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論:捨得寬容幸福 第1章 人生有捨才有得 (1)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志向,但不是有大志就能實現大志。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遭遇,所以要能夠忍受失敗的痛苦。而有些痛苦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捨棄才會不斷纏繞著自己。當自己有了捨棄的智慧時,就會豁然開朗,人生會馬上向你展現出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景致。有捨有得,人生才會進退自如。

    1、捨得的真諦:有捨才有得

    人的成長,不在於有無得失,而在於學習如何有得有失。聰明的人從不擔心失去什麼,而會思考應該得到什麼;愚笨的人則只惶惶於失去一丁點兒東西,而不曾思考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16世紀法國的一位大思想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什麼都來一點兒的人,什麼都得不到。」

    拍出《一一》等獲得多個國際大獎的影片的台灣著名導演楊德昌在2007年因病不治身亡之後,他的兩任妻子各自寫了一封信。

    蔡琴信的標題是《就讓他活在我的歌裡吧》,信中說:「楊德昌就這麼走了……這個時候,說什麼也說不清楚我的五味雜陳!回想當初,當我確知彭鎧立和他的戀情,到決定當機立斷成全他們,再到辦完離婚手續,甚至今天他去世……我深深地感謝上帝,讓我與他轟轟烈烈地愛過……細數一生他一共完成了八部電影,在我們生命聯集的十年裡,我竟見證了一半……作為一個女人,他給我的寂寞多過甜蜜。作為一個觀眾,我們痛失一個銳利的記錄者。時間會給他所有作品一個公道!至於我們所有過往的點滴,我自己品嚐,就當做我活著時永遠的秘密,隨著他的逝去與世長辭。」

    彭鎧立的手書標題是《楊德昌的最後七年》,寫的是:「楊德昌導演已於6月29日下午l時半於洛杉磯比華利山的家中辭世。2000年5月最後一部作品《一一》於戛納獲大獎之後,楊導演即被診斷出零期之大腸癌。7月旋即決定開刀,9月兒子出世。短暫休養之後,在2001年於戛納當評審之際決定下一部電影為劇情動畫片之目標。……6月25日開始略顯昏迷,仍緊握鉛筆畫簿.呈現的畫已出現超現實的影像如眾人搶搭火車之景……6月29日下午l時半於比華利山家中,於妻子相伴之下,安寧辭世。」

    蔡琴文如其人,人如其歌。一封告別信寫得意猶未盡,感情充沛。而彭鎧立則是近乎平淡地描寫了和楊德昌導演共度的歲月以及他最後的時光,克制而理性。

    無疑,兩位女性都是傑出的。一個是歌壇常青樹,一個則是名導心心唸唸著的賢妻良母。

    蔡琴和楊德昌的十年婚姻結束之時,他們十年柏拉圖婚姻曾讓無數人驚訝不已。箇中原因和感受只有當事人才能確切知道。但是從這些隻言片語中,我們不難看到,那段婚姻留給蔡琴最深刻的記憶依然是寂寞多過甜蜜,最後是因為她的「捨」才成全了楊德昌和彭鎧立的「得」。而她的「捨」中又帶著那麼多的不捨和不甘。彭鎧立則並沒有因為「得」而多麼喜形於色,並不張揚,從容而自然。大概也是因為最後的歲月是她和楊德昌共同度過,所以不遺憾。

    從這兩封信中可以看到的是蔡琴的「捨」並沒有真捨,而彭鎧立則是真的以「得」的姿態去面對了。

    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和物慾橫流的社會,懂得放棄的人,就會用樂觀、豁達的心態去對待沒有得到的東西,他們每天都會有快樂和愉悅的心情;而不懂得放棄的人,只會焦頭爛額地亂衝亂撞,他們不但最終達不到目標,而且每天都會陷於得失的苦惱之中。

    也許放棄當時是痛苦的,甚至是無奈的選擇。但是若干年後,當我們回首那段往事時,我們會為當時正確的選擇感到自豪,感到無愧於社會、無愧於人生。

    新《臥虎藏龍》裡有一句很經典的台詞:當你緊握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應該懂得捨棄,生活中魚和熊掌兼得的時候很少,每一次放棄是為了下一次得到更多的回報。

    放棄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豪氣,是更深層面的進取。我們之所以舉步維艱,是因為負擔太重;之所以負擔太重,是因為我們還不懂得放棄。功名利祿常常微笑著置人於死地。詩人泰戈爾說:「當鳥翼繫上黃金時,就飛不遠了。」學會放棄,才能卸下人生的種種包袱,輕裝上陣迎接生活的轉機,度過風風雨雨;懂得放棄,心裡才會更加充實、坦然和輕鬆。

    2、明確目標,合理取捨

    有時候,如果我們只抓住自己的東西不放,就很難接受別人的東西。對於懂生活的人來說,放棄不是失敗,而是智慧。學會放棄,是放棄那種不切實際的幻想,而不是放棄為之奮鬥的過程和努力;是放棄那種毫無意義的爭奪,而不是喪失奮鬥的動力和生命的活力;是放棄那種金錢地位的追求,而不是失去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古代著名文人柳宗元曾寫過一篇題為《蝜蝂傳》的文章,它寓意深刻,讀後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蝜蝂是一種昆蟲,長得十分弱小。它本來應該有自知之明,知足常樂,可是卻因為貪心太重,而給活活累死。

    在爬行的時候,蝜蝂貪婪的雙眼四處張望,只要是看到了自己中意之物,就會毫不猶豫地將其馱在背上。而它所喜歡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結果身體負荷不了,最後一命嗚呼。

    不願捨棄,到頭來為物所累而丟了性命,人財兩空,難道不是最大的悲哀嗎?

    所以,我們做人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開闊的胸襟,審時度勢,弄清對自己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然後主動放棄那些可有可無、不觸及生命意義的東西,求得生命中最有價值、最必需、最純粹的東西。為了熊掌,我們可以放棄魚;為了贏得更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我們可以放棄穩定、舒適的環境;為了莊嚴的真理、崇高的理想,我們可以放棄金錢、名利乃至生命。只有卸掉前進路上的累贅,才能獲得人生的主動和快樂。

    少年孟敏背著一個砂鍋趕路,不小心繩子斷了,砂鍋掉到地上撞碎了,可是孟敏卻頭也不回地繼續向前走。路人喊住孟敏問:「你不知道你的砂鍋摔碎了嗎?」孟敏回答:「知道。」路人又問:「那為什麼不回頭看看?」少年說:「既然碎了,回頭有什麼用?」說完他又繼續趕路。

    看完這個故事,你有何感想?孟敏是對的,既然砂鍋都碎了,回頭看又有什麼用呢?

    世間的事物變化無常,我們不必執著於某一事物而難以割捨。畢竟,我們擁有一種事物的初衷,並不是為了失去它時要傷心。人生中的許多東西既然已經失去,就不妨讓它失去。這正如人生中的許多失敗一樣,已經無法挽回,再去惋惜悔恨也於事無補。與其在痛苦中掙扎浪費時間,還不如重新找到一個目標,再一次奮發努力。

    居里夫人是一位原籍為波蘭的法國科學家,她與她的丈夫皮埃爾都是放射性元素的早期研究者,他們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和鐳,並因此與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爾分享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居里夫人繼續研究了鐳在化學和醫學上的應用,並且因分離出純的金屬鐳而又獲得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爾-居裡結婚時,新房裡只有兩把椅子,正好一人一把。比埃爾.居裡覺得椅子太少,建議多添幾把,以免客人來了沒地方坐,居里夫人卻說:「有椅子是好的,只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啦。為了多一點兒時間搞研究,還是算了吧。」

    從195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吝嗇」。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因為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面寫字很方便。難怪有人說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

    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尋訪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裡一座漁家房舍門前,向赤足坐在門口石板上的一位婦女打聽居里夫人的住處,當這位婦女抬起頭時,記者大吃一驚:原來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聞名天下,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17個,但她並不在意這些。有一天,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說:「居里夫人,能夠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多麼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將一事無成。」

    繼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獲諾貝爾獎之後,由居里夫人培養成才的兩對後輩也相繼獲得諾貝爾獎:長女伊倫娜是核物理學家,她與丈夫,約裡奧因發現人工放射物質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次女艾芙是音樂家、傳記作家,其夫曾以聯合國兒童基金組織總幹事的身份榮獲

    1956年諾貝爾和平獎。

    居里夫人的事跡告訴我們放下就是快樂。只要你心無掛礙,什麼都看得開、放得下,何愁沒有快樂的春鶯在啼鳴,何愁沒有快樂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沒有快樂的白雲在飄蕩,何愁沒有快樂的鮮花在綻放!

    3、人生起伏跌宕,需懂捨得

    許多事情,總是在經歷過以後才會懂得。一如感情,痛過了,才會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傻過了,才會懂得適時的堅持與放棄。在得到與失去中我們慢慢地認識到自己。其實,生活並不需要這麼無謂的執著,沒有什麼真的不能割捨。學會放下,生活會更容易。

    有一副對聯說: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特別是工作職場,更是不斷上演著一幕幕悲喜劇。上了職場這個「舞台」,你不僅要一舉一動中規中矩,把自己的角色演好,同時也要調整心態,分清台上台下與戲裡戲外,這樣方能從容走好你的每一步。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