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節度 第789章 大進軍3
    敬翔臉上露出一絲自嘲的苦笑,他已經看出了呂潤性心中的疑惑:「殿下,老朽出汴京的差遣本就是判兩淮軍務。」

    「原來如此!」呂潤性點了點頭,敬翔雖然未曾直說,但呂潤性已經猜出了他這判兩淮軍務的差遣自然對付近在咫尺的呂吳的,只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番本來用來對付呂吳的準備到頭來卻成為了對方的防禦晉軍的憑借,當真是世事弄人。

    呂潤性想到這裡,站起身來道:「事不宜遲,便煩請敬公領某家出城看看地形!」

    汴水。河堤上,一群縴夫正吃力的拉扯著纖繩,他們傾斜的身體幾乎要和地面平行了,纖繩割破了單薄的衣衫,深深的勒進肩膀,彷彿要將其勒斷了一般,但在逆風下,漕船前進的速度還是很慢,在這段狹窄的河面後面,已經有不少漕船排隊等候了。一旁的沙陀騎兵在一旁大聲呵斥著,在縴夫的頭頂上甩著鞭子,皮鞭擠壓著空氣中發出清脆的響聲。在騎兵們的催逼下,縴夫們發出沉重的呻吟,壓搾出身上最後一點力氣。

    「到底是中原的錦繡河山呀!若是在朔北塞上,現在這個時節早就已經積雪數尺了,便是走百餘里也未必能人煙,哪裡能有這般氣象!」站在船首上的李嗣源眺望著汴河兩岸的風景感歎道,也無怪他這般感慨,而唐朝雖然定都於關中,但卻仰給於東南財賦,汴河這條貫通南北大動脈一日也是離不開的,在這汴河兩岸遍植楊柳以固堤防,著實花了不少心力。由於交通發達,灌溉方便,這汴河兩岸也是極為富庶繁盛的地帶。後來在唐末的大規模戰亂中雖然受到了巨大的破壞,但隨後朱溫建節於汴州,更是離不開汴河,經過這些年的修生養息,如今雖然已是初冬十月,但唐代的氣候較現代較為溫和,兩岸的楊柳還有不少綠色,其間隱約可見田莊處處,雞鳴聲聲,端的是太平景象。相比起李嗣源長大的塞上風光,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我輩苦戰數十年,終於能入住中原,這錦繡河山,現在是陛下的囊中之物了!」一名站在李嗣源身旁的沙陀將佐用胡語大聲道,此人乃是馬坊使康福。晉軍起於河東,而唐代牧馬諸監多在並、代。李存勖在河上與梁戰,置馬牧於相州,以此人為小馬坊使以鎮之。李存勖死後,此人立即依附李嗣源,並將場中所有的五千餘匹戰馬悉數交出,立下大功。此番南侵,他又立下不少功勞,李嗣源對其頗為信重。

    「只願能早日息了兵戈,讓河東、河北、關中百姓也能過上這般太平日子!」李嗣源歎道,在本時空歷史上,李嗣源在後唐莊宗李存勖死後登上了皇帝寶座,此人雖然有胡人武將的殘酷好殺的共性,但同時也有罷宮人、伶官,廢內庫,注重民生疾苦的行為,他在位幾年時間裡,百姓稍得安息,在五代的諸帝中,李嗣源這樣的皇帝是極為少有的,是以死後被稱為唐明宗。

    康福聞言笑道:「陛下,為何您只說了這麼幾個地方,還有淮南、江南、荊州、蜀中那些地方呢?」

    李嗣源聞言笑道:「嗣源本胡人,豈足以治天下,身掌神器,有中原之地,已屬非分,世亂久矣,願天早生聖人,某自當讓賢,若是貪得無厭,必遭天報!」

    康福見李嗣源這般說,一時間也不好再說什麼。李嗣源看了看天色,轉身詢問一旁的粱之降臣道:「現在到哪裡了!」

    那降臣對李嗣源躬身行禮道:「稟告陛下,這裡離雍丘不遠了,若是順利的話,晚上就能到雍丘,然後再經過宋州、永城、甬橋。在甬橋下船,再向北,就能到徐州了。」

    「嗯!取地圖來!」隨著一聲令下,早有隨從取了輿圖來,李嗣源攤開輿圖,口中念叨著方纔那降臣所說的地名,指尖在地圖上划動,突然他的手指停住了,沉聲道:「這甬橋乃汴河要口,我欲以萬人屯守此地,以轉運糧食,康馬坊,你可願意擔此重任?」

    「末將遵命!」康福滿臉興奮的答道。

    「你且來看!」李嗣源指點著地圖,低聲解釋道:「敬翔乃梁國老臣,他必然對於由北面來有防備。且徐州三面環水,唯有南面一面可攻。我便先沿汴河而下,至甬橋折而北上,截斷泗水來路,攻其不備。只是這裡是我軍根本所在,猶忌吳軍的水師,萬萬疏忽不得!」

    「末將理會得!」康福沉聲道,方纔那降臣聞聲笑道:「陛下有所不知,汴河自甬橋以南,早已潰決,悉為沼澤,不能行舟,倒是不用擔心吳軍水師了!」

    李嗣源又驚又喜喜,問道:「此事當真?」

    「這等軍機大事,微臣如何敢胡言,至甬橋後,陛下遣人察看便是了!」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李嗣源聞言仰天祝禱道,半響之後,他猛的轉過身來,對康福道:「破徐州後,你便為徐州防禦使,抵禦吳師北上!」

    「喏!」康福躬身應道。

    唐州方城。伏牛山脈蜿蜒綿延近千里,橫亙在漢水流域和淮河流域之間。作為秦嶺山脈東段的一支,其西接熊耳山,南接南陽盆地,東南遙接桐柏山,使南陽盆地形成了較為獨立的地理單元,唯有與桐柏山之間露出了一個缺口,這便是方城隘口,春秋時,以江漢之間為根本之地的楚國在吞併了漢陽諸姬之後,便在此地囤積重兵,以為北上中原,爭霸天下的基地,春秋中楚國謀臣屈完與齊桓公對答中的「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中的方城便是說的此處,其後近百年的晉楚爭霸,絕大多數楚軍都是由此處前出中原的。

    「這裡離葉縣還有多遠?」朱瑾騎在馬背上,遠眺著左前方的山脊,在他的身後,蜿蜒的行軍隊伍一眼看不到盡頭,從高處看下去,就好像神話中碩大無比的巴蛇來到了這裡,正在蜿蜒爬行。

    「大總管請看!」一名騎士手指向山脊線上,從他手指的方向望過去依稀可以看到有殘缺不全的城牆和巖砦。

    「那便是楚長城了,再走四五里便是仙翁關,過了仙翁關便是葉縣地界了!縣令已經準備停當,準備迎接大軍紮營!」

    朱瑾點了點頭,沉聲下令道:「那好,傳令下去,讓三軍加緊行軍,趕到葉縣一起休息!」

    「大總管果然體恤部下,乃當世名將呀!」那騎士低聲阿諛道。原來此人便是原先的唐州刺史,襄城之戰後,梁軍慘敗,接著又傳來汴京失陷,朱友貞自殺的消息,位於南陽盆地的梁國鄧、唐諸州向吳軍不戰而降。於是朱瑾改變了原先的方略,領軍直入南陽盆地,一路蜿蜒向東北,經過方城隘口進入中原,同時分出一支偏師,由周安國統領,出三鴉道,直取洛陽,一路上勢如破竹,梁國守臣紛紛開城歸降,竟然未發一矢便到了葉縣。在這裡向北經過許州,就可以兵臨鄭州,抵達汴京的左肋,而轉向西面,經過轘轅關,便可進入洛陽盆地,直逼西京洛陽。相比起走義陽三關那條路來,要更加迅捷的多。就這樣,悄然之間,十萬吳軍已經踏入了中原。

    「都統!」葉縣府衙內,數十名吳軍將吏分站兩廂,身披甲冑,向端坐在上首的朱瑾齊聲行禮。

    朱瑾坐在上首,臉色如鐵,已經五十有餘的他雖然在纀頭的邊緣露出些許花白的發腳,但腰桿筆挺,目光如電。彷彿還是當年那個勇冠三軍的關東第一猛將。從當年從北方逃至淮南算起,已經二十多年了,眼見得仇人的勢力不斷擴大,連當朝天子的大位都被其篡奪了,自己報仇雪恨的希望也越來越渺茫。但誰知道世事變化無常,自己歸降呂方之後,逐漸一統南方,實力不斷壯大,反觀仇人朱溫卻走了下坡路,不斷在和河東的戰爭中連戰連敗,最後連自己的性命都丟在了不肖子的手中。現在汴京失陷,朱友貞已死,自己麾下卻統領十萬大軍,正揮師北上,想到這裡,饒是朱瑾心志堅定,也不禁暗自感慨。

    「列位,如今葉縣已下,依照先前方略,我大軍出義陽三關,但現在我們走方城隘口,較原先方略要快上四天,列位以為當如何呢?」朱瑾渾厚的聲音在堂上迴盪著。一名吳軍將佐出列道:「末將以為,大軍應當向東,越過汝、穎二水,直取汴京!」

    「末將附議!」

    「末將附議!」

    堂上眾將的意見空前的一致。朱瑾捋了一下頷下的鬍鬚,眾將空前一致的意見其實有背後的原因:由於汴京被破十分突然,吳軍來不及重新部署兵力,結果就是呂潤性所統領的東路兵力只有五萬人,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剛剛招募的新軍,相比起精兵宿將雲集的西路要薄弱得多。而東路的出發點楚州地理上和汴京之間一馬平川,並無大的山脈河流阻隔,而且有河道相通,結果就是呂潤性所領的東路軍很容易獨自面對晉軍主力,所以呂方先前的方略是讓呂潤性先在楚州觀望一段時間,而讓西路軍加快行軍,從而形成配合。所以西路軍一出了方城,所有的吳將就一致要求向東直取汴京。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