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盪三十年(下卷) 第四部·2001年:入世與出局 (2)
    而之前已經暗中佈局的金融投資公司則開始浮出水面,今年10月,創刊不久的《經濟觀察報》披露一個新聞,早在6年前,摩根斯坦利就與中國建設銀行等組建了「迄今為止本土惟一和最優秀的一家合資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並持有35%的股份。【成立於1995年的中金公司,是中國第一家提供投資銀行服務的國際金融機構,註冊資本1億美元。其股東及所持股份的比例分別為:中國建設銀行(占42.5%);摩根斯坦利公司(占35%);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占7.5%);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占7.5%);名力集團(占7.5%)。

    】過去幾年裡,幾乎所有的大型國有壟斷企業的資本重組都與中金有關,它分別為中國電信、中石油以及中聯通、中移動在國際資本市場共融資190·8億美元,協助中國電信以93億美元收購江蘇、福建、河南及海南四省移動通信資產,作為聯席主承銷商,為中電信增發股票募集資金20億美元,還為國家電力公司和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發行50億元人民幣的企業債券。這些業務為中金贏得2000年亞太地區新股發行業務方面排名第一的榮譽。

    2001年10月,中國首次允許外資介入不良資產處置,在第一次招標會上,摩根獨家獲得價值108億元人民幣的資產包,這些不良資產分佈在全國18個省市,涉及地產、紡織、冶金、醫藥等行業的254個公司和工廠,其中絕大多數為國有企業。很顯然,這些不良資產是「國退民進」戰略產生出來的剩餘價值。《經濟觀察報》記者寫到:「摩根分享著中國企業海內外融資的巨大利潤的同時,也遭到無數同行的羨慕和嫉妒……為什麼是摩根?為什麼是35%?據見證過當年合資全過程的人回憶,中國資本市場的准入並沒有法律的硬性限制性規定,實質性的門檻在於政策審批「紅線」。像當年大多數合資企業一樣,只不過資本市場的開放更敏感更謹慎一些。也許是合資方更努力更積極一些吧。過來人也並不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來。」

    三是跨國企業的獨資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在過去的很多年裡,外資辦廠都要在國內有一個合資的夥伴,譬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在各地的罐裝廠都必須與國營糧油公司合資,寶潔的合作對像則被規定為地方國營的日化工廠,如今這個限制逐漸取消,一些已經合資的跨國企業自以為立足已穩,於是便通過各種手法逼退中方的投資人。今年冬天,日本松下向媒體證實,「在中國設立的50家松下合資企業都將謀求獨資。」生產手機的美國摩托羅拉公司也作出了這樣的決策,今年9月,摩托羅拉第一次把全球董事會選在北京舉行,它在中國的投資佔其總投資額的9%,而獲得的回報卻達到總利潤的17%,董事會決定在未來5年內對中國的投資增加到100億美元,同時,董事們認定「獨資是中國入世後合資公司的一個自然選擇。」,當時該公司在中國的最大合資企業是浙江的東方通信,美方向中方董事長施繼興提出,要麼中方出讓股份,要麼美方退出合資,施繼興選擇了第二方案,摩托羅拉隨即退出並停止了一切的技術支持。

    獨資行動更為堅決、並不惜與中方「兵戎相見」的還有百事可樂,百事當時在中國已經設立了15家合資罐裝廠,今年9月,百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在山東成立獨資公司,宣佈將青島劃為自己的勢力範圍,而此前百事已經在山東成立了合資工廠,兩家百事公司針對青島市場展開了價格戰,一時間讓外界看得一頭霧水。百事還試圖逼退四川成都的中方合作者,在談判不合的情況下,美方宣佈大幅提高濃縮液價格,並不批准四川百事生產更多牌子的飲料。美方的強蠻引起了中方合資罐裝廠的集體反抗和抵制,2002年3月,美方宣佈解聘「抵制聯盟」的領頭人、上海百事中方總經理陳秋芳,7月,15家罐裝廠中的14家在成都召開新聞發佈會,聯合指責百事公司。一個月後,美國百事可樂公司以審計不成為由,向瑞典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法院提出與成都的中方合作者解除合作的請求,此案被稱為「中國加入WTO第一仲裁案」。瑞典法庭最終以不構成根本違約的「不配合檢查」和「跨區銷售」,裁決終止商標許可合同和濃縮液供應協議,百事完勝。

    我國《合同法》主起草人梁慧星教授認為,「百事仲裁風波」實質是跨國資本趁中國加入WTO之際,利用中國法律和管理出現真空,加速進行掠奪性擴張。這一風波還有一個值得記錄的後續細節是,時隔5年後的2006年4月,曾經參與本案併力主向瑞典法庭仲裁的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委員王生長因涉嫌經濟問題被捕,新華社在報道中認定,「王生長私分國有財產並涉嫌受賄,其在百事仲裁風波中所發揮的作用遭受質疑。」百事中國公司對此「不予評論」。【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在中國的合資模式很值得研究。自可口可樂率先進入中國之後,碳酸飲料的外商投資是由中央政府直接審批,從建立多少家灌裝廠、在什麼地方設廠到濃縮液供應價格等都由政府決定。1993年前後,輕工總會還分別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簽訂了共同發展飲料備忘錄,要求『兩樂』在建立灌裝廠的同時,必須改造國內原有名牌飲料生產企業。『兩樂』建立的合資企業,必須生產至少30%的國產品牌飲料。這種合資模式導致中外雙方矛盾重重。2001年之後,碳酸飲料市場被放開,兩樂相繼實施堅決的獨資行動】

    在跨國資本不斷滲透、國有資本強勢重組的同時,「第三力量」民營資本看上去像是一個棋局之外的旁觀者。在這30年的中國企業史上,不同性質的資本之間的博弈一直是困擾和推進中國經濟起伏的主要因素,隨著中國加入WTO,三大資本集團的博弈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衍變,兩大強勢資本在利益分配和重組上達成了新的共識,在眾多的競爭性市場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的民營資本則越來越被邊緣化了。只有極少數的人獲得了象徵性的成功。在今年,至少有三個人在一向不對民營資本開放的領域取得了突破。

    第一個是著名的四川劉家兄弟的老三劉永好。

    今年5月,劉永好宣佈持有民生銀行7·98%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因為在金融領域的豐厚斬獲,劉家兄弟在年底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重返「首富」寶座。民生銀行創建於改革氛圍空前濃烈的1996年,在當時的全國工商聯主席、老資格的金融專家經叔平的倡議下,國務院批准成立了第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生銀行,經叔平出任董事長,發起的股東中包括了幾個加入全國工商聯的知名民營企業家,其中,出任副主席的劉永好出資865萬元成為第一批股東單位。就這樣,在國有銀行全面壟斷的金融領域,民生銀行背靠半官方色彩的全國工商聯得以出生,它固然弱小,卻是唯一試驗性質的、產權清晰的商業銀行。

    在後來幾年裡,宏觀形勢動盪,民生銀行效益起伏頗大,股東幾進幾出,眼光遠大的劉永好卻堅持不懈地收購著民生銀行的股份,其持股比例悄然上升。2000年11月,民生銀行獲准在上海證交所掛牌上市,因身份獨特引來資本市場的追捧,申購新股凍結資金超過4000億元,創下當時的全國記錄。劉家兄弟當年靠養鵪鶉蛋起家,靠生產飼料致富,如今則又因特殊機緣曲折進入金融領域,自然引來人們無窮的羨慕與猜想。與劉永好一樣,同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或常委)、靠民生銀行的改革效應而進入金融領域的民營企業家還有東方集團的張宏偉和泛海集團的盧志強等人,在2001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劉永好和他的家族赫然排名榜首,張、盧則分列第24和第36位。

    如果說劉永好等人是因「改革示範」而巧入壟斷之局的話,那麼,吳鷹和他的小靈通則得益於國有壟斷企業之間的內戰。同樣的是在今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吳鷹名列第19位。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之後,隨著手機的普及,移動通訊產業空前興旺,而控制這個市場的是兩大移動服務商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它們賺得盆滿缽滿,相對而言,過去的行業老大中國電信則因為只能從事固定電話業務而無法分到一瓢羹。就在這樣的時候,曾經在著名的美國貝爾實驗室工作過的中國留學生吳鷹看到了切入的商機,他把一項由日本人發明的PHS(流動市話)無線技術引入到了中國。這種技術可利用已有的固定電話網、以無線接入的方式提供無線通信服務。它最大的弱點是信號很差,有時候在房屋內都收聽不暢,因此在發明地日本,這是一個被放棄的邊緣性技術。可是在中國,它卻成了中國電信的「救命稻草」,因為有了這個技術,就可以曲線進入移動電信市場,而兩大移動服務商高昂的通話服務費用,無疑為中國電信的進入提供了巨大的利益空間。

    吳鷹成立的UT斯達康公司成了PHS項目的設備供應商,他為這款手機起名叫「小靈通」。1997年12月,第一個「小靈通」無線市話試點在浙江省餘杭市開通,當地消費者被告知,小靈通的通話費是3分鐘0.2元,而中國移動或中國聯通的GSM手機是一分鐘0.5元,價差7.5倍,再加上小靈通接來電不收費,同樣一通電話,小靈通和GSM之間價差在10倍左右。僅僅3個月,餘杭的小靈通用戶數就趕上了移動和聯通用戶的總和。小靈通很快在浙江全境普及,並迅速被中國電信視為分搶移動業務的「唯一法寶」。

    就這樣,一項邊緣技術意外地在中國引爆了一場壟斷企業之間的電信大戰,中國電信在全國上百個城市同時推廣小靈通,而各地的移動服務商則一面狙擊小靈通的進入,一面不斷緊急上告信息產業部。後者左右為難,一會兒宣佈「小靈通是落後的技術,在全國範圍內要限制發展。」,一會兒又宣稱「經過調查,小靈通是固定電話的補充和延伸,有條件地允許中國電信從事該業務。」最轟動一時的新聞發生在2000年的甘肅省蘭州市,蘭州電信給小靈通放了一個「6」字頭的局號,而蘭州的中國移動公司不承認這個「沒有經過信息產業部批准的號碼」,拒絕讓它進入移動網。而一向牛氣的蘭州電信一氣之下則乾脆斷了整個移動網與電信固定網的聯繫,使幾十萬用戶在數十小時內手機與固定電話無法聯繫,因此釀成了一起讓人啼笑皆非的重大事故。到2001年,除了北京、上海等極少數大城市外,小靈通業務全線開通,用戶超過6000萬。

    中國電信對小靈通的強勢推廣,自然讓設備供應商UT斯達康獲得驚人的成長,2000年3月3日,UT斯達康公司在美國上市,在此後連續的17個季度裡,公司繪出了一道完美的成長曲線,其業績表現都超過了華爾街的預期,即便是在納斯達克股災期間,它的股價也從來沒有低於20美元,是表現最為優異的中國股,2002年,UT斯達康市值高達260億元。一臉切·格瓦拉式絡腮鬍子的吳鷹被視為傳奇式的CEO,他被評為「中國十大新銳人物」和「2001年中國十大最聚人氣企業家」,美國《商業週刊》還曾將他選為拯救亞洲金融危機的「亞洲50位明星」之一。【UT斯達康的衰落同樣因於壟斷行業的變局。2005年,中國電信決定減少在小靈通上的投資,儲備資金準備未來的3G網絡建設,UT斯達康的收入當年銳減30%。吳鷹做出向IPTV(互動電視)業務轉型的決策,IPTV又關聯到兩大壟斷利益集團--電信與廣電的利益分割,吳鷹顯然想靠遊走其間再次「複製」小靈通的奇跡,可惜他這次沒能成功。2005年,UT斯達康報虧,市值縮水9成,並被納斯達克警告「摘牌」。2007年6月1日,吳鷹黯然離職。】

    第三個值得記錄的人是李書福,這個草根型的企業家意外地拿到了第一張民營企業造車許可證。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