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揭開中國帝王的身世疑團 第33章 偏執的孝子——明世宗朱厚熜 (1)
    明世宗朱厚熜,是明孝宗的侄子,明武宗的堂弟。正德十六年(1521年),無嗣的明武宗死後,朝廷推舉朱厚熜即位,史稱嘉靖皇帝。朱厚熜登基伊始,整頓吏治,勤於內政,朝政煥發新顏。但因為朱厚熜的性格缺陷,嘉靖朝先後出現了大禮儀之爭和壬寅宮變,朱厚熜變成了沉溺於神仙黃老、不理朝政的昏庸皇帝。明朝在他統治時期兵備廢弛,賄賂成風,社會動盪不安,最後踏上了衰亡的沉淪之路。

    一大禮儀之爭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荒淫過度而亡,在豹房猝死。他死的時候31歲,沒有子嗣。更加嚴重的是,明武宗是單傳,是明孝宗唯一的兒子。因此,明孝宗一脈在武宗駕崩的時候就斷了繼承人。從朱元璋開始的明朝皇帝「大宗」至此沒辦法再延續下去了,明朝朝野面臨著從近支的皇族中挑選皇位繼承人的問題。那麼到底挑選誰繼承呢?

    明武宗臨終的時候沒有留下遺詔,也就是說他沒有表達自己的意願。朝廷只能恭請慈壽皇太后主持,商議皇位繼承人的問題。當時的內閣首輔、大學士楊廷和與皇太后密議,決定按朱元璋《皇明祖訓》「兄終弟及」的條款將武宗的皇位傳給他的堂弟——湖北的興王朱厚熜。當時朱厚熜正在為父親興獻王服喪。皇太后宣懿旨命令朱厚熜縮短為其父服喪的時間,進京「嗣皇帝位」。

    當時朱厚熜只有14歲,但擔任興王已經兩年時間了。朝廷派遣了太監谷大用、韋彬、張錦,大學士梁儲,定國公徐光祚,駙馬都尉崔元,禮部尚書毛澄組成龐大的團隊迎接朱厚熜入京繼承皇位,朱厚熜當即接受了詔書。5月7日,朱厚熜一行約四十人從安陸出發,日夜兼程地行了二十天進京。從安陸到北京的一路上,朱厚熜拒絕一切宴請,拒絕了官員和勳貴們的禮物,吃住節儉,不顧旅途勞累於5月26日趕到了京城郊外。

    但是面對金光閃閃的天子寶座,朱厚熜突然拒絕進北京城,這個14歲的王爺讓大明帝國發現了他執拗偏執的一面。《明史》記載:

    至京師,止於郊外。禮官具儀,請如皇太子即位禮。王顧長史袁宗皋曰:「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大學士楊廷和等請如禮臣所具儀,由東安門入居文華殿,擇日登極。不允。會皇太后趣群臣上箋勸進,乃即郊外受箋。是日日中,入自大明門,遣官告宗廟社稷,謁大行皇帝幾筵,朝皇太后,出御奉天殿,即皇帝位。以明年為嘉靖元年,大赦天下。

    翻譯成白話,這段話是說朝廷的禮官對來到城外的朱厚熜說,要求他以皇太子的身份進入北京城,繼承皇位,遭到了朱厚熜的拒絕。因為如果以皇太子的身份繼承皇位就意味著朱厚熜是過繼給前面的皇帝明孝宗,作為明孝宗兒子的身份繼承孝宗的皇位。朱厚熜堅持要朝廷以皇帝之禮迎接他進京。以楊廷和為首的朝廷則要求朱厚熜從東安門進宮登基。而東安門是太子進出的,遭到了朱厚熜的再次拒絕。皇太后要求群臣向朱厚熜上表勸進,在太后的調停下,朝廷和朱厚熜同意先登基再談身份問題,在次日清晨以迎奉皇帝禮為朱厚熜舉行登基大典,改年號為嘉靖。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明朝「大禮儀之爭」的開端。太后和朝廷在朱厚熜進京的禮儀問題上,同意用皇帝之禮迎接他進京,朱厚熜的要求得到了一定的滿足。但是有關即位身份的問題被暫時擱置了,成了朱厚熜執政初期的政治炸彈。

    朱厚熜是個非常孝順的人,他即位後的第三天,就派人到安陸接生母興獻王妃蔣氏入京。兩天後,朱厚熜向明朝朝野投下了一顆炸彈。他下令群臣討論給生父興獻王加尊號,也就是說要加生父興獻王帝號。已經去世的興獻王朱祐杬(1476——1519年)為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次子,是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的同父異母兄弟,1487年被封為興王,四年後就藩湖廣安陸州(今鍾祥)。生活安逸的朱祐杬一生愛好文學與藝術,篤信道教,過著典型的明代藩王生活。正德十四年(1519年)元月十七日,朱祐杬病死,享年44歲,謚號為獻,第二年葬於城東松林山。朱祐杬雖然是皇帝至親,但終生封王,在宗法上屬於「小宗」。按照封建宗法,即使現在他的兒子稱帝了,也改變不了朱祐杬親王小宗的地位。現在嘉靖皇帝要給他上帝號,就會引起封建宗法的極大混亂。簡單地說,如果朱祐杬稱帝,那麼明朝的皇室就會出現兩支帝系,而且是以朱祐杬一支代替了已經稱帝兩代的明孝宗一系。

    因此,群臣認為這是有關天下根本的大事,都反對朱厚熜給生父上帝號。內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大臣們極力反對,還有六十多位大臣聯名抗議。楊廷和堅持朱厚熜要以入嗣孝宗的名義繼承皇位,稱孝宗皇帝為「皇考」,而稱生父興獻王為「皇叔」,萬不可加帝號。

    而朱厚熜卻將尊生父為興獻皇帝,生母為興獻皇后的計劃鄭重其事地發下廷議,自然遭到了內閣和朝會的聯合否決。明朝的官僚體系是非常成熟的,文官集團異常強大。在健全的官僚制度作用下,文官勢力對皇帝構成了極大的束縛。這也是黃仁宇的名著《萬曆十五年》所要透露給讀者的內容之一。朝野的大臣和文人們慷慨激昂,指點朝政,贏得實質的和名聲上的利益。這在明朝成為了政壇和文壇的一大風景。朱厚熜就遭遇到了和孫子萬曆皇帝所面臨的相同困境。在這件有關宗法大事的廷議後,立即在朝野掀起了軒然大波。大臣們引用了許多前朝的例子來勸諫朱厚熜不能破壞了宗法制度,亂了大宗小宗的區別。反對的奏章向雪片一樣飛來,壓得朱厚熜喘不過氣來。朱厚熜對自己的計劃越堅持,遭到的反對就越強烈。

    文人出身的朝臣們還有一個更絕的做法。首輔楊廷和、內閣主紀蔣冕見皇帝沒有聽從大臣的勸諫,便上疏辭職,不等皇帝同意就「罷工」了,以至於內閣數日主持無人,朝政幾乎癱瘓。這是一招殺手鑭,專制皇帝權威再盛,也離不開朝臣主持日常朝政。朱厚熜雖然對大臣們很不滿,也不得不表示讓步,親自下詔慰留要辭職的大臣們。朱厚熜表露出了暫時不尊生父帝號的意向,儘管這是他違心的,儘管他對楊廷和等大臣們深深不滿。

    眼看事件就要結束的時候,一封上書火上澆油,將這場爭論擴大成了嚴重的政治衝突。

    在中國古代政壇上,文官集團並非團結一致。總有一部分文官集團的成員為了個人的榮華富貴,刻意迎合皇帝,站在以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的對立面,在他們看來,文官集團堅持的禮儀道德是可以交換的籌碼。就在朱厚熜準備讓步的時候,有一個叫張璁的南京刑部主事上了一個《大禮疏》,認為朱厚熜可以為生父及母親加尊號。嘉靖看後很高興,但張璁遭到了楊廷和為首的朝臣的訓斥和反對。在得知朱厚熜的讚賞態度後,張璁和另一個叫桂萼的人迎合上意,議尊興獻王為皇考。嘉靖更加高興,召兩人進京。誰知大批朝臣聚集在張桂兩人居所之外,聲稱兩人膽敢入朝,就將其毆打至死,虛禮之爭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實實在在的政治鬥爭。

    圍繞對給興獻王上尊號的態度,朝廷大臣分成兩派,反對加尊號的一派組成了護禮派,少數支持加尊號的大臣組成了議禮派。兩派經過幾個回合的爭論,毫無結果,反而造成了朝政的極大混亂。大禮儀之爭在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達到了高潮。當天,護禮派大臣決定向朱厚熜集團進諫。包括九卿23人,翰林20人,給事中21人,御使30人在內共208名大臣組成長長的隊伍,跪在左順門外,大呼弘治先帝,哭諫不可為興獻王上帝號,喊聲震天。宮廷派人去勸說大臣們退去,卻沒有任何效果。朱厚熜愈發固執起來,下令將為首的八位大臣押入監獄。門外的大臣們更加情緒激憤,騷動起來,聲震闕廷。朱厚熜也被激怒了,派出錦衣衛大肆搜捕,逮捕了134名官員,其餘官員錄名待罪。之後,他又下令將四品以上官員奪俸,五品以下受杖。在受杖的一百八十多人中17人受刑死亡,還有8人被編伍充軍。

    經過嚴厲的懲罰後,護禮派遭到嚴重削弱,立即偃旗息鼓。明朝文官集團的反抗是文雅的,一般難以形成實質性的政治攻擊。真可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此後到嘉靖七年(1528年)的七月,朱厚熜在沒有實質反抗的情況下詔告天下,尊生父興獻皇帝為「恭睿淵仁寬穆純聖獻皇帝」;生母蔣氏為「章聖仁慈皇太后」。「大禮儀之爭」以朱厚熜的獲勝告終。朱厚熜以高壓手段將反對派逐出朝廷,君臣之間以血的代價為禮儀問題畫上了句號。

    縱觀整個「大禮儀之爭」,事情因朱厚熜而起,也因朱厚熜的強力所止,朱厚熜的個性在其中發揮了主要作用。正德二年(1507年)九月十六日,朱厚熜出生在湖北興王宮。他自幼勤奮好學,有較高的文學素養,寫一手好詩詞,是歷代帝王少見的。朱厚熜在位時,曾令人刻印《三國》、《水滸》等流傳於世;他還重視教育,在全國各地興建書院。見兒子能力出眾,興王就刻意對其加以培養。在朱厚熜很小的時候,興王就讓他參加王府的一切例行儀式和典禮,還經常帶他進京覲見皇帝。因此朱厚熜從小就熟悉朝廷的儀式和典禮的規矩,接觸到了政治。興王病逝後,年僅12歲的朱厚熜就襲爵為興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