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揭開中國帝王的身世疑團 第7章 赤帝之子——漢高祖劉邦 (3)
    劉邦對待呂後實在說不上好。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劉邦在彭城一敗塗地。在逃難的時候,劉邦與自己的兩個孩子同車。為了減輕重量,劉邦竟然親手把兩個孩子推下車去,以便自己逃得快一點。而呂後則一直被囚在楚軍之中做人質,過了4年牢獄生活。我們不知道呂後在這4年的艱辛生活中是何等心情,有人認為人質生活讓呂後性情大變,變成了一個凶狠陰險的女人,也不是沒有可能。

    漢朝建立後,呂後卻為劉邦鞏固皇權出了很大的力。尤其是在劉邦剪除異姓王的過程中,呂後起了很大作用。大將、開國功臣韓信就是被呂後設計殺死的。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農曆十月,劉邦採用陳平計謀誘捕居功自傲、成為皇權威脅的楚王韓信。十二月,將韓信貶為淮陰侯。韓信鬱鬱不得志,從此稱病不參加朝政。4年後,陳豨反叛,自立為趙王,劫掠趙、代屬地。劉邦用羽檄徵召天下兵士,並親自率兵征討陳豨。韓信一向與陳豨交情不錯,於是稱病在家,不聽從劉邦詔令,暗地裡派人去向陳豨聯絡,謀求裡應外合。據說韓信還準備與家臣乘夜偽稱詔令大赦諸官罪犯和奴役,發兵襲擊呂後和太子。韓信有個舍人曾經得罪了韓信,受到韓信的嚴懲,懷恨在心,於是就向呂後告發了韓信預備謀反的情況。當時劉邦離開了都城,呂後一個人與韓信及其黨羽作戰。她及時地和丞相蕭何商討計策,由蕭何出面將韓信引誘入宮。在接下來的宮廷鬥爭中,呂後指揮抓捕了韓信,將他斬殺於長樂宮鐘室,並滅其三族。劉邦回來後,默認了呂後的行為。

    劉邦晚年的時候,寵愛戚姬及其子趙王如意,日益疏遠呂後。如意聰明過人,才學出眾。劉邦對呂後所生的太子劉盈的軟弱無能很不滿意,想另立如意為新太子。劉邦的意思外露後,多數大臣表示反對。為了打消劉邦的念頭,保住兒子和自己的地位,呂後開始多方設法為劉盈輔翼。她聽說商山四皓名聲很大,且為劉邦所信服,就請四皓出山幫忙。這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漢初的東園公、甪里先生、綺裡季和夏黃公四位隱士。他們不願意當官,長期隱居在商山中,當時都八十多歲了,眉皓髮白,故被稱為「商山四皓」。劉邦久聞四人的大名,曾邀請他們出山為官,但被拒絕。一天,劉邦與太子一起飲宴,他見太子背後有四位白髮蒼蒼的老人,詢問後才知是商山四皓。四皓上前道:「我們聽說太子是個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禮賢下士,我們就一齊來做太子的賓客。」劉邦見劉盈得到了這四位大賢輔佐,羽翼已成,遂取消了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的念頭,呂後也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劉邦晚年,呂後日漸暴露出了強烈的權力慾,為劉邦所警惕。劉邦彌留之際,呂後問他死後人事的安排:「蕭相國之後,由誰來接替呢?」劉邦說:「曹參可以。」呂後又問:「曹參死後是誰呢?」劉邦說:「王陵可以在曹參之後接任,但王陵智謀不足,可以由陳平輔佐。陳平雖然有智謀,但不能決斷大事。周勃雖然不善言談,但為人忠厚,日後安定劉氏江山為國立功的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呂後見沒有一個人是自己的族人和親信,又追問這三人之後怎麼辦。劉邦厭惡地說:「那麼久以後的事,你管得了嗎?」

    劉邦死後,劉盈即位,是為惠帝。呂後成為皇太后,馬上露出自己殘忍陰險的本性來。因為惠帝年少,呂後怕功臣不服,密謀盡誅諸將,用自己呂家的人替代。只是因為諸將都擁有兵權,呂後遲遲不敢下手,於是她就拿宮中的對手出氣。呂後毒死了趙王如意,害死戚夫人,對其他劉氏諸王都大加殘害,一時間宗室各人都戰戰兢兢。漢惠帝不滿自己母親的所作所為,憂鬱病死。之後,呂後又臨朝執政8年。她大封侄子呂台、呂產、呂祿等為王,遭到劉氏宗室和大臣的強烈反對。呂後知道自己樹敵太多,在病危時命呂祿領北軍,呂產居南軍,嚴密控制京城和皇宮的警衛,部署應變。諸呂在呂後死後陰謀作亂,被太尉周勃、丞相陳平和朱虛侯劉章等迅速剪滅。西漢朝廷大權復歸劉氏集團,代王劉恆被立為皇帝,即漢文帝。

    呂後嫉恨的戚姬身材修長,氣質和容貌出眾,而且能歌善舞,深得劉邦的喜愛。劉邦在攻佔定陶的時候,在亂軍中收她為妾。之後兩人非常恩愛,戚姬也一直陪伴著劉邦征戰天下。戚姬生下的趙王如意也深得劉邦的喜愛,如意的言談舉止很有劉邦的風範。加上戚姬的慫恿,劉邦一度想廢掉呂後所生的劉盈,另立如意為新太子。後來劉邦見廢立一事難以完成,沮喪地告訴戚姬實情。戚姬在丈夫寵愛、兒子成器的情況下,自然產生了母以子貴、竊取權力的念頭。在扶如意成為新太子失敗後,戚姬擔心日後遭到呂後的報復。劉邦深知呂後為人,也知道自己無能為力。為了排遣心中的悲痛和不安,劉邦和戚姬兩人終日沉溺於歌舞——「歌畢,每泣下流漣。」戚姬是劉邦家人中命運最為悲慘的一位。呂後掌權後,惡毒報復戚姬。戚姬先被剃光頭髮,被強迫在宮中打米。她一邊勞作,一邊唱著悲傷的歌:「兒子在作王,母親卻是奴隸;三千里的路程,誰能為我報信?」呂後聽到後,殘忍地砍去戚姬的手腳,挖去她的眼睛,灌啞她,拋棄在廁所中,稱之為「人彘」。

    除了呂後和戚姬外,劉邦還有許多女人。他的私生子淮南王劉長就出生在嫡長子漢惠帝劉盈之前。這說明劉邦還在家鄉的時候,個人作風就有問題。曹參有個妹妹,長得很醜,就和劉邦有過男女關係,生下了兒子劉肥。

    在劉邦眾多的女人中,有個叫薄姬的妃子,在劉邦生前很不得寵,鬱鬱寡歡,劉邦死後卻因禍得福。薄姬本是魏王豹的妃子,魏王被打敗後,劉邦也接收了魏王的妻室,挑選其中漂亮的人充實自己的後宮,把其他人都分配去紡織,薄姬就被發配到織室去了。有一次,劉邦不知為什麼去了織室,發現薄姬長得還算端莊,就把她給挑出來編入龐大的後宮。薄姬入宮後一直被冷落,沒有得到臨幸。和她同時入宮的兩個姐妹,史稱管夫人和趙夫人,之前曾和她約定「先貴毋相忘」。就是說有誰得寵了,千萬別忘了其他人。結果她倆先後獲得了劉邦的寵愛,卻忘記了舊情,不理薄姬了。

    管趙兩人在得意之餘,還將薄姬作為笑料談論。劉邦聽到了後宮女人爭寵的這件瑣事,可能是出於同情,也可能是激起了他對貧寒身世的回憶,就在當天晚上臨幸了薄姬。薄姬很會說話,抱著劉邦說自己昨晚夢見有條大龍纏繞在自己胸口,劉邦很高興。薄姬很幸運,一個晚上就懷上了孩子。劉邦原本就是同情她才臨幸她,之後也就忘記了薄姬這個人。薄姬很順利地生下了一個男孩,叫做劉恆。之後她依然過著枯燥無聊的冷宮生活,日子過得像抽絲一樣緩慢。薄姬和劉恆母子倆都非常清楚,他們與最高權力無緣。薄姬的夢想就是在劉邦死後,能夠隨兒子去封國做一個藩王太后。

    呂後當權後,大肆報復屠殺宮裡的女人,之前得到過劉邦寵愛的女人都遭了殃。薄姬因為只得到過一次臨幸,平時隱沒在深遠的後宮中與世無爭,因而逃過一劫。劉恆後來做了代王,薄姬就跟著去了代國,做了代王太后。

    薄姬母子的轉機發生在呂後被推翻後。當時朝廷推舉新的皇帝,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作為劉邦年長的兒子最有可能勝出。他倆基本條件差不多,關鍵時刻還是薄姬幫了兒子一把。因為淮南王早年由呂後撫養,氣焰囂張。他的母系力量強大,幾個舅舅驕橫跋扈。而薄姬為人處世隱忍低調,與世無爭。長安的大臣們為了防止再出現類似於呂後專權的情況,認為平和的薄家肯定比張揚的趙家更能夠讓人接受,最後迎劉恆入京稱帝。

    與呂後不同,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是個老實人。在家鄉的時候,劉太公對自己這個不成器的兒子非常不滿,非打即罵。後來劉邦當了皇帝,反過來奚落父親:「你小時候老罵我不如哥哥他們會種地。你看,現在我和幾個哥哥比,誰擁有的土地更多?」

    天下混戰的時候,劉太公也沒因為劉邦這個兒子少受罪。開戰的時候,他被項羽軍隊抓獲,過起了長期的俘虜生活。劉邦和項羽在廣武山對峙達幾個月之久,不分勝負。項羽糧草不濟,急於和劉邦決戰。為了迫使劉邦出戰,項羽就把劉太公押到了兩軍陣前,架起大鍋,燃起熊熊烈火。他對劉邦說:「你如果再不出來,我就把你的父親煮了!」劉邦乾脆耍起了流氓:「我和你項羽曾經共同服侍楚懷王,我倆約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的父親,那就隨你吧。不過,別忘了分我一杯羹吃。」項羽之前滿以為劉邦為了救父親肯定會出戰,聽了劉邦的話後氣得七竅生煙。他本想真的煮了劉太公,但是又怕擔起不良的名聲,在旁人的勸阻下最後還是將劉太公放了。

    漢朝建立後,劉邦做了皇帝。當時劉太公和老伴都還活著。這樣就出現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劉邦作為皇帝,是一國之尊;劉太公和老伴是臣民,但在家裡又是父親和母親。如何處理父子、母子和君臣關係呢?

    每當朝會的時候,百官列隊山呼萬歲,依次奉賀。劉邦充分享受到了天下至尊的榮耀,覺得很受用。但是對劉太公,劉邦還要盡到兒子之禮,每逢五日就去隆重地看望一次,還要當眾拜見,行家人父子之禮。劉邦表面恭敬,心裡老大不樂意了。

    最後還是劉太公的管家發現了問題。他對劉太公說:「當今皇帝雖是您的兒子,但卻是天下萬民之主;您雖然是皇上的生父,但也是皇上的臣子,怎麼能次次讓皇上拜見臣子呢?這樣皇帝權威何在啊?」劉太公覺得很有道理,下次等劉邦再來看望他的時候,就恭敬地拿著掃帚站到門口,見到兒子主動向後倒退,就像老僕迎接主人一樣。劉邦見狀吃了一驚,急忙攙扶父親。劉太公就把管家的話又說了一遍,依然恭敬。劉邦很高興,重賞了管家。

    事後,劉邦聽說秦始皇曾尊死去的父親為「太上皇」,覺得這個名號很好,馬上舉行大典,也將劉太公封為太上皇,封母親為太上皇后。從此以後,太上皇就成了一種制度,沿用了下來。

    四執政與入葬

    劉邦建立的漢朝是給予中華民族姓氏的王朝,劉邦本人也不失為一位傑出的帝王。

    劉邦再次統一了中國,為中國大一統局面的延續和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劉邦年輕時放蕩不羈、鄙視儒生;稱帝以後,他一度還認為自己是馬上得天下,《詩》、《書》沒什麼用處。陸賈勸諫道:「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乎?」劉邦覺得有道理,就命陸賈著書論述秦失天下的原因,以資借鑒。他還命蕭何重新制定律令,即「漢律九章」,開始重視國家治理。

    在內政上,劉邦即位後,採取了許多重要措施,如減輕田租、什五稅一等,「與民休息」;凡民以飢餓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等;繼續推行秦代按軍功授田宅的制度,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他還剪除異姓諸侯王以加強中央集權。他認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敗亡,於是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他還接受婁敬強幹弱枝的建議,把關東六國的強宗大族和豪傑名家十萬餘口遷徙到關中定居。

    在對外關係上,秦亡以後,漠北的匈奴乘機南下,重新佔據了河南(今內蒙古河套地區)。漢初,匈奴不斷侵擾漢朝的邊郡。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韓王投降匈奴。次年,劉邦親自率兵前往征討,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三十餘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後用陳平計謀,重賄冒頓單于的閼氏,才得脫險。此後,劉邦不得不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開放漢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關係,為國家經濟的恢復創造了條件。

    劉邦常年征戰,多次受傷。公元前195年,即高祖十二年的四月二十五日,劉邦病逝,終年61歲,死後葬於長陵,謚號為高皇帝,廟號太祖。

    現在的長陵位於咸陽市秦都區東窯店三義村北。陵高三十餘米,呈覆斗形。據《關中記》載:「長陵城牆有南、北、西三面,東面無城,陪葬者皆在東。徙關東大族萬家以為陵邑。」由於長陵建於渭水北岸的邊緣,遠望如山丘高聳,顯得非常雄偉。長陵東南200米處為呂後之墓。據《長安志》和《咸陽縣志》記載,蕭何、張良、曹參、周勃等也都陪葬於長陵周圍。

    歷代文人騷客都喜歡探游長陵,並留下了許多懷古詩篇。清朝的白綸曾寫了《長陵天朗》:

    高聳長陵逐鹿雄,長陵如在碭山中。

    明煙不覺趨蹌下,想見當年賦大風。

    唐朝的唐彥謙則以《長陵》為題寫道:

    長陵高闕此安劉,祔葬纍纍盡列侯。

    豐上舊居無故里,沛中原廟對荒丘。

    耳聞明主提三尺,眼看愚民盜一壞。

    千載腐儒騎瘦馬,渭城斜月重回頭。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征英布時被箭射傷,傷勢轉重,呂後就請來名醫診治。醫生說好好調養可以治好,劉邦卻罵道:「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他拒絕醫治,結果不治身亡。唐彥謙在千年之後來到長陵的時候,劉邦當年的功業威勢早已化為陳跡,老百姓已經在長陵上隨便挖土了。而唐彥謙則騎著瘦馬,在清風冷月中四顧感歎。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