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論:捨得寬容幸福 第18章 捨棄憤恨,得到最豁達的人生 (3)
    在你爆發怒火之後,宣佈你剛才犯了錯誤,並且你的目標之一是為了使自己不再經歷這樣的憤怒。

    你可以用日記把憤怒記下,記下確切的時間、地點和令你選擇發怒的事件。認真對待條目,迫使你記下所有憤怒之舉。你不久就會發現,如果你持之以恆,那麼,記下事件這一舉動將促使你盡量少選擇憤怒。

    (5)及時轉移方向

    當你發怒時,試著從身體上接近與你相愛的人。另外抵消你的敵意的一條途徑,就是握手,並一直握到你已經表達了你的感情和消除了你的憤怒時為止。

    (6)平靜時與被自己憤怒傷害的人溝通

    當你不發火時,與那些經常因你的憤怒受到傷害的人好好談談。彼此分擔最易在別人身上激發憤怒的活動,並想出一個沒有令人精疲力竭的憤怒來交流你的情感的方法。也許一個便條、或者一個信使、或者一次使爭執雙方冷靜下來的散步,都能夠被雙方所同意,為的是你不再用毫無意義的憤怒來繼續傷害彼此。在經歷了數次令人冷靜下來的散步之後,你將開始發現自己已經不再忍心沖對方發火了。

    6、氣量、氣度決定人格魅力

    氣量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萬別、迥然不同的人和諧地融為一個整體;氣量能融化隔膜的堅冰、抹去尊卑的界線,使人們變得親密無間。

    氣量是一種高尚的人格修養,一種「宰相胸襟」,一種成大事的大將風範。有氣量的人很少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常得之淡然,失之泰然。有氣量不僅意味著一種超然,更是一種智慧、一種胸襟。

    在男子體操史上,一直流傳著這樣的一個故事:

    男子體操單槓決賽上,28歲的俄羅斯老將涅莫夫第三個出場,他在槓上連續完成了6個精彩絕倫的空翻和騰越,非常完美,只是在落地時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失誤——向前移動了一步,觀眾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了他。但是裁判只給了他9.725分!

    緊接著,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全場觀眾不停地喊著:「涅莫夫!」「涅莫夫!」並且全部站了起來,不停地揮舞手臂,用持久而響亮的噓聲表達自己對裁判的憤怒。比賽被迫中斷,第四個出場的美國選手保羅·哈姆雖已準備就緒,卻只能尷尬地站在原地。

    此時,已退場的涅莫夫從座位上站起來,露出了成熟的微笑,他向朝他歡呼的觀眾揮手致意,並深深地鞠躬,感謝觀眾對自己的喜愛和支持。涅莫夫的大度反而進一步激發了觀眾的不滿,噓聲更響了,很多觀眾甚至伸出雙手,拇指朝下,做出不文雅的鄙視動作。不同國度的觀眾這個時候結成了同盟,俄羅斯的、意大利的、巴西的……不同的旗幟飛舞著。

    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下,裁判終於被迫重新打分,這一次涅莫夫得到了9.762分。但裁判的退讓根本不能平息觀眾的不滿,觀眾的噓聲反而顯得更為理直氣壯。重新準備開始比賽的保羅·哈姆只能僵立在原地。

    這時,涅莫夫顯示出了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寬廣胸襟,他重新回到心愛的單槓邊。只見涅莫夫先是舉起強壯的右臂表示感謝觀眾的支持;接著伸出右手食指做出噤聲的手勢,請求觀眾給保羅.哈姆一個安靜的比賽環境;然後具有大將風範地雙手下壓,要求觀眾們保持冷靜。

    觀眾理解了涅莫夫的苦心,他們漸漸安靜了,中斷了十幾分鐘的比賽才得以繼續進行。

    最終,涅莫夫沒有拿到金牌,但他仍然是觀眾心目中的「冠軍」;他沒有打敗對手,但他以自己的氣度征服了觀眾。他是那晚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他勸慰觀眾的感人一幕如大片中的經典場景,讓人久久無法忘記。他的行為捍衛了尊嚴,他的風度贏得了尊敬。這就是氣量的魅力,拿得起,放得下,不計較,善愛人,能寬容。放大自己的氣量,一個人也就擺脫了名利、得失之心的困擾。

    心底無私天地寬,淡泊名利,摒棄私心雜念,做到以整體利益為重,把好處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相互之間的矛盾就容易化解。爭名於朝,爭利於市,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對個人得失斤斤計較,是難以與他人和睦相處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計較我高你低。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別人,自然會獲得別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無視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會有知心朋友。互愛,就是彼此關心,不計較相互間的差異,愛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萬別、迥然不同的人和諧地融為一個整體;愛能融化隔膜的堅冰、抹去尊卑的界線,使人們變得親密無間;愛能化解矛盾,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間變得更加美好。

    7、抱怨少一點,理解多一點

    挖苦、指責別人,並不能抬高自己,反而會顯得自己乏味,甚至會傷害到自己。牛根生說過,看別人不順眼,首先是自己修養不夠。一味地指責別人是不明智的行為,有時甚至可能讓對方與你為敵,讓你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有的人入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讓人避而遠之;有的人總喜歡嚴厲地責備他人,使對方產生怨恨,不知不覺中使彼此的溝通難以進行,事情也辦得一團糟。成功的人說,只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指責和抱怨別人。聰明的人則會多一些寬容與理解,少一些指責與埋怨!

    檢討一下我們自己,我們是不是也有這種喜歡責備別人的毛病?佈置下去的一件工作沒有做好,我們很可能不是積極地去幫下屬尋找原因,研究對策,而是指責下屬:「你怎麼搞的?怎麼這麼笨?」這時,你有沒有想過下屬會有什麼反應?他可能什麼也不說,但在內心卻只會覺得你不近人情,從而怨恨你。這樣,很可能在今後與他相處時,總會感到疙疙瘩瘩,要取得效益可想而知……

    有一個幽默:

    這天丈夫回到家,發現屋裡亂七八糟,到處是亂扔的玩具和衣服,廚房裡堆滿碗碟,桌上都是灰塵……他覺得很奇怪,就問妻子:「發生什麼事了?」妻子回答:「平日你一回到家,就皺著眉頭對我說:一整天你都幹什麼了,所以今天我就什麼都沒做。」不把事情搞清楚就對別人橫加指責,實在不是一種好習慣。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會傷害你自己,別人不舒服你也不會舒服。

    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三國演義》裡,張飛聞知關羽被東吳所害,下令軍中,限三日內制辦白旗白甲,三軍掛孝伐吳。次日,帳下兩員大將范疆、張達報告張飛,三日內辦妥白旗白甲有困難,須寬限時日方可。張飛大怒,讓武士將二人綁在樹上,各鞭五十,打得二人滿口出血。鞭打完畢,張飛手指二人:「到時一定要做完,不然,就殺你二人示眾。」范疆、張達受此刑責,心生仇恨,便於當夜趁張飛大醉在床,以短刀刺入張飛腹中。張飛大叫一聲就沒命了,時年僅55歲。

    張飛不管三七二十一,鞭打范疆、張達,結果卻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倘若當初他能對二位將軍多一點寬容,結果將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1863年7月,蓋茨堡戰役展開。敵方陷入了絕境,林肯下令給米地將軍,要他立刻出擊敵軍。但米地將軍遲疑不決,用盡了各種借口,拒絕出擊。結果敵軍順利逃跑了。林肯勃然大怒,他坐下來給米地將軍寫了一封信,表達了他的極端不滿。但出乎常人想像的是,這封信林肯並沒有寄出去。在他死後,人們在一堆文件中才發現了這封信。

    也許林肯設身處地地想了米地將軍當時為什麼沒有執行命令,也許他想到了米地將軍見到信後可能產生的反應,米地可能會與林肯辯論,也可能會在氣憤之下離開軍隊。木已成舟,把信寄出,除了使自己一時痛快以外,還有什麼作用呢?

    不要指責他人,並不是說放棄必要的批評。這裡的原則是要抱著尊重他人的態度,以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來批評。

    有一家工廠的老闆,這天巡視廠區,看到有幾個工人在庫房吸煙,而庫房是禁止吸煙的。他沒有馬上怒氣沖沖地對工人說:「你們難道不識字嗎?沒有看見禁止吸煙的牌子嗎?」而是稍停了一下,掏出自己的煙盒,拿出煙給工人們,並說道:「請嘗嘗我的煙,不過,如果你們能到屋子外去抽的話,我會非常感謝的。」工人們則不好意思地掐滅了手中的煙。

    我們喜歡責備他人,常常是為了表現自己的高明。有時,也有推卸責任的目的。古人講「但責己,不責人」,就是要我們謙虛一些,嚴格要求自己一些,這對自己只有好處,絕無壞處。

    在你想責備別人這不對那不對時,請馬上閉緊自己的嘴,對自己說:「看,壞毛病又來了!」這樣,你就可以逐漸改掉喜歡責備人的壞習慣了。

    中國有句俗語:「在你沒有打掃乾淨自己屋子的時候,不要去責怪鄰居家的屋頂上有霜雪」。做了錯事只知道指責別人,而不會反思自己,這是人們的弱點。因此,當你想要批評別人時,首先學會換位思考,我們所要指責的人常常會為自己辯護,並反過來指責我們。

    心胸狹隘,當別人犯錯時一味地指責是不明智的行為,有時反而讓對方與你為敵,甚至於讓你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與其指責,不如把心放寬,多些寬容,這樣更能讓你贏得人脈。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