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妨惆悵是清狂 第18章 夢尋「唐詩路」
    昨夜,夢迴唐朝,自己彷彿是《尋秦記》中的項少龍,一下子穿越時空,與古人有了個親密接觸。

    最先見到的是一個個頭不到170厘米的李白,雖然站在一起和我差不多高,但這個男人全身散發著一股瀟灑的氣質,溫文爾雅。他告訴我要帶我去旅行,雖然我的臉上有些驚訝,但心裡卻美滋滋的。能和這麼知名的人旅行,也是今生一大幸事。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李白在24歲時就開始了他的且歌且行的漫遊之旅。他最先帶我去了揚州。

    對於現代人的我,自然對揚州有些瞭解。在古人面前更不能有失顏面,所以搶先說,揚州是一個被唐詩宋詞浸泡過的城市,並且像模像樣地吟了幾首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十年一覺揚州路,贏得青樓薄倖名」,「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總結道:「這座清麗雅秀的城市在詩詞裡總是風雅的。」唐、宋時期的揚州,是江南最繁華的地方,也是最奢靡的地方。

    這時,李白開口說道:「你知道我的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然後,李白感歎地告訴我他在作這首詩時的情形。他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到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像黃金般美好。而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已經詩名滿天下。李白送友人遠行,對老朋友要去繁華的揚州充滿了羨慕,他站在江邊,極目遠送,可見兩人友情的深厚。我看到李白在說這番話時,眼睛裡飽含著激動的淚水。於是他穩定了一下情緒,給我介紹起揚州的美景。

    古人言「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是為一大夢求,可見有了錢是要到揚州去一番的。二十四橋邊,波光流動,冷月無聲,玉人中立,簫聲輕吟,夜晚的揚州越發顯得風月無邊,只一座橋便不知引出多少風流往事來。雖然當年的煙花柳巷歌舞昇平早已淡去,但那種神韻是依然點滴可見的。

    瘦西湖是十里揚州的舊址,大概算是揚州的精魂了吧!十里揚州的一切,都好像是依著這瘦西湖的碧波鋪設的。西湖之所以曰「瘦」,一指其長湖如繩,二指其清俏綽約之美。早春漫步瘦西湖,細柳輕斜,隨風挑撥湖面,淡淡又幾縷飛絮;瓊花萬點,有殘紅飄落河邊,寥寥同暗香流水。畫舫清蕩,玉橋橫臥,樓台亭閣依次列去,如珠幾串在一起;而這串珠的絲線,就是瘦西湖的水了。

    沿著瘦西湖邊的小徑慢走慢看,在一步一景的天堂裡,你會突然想把現實的瘦西湖刻進心中、把想像中的瘦西湖臨摹到現實裡來。看橋、碧水,看綠樹、花草。走著看著感慨著,無盡的話題圍繞著西湖的美景行走在歷代文人騷客的詩句中。

    看著眼前的美景,我和李白坐在西湖邊,他向我講起他自己的故事:

    李白說,他年輕時就懷著報國的壯志,但是屢次受到挫折。後來經別人推薦給玄宗皇帝,被任命為翰林待詔,卻又因不願摧眉折腰事奉朝中權貴,在宮廷中度過了一段時間後,便被他們排擠,由唐玄宗將他「賜金還山」。此後他就在四處漫遊。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帶著一些親信狼狽地向四川逃難,半途中命令太子李亨為在下兵馬元帥,又令第十六個兒子永王李遴,負責保衛長江流域的東南一帶。

    當時,李白和宗氏夫人一路避亂,來到了江南的廬山。他們經過的地方,都遭到安史叛軍燒殺擄掠,血流成河,屍骨堆山,田地荒蕪。他寫了不少憂國憂民的詩篇,揭露叛軍罪行,同情百姓苦難,斥責統治者的昏庸。

    永王李遴接到詔書後,很快招兵買馬,東下金陵拒敵。他聽說李白隱居在廬山,三次派人帶了重禮,請李白下山參加幕府。李白本有報國的熱情,又覺得難以推辭邀請,終於踏上了征途。那時他寫了一些詩,豪情滿懷,慷慨激昂,要手執寶劍,斬殺逆賊。

    不久,太子李亨接位為唐肅宗,害怕弟弟永王跟自己爭奪王位,發兵攻打。永王很快就兵敗被殺。這樣,永王手下的人大多受牽連。李白在彭澤被捕,雖然有很多朋友營救他,沒有被殺,但仍然得了個「流放夜郎(在今貴州遵義一帶)」的刑罰。他只好乘了一隻小船,溯江而上,向三峽駛去。一路上,許多相識或不相識的人,都關心著李白的命運。

    公元759年二月,李白進入三峽。一天,傳來了一個大喜訊:由於立太子和關內大旱,唐肅宗下令大赦,赦免的名單中有李白的名字!李白立刻從白帝城(在今四川奉節)調轉船頭,向下游江陵飛快駛去。此刻李白興奮暢快極了,望著兩岸群山,眼前激流,唱出了千古傳誦的《早發白帝城》之歌: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畫面一轉,我與李白又來到了江西廬山。這地方我從未來過,心裡固然有些新奇。早在書本中瞭解到廬山是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築,展現了廬山的無窮魅力。現在與它如此親近,果然名不虛傳。

    李白問我是否知道過於廬山的傳說,我便想起平日裡看的一些關於旅遊類的書籍上對此有所記載。便對他說知道,而且告訴他,關於廬山共有三種傳說呢!

    李白聽了,用很疑惑的眼神看著我,說:「願聞其詳。」

    早在周初,也有說在周威烈王時候(即公元前四世紀),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廬山學道求仙。據說匡俗字君孝,有的書稱匡裕,字子孝,也有稱為匡續的。從中國傳統的名與字的聯義看,其名為裕,是較為合理的,俗字是誤傳,俗、續二字罔音,也是傳聞之悅。但現在普遍流傳的名字是稱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為了方便,這裡依照人們熟悉的稱呼。此外,還有稱匡俗為廬俗,這種傳說乃是因名山而臆想其人,以地名為氏,以氏為姓,倒還符合古代的慣例。至於他確切的姓氏,自然毋庸予以追究,要追究也無從著手。據說,匡俗在廬山尋道求仙的事跡,為朝廷所獲悉。於是,周天子屢次請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屢次迴避,潛入深山之中。後來,匡俗其人無影無蹤。有人說他成仙去了,這自然是無稽之談。後來人們美化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稱為「神仙之廬」。並說廬山這一名稱,就是這樣出現的。因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稱匡山,或稱為匡廬。到了宋朝,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胤脫匡字的諱,而改稱康山。

    另一種傳說,在周武王時候,有一位方輔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騎著白色驢子,入山煉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廬。人們把這座「人去廬存」的山,稱為廬山。「成仙」的先生名輔,所以又稱為輔山。但是老子與武王並不同時,這同樣是神話故事。

    第三種傳說,仍然是匡俗先生的故事,但時間較晚,情節也有些不同。說是匡俗的父親東野王,曾經同都陽令吳芮一道,輔佐劉邦平定天下,東野王不幸中途犧牲。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勳,封東野王的兒子匡俗於鄔陽,號越廬君。越廬君匡俗,有兄弟七人,愛好道術,都到都陽湖邊大山裡學道求仙。這座越廬君兄弟們學道求仙的山,被人們稱為廬山。

    李白帶著我登上廬山,看到了「無限風光」的仙人洞穴,「天下奇觀」的飛流瀑布,山中盆地,峰上天地;還看到了遠處隱約可見的萬里長江和千頃鄱陽湖。這一切自然而然地組成了氣象萬千的天然圖畫。杜甫有一首《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當然我也沒有親眼見過泰山,不過,面對著這巍峨的廬山,我似乎也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古往今來,不知引發過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懷靈感,寫下了無數歌詠詩篇,這廬山的確以其極豐厚的歷史人文積澱成為我國文化遺產中最引人注目的承載之一。而我身邊站著的這位風流倜儻的李白所寫的那首《望廬山瀑布》不過是一首小小的七言絕句,卻在眾多詩作中,雄視古今,獨佔鰲頭。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的南麓有東西兩條著名的瀑布,一條從鶴鳴、龜背兩峰中溢出,水勢充沛而崖口狹小,強大的水流從崖口奪路而下,形成數十百縷,噴灑而下,形同馬尾,故有「馬尾水」之稱;另一條從雙劍峰東麓凌空而下,懸掛數十百丈,一瀉千尺,蔚為壯觀,古稱開先瀑布。這首詩中所寫的就是開先瀑布。

    看過了大山、瀑布,李白突然說:「肚子裡的酒蟲在作祟。」難道是他的酒癮犯了?這可如何是好?正當我發愁的時候,突然眼前一亮,「這是什麼地方?」我心裡嘀咕著,「貌似一個小村莊。」李白看出我的疑惑,便向我解釋道:「這是我的一個好朋友汪倫的家。」

    汪倫?我反覆在大腦了搜索相關信息,這名字太熟悉了,哦,對了,就是那個「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汪倫啊!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小聲地念著這首詩,卻被李白聽了去。他輕輕地說:「沒錯,正是這個人。」於是他又給我講起了他與汪倫之間發生的故事。

    汪倫的家就在涇縣(今安徽),因為家道殷實,為人豪爽,所以他喜歡結交朋友。他還是一個詩歌愛好者,很崇拜李白。公元755年,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在上年中秋節後重到鄰縣宣城漫遊,飲酒賦詩,豪興勃發,他便產生了一個念頭:何不請李白到涇縣來玩玩?這裡山好水好酒也好,正適合這位大詩人的脾性。他當即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到宣城去。

    李白在宣城遍訪舊友新知,登上南齊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時建造的謝公樓,懷念他所欽佩的這位前輩詩人,日子倒也過得暢快。自從他受人排擠,被唐玄宗「賜金還山」,丟了翰林學士職位離開長安以後,十年來一直漫遊江湖,感受到各地友人的熱情溫暖,跟宮廷中一些官僚勾心鬥角大不相同。

    這天,他接信打開一看,原來是邀請他到涇縣遊覽,上面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再看後面署名是汪倫,卻從來不相識。不過,這些年來他遇到類似的情況也不少了,「但(只要)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何況這位汪倫的信寫得既熱情又爽快,很合李白的心意,他便決定應邀。

    李白來到涇縣西南一個村子裡,受到主人汪倫盛情接待,陪著他住在自己的家中。宴席上,當李白提起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時,汪倫哈哈大笑說:「這裡有十里桃花潭,是一條清溪美麗的河流,還有一家姓萬的人開的酒店,名字就叫萬家酒店。」李白這才恍然大悟,也忍不住大笑一陣。有個陪客忙對他說:「先生,東道主家裡釀的酒,在此地很有名氣,先生不是已經嘗到這美酒了嗎?」李白點頭說:「這酒確實好!絕妙!」汪倫邀集一些朋友,天天陪著李白觀賞當地山水勝景,備了家養家種的葷素菜餚以及好酒招待李白。詩人在這裡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興致極高,留下了很多詩篇,其中有《題汪倫別業二章》等。

    過些日子,李白向汪倫告別,要到別處去。開船時,汪倫帶著一些朋友趕來,一邊用腳踏地打著節拍,一邊高聲唱著當地民歌,熱情地歡送客人。

    李白看到這種情景,感動極了,當場吟了這首《贈汪倫》。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麼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據說,汪倫的後代長期把這首詩當作寶貝一樣珍藏著。

    正當我低頭想看看潭水中自己的樣子時,突然一個巨大的聲音把我嚇了一跳。我醒了,是鬧鐘把我叫醒了。睜開眼,看到的是雪白的牆、漂亮的琉璃燈。沒有李白、沒有桃花潭水,更看不到西湖、廬山……原來我在做夢。

    躺在床上的我,不停地回味、感歎,回味詩人用那麼美的詩句將祖國的山水刻畫得淋漓盡致,感歎自己有幸看到這番美景以及唐代社會的繁榮。沒想到唐代的旅遊業如此發達,縱使那麼多的詩人世代歌詠。當然這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對現代旅遊來說,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因為許多文化旅遊地正是由於留下了詩人的名篇而出名。唐詩就像一個媒介,將中國的一些名山大川推薦給了世人。

    跨過都市的鬱悶和喧囂,慰籍我們心中的煩躁和騷動,走向你的率真與質樸,和著水鄉悠悠之美,和著歲月盡情流淌恍如夢境。感受美麗的唐詩之路。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