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呼喚 第3章 :大禹遺風 (2)
    防洪大堤的修建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也是一項艱苦的任務,僅一、二期工程需拆遷房屋109棟,拆遷建築面積28200平方米。誰沒有對家園的拳拳之心,誰沒有對故土的眷眷之意。但他們主動拆掉了自己的房屋,住進臨時搭建的工棚。縣生資公司退休幹部舒孝順、百貨公司退休職工石冬雲等移民戶識大體、顧大局,模範帶頭拆遷自己的房子,沒有向防洪大堤指揮部提任何個人要求。

    1996年12月21日8時,漵浦縣縣城城南工地鞭炮齊鳴,彩旗飄揚。防洪大堤第一期工程開工典禮隆重舉行,隨著指揮長譚顯聰的一聲令下,防洪大堤第一期工程破土動工。兩千多名機關幹部職工自帶工具參加義務勞動,工地機器轟鳴,錘釬叮噹,高音嗽叭裡播放著雄壯的「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的歌聲。漵浦兒女用這鋼鐵般的力量,構畫出了一幅恢宏壯麗的戰洪圖。

    為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指揮部嚴格按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的「三制」管理要求,在實行公開招標、遴選技術過硬、信譽良好的施工單位的基礎上,實行工程質量監督員與施工檢查員質量包干責任制和工程進度責任制。由於獎罰分明、責任到人,加上指揮部領導和工程技術員日夜巡視在工地上,任何質量隱患都瞞不過他們的眼睛。無論是清基下腳,還是填土砌石,每完成一項都必須申請驗收,驗收合格才能進行下段工序。從而保證工程真正達到了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

    水電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在防洪大堤工程建設中,大顯身手、不負眾望。每天4部翻斗車、1部裝載車日夜作業,該公司工地負責人龔高昇曾深有感觸地說:「看到譚指揮長日夜奔波在工地上,為我們排憂解難,我們很受感動。我工地自開工以來,8名管理人員與60多名民工一道吃住在工地,每天工作達18小時以上,工程開工僅半個月,就完成工程總量80%。」

    千米大堤6個施工地段,上千名民工冒嚴寒、頂酷暑,經過400多天的晝夜奮戰,一條高質量、高標準的長1680米的城南防洪大堤聳立在漵水南岸。1998年元月18日,漵浦人民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慶祝防洪大堤勝利竣工。

    大堤建設標準之嚴、速度之快、質量之高引起了省、市領導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先後有十多批省、市領導和兄弟縣、市負責同志來此參觀、指導。省委書記楊正午、省長儲波來了,省委領導胡彪、周伯華、楊敏之、羅海藩、龐道沐來了,市委領導楊泰波、吳宗源、歐陽斌、陳志強來了,他們深深牽掛著漵浦人民對洪水的憂患而來,滿意而歸。看到防洪大堤進展快、標準高、質量好,許多領導紛紛黎贊並題字。

    神女應無恙,當為長堤殊。城南防洪大堤的建設打破了湖區大堤的建築模式,遵循山區洪水易漲易落的規律,本著「低堤防沖、路堤結合、美化城市、總體規劃、分期實施」的思路。首次將立交橋設計在大堤上,既便於運輸施工材料,又突破使用閘門的傳統觀念,從而引起了水利專家們的極大關注,被譽為「山區堤防洪工程模式」。

    時任省水利水電廳廳長王孝忠等領導到漵浦視察後,對漵浦防洪大堤建設讚不絕口,並表示大力扶持。1999年省水利水電廳把漵浦防洪大堤工程列入湘、資、沅、澧四水綜合治理的重點項目之一,並列入全省樣板工程。

    縣城防洪大堤——漵浦水利建設史上的又一壯舉!

    眾志城城修建的防洪大堤,浸透著建設者們的多少心血和汗水!老百姓無限感慨地說:「如果當官的都像他們那樣為民辦實事,我們沒有不擁護的。」

    在修建防洪大堤這項前無古人的浩大工程中,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頌的工程建設者,他們為鑄造防洪大堤夜以繼日、嘔心瀝血,展示了他們為民造富、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

    指揮長譚顯聰——「當代大禹」不虛傳

    1999年12月26日晚,還沉浸在城南一、二期防洪大堤喜悅中的漵浦人民,又馬不停蹄修建城北第一期260米防洪大堤。此時縣主要領導已換了三屆,但以譚顯聰任指揮長的防洪大堤指揮部卻並未隨領導更換而解散。工程開工後,譚指揮長每次組織開會,總是強調高標準、高質量。他經常對工作人員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黨和人民對我們委以重任,我們就要向黨和人民高度負責。質量一定要嚴格把關,稍有疏忽就失職甚至犯罪!」

    2000年冬,縣城城北第二期376米防洪大堤破土動工。作為指揮長的他,在抓好其他工作的同時,嚴格抓好防洪大堤工程的質量和進度,他利用每天早、中、晚休息時間堅持到工地檢查兩至三次,有效地對工程質量進行了監督,使歷時4個多月的城北防洪大堤第二期工程進度快、質量優。

    他每年負責幾百萬元的工程,別人看來似乎大有油水可撈,可他把抽了十多年的煙說戒就戒了。他經手發包的工程,沒吃包工一餐飯,沒抽包工一支煙,沒收包工一分禮。有人讚歎,做到這一點多麼不容易呀!由於他在心裡築起了一道鐵段無私、清正廉潔的長堤,沒有任何人敢在工程質量方面有絲毫誤差。

    對耗資幾千萬元的防洪大堤來說,質量就是生命。為此,他制定了嚴格的施工技術管理細則,對項目負責人和工程技術人員實行了嚴格的質量管理責任制,規定分段工程達不到質量要求,驗收不合格的,對項目負責人和工程技術人員給予經濟處罰。指揮部先後下達停工、返工通知書19次,責令8家單位返工,罰款5960元。

    第一段施工隊漿砌石橋拱涵時,譚指揮長用隨身備帶的捲尺親自檢查測量,發現厚度還差0.05米,他用手指緊緊卡在這點長度,一直送到該段負責人眼前,冷冷地迸出四個字「返工換人!」該負責人自知理虧,立即照辦。他檢查後還不如意。又換人,又檢查。先後換了三批人返了三次工,才過了他這一關。

    他認真負責搞好分管的工作,但不管怎麼忙,時間怎麼晚,每天都要堅持上工地看看進度,查查質量。正如施工人員說的那樣,他像一個苛刻的「管家婆」,日夜巡視著他們精心鑄造的「傑作」。

    1997年他當常務副縣長時,全縣的財稅工作重要,防洪大堤同樣重要。防洪大堤是全縣的重點工程,更是漵浦縣84萬人民的「希望工程」和「形象工程」,肩負指揮長重任的他,責任重於泰山啊!

    晚上12點了。他那天到全縣最偏遠的龍莊灣鄉指導「圭龍公路」改擴鋪油,回來後不顧一天坐車的疲勞,召開了財貿戰線負責人會議,審閱完當天的文件,不知不覺已到午夜。這時他才記起今天還沒有去防洪堤。不得已,他只好回家把正在睡夢中的老伴楊香竹喚醒。楊香竹知道丈夫是個工作迷,也很支持他的工作,但她還是推脫說:「深更半夜的,明天去不行嗎?」「不去看看,我一夜睡不踏實的。」夫妻倆走出機關大院的寂靜,冒著寒風細雨,藉著手電筒微弱的光亮,高一腳低一腳來到機聲隆隆的工地。工地亂石成堆,污泥滿地,在一險要處,楊香竹怕摔跤不敢再往,並勸丈夫回去算了,以免摔死在巖坎底下。他掙脫妻子的手說:「你在這裡等我吧,我去看看就來。」他手樊高坎,腳踩懸巖,縱身一躍,跨過一米多寬的深溝,當他來民工身邊,叮囑他們晚上作業要注意安全時,實行三班倒的民工們激動地說:「修防洪堤也是為我們自己往後不受洪水災害。你為防洪大堤操碎了心,這麼晚了還沒休息。我們不拿出質量最高的工程,就對不起你啊!」

    他長期超負荷地工作,親戚朋友擔心他會累垮身體,勸他辭掉指揮長一職,他卻詼諧而固執地說:「我認為,工作就是幸福。叫我一天不工作,還不如叫我一天不吃飯。」但人畢竟不是鐵打的。他由於長期日夜操勞,不同程度患上了高血壓等疾病,有幾次因勞累過度,不得不吊鹽水。但他怕住院耽誤時間,便把醫生請到家裡來。只要手機一響找他有事,他扒掉針頭就往外走,兒女們勸他把鹽水吊完再走,他丟下一句「有事呢」,人早已走到了門外。在他看來,時間顯得總不夠用。

    譚顯聰,自兼任防洪大堤指揮長以來,每年出勤363天以上,其中下基層調查研究120天以上(縣裡規定90天),加班加點多達600多個小時,2000年加班達806小時,幾乎沒有節假日,大部分時間每天工作到深夜,並且一天就是7年。他洪魔不除誓不休的英雄氣概,被群眾稱為「當代大禹」。

    副指揮長吳傳興——廉潔自律保安全

    1996年11月3日晚,漵浦縣委常委會議研究成立「防洪大堤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部指揮長人選一敲定,縣委書記王新華馬上提議:「由吳傳興任常務副指揮長」。

    吳傳興時任縣政府助理調研員。他個子中等,身材墩固,平頭寸發間已夾雜著根根銀絲。聽說老吳要去當大堤副指揮長,老伴趕緊勸導丈夫:「你呀,快60歲的人了,又有高血壓,每天離不開藥,去充什麼英雄?」老吳並沒有考慮那麼多,只是想到自己是個共產黨員,個人服從組織這是他幾十年來堅持的原則。他慨然對老伴說:「我吳傳興沒有學過《聖經》,不知道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捨身哲學,但我學過共產黨章程,知道黨叫干哈就幹啥,我雖然年齡大了,老驥可伏櫪哩!」

    一上任,老吳便對指揮部的6處一室的53名工作人員定了一套嚴格的工作責任制,實行「因事設崗,因崗定責,因責定人,因績定酬」。

    工程招標,多少有點「油水」,不少人都想撈一點。於是,親戚、朋友、老鄉、同事都向他「靠攏」了——電話打到吳老辦公室,煙酒提到吳老家裡,「推薦信」送到老吳手上,無不是求他高抬貴手,給一份工程做做。但是,他好像是個「老糊塗」——求工程的電話一個不接,拉工程的煙酒一份不收,「開後門」的信件一封不理,59個建築隊硬是通過公開平等競爭,最後由縣工程建設招標委員會集體擇優錄取了6家中標單位。為此,他得罪了搞建築的親戚,說他不顧親情。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