚張口結舌。半晌,黃跑跑才歎道:「這北京城確實是氣派啊,氣派!」

    錢老二不屑道:「你別像個傻裡巴幾的鄉巴佬在這兒發傻了,走,咱們進城去。」

    兩個人便混入人流,來到了城門洞邊上。

    只見一隊官兵正在凶神惡煞地盤查行人,黃跑跑的腿肚子頓時有點打顫,錢老二一把將他拽住,低聲道:「到了這裡你可別再想著『跑』!」

    黃跑跑起著哭腔道:「我不跑,你拽松點行不行?」

    說話間,兩人已經來到了官兵面前。

    一個麻子用手中的腰刀指著二人道:「幹什麼的?」

    錢老二還算機智,想起自己身上穿著的這身「秀才」服,當即答道:「我們是參加殿試的大學生,巳時就要開考,再晚就誤了時辰。」

    「大學生?」那麻子的嘴巴變成了喔形。

    黃跑跑忙擠了一把鼻涕點頭哈腰道:「啊,長官,他說錯了,是太學生,太學生。」

    那麻子看了看這兩個人,錢老二長得五大三粗,活像個殺豬的屠夫;黃跑跑賊眉鼠眼、形容猥瑣,像個投機倒把分子,怎麼看都不像讀書人,更不用說像在太學裡就讀的太學生了。

    不過他好像也並不管他們像不像讀書人,因為也挑不出別的什麼刺來——像他們這樣的平頭百姓街上實在是一抓一大把。

    因此把手向他們一攤道:「拿來!」

    附名詞解釋太學: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大學。太學之名始於西周。漢代始設於京師。漢武帝時,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魏晉至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或兩者同時設立,均為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當然同現在的「大學」不可同日而語。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