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奮鬥史(四) 第118章 殺出西太平洋 (1)
    沒法不等海軍.打到歐洲有三條路,一是坐船,可惜中華帝國沒有那麼強悍的戰略海運能力,Y國也不可能一次運幾十萬部隊遠征上萬公里,分期分批又是添油.按以前統治者的認識,多死幾個人也沒啥,咱人口多嗎.可是,中華海軍也沒那麼強大的護航能力,保著幾萬陸軍,肯定連印度洋都通過不了.

    第一章二條路就是打穿E國歐洲領土走東歐,不能走的原因就不多講了.那就只剩下YF認定的打進奧斯曼帝國,垮越博斯普魯斯海峽了.

    沒錯,只能走那裡.沿途國家要麼與中華帝國有某些關係,要麼是Y國殖民地,再就是敵國,不會給自身帶來過多政治壓力,不會增加額外敵國.於是,問題來了,陸地好辦,中華陸軍信心百倍.但那條海峽怎麼過?D國海軍肯定指望不上,其水面艦艇根本不能突破YF海軍的封鎖,沒有水面艦艇配合,幾艘潛艇也破不了大艦隊封鎖戰.那條海峽純屬對手地盤.偏偏用計謀也是假話,除了中華大軍從天而降打到其本土,敵人不可能因其它任何原因被調開.而幾十萬中華大軍縱橫千里之後,必然不存在任何突然性,不可能偷偷摸摸跨過博斯普魯斯海峽.

    所以,沒實力一切都白搭,中華海軍必需親身打過去.有人要懷疑了,即便不擔負護送任務,中華海軍同樣沒有打到地中海的實力.就算能夠突破印度洋上的敵人海軍和蘇伊士運河沿岸的敵陸軍守衛又能怎麼樣?自身筋疲力盡不說,後勤基地在哪裡?海軍對後勤的需要比陸軍更苛刻.原史後世中,許多帶著某種悲觀主義情緒的人士常替M國的」以海制陸」義務捧臭腳,將戰術置於戰略之上.其實,重視海洋利益當然是大國重點戰略所在,無可否認,中華民族於此犯下大錯.但海洋本身不可能制約陸地,」依陸制陸」才是根本,中華海軍最大問題不就是無陸地可依靠嗎?

    前文又說了,D國人很難指望,海軍……令人擔憂啊!

    這些疑問一個都不錯,可一個渴望勝利者能因為這些而等待嗎?不能,絕對不能.既然走進了競技場,就要有一切困難都可能出現的思想準備,就要有克服一切困難的信心.遠征歐洲對中華帝國來說,在大戰剛剛開始就估計到了.其中有哪些困難自然也在中華帝國預料之中,物質準備隨之開始.

    相比於遠征歐洲,陸海軍協同揚威東南亞那一系列堪稱經典的計劃就顯得相當簡單,相當容易實現了.那可是五十萬以上的陸軍,是肯定比馬裡亞納群島海戰中的太平洋艦隊規模更大的艦隊,而且作戰距離比東南亞長了數倍甚至十倍,總參作戰部的策劃天才們人人都有無力控制的感覺,雖然終究制訂出了作戰計劃,但不確定因素應對方案怎麼也比不上家門口的東南亞容易實現.不過,戰略決策委員會對於此次遠征的一些戰略要求也沒有對東南亞那麼高.比如說,委員會要求軍隊必需將所有直接敵人徹底趕出東南亞,對這次遠征,就算是進入歐洲之前也不會如此嚴格,接受共同存在.此舉當然是為了不給自身增加壓力.中華帝國肯定會給殖民主義國家製造麻煩,卻不會全盤接手.

    於是,遠征軍作戰計劃就成了一個」兩套一步半」的怪胎,還可以說是先保守,再視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積極的兩個階段.對於是否積極則是又一個即時決定,那就是兩個戰略方向.

    所謂兩套一步半,其實需要細述的只是前面的一套一步.計劃要求陳玉成部先打中東,目標終點是控制蘇伊士運河.聶士誠部進攻奧斯曼帝國亞洲部分,目標是能使YF集團感受到切身威脅,但不強求兵臨博斯普魯斯海峽.那要看戰爭進程是否順利,還要看陳玉成部和D國能夠給予多大支持.

    以上就是所謂保守的第一章一步,由陸軍為海軍能走的更遠打下基礎.至於說到積極的後半步則涉及到了兩個戰略方向的選擇問題.這兩個方向一是歐洲,另一個目標是非洲.對此,當然要視實際情況決定,如果海軍沒能夠或不能夠打到博斯普魯斯海峽,,讓陸軍赤裸裸的渡海征歐,那也太把士兵的生命當兒戲了.數十萬遠征軍將士大多是百戰精兵,中華帝國雖然人口眾多,大量浪費也是吃不消的,更捨不得.

    不錯,博斯普魯斯海峽並不寬闊,最窄處不過幾公里,這一點上遠不能與馬六甲海峽比擬,但敵軍的防衛力量也比馮子材將軍強渡馬六甲時強了不止十倍.那裡不是誰的殖民地,而是奧斯曼帝國境內,那裡距YF本土的距離不到馬六甲海峽的四分之一.那裡還有數萬E國軍隊協助.遠征軍要同時面對四大強敵.所以說,如果D國不能幫助遠征軍佔住至少一個渡海橋頭堡,如果海軍不能到來並壓制或一定程度上壓制敵方海軍封鎖,中華遠征軍只能選擇跨越蘇伊士運河打進非洲以牽制YF聯軍.

    計劃雖已制定,可六月趕到緬滇的陳玉成,七月初接到命令的石達開於1881年夏末利用就近徵調的預備役老兵基本完成了兩路遠征軍的組建,卻拖到秋天尚遲遲不動.原因即上節所說,必需等海軍最初兩步的勝利消息到來.

    其實,如果中華帝國提早決定打擊非洲的YF軍隊,遠征陸軍根本不用管海軍怎麼樣,或者說把海軍當成輔助兵種,直接打過去就是了.1881年的中華軍隊後勤保障能力豈是印支戰爭時可比.當然,這與陸軍的戰鬥力持續增強息息相關,有能力遠程輸送是一回事,能不能保護好補給線是另一回事.

    可問題在於,中華帝國的第一章一目標絕對是打進歐洲.這不僅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戰略需要,心理因素幾乎同樣重要.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其實中華民族的報復心理不比誰差,只是宋代以後的統治者不斷閹割著民族的銳氣,才使偉大的東方古國越來越虛弱.而重興皇帝則是重新點燃民族激情的火種.

    這種秦漢鐵血,大唐雄威的再次煥發,使中華帝國衷心希望打到殖民主義發源地的歐洲去,以洗刷所有民族恥辱,重現雄據世界之巔幾千年的超級大國風彩.這是從上到下,絕大多數中華人的心願.不過,這樣的思想雖是國家需要,是民族需要,只是失去了戰術突然性.

    本來也沒什麼突然性.既然不能打穿E國走東歐,沒有海軍協助將不可想像.也就是說,中華海軍必然為此出動,敵人也不可能忽視中華海軍.

    所以,陸軍在等著海軍挺進印度洋,並拿下錫蘭和馬爾代夫.遠征陸軍將在海軍佔領馬爾代夫後出發,並不等待海軍陸戰隊是否能夠登陸索馬裡[陸軍進軍非洲與否要看情況,海軍卻一定要有遏制紅海與印度洋接合處的基地,索馬裡則是最佳選擇.至於十九世紀某些地點名稱……就這麼著吧!]為海軍建起前進基地.當然,即使海軍不能佔領馬爾代夫,陸軍也要出動.只是陸軍很可能因此得不到海軍幫助,拿下西亞後是不是繼續前進就說不定了.

    極少孤注一擲的中華帝國也顧不了那麼多了.決策層認為中華帝國即便打輸了也輸得起,而且海軍的對手就是YF駐亞洲海軍,他們趁機重回西太平洋的可能性極小,僅剩的一支艦隊指揮官是柯林斯中將,一個最不願與中華帝國敵對的將領,正以幫助倭國的侵朝戰爭為由」無法脫身」呢.因而,沒有對手的中華帝國將海防安全主要責任交給了岸防部隊.為防萬一,許多封存的老式艦艇紛紛啟封,交由臨時性質卻擔負起了近海安全職責的本土艦隊[當然包括琉球群島和北方四島暨佐渡島]使用,因此促成了中華海軍預備役艦隊的正式成立,也使預備役艦隊成為人員最缺乏的軍事單位.為此,決策層大膽的鍛煉起了新兵,海軍的擴充從預備役艦隊身上得到最明顯的體現.1881年下半年,中華帝國海軍總人數超過了二十萬,比馬裡亞納海戰前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四.大量新兵使官兵素質下降,海軍不可能將過多新兵補充進主力艦隊直接面對大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