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一張臉 第45章 戴梓——清朝武器奇才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藥做武器的國家,最遲在北宋時代,中國軍隊就已將火器列為正式裝備。隨著火藥技術的發展,中國人又發明了具有速射和連發功能的槍械,先後出現了七星銃、十眼銃、五雷神機等連發火器。而在連發火器的研製方面,清代火器專家戴梓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649年,戴梓出生於浙江錢塘。他的父親戴蒼曾是明朝軍隊的監軍,尤其擅長製造軍械,而且對書畫也頗有研究,是當時著名的畫家。受父親的影響,加之其自幼聰敏好學,「自喜於書,無所不讀,尤好兵家言」,「抱經世大略,凡象緯、句股、戰陣、河渠之學,靡不究悉」。十一歲時就寫出了「有能匡社稷,無計退饑寒」的詩句。少年時的戴梓喜歡上了機械製造,曾造出多種火器,其中一種火器能擊中百步以外的目標。

    1674年,在福建的耿精忠響應吳三桂起兵叛亂,進犯浙江。康親王傑書奉命赴浙閩征討耿精忠時,聞知戴梓才名,禮聘其從軍。戴梓以布衣應聘從征,「為王陳天下大勢如指掌」。據《清史稿》記載,戴梓曾向康親王獻「連珠火銃」。「連珠銃」又稱「連珠火銃」,是一種後裝、滑膛、單發的燧發槍,這種連珠炮銃背是彈匣,可貯存二十八發火藥鉛丸。銃機有兩個,相互銜接,扣動一機,彈藥自落於筒中,同時解脫另一機而擊發。它的形狀很像琵琶,能夠連續射擊二十八發子彈。

    這種武器的設計十分巧妙,不僅解決了舊式火銃用火繩點火,容易受風雨潮濕影響的難題,同時也吸收了西方洋火器能夠連續射擊的優點。使用方便,能夠提高戰鬥力,比歐洲人發明使用機關鎗早二百多年,威力和優越性超過當時世界強國的同類火器。戴梓之子戴享曾介紹說:「少時見先人造一鳥銃,形若琵琶,凡火藥鉛丸,皆貯於銃脊,以機輪開閉。其機有二,相銜如牡牝。扳一機則火藥鉛丸自落筒中,第二機隨之並動,石激火出,而銃發矣。計二十八發。火藥鉛丸乃盡,始需重貯。」因此,有人將其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機關鎗。

    1680年,康親王班師回朝,極力在康熙帝面前稱讚戴梓。康熙帝召見後,知其能詩善文,授其翰林院侍講官職,入南書房,與高士奇同時入值南書房,並命他參與纂修《律呂正義》。

    1686年,荷蘭政府派遣使者來到中國,並進貢「蟠腸鳥槍」,戴梓奉命仿造了十枝槍,康熙將仿造的槍回贈給了荷蘭使者。不久,他又奉命仿造「佛郎器」(西班牙、葡萄牙所造的炮),只花了五天就完成了。

    傳教士比利時人南懷仁,為了取得康熙的信任,向康熙誇耀他們國家發明的「沖天炮」,但南懷仁花了一年時間也沒有製造出來。這時,康熙帝指令戴梓立即監造沖天炮,八天即造成。炮長二尺一寸,重約三百斤,便於攜帶。鑄造炮彈外形如瓜狀,每枚重二三十斤,內裝「子彈」,此炮發射時,「子在母腹,母送子出,從天而降,片片碎裂,銳不可當」。康熙親率大臣觀看試射。試射之時,戴梓監造的「沖天炮」火力威猛、彈無虛發。康熙十分高興,把這門炮封為「威遠將軍」,並下令把製造者的姓名鐫刻在炮身上以示紀念。「沖天炮」在日後平定噶爾丹叛亂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於成功試制「沖天炮」,戴梓在無意中得罪了南懷仁。南懷仁便伺機報復。張獻忠養子陳弘勳,投降清朝後做了官,他向戴梓勒索,於是兩人發生互毆。陳弘勳反誣戴梓,南懷仁等人趁機造謠中傷,誣陷他「私通東洋」。康熙帝竟輕信讒言,將戴梓流放到瀋陽。

    戴梓不僅在研製火器方面作出很大的貢獻,而且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造詣。戴梓晚年仍然保持著耿直的性格,他的詩大多基調悲憤,以紀實、感懷為主,曾著《耕煙草堂詩鈔》。

    戴梓還總結前人的治水經驗,寫了一本《治河十策》的著作。「磨劍半生虛售世,著書千載枉驚人。」這就是後人對戴梓一生成就的評價。

    在瀋陽,戴梓非常艱難地生活了三十多年,窮得只能「鬻書畫賣文自給,常冬夜擁敗絮臥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療饑」。直到戴梓七十七歲時,才被皇帝赦免,不久後便因貧病交加,溘然辭世。戴梓的發明創造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如連珠火銃這種比較先進的火器,戴梓發明後,只能「器藏於家」,沒有正式製造裝備部隊,「乾隆中猶存」,後來就失傳了,給中國人留下了極大的遺憾。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