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翻倍計劃 第32章 慫人:哭哭拜拜打江山 (3)
    漢史學家司馬遷寫道:「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賦《離騷》;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作《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這裡講的都是一個人被壓住了,他往下低頭,然後猛然抬頭,終於成就偉業的事。

    孔子說道:「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直忍到你無可再忍,那麼,你的成功也就到了。

    「小不忍則亂大謀。」司馬遷本人也是因宮刑而後著《史記》。忍耐既可明哲保身,又能以屈求伸,因此凡是胸懷大志的人都應該學會忍耐,忍耐,再忍耐。

    —4—

    《新唐書·婁師德傳》寫道:武則天時有個江都尉叫婁師德,有幸陞遷為平章,同時,他一個弟弟被升為代州制史。婁師德特意跑過去和他說話,對他說:「你現在享受榮華富貴,會引起別人的嫉妒。你說說,你怎樣才能避免?」他弟弟回答道:「好辦,以後我這麼做,如果有人向我臉上吐唾沫,我就自己把它擦去,不與他計較。」婁師德歎道:「我擔憂的就是這個。人家往你臉上吐唾沫,是怨恨你,你擦它,那不是違反了他的意願嗎?這樣反而會加重了他的怒氣啊。你應該這麼做:人家往你臉上吐唾沫,你應該笑笑,不去擦它,讓它自己幹掉。」這個事後來形成一個成語,就叫「唾面自乾」。

    這個事正應了諺語所說:「得忍且忍,得誡且誡,不忍不誡,小事成大。」婁師德果真也心想事成,好心有好報,後來步步高陞,一直做到宰相。

    如果你在職場當中有這種氣度,必定讓你的老闆大為欽佩,給你加薪升職。

    在職場奮鬥,須當牢記:有容乃大。如果心志高遠、胸懷韜略,想要取代老闆,你更要做出慫人姿態,能退就退,能忍就忍,天天把你的競爭對手哄得眉開顏笑。

    俗話說:心字頭上一把刀,甩出手去便是忍。把心中的刀甩到邊上去,待人以平和、溫順,就是忍。身處職場,隨時和老闆、同事、下屬混在一起,難免磕磕碰碰,工作中也難免有齟齬,此時應當手捏「忍」字訣。

    即使你的老闆、同事、下屬讓你受了什麼委屈,也不可急吼吼上去就辯解。剛受委屈的時候情緒激動,這時去辯解,容易起衝突,所以要退一步,在一個角落裡靜思片刻,再慢慢去辯解。

    萬眾一心的事情在現代職場很難遭遇,心與心有很多個點,扯不成一條線,老闆與同事,並不是和你一顆心,有時候會彼此不理解,這時要懂得低頭服軟,要懂得:忍字在手,慫字在心。

    對老闆和同事要這樣,對下屬也要這樣。固然中國人的傳統是尊老服上,但中國人也有愛幼的傳統。下屬中有不明事理的,當然要批評,但要批評得溫和,以免反彈。

    其實一個人,對上級和同輩退讓容易,對下屬退讓較難。對下屬的退讓,更考驗一個人對慫人哲學的掌握程度。有時候,對老闆的態度不能檢驗你是不是夠慫,對下屬的態度就可以。

    —5—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長得身材雄壯、氣勢如雷。他是當時法國最有名氣的作家。1829年他出版了長篇小說《最後一個舒昂黨人》,敘述旺岱地區共和國軍隊撲滅保王黨叛亂的故事。小說出版後很暢銷,讀者如螞蟻般密集,但是也引起了有些人的不滿。  

    有一位讀者給巴爾扎克寫信,信中大肆臭罵巴爾扎克。巴爾扎克看完勃然大怒,跳起來,拔出劍就要叫馬車去決鬥,但他眨了眨眼,又把劍插了回去。他哈哈一笑,寫了一封回信。信中寫道:「其實仔細想來,您的認識非常有價值。我很高興知道您對這本書有別的看法。今後您來巴黎,歡迎光臨,相信我們會有更好的交流!」

    當時他有一位朋友在場,就問他:「你怎麼能這麼軟弱?別人寫信罵你,而你竟然還邀請別人來做客!」巴爾扎克說:「你知道水的智慧嗎?」那位朋友說:「水也有智慧嗎?」巴爾扎克說:「你如果認為我這是軟弱的話,那麼水的智慧就是軟弱!」他的朋友疑惑地看看他,以為他腦子發燒了。

    兩個月後的一天,有人敲他的門。開門後,一位陌生人走了進來,說:「請問巴爾扎克在嗎?我是他的一個讀者。」

    巴爾扎克點頭稱我就是,那人就和他聊了起來。巴爾扎克這時才知道這人就是上次寫信罵他的那個。當時巴爾扎克那位朋友也在場,於是三人坐在一起談起了文學,很是談得來,一直談到天黑。那讀者站起來準備離去,對巴爾扎克說:「我非常敬佩您的胸懷,我當時的那封信措辭是那麼激烈,假如我是您,收到信後一定會大發雷霆,沒想到您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還那麼客氣地邀請我來做客!」

    那人走後,巴爾扎克的那位朋友說:「你表現得軟弱,可是他為什麼卻會那麼尊敬你呢?」巴爾扎克說:「我上次不是說了嗎?水的智慧就是軟弱。水,當它遇到進攻時,它不僅不會一味地反抗,反而還敞開心扉來容納別人,而只有這樣,外來的力量才會和水相容。否則,用一塊石頭去砸一下外面的柏油馬路試試看,一味的強硬不僅不能化解任何矛盾,反而還會導致兩敗俱傷。」

    看來巴爾扎克深得中國的老子哲學,並且也懂一點慫人哲學。

    自古就有「慫人哲學」

    —1—

    身在職場,經常會遇到一些傲慢得忘乎所以的員工。

    上海有一個房地產住宅項目,其營銷總監因為營銷得力,使項目一舉奪得上海樓市年度銷售冠軍,老闆獎勵他一輛寶馬轎車,之後又升他為項目副總。這位副總開著寶馬,開始還志得意滿,幾個星期以後竟然怨聲不斷。下屬問他有什麼不滿?他說:「老闆開法拉利,只給我寶馬,豈有此理。」

    下屬聞言啞然。這位副總說:「要不是我,老闆怎麼發得了財?按道理講,我比他有錢才對!老天不公平啊。」

    這位副總從此天天掛著個臉,不給人好臉色,對老闆也沒有好聲好氣。老闆後來漸漸知道了他的想法,乾脆把自己的法拉利交給他去開。他開著法拉利,那個高興勁,沒得提。誰知過了幾個星期,他又怨聲不斷。

    下屬這回可以猜到為什麼了,故意逗他:「老闆住著價值1億多的別墅,你只住普通公寓,老天太不公平了。」

    這位副總從此又天天掛著臉。老闆當然又知道了這個想法,第二天就開掉了他,當然把法拉利也收了回去。

    這種人在職場其實並不少見。

    凡是慫人,都懂得古人所說的這個道理:「鶴立雞群,可謂超然無侶矣,然進而觀於大海之鵬,則渺然自小,又進而求之九霄之鳳,則巍乎莫及。」意思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該到慫時就要慫。

    中國古代自儒家當道以後,男尊女卑的思想成為主流,但唐朝算是一個例外。

    武則天624年出生於并州文水,她的父親原本是一個木材商人,後跟隨李淵起兵反隋,唐初做了工部尚書。武則天14歲時,就因為美貌而被選入唐太宗李世民的宮中,被封為「才人」,地位在妃、嬪之下,賜號「武媚」。後來唐太宗去世,武則天削髮為尼。654年,她已30歲,又被唐太宗的兒子唐高宗李治看中,封為「昭儀」,地位僅次於皇后和妃。

    由於武則天精通文史,又聰穎機敏,受到唐高宗寵幸。655年唐高宗廢掉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

    武則天當上皇后以後,就開始參與朝政,她貶逐元老重臣褚遂良,並逼迫另一個元老長孫無忌自殺,因為他們曾經反對她當皇后。她又罷免了20多個與她政見不合的官員。這些舉措,顯出她在政治上的逼人鋒芒。660年,唐高宗因患頭眩病,乾脆就讓她全權處理朝政。664年,唐高宗想拿回大權,卻感到處處掣肘,無法下手,才認識到自己已被完全架空,於是與宰相上官儀密謀廢掉武則天。武則天聞知消息,迅即行動,處死上官儀,威逼唐高宗。唐高宗暴躁如火燒,想發作卻忍住了。作為皇帝,他也懂得慫人哲學,他乾脆就把大權完全拱手讓給武則天。見武則天手中握有最高權力,朝臣們只好將她與唐高宗並稱為「二聖」,即兩個皇帝之意。

    唐高宗表面雖慫,內心卻總不甘心,他知道自己鬥不過武則天,就把希望寄托在接班人身上。他提出禪位給武則天的長子太子李弘,武則天就用藥酒毒死了李弘。唐高宗又要禪位給她得次子李賢,先立李賢為太子,令李賢監理國政,以便禪位。武則天偏把李賢先廢為庶民又逼其自殺。

    在這過程中,唐高宗對武則天始終無可奈何,顯示出一個慫人的無力感。這樣直到病死。

    唐高宗對中國人的啟示是:皇帝也可以是慫人,何況平民乎?

    —2—

    明代馮夢龍在《智囊》中寫到一個故事《夏翁,尤翁》:

    夏翁是江陰一戶大族的族長。有一次,他乘船經過市橋下面時,有一個人挑著糞,從橋上把糞倒下來,倒進了他的船中,糞湯濺到他的衣服。夏翁抬頭看時,發現那個挑糞的人他是認識的,似乎還和自己有過財務上的來往。當時他的僕人們氣得要打那個人,他連忙阻止,說:「他是不知道我經過這裡,要是他知道我在這裡,怎麼會冒犯我呢?」用好話安慰了他一番,把他放走了。夏翁回到家裡查看賬簿,發現原來這個人欠他三千兩銀子還沒有償還,看來是想要故意冒犯他,以求一死。夏翁歎了一口氣,就把債券燒掉了。

    長洲有個尤翁,是開當鋪的。有一年年底的一天,他聽到屋外有吵鬧的聲音,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個鄰居。當鋪夥計向他訴說:「這人前些時候拿了些衣服來借貸,現在空著手來取衣服,不但不還錢,還胡亂罵人,哪有這樣的道理!」尤翁見那人凶悍不服,吵鬧不休,就不緊不慢地對他說:「我知道你的意思,是不是年關窘迫,還不出錢呢?還不出錢不要緊,小事而已,不值得來吵鬧啊。」說著,他讓夥計把那人典當的四五件衣物拿出來,指著棉衣說:「這是御寒不可少的。」又指著長袍說:「這你也拿去拜年用,其他的東西不是急用,就先留下來吧。」那人拿了兩件衣服,一聲不響地走了。結果,第二天大家得到消息,就在頭天夜裡,這人死在了別人家裡。原來這個人因為負債過多,事先已服毒,知道尤翁有錢,想過來再訛詐一把,誰料沒有達到目的,於是就轉移到別人家去了。結果,那戶人家和他家為這個事打官司,鬧騰了一年。

    有人問尤翁:「你是不是能預先知道這件事,所以對他忍讓呢?」尤翁說:「我並不是預知到什麼,只是大凡非理相加的人,其中必有所理由,我們在小的地方不忍讓,災禍就會立即到來。」

    漢初韓嬰的《韓詩外傳》,講到過一個故事,叫做「絕纓者言」,說的是:

    楚莊王設酒宴賞賜他的群臣。傍晚時分,酒興正濃,旁邊侍候的人都醉了,大殿上的蠟燭也滅了,這時有人在暗中拉扯王后的衣服。王后知道有人是趁機揩油,便機警地摸到那人的帽纓,一把揪了下來,然後對楚王說:「這會蠟燭滅了,有人拉扯我的衣裳,我摸到他的帽纓揪下來了。希望大王叫人拿燭火來,看被我揪了帽纓的是誰。」楚王聞言,大喊一聲:「停!」隨即下令:「和我一起喝酒,誰不把帽纓揪下來,就不夠盡興。」結果沒有一個人有帽纓了,當然也就沒有人能知道被王后揪下的帽纓是誰的了。然後楚莊王又與群臣歡樂飲酒,直到結束。

    後來吳國興兵攻打楚國,有一個人在戰鬥中常打頭陣,五次衝鋒打退敵人,取到敵方將軍的首級獻給楚王。楚王覺得奇怪,就問他:「我對你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恩寵,你為何對我這麼好呢?」那人答道:「我就是早先在殿上被揪下帽纓的那個人。當時就應該受刑而死,至今負罪很久了,沒能有所報效。現在能做一個臣子理應做的事,並且可以為您戰勝吳國而使楚國強大,實在是榮幸啊。」

    可見,要是老闆做起慫人來,員工就會有出乎意料的反應,效果好得難以置信。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