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戰國我的策 秦策·柒 我也玩玩「無間道」
    虎者,猁蟲;人者甘餌也。今兩虎諍人而鬥,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子待傷虎而刺之,則是一舉而兼兩虎也。無刺一虎之勞,而有刺兩虎之名。

    出自《戰國策秦策·楚絕齊齊舉兵伐楚》

    在講下面這個故事之前,先要講一個《世說新語》中的故事。

    周處年輕時為人蠻橫強悍、任俠使氣,是當地一大禍害。義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只白額虎,一起禍害百姓。義興的百姓稱他們是三大禍害,三害當中周處最為厲害。

    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個禍害相互拚殺後只剩下一個。周處立即殺死了老虎,又下河斬殺蛟龍。蛟龍在水裡有時浮起有時沉沒,漂游了幾十里遠,周處始終同蛟龍一起搏鬥。三天三夜後,當地百姓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相互奔走慶賀。

    沒想到周處殺死了蛟龍從水中出來了。他聽說百姓以為自己已死而慶賀時,才知道大家實際上也把自己當做一大禍害,因此,有了悔改之意。

    也許大家認為我要說的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NO!我要說的是「坐山觀虎鬥」。

    楚國跟齊國絕交了,齊王自然不會善罷甘休,遂出兵討伐楚國。楚王后悔了,當初為什麼絞盡腦汁地措辭侮辱齊王?一點後路也沒留,後悔極了。此時,外臨強敵,楚王自然十分憂慮。

    陳軫看出楚王的憂慮,就說:「大王不如割地跟齊國議和,並與秦國和解。」

    有朋友就要問了:你上次寫的不是楚王討伐秦國嗎?怎麼還要和解呢?別著急,賣個關子,繼續講故事。

    楚懷王就派陳軫出使秦國,秦惠王見到陳軫就對他說:「先生本來就是秦國人,還是寡人的老臣,都怪寡人處理一些事情欠周詳,並且寡人自己也是不識才,所以先生才會離開秦國,背井離鄉。眼下齊、楚互相攻伐,寡人不知道該幫助誰。先生在忠於您的君王的同時,可否拿出您超群的智慧裡剩餘的一點,給寡人拿個主意?」

    秦王就是高明,感情牌打得技術高超。套近乎,拉家常,裝無措,討主意,而且給足了陳軫面子,讓陳軫覺得自己確實得到了尊重。這樣的話,陳軫能不說點計策嗎?

    陳軫說:「那我就不妨為大王唱一次『吳歌』。」說到這裡,「吳歌」也是一個故事。

    有個吳人到楚國去做官,楚王十分器重他。有一次啊,這個吳人病了,楚王就派人去探望他。使者回來後,楚王問:「他真的是病了啊,還是思念家鄉?」

    使者回答:「我不知道他是否懷念家鄉,如果懷鄉,他會唱吳歌的。」

    由陳軫的話可以看出,秦惠王的「人文關懷」起了作用。

    這次陳軫要玩玩無間道了。

    在廣闊的無間道裡縱橫捭闔。

    陳軫說:「老規矩,我還要給大王講個故事,不過這次不是關於女人的,而是人與獸的。」

    秦王心說:「這老傢伙怎麼越老口味還越重了呢。」

    秦王耐心傾聽,陳軫說:「兩隻老虎為爭吃人肉而酣鬥不止。魯國的勇士打算去刺殺這兩隻虎,為民除害。這時候有人攔住他,說了一番話,老虎是兇猛的野獸,而人肉是極好的誘餌。它們為了爭吃人肉,必定互相爭鬥,小的會被咬死,大的也會受傷。到那時你再去,收拾殘局,可以用殺一隻傷虎的力氣換來斬除雙害的名聲。如今齊、楚相鬥,必有一方落敗,就會坐收漁利,萬無一失。」

    秦王點頭稱善。這個人與獸的故事果然意義非凡。

    到解關子的時候了:楚王要伐秦,結果齊王又伐楚。於是,秦國先沒動,齊、楚就打起來了。用一個口頭的六百里土地就達到了這樣的效果,都是為了利益啊。後來,秦國坐山觀虎鬥,收了好處。估計齊、楚兩國反應過來,也是為時已晚。

    上文講的周處的故事也印證了,到了晉代普通百姓也會用這一招了,社會在進步,文明在傳播。但願您能從我的話裡聽出另外一些隱藏的話。

    讀《戰國策》到這裡,發現它有時候也是語焉不詳。不是陳軫主張還要割地與齊國議和嗎?假如議和了,齊楚又怎麼打得起來?上一章與這一章似乎是這一章在前,上一章在後。沒有更多的資料可借鑒,只好先寫點故事,談談感受,也許隨著閱讀與感悟的深入,會柳暗花明。

    陳軫的「吳歌」告訴我們:中國永遠是一個人情社會。一切的事情,都要從人開始。其實,「坐山觀虎鬥」這條計策用起來簡單,看著就可以了,關鍵在於何時出手才能得到最大的「觀賞效益」。

    度,永遠是一個哲學問題。

    拿捏,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藝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