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細看的歷史 第29章 千奇百怪的歷史往事 (5)
    到了晚上,按照慣例要守歲,百姓人家通常是打打牌、擲擲骰子。慈禧太后也不落後,據說慈禧太后最喜歡玩的是擲骰子。德齡公主回憶說:「沒有一個人想上床睡覺。太后提議我們玩骰子,給每人賞一些錢,多的達200兩。她讓我們用心點,贏錢才好。我們當然是極用心的,生怕贏了太后的錢。」等玩得差不多了,慈禧便將自己贏來的錢都扔在地上,讓宮女侍衛來搶,並以此為樂。

    玩了一夜之後就到了初一,這時候慈禧會回房休息。睡醒之後,吃些宮女捧上來的代表平安的蘋果以及代表長壽的青果等等,然後下面的人要等慈禧梳洗完畢,然後向她拜年。之後,大家才會給皇帝和皇后拜年。

    大年初一,慈禧的主要活動是聽戲,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慈禧最喜歡聽淫戲,多是下流難堪的東西。這時候包括皇帝、皇后在內,家人、身邊人都要陪她看戲。而在這一天,慈禧也會一改往日的威嚴,變得很是仁慈。德齡公主回憶說:「朦朧中,我感到有個東西掉到了我嘴裡,就猛地醒了過來。睜眼一看,原來是一片糖,我馬上就吃掉了。走到太后身邊,太后問我糖好吃不好吃,又讓我不要睡,多玩上一會兒。太后這麼高興的樣子,我還從沒見過呢。她開起玩笑來,簡直就像個孩子,讓人沒法相信這就是以前那個令人敬畏的太后。」

    這樣又玩了一天,直到傍晚,初一大戲才差不多唱完。這時,慈禧常常會拿身邊的人逗樂,讓太監們奏樂,親唱幾首小曲,或者讓太監輪流著每人唱一段。唱得好的會得到慈禧的獎賞,但卻難為了平時只知道「喳」的太監,根本就不會唱。但老佛爺的話誰敢不聽?這些不會唱歌的太監只得扯開嗓子喊上幾句。如此一來,戲劇效果就出來了,慈禧常常笑得合不攏嘴,大家也都跟著笑。

    看來,不論是普通的百姓之家,還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家,過年圖的就是一個字——「樂」。而慈禧除了一個「樂」字,還藉機斂到了大量的陪葬品。

    到底是誰害了袁世凱

    1916年3月22日,剛剛登基83天的洪憲皇帝袁世凱,在全國人民的聲討聲中黯然下台。兩個多月後的6月6日,在這個中國人看來大吉大利的日子裡,袁世凱淒涼謝世。在臨死之前,他說了四個字:「楊度誤我!」可以說,袁世凱最終身敗名裂、絕望而死,與他的這位親信有很大關係。

    楊度與「六君子」中的孫毓筠、李燮和、劉師培、胡瑛、嚴復以及梁士詒、張鎮芳等13人,合稱「十三太保」。袁世凱解散國會後,他擔任參政院參政。為了宣揚帝制,他在1915年4月,滿懷激情地為袁世凱復辟帝制撰寫了兩萬多字的《君憲救國論》。在這篇文章裡,楊度極力鼓吹和慫恿袁世凱稱帝,早有賊心的袁世凱大為賞識,於5月底特地頒發親筆題寫的「曠代逸才」匾額一方,賞賜給了楊度。

    除了楊度,「十三太保」當中,另一個重要人物梁士詒也對袁世凱的稱帝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梁士詒被稱為民國政府的財神爺,他擔任過總統府秘書長、鐵路總局局長、交通銀行總理等重要職務,是民國時期影響力很大的一個人物。袁世凱篡權之後,梁士詒並不熱心帝制。袁世凱曾14次探詢梁士詒對帝制的看法,梁都假裝不解,僅有一次向袁直接表白道:眼下大總統的權力,比各國君主都要高,所不同的是子孫沒有繼承權,可繼承權恰恰對子孫後代有害啊,歷代帝王哪有像清代這樣安然退位的呢?

    如此一來,梁士詒就成了袁世凱稱帝路上的一顆絆腳石,為了改變其態度,袁世凱和他的兒子袁克定不惜向梁士詒開刀。據說有一天,袁克定親自約見梁士詒,然後直截了當地問梁士詒:變更帝制,你願意不願意幫忙?從袁克定的眼神裡,梁士詒看到了殺氣,他只好回答說:容考慮後再作答覆。1913年3月20日,擔任南京臨時政府法制院長的宋教仁因為反對袁世凱而被刺身亡。這個血案不得不讓梁士詒開始考慮他的人身安全,正如他在一次會議上所說的:「贊成(袁世凱稱帝)不要臉,不贊成就不要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頭之不在,哪有臉面?」第二天,梁士詒就回報袁克定,表示要全力以赴,以策前驅,用錢就包在自己身上,並提供了推動帝制的路線圖,袁克定大喜過望。

    其實,「十三太保」之中的楊度和梁士詒,只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真正「謀害」袁世凱的人,是他的長子袁克定。袁世凱死後,袁克定在靈前用頭觸棺,放聲大哭:「爸爸!爸爸!我對不起您!」袁克定的這般哭喊,與他鼓動其父稱帝有關。

    袁世凱一生娶了一妻九妾,共生了17個兒子和15個女兒,袁克定是袁世凱的長子,而且是唯一的嫡出。袁世凱對袁克定抱有很大的期望,這從袁克定的名字可見一斑。袁克定的乳名叫「繼光」,「繼光」的含義,用袁世凱的話說就是「繼吾先人之光也」。由於袁世凱的著重培養,袁克定不僅舊學功底深厚,而且還精通外語,德語和英語都能信手拈來。據說袁世凱與外國人交涉時,通常都由袁克定當翻譯。袁克定之所以主張其父稱帝,是因為這樣一來他就是皇太子了。因此,當袁世凱意欲稱帝時,袁克定無所不用其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動就是給他父親編造《順天時報》。

    《順天時報》是日本人在北京辦的報紙,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強無暇東顧,因此,袁世凱十分關注日本的態度,《順天時報》就是袁世凱的重要消息來源。由於該報經常發表一些對帝制不利的消息,於是,袁克定心生一計,決心瞞天過海,偷梁換柱,自己花錢編造假版《順天時報》,經常刊登一些鼓吹帝制的文章,袁世凱看了以後,非常高興,認為日本方面不會有問題,於是加快了帝制的步伐。

    除了上面這些大人物,下面的這些人對袁世凱稱帝也「功不可沒」,如閻錫山、張作霖、陳宧等軍閥:

    閻錫山被稱為閻老錫,儘管他是同盟會成員,但這個狡猾的大老粗深諳明哲保身之道,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他極力鼓動袁世凱稱帝,甚至還把自己的父親閻書堂送到北京做人質,使袁對他放心。

    東北軍閥張作霖迫於袁世凱的淫威,不得不對袁世凱發誓:「關以外有異樣,唯作霖一人是問,作霖一身當之;關內若有反對者,作霖願率本部以平內亂。」有了張作霖的如此保證,袁世凱可謂喜上眉梢。

    陳宧是袁世凱身邊的近臣,1915年,他被袁世凱欽點為四川都督。由此,陳宧深感袁世凱的大恩,臨行前,伏地九叩首,並跪著上前,嗅袁世凱的腳,發誓說:大總統如明年還不登基,我陳宧此去到死都不回來了。

    和陳宧如出一轍的北洋將領比比皆是,這些人為了自己能加官晉爵極力慫恿袁世凱稱帝,正如楊度對袁世凱所說的:「北洋諸將,從公多年,所為何事,只不過攀龍附鳳,求子孫富貴耳!如總統猶豫不定,將來諸將又怎麼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袁世凱1915年12月稱帝后,封陳宧為一等候。但到第二年5月,陳宧卻又勸袁世凱退位,並於當月通電四川獨立,成為袁世凱帝制失敗的主因之一。

    日本人為了在中國攫取更多的利益,在袁世凱稱帝上,也不遺餘力。日本公使日置益就多次表示他很贊同帝制。1915年1月18日,他在向袁世凱面遞《二十一條》時就說:「若開誠交涉,則日本希望貴總統再高昇一步。」

    袁世凱一生機警過人,但卻毀在了最親信的人手裡,但並非所有親信都支持其稱帝。比如黎元洪,在袁稱帝這件事上選擇了沉默;而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等袁世凱手下的得力大將都表示反對或持保留態度。特別是被袁世凱奉為知己的梁啟超,逐漸看清了袁世凱的本質,後來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對袁世凱意欲復辟帝制的行為予以抨擊,並與蔡鍔密謀反袁。

    後來袁世凱的幹將徐世昌說:「一生城府頗深的袁世凱一向聰慧過人,善於權術的袁世凱,卻栽在了稱帝這件事上,犯了個天大的錯誤,令他百思不得其解。」可能徐世昌也不明白,正是袁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權力與威望,親信了身邊人的「甜言蜜語」,才最終走上絕路的。

    袁世凱作為一個大智慧的政客,他熟知官場脈絡,懂得恰到好處地逢迎拍馬,最後在清末政壇上以改革派的形象贏得了良好聲譽,並在逼迫溥儀退位,創立中華民國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袁世凱,作為一個新舊參半的人物,始終無法脫離他陳舊的官僚封建思想。袁世凱本來有機會成為流芳百世的歷史偉人,但他一意孤行,逐漸背棄憲政共和原則,權欲惡性膨脹,逆天而行復辟之路。這種不順應歷史前進、發展的行為,只不過是他一個人的想當然而已。

    光緒帝到底是怎麼死的

    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緒皇帝駕崩;一天之後,慈禧太后也斷氣命歸西天。37歲的光緒死在74歲的慈禧前面,而且僅隔一天,這引起了許多猜測。有人認為,慈禧不願意光緒在自己死後重新掌權,派人毒死了光緒。也有人說,戊戌變法時袁世凱出賣光緒,怕慈禧死後遭光緒報復,於是賄賂太監下毒。還有人說是太監李蓮英下的毒,因為他得悉光緒日記中說慈禧死後將誅袁世凱和他。但也有人認為光緒是身體虛弱病死的……光緒之死因此成為清宮八大疑案之一。

    光緒死在慈禧之前是偶然嗎?關於光緒與慈禧的死亡時間只差一天這個問題,清宮檔案中有一種專門記載皇帝起居生活、言行舉止的簿冊,叫《起居注》。1908年(即光緒皇帝在位最後一年)的《起居注》,向我們透露了這樣三點信息:

    第一,住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的光緒,每天早晨第一件事,便是到儀鑾殿向慈禧太后請安,而且從來沒有間斷過。《起居注》最後一次記錄光緒帝向慈禧請安,是在11月12日,這也說明在12日之前,光緒的身體還是不錯的。

    第二,11月13日《起居注》記載「(皇)上不豫」,而且這一天沒有光緒向慈禧請安的記載。與此同時,史料記載,當天慈禧太后在儀鑾殿下令讓載灃當攝政王,載灃的兒子溥儀被送到宮中教養,很明顯,這是個不祥的徵兆——光緒帝已是預料之中將要歸天了。

    第三,《起居注》記載11月14日,光緒「大漸」,也就是病危。「酉刻,龍馭上賓。」光緒在14日傍晚死在瀛台,慈禧太后則是第二天下午在儀鑾殿命歸西天。37歲的光緒帝反而死在74歲的慈禧前面,而且前後只差一天。難免會讓人起疑心。

    關於光緒帝被害,正如上面提到的,說法很多,五花八門:第一,慈禧謀害說。在光緒身邊任職近20年的起居注官惲毓鼎,曾寫過一本《崇陵傳信錄》,書中說:1908年11月,當得知慈禧太后病重後,光緒似乎很高興。當監視光緒帝的太監將這個消息報告給慈禧的時候,慈禧勃然大怒,脫口說出「我不能先爾死」。慈禧很清楚,只要光緒掌權,那麼她親手經營了很多年的朝政很有可能被光緒帝推翻,於是令人下毒將光緒害死。

    第二,李蓮英謀害說。德齡公主在《瀛台泣血記》中說,是大太監李蓮英等人深恐慈禧死後光緒重新主政,會清算他們往日的罪孽,所以就先下手為強,在慈禧將死之前,先把光緒謀害。

    第三,袁世凱謀害說。溥儀在《我的前半生》裡說到,因為袁世凱在戊戌變法時叛變告密,才導致變法失敗,因此袁世凱擔心一旦慈禧死去,光緒決不會輕饒了他,所以就借進藥的機會,暗中下毒,將光緒毒死。

    第四,被人暗害說。曾經是清宮御醫的屈貴庭,寫過一篇《診治光緒皇帝秘記》的文章,說:在光緒臨死的前三天,他最後一次進宮為皇上看病,發現光緒本已逐漸好轉的病情卻突然惡化,在床上亂滾,大叫肚子疼,而且臉色和舌頭都是黑的。這位御醫認為,雖不能斷定是誰害死了光緒,但卻可以肯定光緒是被人暗中下毒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