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細看的歷史 第32章 歷史不忍失憶 (2)
    日軍對生病的工人不但不醫治,反而強迫其出工。對病重的勞工,不是讓其活活餓死,就是將其拋到萬人坑裡活埋,工人稍有懈怠就橫加殺害。每當遇上礦井事故,日本工頭並不是搶救工人,而是封閉井口,製造慘案無數。1939年,山西大同煤礦發生了水淹事故,被淹死的勞工達2000多人。

    此外,為修建各種軍事工程,日軍還大肆強征勞工,而且為了保護秘密,常常在工程完成之後將所有的勞工殺死。從1939年開始,為了修建與蘇聯對抗的巨大工程,日軍每年從東北和關內抓來的勞工就達幾十萬。結果工程完成後,這些勞工全部被殺害。

    太平洋戰場失利後,日本國內的勞力越來越不足,於是很多中國勞工被日軍運到了日本,以彌補日本本土勞動力嚴重不足的窘境。東條英機內閣於1942年11月頒布了《關於中國勞工遣入日本的決定》,兩年後又頒布了《促進中國勞工遣入日本國內的決定》,然後從中國十多個省市強征數萬勞工到日本服勞役。這些赴日勞工命運悲慘,大部分都死在了日本。如在鹿島組花岡礦山服勞役的940人中,有418人死亡。在木曾谷水力發電站的1715人中,不到一年時間就死了156人……

    為了對付中國的游擊戰,日軍實行殘酷的「三光政策」,即燒光、殺光、搶光的滅絕人性的作戰方式。尤其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急於解決對中國國內的戰爭,對解放區的掃蕩更加猛烈。日軍所到之處不問男女老幼,全部殺死;所有房屋,一律燒燬,所有糧秣,不能搬運的,也一律燒燬;鍋碗器具要一律打碎,並一律掩埋或下毒,以達到全殲抵抗力量的目的。在日軍的瘋狂掃蕩下,根據地人民損失慘重。從1937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晉綏、晉察冀、冀熱遼、蘇皖等7個根據地共有318萬人被殺害,1952萬間房屋被燒燬,被掠奪的糧食達1149億斤,耕畜、豬羊達5000萬隻。

    日軍每次攻佔城市、毀滅性屠殺時,常常要先實施搶劫,整座城市常會被洗劫一空。據英國記者田伯烈所著《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的記載,日軍攻下南京後,全城所有私人住宅,不論被佔領的還是未被佔領的,都被日軍搶劫一空,即使美國、英國、德國的使館和大使住宅也未能倖免。實施搶劫後,日軍將搶劫到的東西裝上大卡車運走。一般中國市民則在被搶之後遭到殺害。在日軍的搶劫和屠殺下,昔日繁華的南京城頓時成了死城。日軍離開時為了毀滅罪證,放火焚燒,大火經一月不滅,所有商業區均成廢墟。據不完全統計,日軍的侵略造成南京市財物損失近3億美元。

    在整個侵華戰爭中,中國有近千座城市被佔,而被破壞的工廠則達到4000多家;日軍對廣州、上海、重慶、蘇州、蘭州、貴陽、成都、西寧等城市進行狂轟濫炸,對像多為學校、醫院、名勝古跡、居民住宅、商業區等非軍事目標,其目的正如日華中方面軍參謀長吉本貞一所說:「是予敵軍及一般民眾以精神威脅。」

    日軍在中國佔領區的每一處,無一例外地都進行過最大限度的掠奪和破壞,其犯罪行為的模式是:先搶掠易搬運的公私財物等易動產,之後焚燒、摧毀工廠、房屋等不動產,然後在屠殺平民百姓的同時,強擄民工充當苦役。所以說日本在中國實施的是滅絕人性的侵華政策。而這一滅絕人性的政策導致中國大量的資本與生產資料以及勞動力被掠奪,成為中國貧窮、落後的直接原因之一。

    從1894年甲午戰爭開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國可用於再生產的資本幾乎縮減為零。也就是說,在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剩下的只有兩樣東西,即土地與勞動力。而眾所周知,經濟增長的最重要源泉是資本。由於沒有資本,中國的發展顯得捉襟見肘,這也使新中國成立後的很多年,中國只能依靠農業產品來供應工業化所需資金。從中國人飯碗裡省出些糧食來實施工業化,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失地在哭泣——沙俄侵略下的領土喪失之痛

    1929年7月至12月爆發的「中東路事變」可謂是中蘇之間最大規模的武裝衝突,雙方動用的一線兵力保守估計也超過20萬,戰事持續近5個月之久,最終以東北軍的失敗而告終。

    中東鐵路,是沙俄侵華的產物,它由主線和支線共同組成,從1897年開始修建至1903年才得以貫通,全長2437公里,穿行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成為沙俄對中國東北進行經濟、政治和軍事侵略的工具與基地。沙俄除獨攬經營大權外,還奪取了所謂鐵路屬地的行政和司法特權,以及一系列的經濟特權,日俄戰爭後,俄國更在沿線駐軍達十餘萬。

    早在1928年,東北軍統帥張學良在改旗易幟歸順南京國民政府之後,就曾向蘇聯提過對東北的鐵路主權要求。當時,北滿鐵路由蘇聯控制,而南滿鐵路則由日本人控制。當時,蘇聯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都排在世界的前列,相反,中國積貧積弱、內戰紛爭,和蘇聯不能抗衡。擁有鐵路權的蘇聯自然不會將吃到嘴裡的肉吐出來。

    1929年,張學良對蘇聯人的野蠻行徑憤恨不已,他下令拘捕了蘇聯北滿鐵路局領事館的官員,以他們在中國進行非法宣傳、破壞中國穩定為理由來拘捕,然後將蘇聯職員遣送回國。

    張學良的舉動,很快得罪了蘇聯,成了蘇聯引兵進入中國的借口。這起糾紛的結果是,蘇聯軍隊在1929年長驅直入中國東北境內,並佔據了東北的一些重要地區。結果「中東鐵路事件」回到了原點,即蘇聯又重新「獲得」了在中東鐵路的「工作權」。但是,好端端的中國領土——黑瞎子島,卻從此成為蘇聯的囊中之物!

    追溯歷史,幾百年前的中俄兩國本不是近鄰,更不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之所以有了後來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纏繞,完全是歷史演變的結果。

    中國作為地球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幾千年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沒有哪個國家敢於和中國抗衡。到了唐朝時,中國的版圖東邊囊括了整個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及朝鮮的大部分地區;北邊推進到了蒙古高原;西北佔有整個新疆,勢力遍及現在的中亞各國及阿富汗一帶,最遠到達鹹海東岸。到了13世紀,蒙古民族崛起,四處擴張,幾乎統一了亞洲大陸。但是到了明朝末年,國勢日衰,邊疆的許多地區都丟掉了。

    而清王朝的建立以及它的奮力開拓,東征西討,終於一統整個東北及俄羅斯遠東地區。到了清太宗時期,又統一了全部蒙古、青海和西藏。乾隆時滅掉準噶爾部,統一新疆全部,疆域外延到了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一帶。至此,中國版圖在清朝達到全盛,面積有1200多萬平方公里。

    而俄羅斯,在公元13世紀的時候,地處歐洲東部的俄羅斯還只是以莫斯科公國形式存在的一個彈丸小國。和其他周圍的小國一樣,受蒙古金帳汗國的統轄。從元末擺脫蒙古人的統治到建立獨立的國家,至今也只是幾百年的時間。從1547年伊凡四世自稱沙皇開始,一直到17世紀,俄羅斯始終是一個落後的封建農奴制國家。

    然而,俄羅斯的歷史上造就了一位偉大的英雄,那就是第四代沙皇——彼得一世。彼得一世是一個很有抱負和野心的人,執政後,曾經匿名冒險化裝出使西方,在西方國家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和文化,回國後在俄羅斯掀起了一股大力改革的浪潮。興辦教育,發展工業,改革官僚體制,大力組建軍隊。為了奪取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彼得一世不惜和北方的瑞典進行長達21年的戰爭,史稱「北方戰爭」。最終搶奪了瑞典的芬蘭灣等土地,建立了俄羅斯通向西方的窗口——彼得堡。1721年,俄羅斯改稱俄羅斯帝國。在繼彼得大帝之後俄羅斯歷史又出現了另一位野心家,一位殘暴的女君王——葉卡捷琳娜。葉卡捷琳娜積極發動對外戰爭,瘋狂擴張俄羅斯領土,佔領了波蘭62%的領土,並在這塊搶來的土地上實行殘暴統治。

    在亞洲,葉卡捷琳娜通過建築軍事堡壘,蠶食高加索,入侵中亞哈薩克草原,到18世紀80年代,俄羅斯佔領了西伯利亞北部,獲得了豐富的森林和礦產資源。越過亞洲東北部渡過天平洋,佔領阿拉斯加,並在加利福尼亞建立俄羅斯的殖民地。俄羅斯成為地跨亞歐,北美三大洲的大帝國。

    大約在1638年,俄國以在鄂畢河流域建立的雅庫茨克為基地,開始向東南方擴張,不久,到達了黑龍江流域。當時,生活在這裡的主要是額爾古納河以西的布裡亞特蒙古人和河東的達斡爾人、鄂倫春人、赫哲人等少數民族。他們都受歸滿清王朝管轄。

    俄國人到了這裡後,在黑龍江源頭石勒喀河以西修建了尼布楚城,在黑龍江北岸修建了雅克薩城,以此作為據點,四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逐步向黑龍江以東以南蠶食。清朝在黑龍江一帶沒有駐軍,離此最近的駐軍地尚在遠隔千里的牡丹江流域的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因此對俄軍的侵擾鞭長莫及。

    在中國的清朝初期,俄國野心逐漸增大,開始著手侵略中國。當時清朝入關不久,國庫空虛,財力不支,再加上中原平叛,北方領土清政府無暇顧及,任由沙俄折騰。這樣的局面持續了30多年。到了康熙二十年以後,整個中原都已平定,三藩削平,台灣收復,中國的國勢日益昌盛。這時,康熙帝終於下決心解決北方的邊境問題。當時的俄國雖然領土龐大,但力量薄弱,根本無法抗衡強大的清朝軍隊。從1683年到1686年,清朝出動大軍連續發起了兩次雅克薩之戰,擊潰了侵入東北的俄軍主力。清軍當時完全有實力全殲俄軍,剩勇追窮寇,將勢力擴張到西伯利亞地區。然而,康熙帝並沒有這樣做,最後兩家回到了談判桌上,簽訂了中俄歷史上唯一的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

    但是條約只換來短暫的安靜,沙皇侵佔中國領土的野心卻一直沒有放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沙皇俄國趁火打劫,對清政府實行訛詐,強割中國東北和西北大片領土。並於1858年趁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威脅北京之際,用武力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中俄璦琿條約》。沙俄曾慫恿和默許日本侵佔清朝的附屬國朝鮮。蓄謀已久的日本在黃海擊敗了北洋水師,清廷被迫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俄羅斯再次趁火打劫,攫取俄羅斯在東北的特權,並強租旅順。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此時俄國乘機介入,假意幫助中國向英法調停,連威脅帶欺騙,逼迫清廷簽訂了《璦琿條約》,由此割去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並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40萬平方公里土地劃為兩國共管。

    1860年,俄國再次採用欺騙手段,以要退出向英法調停為名,逼清廷又與其簽訂了《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所謂「共管」土地全部割走。通過這兩個條約,俄國不費一槍一彈,從中國奪取了100萬平方公里土地,相當於法德兩國的面積總和。

    被俄國搶去的中國領土大多都是富饒之地,全境原始森林密佈,有廣闊的荒原濕地,有著蘊藏豐富的煤鐵和石油資源。水量巨大和魚產豐富的黑龍江下游地區從此脫離了中國的懷抱,而中國也永遠失去了東北的入海口。而且歷史已經證明,像中國東北這樣的地區,既資源豐富又適合人類居住,無論是工農業還是生態開發上都有著巨大的潛力。在人煙稠密的地區已經開發淨盡的今天,這些地區實已經成為了國家的生命線。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中下游的廣大黑土區,其損失和影響之巨大怎麼估計也不過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