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論:捨得寬容幸福 第27章 有一種情懷叫寬心 (2)
    二人就這樣喋喋不休地吵了個沒完。紳士一看參加詩會的時間早過了,索性也就賴在橋上了。樵夫心裡盤算著,就算此時過橋,那買柴火的人也早走了,你賴在這裡我也不會讓你,任憑後面趕著要過橋的人怎麼勸說,他們就是不讓,就這樣僵持著,偶爾爭吵幾句。

    這時,橋下漂來一葉小舟,小舟上坐著一位神態悠然的老和尚,紳士趕緊叫住了那和尚:「老師傅,請慢行,您來給我評評理。」和尚問是怎麼回事,樵夫和紳士都理直氣壯地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老和尚向樵夫問到:「你這擔柴火能賣多少錢?」「如果去得早,能順利地全賣完的話,可賣10文。」樵夫回答。老和尚哦了一聲繼續問到:「那現在若是讓你先過橋,你這擔柴火還能賣完嗎?」樵夫聽他這麼一問更來氣了:「被他這麼一擋,市集早散了,我還賣給誰?」這時老和尚不慌不忙地說:「既然如此,你為什麼一開始不讓這位紳士先過橋呢?這樣一來,他可以按時去參加詩會,而你也可以順利把柴火賣完了。」樵夫被問住了,無言以對地低下頭。

    紳士見樵夫被問住了,心中暗喜,以為老和尚是幫著他說話的,還沒樂完,老和尚又開口問他了:「你的詩會很重要是嗎?」「當然,對於我們這些讀書人來說,詩會是非常重要的,況且今天的詩會我是主角!」紳士得意地說道。老和尚又是「哦」了一聲,繼續問道:「既然它對你那麼重要,你為什麼不讓這位樵夫大哥先過去,這樣你便可以在詩會上展現自己了,更何況謙讓應該是你們這些讀書人必備的品行吧?」紳士沒想到老和尚會這樣說他,有些急了:「可是在這個樵夫之前我已經讓了兩個人了,憑什麼還要我讓他!」老和尚笑笑,說道:「既然此前你都讓了兩個人了,那麼你就不能再讓多一個人嗎?」這下紳士被徹底問住了,頓時從臉紅到脖子,他沒有再反駁一句。

    老和尚最後給他們留了一句話就飄然而去。

    「年輕人哪,給別人讓路的同時也是在給自己讓路啊。」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的習慣各異,脾氣秉性不同,難免會發生誤會和矛盾,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不妨多一點寬容,不妨主動謙讓,做出適當的妥協和讓步,以化解不必要的矛盾。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謙讓是一個人有涵養的表現,是對其他社會成員的尊重和寬容,並非意味著軟弱可欺,更不是妄自菲薄。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應學會謙讓,妥善地處理與他人的矛盾和衝突。給別人讓路也是在給自己讓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一讓風平浪靜。在生活中放寬心態,多一分寬容,少一點狹隘,謙讓一些,既能顯出自己的風度,又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4、做人要豁達大度

    佛界有一副楹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副名聯告訴我們,人就這麼一輩子,做人要豁達大度。

    豁達大度說起來容易,實則做起來很難。它要求人們抑制個人的私慾,不為一己之利去爭、去鬥,也不能為了炫耀自己而貶低他人。

    偏見往往會使一方傷害另一方,如果另一方耿耿於懷,那關係就無法融洽。反之,受損害的一方具有很大的度量,能從大局出發,這樣就會使原先持偏見者,在感情上受到震動,導致他轉變偏見,正確待人。

    歷覽古今中外,大凡胸懷大志,目光高遠的仁人志士,無不大度為懷;反之,鼠肚雞腸、競小爭微、片言隻語也耿耿於懷的人,沒有一個成就了大事業,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人。郭沫若是一個大度之人。他雖與魯迅之間「曾用筆墨相譏」,但他在魯迅逝世後,沒有趁「公已無言」時前來「鞭屍」,而是挺身站出來捍衛魯迅精神,同時對以前「偶爾鬧孩子氣和拌嘴」,還「深深地自責」。他曾經誠懇地表示:「魯迅先生生前罵了我一輩子,先生死後,我卻要恭維他一輩子。」其情多麼可敬,其辭多麼可感。

    人們往往把寬廣的胸懷比作大海,能廣納百川之細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彈簧,具有能屈能伸的韌性。誰若想在困厄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時待人以寬。這就是說,相容接納、團結更多的人,在順利的時候共奮鬥,在困難的時候共患難,進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創造更多的成功的機會。反之,相容度低,則會使人疏遠,減少合作力量,人為地增加阻力。

    人往往能夠將別人的缺點看得一清二楚,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因此嚴厲地指責別人。在與人相處時,要懂得隨時體諒他人,在溫和且不傷害人的前提下,適宜地幫助別人。以嚴厲的態度對待別人,容易招致他人的怨恨,反而無法達到目的。若要避免遭受的困擾,關鍵在於寬容他人。這是關於立身處世的道理,自古以來的聖賢都認為,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嚴於律己,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水平;寬以待人,則不但可以贏得尊敬和友誼,還能盡量不得罪人,不為將來埋下隱患。凡事多為別人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從而不對犯了錯的人求全責備,既能使對方知錯而改,又會對你心懷感激,欲以回報。這實在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當然,不「薄責於人」不僅僅是為了「遠怒」每個人都不完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與其把精力浪費在關注別人的缺點上,還不如用點心思提高自己的修養。把苛責別人、議論別人的話咽到肚子裡,你將發現會受益匪淺。做人不應用苛刻的標準去要求別人,要尊重人家的自由權利,只有做一個肯理解、容納他人的優點和缺點的人,才會受到他人的歡迎。而對人吹毛求疵,又批評又說教沒完沒了的人,不會有親密的朋友,人家對你只有敬而遠之。

    因此,人應當有廣闊的胸懷,宏大的氣度。大河裡生活的魚,不會因遇到一點風浪就驚慌失措;而小溪裡的魚就不同了,一感覺到有點異常動靜,立刻四處逃竄。人也是這樣的,胸懷狹窄的人沒有一點氣度,常常爭先恐後地與他人爭奪蠅頭小利,但這點小利到手後,卻又發現丟了大利,如同人們所說的,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胸襟坦蕩廣闊的人不是這樣。他們不為猶如芝麻般的小事而忙得團團轉,他們把目光投向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他們是做事穩重、態度從容不迫的人。

    只要有一種看透一切的胸懷,就能做到豁達大度。把一切都看做「沒什麼」才能在慌亂時,從容自如;憂愁時,增添幾許歡樂;艱難時,頑強拚搏;得意時,言行如常;勝利時,不醉不昏,有新的突破。

    只有如此放得開的人,才可能是豁達大度的人。

    5、對別人不必過於苛責

    在投資的過程中,可以把選擇企業比作任人而用,而利用趨勢比作任勢。在投資的過程中,有的人特別強調個股的選擇,叫做放棄大盤做個股。跟隨趨勢則不強調個股,只要形勢好,買什麼股票都會盈利,因此任勢勝過選股。當然,孫子並沒有說不重視個人的作用,而是說重勢而不強求於人。為人處世之時,注意把握自己的度,要適可而止,莫要強求於人。

    寬容意味著理解和通融,是融合人際關係的催化劑,是友誼之橋的緊固劑。寬容還能將敵意化解為友誼。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都可能在某些方面與別人不同。朋友相處常常就會有大大小小的矛盾,當我們面對這些矛盾時,不可以為「狹路相逢勇者勝」,因為勝的同時,一份友情也就消失了。《菜根譚》上說:「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此涉世一極安樂法。」

    對人不可過於苛責,要留一步,讓三分,這才是一種謹慎的處世方法。適當的謙讓不僅不會招致危險,反而是尋求安寧的有效方式。個人生活中,除了原則問題必須堅持,對於小事,對於個人利益,謙讓一定會帶來身心的愉快,以及和諧的人際關係。有時,這種「退」即是「進」,「與捨」就是「得」。

    為人處世,遇事都要有退讓一步的態度才算高明,讓一步就等於為日後的進一步打下基礎。給朋友方便,實際上是日後給自己留下方便。

    交朋友,就像在跳交誼舞,有進有退,有退有進,有時,退一步路會更寬。你可能有這樣的經歷,去登一座有名的山,往往會直奔主峰。原因有兩點:一是有點「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氣魄;二是聽說峰上有日出,有佛光,有雲海,十分迷人。所以對沿途的景色不屑一顧,等到了峰頂,已是氣喘如牛,滿身大汗,結果沒見到日出,也沒見佛光,偶見雲海,又覺得不過如此,掃興而歸。假如換一個角度,不要將目標定在頂峰,而是走到哪算哪,不慌不忙,一路走去,從容賞景,會覺得到處美不勝收,還會有意外的發現與驚喜。

    劉洋與林偉是同窗好友,他倆學成後,同分在一個單位工作,有一個經營推銷的位子空下來,但兩人只能去一個。誰都知道,這是個肥缺,但劉洋還是主動讓與了林偉,自己在文教科做職員。閒下來時,就寫了幾篇爬格子的文章,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投到報社,居然被發表了。以後,他堅持寫,以至小有名氣,成為單位有名的「一支筆」。

    這種方式,不刻意追求反而有所得,追求得太迫切、太執拗反而只能徒增煩惱。以退為進,這種曲線的生存方式,有時比直線的生存方式更有成效。劉洋的自我籌劃,讓他找到了更廣闊的天空。

    朋友間要退讓一步,退一步會發現,活動空間是寬闊的,行為會有多種的選擇。

    讓三分還在於,同朋友分享利益,也就是「禮讓三分」。除了請領導、同事的客之外,還與妻子買了大包小包的禮物,在不長的時間裡,陸續拜訪了許多的朋友。他對朋友說,感謝他們多年來的幫助、關照,讓朋友也高興高興。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