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帝王之死 第57章 死於意外的帝王 (4)
    小皇帝特別喜歡玩。不過他的很多遊戲都顯得十分孩子氣。比如,他曾經在大殿上懸掛一枚銀鈴鐺,然後讓宮女們蒙著頭在殿裡隨便亂跑,誰要是碰到那個鈴鐺了,就把鈴鐺賜給她,再掛一枚接著玩。他還很喜歡捉迷藏,經常藏起來讓宮女們找他。他又喜歡花,袖子裡常常揣著很多花花草草,老遠就能聞到香氣。所以,儘管他藏得隱蔽,宮女們也早就從香氣裡判斷出他在什麼地方了。不過為了不讓他掃興,就故意裝作找了好半天才找到,逗得小皇帝十分高興。到了冬天,皇宮花園西苑的池子就凍住了,冰凍得十分堅硬。皇帝就讓一群太監和他一起玩冰戲。他親自設計了一個小拖床,小巧玲瓏,上面只能坐一人,再塗上紅漆,安一個頂篷,周圍用紅綢緞為欄,前後都設有掛繩的小鉤。皇帝坐在拖床上,讓太監們牽引繩子,一部分人在上用繩拉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導,一部分人在床後推行,一起用力,拖床行進速度極快,一會兒工夫就能往返數里,皇帝玩得十分高興。

    後來,他把自己的精巧手藝也運用到各種遊戲中來。他曾經設計過一個精緻的噴泉。用大銅缸盛滿水,在缸底鑿洞並設置機關。機關一開動,水就噴了出來。先是傾瀉如瀑布,接著散落似飛雪,最後則擁起一股高高的水流,筆直而上,有如一股玉柱。這時,事先藏在缸底的許多鍍金木球也翻滾而出,擁上水柱的頂端,盤旋上下,好長時間都不落下。皇帝經常和嬪妃們一起欣賞,到了精妙之處就喝彩不已。

    他還設計過精巧的「水傀儡」。其實就是由藝人直接操縱木偶在水面上表演故事的木偶戲。當時這些偶人已經雕刻的十分精巧細緻,表演也十分繁複,但皇帝還要精益求精,又加以改進。他親自雕刻大約二尺高的彩畫木像男女,神態不一,都是只有雙臂而無腿足,在木人底部安置一個機關,用長約三尺的竹板作支撐。有了「演員」,就要設計「舞台」。他又用大木頭鑿釘成一個長寬各一丈的方木池,裡面的水灌到七分滿,還在水中放上魚、蝦、蟹,讓它們游來游去。又放進水草,使之浮在水面上。接著在這個木頭池子下面放上凳子支起來,周圍用紗圍成屏幕,就成了水傀儡的戲台。

    於是表演開始,藝人們隨劇情將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讓它們進行各種表演,皇帝在一旁津津有味地觀看,不停地喝彩。據記載,當時宮中常演的劇目有《東方朔偷桃》、《三保太監下西洋》、《八仙過海》、《孫行者大鬧龍宮》等,聽著名目,就知道都是一些「熱鬧戲」,裝束新奇,扮演巧妙,活靈活現。忽而妖魔畢露,忽而神鬼亂出,正對了小皇帝的胃口,他就更加如醉如癡了。

    不但是這種「水傀儡」戲,小皇帝對真正的戲劇表演也興趣不淺。他這種興趣是從對軍事的愛好上來的。他本性好武,在魏忠賢的攛掇下,就在宮內設立內操,挑選年輕的太監排兵佈陣,玩打仗遊戲。而且還玩得像模像樣,規模越來越大,後來竟湊到了上萬「勇士」,個個身披鎧甲,服飾鮮明,整天操練不休,喊殺聲不絕於耳,鑼鼓之聲響徹宮內外。皇帝自己還騎馬親自上陣,作「大軍」的統帥,顧盼神飛,得意洋洋。看到皇帝把好好的皇宮弄成了大練兵場,大臣們都覺得太荒唐了,紛紛上奏請皇上結束內操。可皇帝正玩得高興,根本聽不進去大臣的忠言。

    不過如此鬧騰,畢竟上不了戰場,也就和做戲一般。所以皇帝看到關於打仗的戲也就特別興奮,熱切地希望在裡面扮演一個角色。皇帝很有專業精神,演起戲來也一絲不苟。他曾經排演過一個戲。其中有一場是「雪夜訪普」,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在大雪之夜拜訪宰相趙普,商議如何統一全國的事。既然叫「雪夜」,可見是冬天,劇中的人物都要穿冬裝。可皇帝拍戲那會兒正是初夏,天氣熱得要命。不過小皇帝一定要演得像,所以冒著酷暑,披上厚厚的大氅,又戴上了棉帽子,儘管汗流浹背,依然堅持演了下來。

    「萬歲」在這裡投入地玩,國家大事是不管的。不過這也不用他管,因為有一個「九千歲」,已經都替他料理了。

    倚重宦官,驚嚇而死

    明熹宗特別寵愛奶媽客氏,她的「對食」魏忠賢也就跟著雞犬升天,做了司禮監的秉筆太監。這個職位權力極大,不但是宮中的太監頭兒,還因為對大臣們的上奏有批答的權力,甚至於相當半個皇帝,要是皇帝是個不管事的,如熹宗這樣的,那就幾乎是整個皇上了。不過既然叫「秉筆」,可見從事這個職位的太監得有很高的文化素養才行,否則也看不懂那些寫給皇帝的奏章是什麼,更不要說批答。熹宗又是個文盲,這秉筆太監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但是,巧得很,他這個秉筆太監魏忠賢,竟也是一個文盲。

    魏忠賢本是一個酒色無賴之徒,沒有讀過書,曾娶妻馮氏,生一女。在一次賭博中輸了個精光,因不堪忍受一幫賭徒的欺辱,一怒之下自宮,更姓李進忠。來到北京後,22歲時被選入宮中,復本姓魏進忠,天啟二年改名忠賢,隸於司禮監秉筆太監。後來通過行賄,在太監魏朝引進下,做了熹宗生母王才人的一名辦膳太監。公元1620年(泰昌元年),光宗即位冊立東宮,魏忠賢升為東宮典膳局官。當時,太監魏朝是熹宗倚重的老太監王安所得寵的紅人,魏忠賢為拉攏魏朝,和他結拜為兄弟。熹宗的乳母客氏原與魏朝相愛,後魏忠賢與客氏相私。不久,魏忠賢由惜薪司遷司禮監秉筆太監。明代宮中有二十四監,司禮監冠於首,領東廠、內書堂、禮儀房、中書房等。一般人司禮監者須能讀書識字,但魏忠賢目不識丁,之所以得入司禮監,乃客氏之助。司禮監權勢甚重,其中秉筆太監掌章奏文書,照內閣票擬批注,這給魏忠賢弄權提供了方便之門。

    「秉筆」太監而不識字,怎麼批答奏折呢。這倒也難不倒魏忠賢,他自有辦法。他讓親信把奏章上晦澀的文言給他用口語講出來。然後他發號施令,再由那人翻成文言,給他用硃筆寫在奏折上。這麼一番折騰,倒也弄得有模有樣。小皇帝也是文盲,又糊糊塗塗地愛忘事,自然不會和他計較這些。魏忠賢還和他的前輩劉瑾公公學了一招,也是等皇帝正玩得高興,比如說正在拿著刨子鋸子大作木工活的時候,就拿上公文奏折請皇帝批示,皇帝興致正高,哪裡想看這些玩意,總是不耐煩地揮揮手,讓他去自行處理。於是,魏忠賢就把朝中大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

    魏忠賢胡作非為,朝中大臣們自然不幹。左副都御史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說:「宮中、府中,大事、小事,無一不是忠賢專擅」,一時間百官響應,彈劾魏忠賢的呼聲甚高,連魏忠賢都有點害怕,對皇帝說自己要出宮避禍。皇帝哪裡肯放,溫言勸諭,百般挽留,還為此輟朝三日。後來又傳下聖旨,敕諸臣不得擅出奏事。於是群臣大嘩,又開始紛紛上奏。可皇帝就是鐵了心要留魏忠賢,大臣們也沒有辦法,首輔葉向高還因此辭職。而魏忠賢看到皇帝對他如此支持,膽子就越來越大了。他總攬朝內外一切大權,人稱「九千歲」,還有人稱他「九千九百九十九歲」,和「萬歲」只差一歲。朝中官吏多投奔到他的門下,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等名號。他的死黨從中央到地方,自內閣、六部至四方總督、巡撫皆有。當然,魏忠賢也不是得到所有人的附合,和他做激烈鬥爭的,就是「東林黨」。

    東林黨由其領袖顧憲成所講學的東林書院而得名。顧憲成曾經給東林書院題寫了一幅很有名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由此可見此「黨」人的抱負。他們往往不畏強權,為民請命,大膽彈劾朝中權貴,甚至敢於冒犯「龍顏」。魏忠賢亂政受到了他們的極力彈劾,就對他們恨之入骨,瘋狂迫害。他搗毀了東林書院,還把全國的書院都關閉了,又誣陷已經退休的東林黨領袖高攀龍貪贓枉法,派遣錦衣衛騎快馬去加以抓捕。高攀龍卻十分鎮定,寫好兩封信交給孫子,讓他們明天交給錦衣衛的人,之後便投入池中而死。

    魏忠賢又指使爪牙去蘇州抓另一位東林黨人周順昌,結果在當地激起民憤,數千人聚集在官府衙門外,以顏佩韋等人為首擊鼓鳴冤。太監們驕橫不法,與民眾產生了衝突,當場被打死了一個。於是,巡撫毛一鷺向朝廷報告「吳人盡反」,派軍隊鎮壓,逮捕了顏佩韋等五人,污蔑他們是「首亂者」,隨即加以殺害。為防止民眾再次造反,竟將五人首級懸於城門之上,來威懾民眾。但當天晚上魏忠賢就做了一個惡夢,夢見五人索要他的首級。他極為恐慌,害怕自己就要死掉。這時手下人給他出了個主意,勸他給自己建祠堂,一來自己的肉身化成了塑像,可以鎮住這些鬼魂;二來可以更好地控制民眾,增添他們的恐懼心。一般祠堂都是為了紀念去世的人而建的,但魏忠賢還活著沒死,所以就叫做「生祠」。於是魏忠賢就命令心腹在蘇州為自己修建生祠。生祠建得富麗堂皇。匾額上是皇帝的御書「普德」兩字。祠堂裡面供奉著魏忠賢的肖像,用罕見的香木雕刻,眉眼口鼻,四肢衣著,都與本人一般無二。肖像的肚子裡,裝滿了金玉珠寶。在頭髻上留下一小孔,裡面插著四季的鮮花,芬芳撲鼻,香氣四溢。一幫馬屁精每天都要到生祠燒香叩拜,命令凡是路過的人,也要行五拜禮,呼九千九百歲。

    有了打頭的,別的馬屁精自然紛紛倣傚,都把這當成了向魏忠賢獻忠心的手段。一時間「九千歲」生祠滿天下。一座比一座富麗,「極壯麗莊嚴,不但朱戶雕樑,甚有用琉璃瓦,幾同宮殿」,祠中都供奉魏忠賢生像,頭戴官帽,身穿朝服,手持玉笏,竟是帝王的規格了。各地官員在迎奉塑像時也莊嚴肅穆,儼然如迎接皇帝一般。不僅為官者如此,一般商人、土豪,乃至地痞、無賴也都跟著湊熱鬧,規模越搞越大,裝飾越搞越華麗,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拆民房、廟宇甚至於學校來爭建生祠的。公元1627年(天啟七年)五月,松江監生陸萬令,居然奏請在國子監裡為魏忠賢建造一座祠堂,還在奏章中肉麻地說「九千歲」功德蓋世,堪比孔子,把魏忠賢和孔子並提。顧炎武在總結明亡原因時,說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士大夫無恥」,可謂在此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但是,魏忠賢雖然是「九千九百九十九歲」,比「萬歲」就差一點,但到底不是「萬歲」,一旦皇帝不在了,他通天的權力也就沒有了。公元1627年(天啟七年),小皇帝一次在宮中花園裡的湖中划船,不慎掉到了水裡,魏忠賢嚇壞了,趕忙跳下水去救皇帝,其他人也紛紛跳入水中。皇帝撈上來了,卻因為驚嚇,不久就生了大病。魏忠賢十分擔心,他從宮中府庫裡找出大紅壽字紗,做成衣服讓宮中上下都穿上,來為皇帝祈福。還不停地讓人對著皇帝的寢宮大喊:「聖駕萬安矣」。但這一切都沒有用處,八月二十二日,熹宗去世。因為他沒有子嗣,皇后張氏主持立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檢為帝,是為崇禎帝,也是明代最後一位皇帝。魏忠賢十分忌憚信王,對他即位百般阻撓,但在張皇后的堅持和周旋下,沒能得逞。後來崇禎終於設計扳倒了魏忠賢,將之趕出宮廷,安置在鳳陽。魏忠賢畏罪自殺。客氏則被趕到浣衣局亂棒打死。二人的親族也大多被殺,依附他們的無恥之徒則被逐出朝廷。被魏忠賢排擠的東林黨人再次上台,崇禎帝也有心勵精圖治。但已經太晚了,明朝已經是危急重重,從根子裡腐爛了。

    十七年後,李自成大軍攻入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明朝滅亡。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