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歷史:正說走西口 第17章 「風雲多變山河愁」——走西口走出的一代抗日名將 (1)
    馬本齋,學名守清,回族。壬寅年臘月初三(1903年1月1日),出生於直隸獻縣東辛莊(今河北省獻縣本齋回族自治鄉本齋東村),著名抗日民族英雄。

    馬本齋出生時,正值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時代,大清帝國苟延殘喘,西方列強肆意侵略。馬本齋家境貧寒,兄弟三人靠父母的辛勤勞作養活,他十歲入私塾讀書,聰明伶俐,好學上進。

    兄弟三人中,馬本齋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弟弟。由於條件所限,家裡太窮,只能讓一個孩子去上學。結果三兄弟中,只有他被送入了村裡的私塾去讀書。儘管年幼,但馬本齋十分聰慧,而且疾惡如仇,因此在窮人家的孩子中很有威信。

    在一次考試中,私塾先生讓學生默寫《增廣賢文》中的一段話:「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貧窮自在,富貴多憂,不以我為德,反以我為仇。」批閱試卷時,教書先生吃驚地發現,在三十二份卷子中,竟然有二十一份把「貧窮自在,富貴多憂」改成了「富貴自在,貧窮多憂」。

    老師一看就感覺到這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肯定有人從中「搗鬼」,這一查,馬本齋就承認了。他說是他讓這些小同學改的,意思就是說,你窮人怎麼會自在呢,沒吃沒穿他不自在,他難受啊,如果富貴,也就是有吃有穿、住得好,他肯定自在。

    抗日名將馬本齋

    小小年紀的馬本齋說出的這番話,讓私塾先生頓時啞口無言。無奈之下,他找到了馬本齋的母親,希望她對自己的兒子嚴加管教。馬母的回答卻令教書先生始料未及。她對先生說,看來我兒子這幾年書沒有白念,他既然明白了貧窮富貴的道理,我送他上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於是,馬本齋就此結束了他三年的私塾生涯。

    1919年,家鄉遭大旱,為了生存,十七歲的馬本齋隨父親馬永長外出做工,踏上了走西口的路,去口外謀求生計。

    當時的舊中國,軍閥割據,戰火不斷。為生活所迫,父子二人起初在張家口一帶以炸油條為生。後來,又輾轉來到內蒙古給人放馬。父子倆流離失所,飢寒交迫,受盡了苦難。而一次偶然的遭遇,促使馬本齋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在走西口的流浪生活中,馬本齋逐漸增加了對社會的認識。他認為,手裡有了槍,壞人就不敢欺負自己了。

    1921年冬天,十九歲的馬本齋經朋友介紹,加入了東北軍張宗昌的部隊。入伍的第一天,馬本齋領到一支六五式步槍。他愛槍如命,總是把它擦得油光閃亮。有空就琢磨射擊要領,爬冰臥雪,一練就是幾個鐘頭。這樣堅持下來,他的槍法越練越準,成了在部隊裡赫赫有名的神槍手。

    當時,軍中多是目不識丁的文盲。馬本齋粗通文墨,能寫會算,很快成了人們矚目的「秀才」。在一次新兵演練中,馬本齋以機智勇敢和吃苦耐勞的表現脫穎而出,很快被提拔為「棚長」(班長)。

    當了一年班長後,馬本齋被選送到瀋陽北大營講武堂學習。畢業後,被授予排長職務,不久後又被提拔為連長。

    1924年,「直奉大戰」爆發,在這場新舊軍閥的混戰中,馬本齋所在的東北軍部隊也參加了戰鬥。憑藉著英勇頑強、足智多謀的才略,馬本齋被任命為負責後勤運輸任務的「扛子營」營長。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通電全國,宣佈易幟。將東北江山歸統於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東北易幟後,部隊被國民黨改編,移至山東膠東地區。馬本齋成為國民革命軍十七軍中最年輕的一名團長,並深得上司的賞識。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閱歷的加深,馬本齋逐漸對國家與民族的前途有了越來越清醒的認識。他對軍閥連年混戰,生靈塗炭十分不滿,對官場的荒淫無度、爾虞我詐更是切齒痛恨,常常為自己一腔抱負不能實現而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在東北的舊軍隊當兵期間,馬本齋寫下了一首《抒懷詩》,抒發了其憂國憂民、壯志難酬的的男兒情懷:

    風雲多變山河愁,

    雁叫霜天又一秋。

    男兒空有凌雲志,

    不盡蒼江付東流。

    馬本齋的師長劉珍年對他很器重。劉珍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步兵科,曾在東北奉系軍閥李景林部任排、連、營長等職。1926年,李景林部被馮玉祥擊敗,所屬部隊編入直魯聯軍,劉珍年在褚玉璞部任十六旅旅長。因過失被革職後,投靠山東張宗昌任團長,後任方永昌部121旅旅長。1928年4月,蔣介石二次北伐,張宗昌敗北。劉珍年奉方永昌之命東撤膠東,立足之後便把自稱為膠東防禦司令的方永昌逼走,改旗易職,投靠蔣介石,其率領的國民革命軍暫編為第一軍,劉任軍長。1929年,蔣介石將暫編第一軍番號改為陸軍第二十一師。劉珍年對此很不滿意,自封為第十七軍長,在軍旗旗褲上一邊寫著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二十一師,一邊寫著第十七軍。出佈告署名,時而軍長,時而師長。

    劉珍年自知不是蔣介石的嫡系,不會受蔣重用,因而對蔣介石存有戒心,加上山東軍閥的威脅,深感勢單力薄。於是,他派出親信,到處網羅人才。1929年夏,中共地下特別黨員劉錫九(劉珍年的胞弟),趁機勸說劉珍年走「容共」道路。在地下黨影響下,劉公開在司令部貼著「革命的進來,不革命的滾出去」的標語,默許一些共產黨員在軍中任職。蔣介石發覺後,電斥劉珍年包庇共產黨,要劉珍年立即行動,搜捕共產黨人,否則嚴懲不貸。劉珍年懾於蔣的淫威,又不想結怨於共產黨,遂尋找借口放走軍中共產黨員。

    1930年春,劉珍年由「容共」走向反共,一大批共產黨人被迫撤離煙台,有的甚至遭到逮捕和殺害,黨的組織受到嚴重破壞。劉珍年集政治、經濟、軍事大權於一身,膠東十三縣縣長皆由其調任。除此之外劉珍年巧立名目,強征苛取,除地丁銀兩和房地契稅外,設有漁鹽稅、屠宰稅、花生稅等,並在各縣設立官產清理處,將學田、牧場、荒山等均列為官產,定價讓農民領購。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目睹了日軍殘暴行徑的馬本齋堅決要求北上抗日,保衛自己的家園。但是在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下,他抗日的要求非但沒有得到支持,反而屢遭壓制。不久,一心抗日的馬本齋被免去了團長職務,改任另一軍職,煙威公路局局長。

    就在這個期間,蔣介石嚴令山東國民黨軍隊開赴江西去「圍剿共軍」,這時候,馬本齋找到師長劉珍年,跟劉珍年說江西「剿共」,絕不可去,去了以後絕沒有好下場。

    劉珍年佔據膠東,與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矩矛盾日益加深,遂於1932年9月在掖縣、萊陽爆發「韓劉之戰」。蔣介石以「調停」戰事為名,將劉珍年調防浙江溫州。1933年5月將劉逮捕,以「縱兵殃民」罪,於1935年5月13日在南昌將其處決。

    1935年,苦悶中的馬本齋對軍閥部隊的種種作為徹底失望,壯志未酬,卻又不得不面對內戰的現實。這讓馬本齋的內心極為痛苦,他憤然辭職,從此與國民黨軍隊分道揚鑣,放棄了在當時許多人看來是個肥差的團長職務,回到闊別已久的、生他養他的故土——東辛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