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的重生 第十八章    決勝未來的佈局 (3)
    李東生意識到,只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團隊,機會是有的。

    按照行業內的說法,建設一條液晶面板生產線至少需要200名有經驗的工程師和管理人員,但上哪兒去找這200人呢?這時TCL已經有了一支規模不大的基本隊伍:賀成明在建設TCL液晶模組項目時,已經聚集了30多人的團隊,可在當中抽調部分人員。更重要的是,來自原台灣奇美的陳立宜帶了一批台灣專業技術骨幹在中國正準備和TCL合作開發新一代的液晶模組產品——他是在得知TCL決心投資液晶面板項目時決心加盟的。

    賀成明、陳立宜和團隊一起做了一份詳細的自主創新建設8.5代液晶面板項目的可行性方案:總投資245億,建一個月產10萬張玻璃基板的工廠,折合年產液晶彩電面板1500萬片。該方案提交給深圳市新任的代市長王榮和常務副市長許勤,經過幾輪認真討論研究和不斷修改完善方案,深圳市批准了華星光電項目。2009年11月15號,華星光電項目正式啟動。

    項目開始設計籌建,盡快招聘到完整的項目團隊是當務之急。

    這個時候,上天眷顧了TCL。

    就在華星光電開始組建的11月,郭台銘的群創科技宣佈與台灣的另外一家面板企業——奇美電子換股合併,群創科技更名為新奇美電子。此舉意味著,台灣面板界奇美、友達、群創三足鼎立的狀況將被新奇美和友達兩家獨大局面所取代。但這一次台灣的產業整合卻給了華星光電項目招聘人員的機會:兩家大企業合併,就會多出一些管理人才和業務骨幹不好安排,華星光電趁機在短時間內招聘了近百名台灣專業工程師。

    就在引進台灣近百人技術團隊剛剛敲定之際,賀成明接到一個韓國方面打來的電話,曾經出任過LG顯示業務(LGD)副社長的金植表示願意加入華星光電。

    金植在LG液晶業務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主持了LG從3代線到7.5代線的所有重要液晶生產線規劃建設。他曾經是賀成明任職LG飛利浦時的上司,與賀成明很熟悉,也因此認識了李東生。金植加盟也帶來了擁有十幾位成員的韓國專業團隊;賀成明又在國內幾家液晶面板企業招聘了一些人,這樣,建廠的班子就齊備了。

    賀成明坦言,將這些人聚在一起需要時機和運氣,而此時液晶面板行業的整合為其提供了這樣的好運氣。「將這些人才聚集在一起,關鍵要看你這裡能不能實現他們的自身價值。如果你的項目很大,但沒有前景,企業老闆也沒有遠大追求,你給別人再多的錢,人家也不會來幫你。」

    經過長達半年之久的「人才大搜集」,華星光電核心技術團隊集體亮相深圳。在由200人組成的第一梯隊中,境外人員170人左右,國內30人,均是在液晶面板行業打拼多年的業界資深人士。華星光電還聘請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國內著名院校校長在內的9名業界頂尖專家擔任公司高級顧問。

    2010年1月15日,華星光電項目動工,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省長黃華華聯袂出席,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領導也到場支持。李東生面對各界的期待,深感責任重大,但也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在組建技術和管理團隊的同時,李東生著手解決資金問題。

    液晶面板是一個「三高項目」:高科技、高投入、高產出。華星光電所需投資為驚人的245億元,這是中國家電業迄今最大的單一投資項目之一,也是深圳市最大的工業製造類項目。

    華星光電成立,初始註冊資金為10億元,TCL集團和深圳市政府屬下的深超科技各出5億元,並各佔50%的股份,TCL集團的這部分資金暫時來自自有資金。

    按照雙方簽署的合作協議,華星光電的註冊資本金在2010年1月底前增至20億元,2010年3月底前,項目公司註冊資本金增資至30億元。到2010年6月底前,華星光電的資本金增加到100億元,雙方各按股權比例增資。

    按照出資比例,雙方本應各佔50%的股權,但之後調整為55%對45%,TCL佔大股。董事會由5人組成,其中TCL派3人,深圳政府派2人。根據一系列的協議,TCL方面需在2010年7月前,到位總共55億元資本金。TCL集團決定用定向增發股權的方式籌集50億元的項目資金;李東生用自己承諾參與增發認購2.5億元的實際行動表示自己的決心。

    2010年7月7日,TCL集團發佈公告,李東生質押其持有的TCL集團股份,以籌集資金參與TCL集團的定向增發。

    在定向增發啟動之後,遭遇國內股市大幅下調,原定意向認購的幾個投資機構臨時變卦,李東生和團隊緊急動員各方資源支持增發,最終募集到45億元的資金。

    在各方的努力下,華星8.5代液晶面板線100億的資本金如期到位。

    隨著100億資本金的敲定,在TCL集團財務公司總經理杜娟和她的團隊努力下,項目的銀團貸款也順利落實。TCL集團一直有良好的銀企關係,而銀團在進行了深度調研後,也對華星光電項目表示了濃厚的興趣,最後,華星光電共獲得包括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等數家銀行發放的12.8億美元銀團貸款。根據協議,深圳政府還提供了50多億元建設融資。至此,245億元投資全部落實。

    從2009年8月夏普「悔婚」,到2010年5月核心團隊亮相、7月定向增發資金到位,前後僅僅一年時間,TCL以讓人吃驚的速度完成了一個高達245億元的投資佈局,其效率在業界引起很大的轟動。

    人匯財聚,產業滲透,TCL穩穩地站在了一個新的競爭高地之上。

    打通液晶產業鏈

    深圳福田,光明新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佔地65萬平方米的華星光電8.5代線項目以火箭般的速度向前推進,它成為TCL的新希望。

    2010年12月28日,主體廠房提前封頂,比之前計劃的提前了1個月。

    2011年5月1日,華星光電完成設備搬入。

    6月23日上午,作為華星光電的配套設施,日本旭硝子公司的第8.5代TFT-LCD玻璃基板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這個項目投資額為220億日元,將形成一條月產12萬片8.5代TFT-LCD玻璃基板的精密研磨生產線,生產的產品將是中國市場上最大尺寸的8.5代TFT-LCD玻璃。

    9月1日,液晶面板進入試產。深圳市副市長唐傑說:「華星光電一直以『深圳速度』向完成項目主體目標邁進。」

    更多讓人驚喜的創新發生在技術領域,由來自中國大陸、台灣地區、韓國的技術人員組成的復合團隊展現出強大的戰鬥力。

    在技術創新方面,華星光電成立了若干個重點技術攻關小組,並和TFT-LCD同業公司、研究機構建立了聯合實驗室,通過小型試驗線從事新的液晶製程技術、材料技術等的研發,整合該技術領域研究和上下游產業鏈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實力的單位,將產、學、研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加速TFT-LCD領域科技成果的研發與轉化。

    同時,在開發、驗證專有技術方面,華星光電還成立了4個特別實驗室:基礎研究室、產品開發試驗室、聯合實驗室及產品試做合作項目實驗室,相繼完成了42英吋直下式LED電視模組研發並成功進行HVA技術(華星公司特有的VA專利技術)的首次測試。華星光電自主開發的HVA產品成功通過生產線驗證,這標誌著公司自主研發的HVA生產技術未來在第8.5代線上可以迅速投入使用。在短短一年時間裡,華星申請的發明專利多達300多項,形成了知識積澱以及建立起自己的競爭壁壘。

    根據既定的項目規劃,到2012年12月,華星光電的8.5代生產線達到滿產後,產能為月加工玻璃基板10萬張,可年產26英吋至32英吋、37英吋、46英吋以及55英吋液晶電視面板約1500萬塊。

    與國內其他的液晶面板投資企業,如京東方、上廣電等不同,華星光電的背後,有著雄厚的終端支持。TCL是全球第7大電視機廠商,液晶電視全球份額排名第7,每年總計銷售液晶電視近千萬台,這樣的市場規模將會保證華星光電無須過分擔心其產品的對外銷售。

    為了應對市場供求的大幅波動,李東生還走出了非常高妙的一著。

    2011年4月21日,TCL集團發佈公告稱,華星光電的股權結構出現變動,深超科技擬將其持有的華星光電15%的股權轉讓給三星電子。股權轉讓完成後,TCL集團、深超科技與三星電子則分別持有華星光電55%、30%、15%的股權。

    與此同時,TCL出資1億美元參股三星蘇州液晶面板項目10%股份,三星占60%的股份,蘇州開發區占30%。

    這是一份雙方在高世代液晶面板投資領域交叉持股的協議。

    TCL與三星的合作淵源已久。三星是TCL彩電液晶面板的最大供應商,而TCL也是三星面板在中國市場最大的客戶。2010年,TCL採購了47億元的三星液晶面板,占三星面板在中國市場出貨量的一半以上。

    華星光電的啟動,讓兩家公司在一個新的高度和平台上,實現了利益的分享與風險的共擔,也因此,中國彩電企業第一次擺脫了在產業中下游仰人鼻息的局面。研究機構因此評論說:「通過華星光電,TCL集團已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打通彩電產業鏈的企業,從此,中國彩電企業徹底擺脫過往電視成本受制於上游廠家的局面,從產業鏈上游層面掌控了電視市場價格的話語權。」

    李東生再一次完成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在技術和資金密集的基礎部件領域實現戰略突破,TCL在彩電和平板顯示產業領域成為首家有能力挑戰國際巨頭的中國企業。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