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魂 第20章 與智慧佛緣相系
    在藏地,人一生下來,就被環繞在濃郁的宗教氛圍中,它像呼吸一樣,深刻而不留痕跡地浸潤在你的生活之中。

    與智慧佛緣相系的根脈,他們與生俱備。

    縱觀世間任何地方,宗教對人類的精神生活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藏地,藏傳佛教更是深入人心。

    在藏地,人一生下來,就被環繞在濃郁的宗教氛圍中,它像呼吸一樣,深刻而不留痕跡地浸潤在你的生活之中。從這個角度來講,寺院更像一座讓信仰成為此生唯一的修習精進的場所。即使不在寺院,你也可以隨處見到搖轉經筒的老人。

    宗教信仰和神靈觀念,對於形成藏民族生活習慣和人生禮儀產生著極為重要和深遠的影響。在古代藏區,人們普遍相信被認為是原始宗教的苯教。苯教崇拜日月星辰、高山峽谷、草原冰川、大江大河,相信萬物有靈。苯教將宇宙天地分為三界,即天空是神界,地上是人界,地下是龍界;神、人、龍的關係是循環關聯的,天神下凡成了人,人死後到龍界或者成了鬼神。這種觀念在許多世紀中一直根植於藏族民間,至今仍流傳有這種觀念。7世紀後,佛教逐漸滲透到藏區,至10世紀後,與苯教相結合,形成了藏傳佛教。之後,在不同的歲月裡,出現了被稱為紅教的寧瑪派;被稱為白教的噶舉派;被稱為花教的薩迦派和被稱為黃教的格魯派。藏傳佛教逐漸成為藏民族意識形態和文化精神生活的主流。因此,佛教寺廟、神山神湖成為藏族各個地區宗教活動和民俗節日的中心,成為精神力量的支柱,影響到藏民族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的方方面面。

    在藏地,一個人從他的出生、成長、婚姻、勞動生產、衣食、住行直至死亡喪葬,無不與宗教信仰有著千絲萬縷的的關聯。在藏傳佛教的觀念裡,靈魂是不滅的,只有肉體才會消亡。任何一個生靈都要在神界、人界、阿修羅界、畜牧界、地獄界、惡鬼界六道中生生死死,循環往復地輪迴,直至涅進入佛的懷抱、進入極樂天堂。因此,佛是至高無上的。一個藏族人從小就被教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只有佛祖釋迦牟尼和他的各種各樣的化身,特別是生活在眾生中的活佛才能拯救和超度人的靈魂,使之達到極樂的彼岸。

    在藏地大大小小的寺院裡,有著許許多多不遠百里千里把人生最為華美的歲月奉獻給佛法的男孩們,他們的志向並不是像我等這般的紅塵俗人能夠理解的,事實上也無需理解,因為與智慧佛緣相系的根脈,他們與生俱備。那些關於生的苦難與死的超脫最後會成為他們參透人生無常的鑰匙,那些拋卻燈紅酒綠的清修,必將引導虔誠的心通往更加智慧的大圓滿。在藏區,人們為精神活著,為信仰活著,為佛活著。藏區歷代統治者襲襲相傳的精神是他們的靈魂,這精神便是對佛的無比尊崇。在原始崇拜中,佛是自然力量,被設想為法力無邊、精神支撐。像動植物或人一樣的存在物。佛不是自然現象本身,而是支配和產生這些現象的主人,例如藏族人心中崇拜的英雄的象徵物獅子、猛虎,象徵吉祥和諧的雙鹿,象徵目光遠大展翅騰飛的鵬等等。佛祖不是獅子、猛虎、鹿或鵬,但卻是產生這些東西的神靈。

    藏傳佛教小弟子

    大活佛

    在藏地,一年到頭許多的宗教民族活動,也都和佛祖釋迦牟尼息息相關。例如藏歷正月的傳召法會是紀念佛祖戰勝外道的勝利;藏歷四月薩噶達瓦節是紀念佛祖誕生、成道和圓寂的日子;藏歷六月初四的轉山會,是紀念佛祖初轉法輪;藏歷九月的降神節是紀念佛祖從天上飛到人間造福億萬生靈的節日。

    在藏地,神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的。神靈崇拜是西藏民俗活動的主要內容。山有山神;森林有森林神;莊稼有莊稼神;江河有江河神;村落有村落神。每個人身上都有保護神,男有男神、女有女神。連保護宗教都有專門的神,被稱為護法神。

    藏地的護法神有兩大系統,一個是以白哈爾神王為首領的白色王系護法神,另一個是以則瑪日為首領的紅色魔系護法神。比起佛來,神要低一個檔次,他們不能像佛那樣超度,引導人的靈魂轉生來世,他們只是利樂人的今生,因此藏族人認為他們不能皈依,只能供養,不能無條件地崇拜或信仰,只能有條件地利益交換。因此,供養、祭祀、娛樂神靈的活動處處皆是。

    虔誠

    藏地著名的神山、聖湖都有大型的民俗活動。相傳岡底斯山(藏語為岡仁波齊)、瑪旁雍措屬馬,念青唐古拉和納木措屬羊,扎日神山屬猴,每逢馬年、羊年和猴年藏傳佛教信徒都會在這些神山聖湖舉行大規模的朝山祭湖轉經換幡的活動。

    藏北牧區的賽馬會、雅魯藏布江河谷的轉田會和望果節,是一年之中牧區或農區最為盛大的節日,同時也是集牧區、農區活動之大成。

    藏區各地都有碉房,藏式平頂房,但風格卻各有不同。拉薩的碉房多為內院迴廊形式,放眼望去,全是碉房的窗戶,進入院內,猶如進入迷宮。但是,所有的碉房都是平頂,人們可以經常在樓頂活動、散步、娛樂等等。在家家戶戶的樓頂,四角都比其他地方高出許多,這些高角會掛滿五彩經幡,會在屋頂煨桑祭祀敬拜諸神。

    藏地寺廟有著氣勢非凡的特色——富麗堂皇。這些建築的頂層,尤其是重要的佛殿、靈塔殿上,一般都建有巨大的鎦金銅瓦的金頂,在陽光的照射下,金頂燦爛輝煌。在金頂的屋脊,裝飾有銅鳥、玉瓶、金鹿、法輪等,屋脊四角翹起,懸掛有一串串遇風便會叮噹作響的銅鈴和鐵板。那無疑是代表了佛的聲音,它將隨風傳播到更遠的地方。除了金頂,一些建築頂部還蓋有金閣、金亭。寺廟經堂門口,都設有裝飾得非常精美的轉經筒,不論是木製的、銅製的,還是皮製的,都會顯示出壯觀之美感。殿堂之內,除了高大威嚴的佛像,四壁還繪滿了各種佛像以及有關佛教的花紋、圖案及壁畫,殿內殿外還有許多與宗教相關的雕像……這一切,無不產生富麗堂皇之感。

    在原始崇拜中,神是自然力量,被設想為法力無邊和精神領袖,像動物或像人一樣的存在物。神不是自然現象本身,而是支配和產生這些現象的主人。例如大昭寺門庭上的銅鐘、護神的鹿。佛祖不是鍾或鹿,但卻是產生鍾或鹿的神靈。

    在德格印經院,位於法輪左右守護法輪的是兩隻罕見的孔雀,而不是常見的鹿(羚羊)。聽與我們同行的縣官員介紹,用孔雀在當時是經清皇特許的。藏地寺院護佑法輪,最尊顯的用獅子,次尊顯的用孔雀,再次的則用鹿。我所見過的守護法輪幾乎全是鹿,那是第一次看見孔雀守護法輪了。當然,用孔雀或許是另有說法的。而用鹿的另一種說法則源於釋迦牟尼在鹿野苑初次說法——轉法輪的史料。法輪和對臥的鹿象徵著佛祖釋迦牟尼在鹿野苑的初次說法。

    雖然藏地寺廟的建築風格大體一致,但由於各區域自然條件的差異以及藏傳佛教各教派儀規的不同,寺廟建築風格也產生了一定的差異,每座寺廟都會有其特別的建築。比如山南的桑耶寺,這是西藏最早的佛教寺廟,其建築佈局有別於其他寺廟,主殿居中,其他建築圍繞主殿而建,所用磚瓦為吐蕃時代的產物。又如薩迦寺,這是藏傳佛教薩迦派的主寺,其椽木強調為整根筆直的大圓木。而扎什倫布寺則有一座高九層的喇嘛大食堂……

    更慶寺是德格地區藏戲的發祥地,代表作有《哈熱巴》和《羅桑王子》。

    竹慶寺坐落於兩山相依似扶手椅的落座處,雪山、森林、草甸掩映著金色的寺廟,彷彿呼喚著迷茫漂泊的眾生尋找心靈皈依的地方,尋找到幸福最終的源泉。

    竹慶寺更是格薩爾藏戲的發祥地,《嶺·格薩爾》是始創於1870年的戲種,一直是世俗百姓瞭解這位魔幻英雄的主要途徑。人們一邊觀看一邊痛苦或笑逐顏開,為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或虛擬中的主角、配角們流淚,為今生依然在萬丈紅塵中苦苦掙扎的生命默默祈禱。其中《賽馬登位》是最為精彩的一組,由七個章節組成。它讓格薩爾在矛盾中出場,表現出格薩爾對待貧困生活的堅忍不拔的毅力、對待愛情的誠摯熱情、對待仇敵的機智勇敢。這正是古代藏族人民把對美好生活的稱讚、對社會道德標準的理解,用藝術手法體現在理想人物身上的代表之作。

    在藏地,隨處可見這樣的景觀:

    微風輕拂著路上行走著的僧侶們絳紅色的袈裟,淡紫色的野花嬌弱地把留給春天的香味塗抹到粗糙的僧鞋上。在這裡世俗人們也大多是信眾,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得到如此之多燦爛而明朗的笑容。

    佛家偈語:諸法無常,諸行無我——一天當中,我做了許多事,說了許多話,也認識了許多人。然而,哪一個行動中的我才是真正的我呢?

    有一天夜裡研佛者豁然開竅了,他覺得自己從日常研習的佛法中領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幸福無比。什麼是幸福,他這輩子迄今未曾體驗過。在日常的打坐誦經中,他都難得腦子出現熱血漩渦,心滿意足。可是現在他幸福得全身顫動,血脈賁張,漩渦連連,由於沉浸在幸福的漩渦之中而不能入眠。他覺得自己彷彿是第二次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不,不是第二次,應當是初生。因為在這之前,自己只是像動物一樣生存著,對於自己已生存意義的認識純然是矇矓的。但是今天他開竅了、明白了,覺得終於知道了自己是怎樣一個人,知道自己的生活有了意義、目的,以及更高的、佛賦予的使命——日常的研讀,多種積累,不尋常的記憶是種才華,這一切才使得自己對佛法中最經典的涵義要瞭解,這涵義神奇地包含了構成一種法力無邊的一切:淵博、包含、容納、寬宏大量、普度眾生、持久、深入、多樣性、文化延伸,並具有巨大誘惑力的神奇。他已經找到了自己今後生活的導航手冊。像所有高僧大德最初那樣,通過一個外部事件的啟迪,把一種習以為常的生活規律徹底打破並導入佛法法力無邊的巨大感召力之中。

    從此,他不再想離開布達拉宮,不想離開精研佛法的寺院,他認定已經認識到自己命運的方向。

    他徹底明白了,他為什麼如此堅忍不拔地克服著各種困難,活了下來。他必須做一個佛法的守護者、傳播者和宣講者。不只是隨便一個守護、傳播和宣講者,而是一個可以讓後人景仰的最優秀的傳播和宣講者。

    當天夜裡,他最初是醒著,然後是矇矓入夢裡,回憶起他所能回憶起的一切。把快樂的、喜悅的、慶幸的、苦難的、辛酸的、委屈的、不堪回首的生活片段系統地歸類,喜和樂的歸為好的,歸於佛的賜予;怒和哀的歸為不好的,歸於磨難予以忘卻。把佛法中可以感召人生與後世的,歸於輪迴;可以啟迪靈魂與思想的,歸於博大;可以建築起佛法精要宏宮偉殿的,歸於智慧……一個才智過人、知識淵博,從斗轉星移到太白初上,一位擁有更高使命的高僧大德在藏傳佛教寺院裡成長起來了。

    佛法最大妙處,在於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誦經悟道是種修行。

    很多時候,佛經是情感的出口,也是精神文化的途徑。

    閉目自嗔,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

    長的是人生,短的是年輕,年輕的陽光、年輕的空氣,鬱鬱青山無數,悠悠白天無數,潺潺流水無數,艷麗格桑花無數,山水盈盈中,淡淡南柯中,一尊攜著一紙一筆的研佛者的身影漸漸清晰,雙手合十,跪拜在我佛悠長的睫毛下,感知菩薩清明的目光,直到終老。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