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明天 第5章 大屠殺 (2)
    這種時刻,我不去想種種悲慘的事,而是想悲慘之餘還留下的美。這是母親和我的一大差別。面對憂鬱,她的建議是:「想想世界上的種種苦難,感謝自己沒有在苦難裡。」我認為母親的建議不對,因為如果你就在苦難裡,怎麼辦?你會完全失落。反過來說,美一直在,甚至苦難之中也是。你只要找它,就會發現愈來愈多幸福,從而恢復你的平衡。一個快樂的人會使別人快樂,一個有勇氣和信心的人永遠不會悲苦而死!

    對於安妮來說,密室裡的日子,發生在她身上的最大變化,除了個子不停長之外,就是她內心的轉變:「我的夢,經由那個夢,我發現我對……一個男孩子的渴望;不是渴望女朋友,而是男朋友。」

    密室裡,佩爾斯一家的獨子,16歲(初入密室的年齡)的男孩彼得,成了安妮思慕的對象。她熱情洋溢地在日記裡寫道,「現在,我只為彼得而活」。密室裡的日子並不順暢,尤其是隨著安妮漸漸長大,身心進入發育的階段,壓抑的斗室常常弄得她心煩意亂,在狹小的空間裡時常遇到各種衝突。為了收容牙醫杜瑟爾,年齡最小的安妮不得不騰出地兒和他同住一間房,但她很快就覺得他難以忍受;她又跟佩爾斯太太起了衝突,安妮認為她聒噪且愚蠢;她跟母親的關係也日趨緊張,安妮說她與母親沒有共通點,常常談不到一塊兒去;和姐姐瑪格也時常吵架……除了父親奧托之外,彼得無疑是安妮在密室裡最聊得來的朋友了。是的,他們也雙雙墜入愛河。

    可這些與彼得相戀的文字,卻給後世閱讀日記的父親奧托,出了一道難題。1997年1月,擁有《安妮日記》手稿的荷蘭戰時文獻研究中心承認,最先出版的《安妮日記》確有刪節,主要是因為奧托擔心一些描述性愛的段落會引來非議。

    「爸爸和媽媽會容許我這麼大的女孩子坐在沙發上與一個不滿17歲的男孩子親吻嗎?他們肯定不會的。但我相信自己的判斷力,那該是一個多麼恬靜、多麼幸福的時刻啊!」安妮寫道。

    後來的事實證明,當這些富有感情的日記內容公開後,不僅無損於安妮,反而使這個花季少女的形象更加充實、感人。

    日記的後半部分,絕大多數時候,安妮都用來記錄這份愛。「我現在把平常藏在心裡的事告訴彼得,自在多了;例如,我跟他說我以後想寫作,如果當不成作家,也要在工作之餘動筆」。安妮說:「我沒有很多錢,不美麗,也不聰明,可是我快樂,而且立志永遠快樂!」

    這個小女孩用自己絮絮叨叨的記錄,向仍活著的人們,展現了一個溫暖的決心——「即使在絕境中,也要不斷為自己種植下希望與美好」。

    死亡,離這個小女孩那麼近,又那麼遠。

    死究竟是什麼?畢達哥拉斯說它是靈魂的暫時的解脫。赫拉克利特說它很平常,它就是我們醒時所看見的一切。德謨克利特說它是自然的必然性。蒙太涅和海德格爾則說預謀死亡即預謀自由,向死而在是人的自由原則。塞涅卡說它是我們走向新生的台階。費爾巴哈則說它完全是一種「屬人的規定」。有人說它是世上最大的惡,費爾巴哈說它是地上「最好的醫生」,黑格爾說它就是愛本身。薩特說它是一個「偶然的事實」。弗洛伊德說它是人的一種本能。雅斯貝爾斯宣佈它是「一種一直滲透到當前現在裡面來的勢力」。海德格爾更斷言它是「此在的最本己的可能性」,只有它才能把「此在」之「此」帶到明處。

    死,究竟是什麼?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安妮很認真地思考著這個終極命題。

    1944年4月的一天晚上,有盜賊進入他們藏身的辦公大樓行竊,結果招來了警察。警察進入大樓搜查,密室裡的人憂心忡忡,生恐密室的入口已被破壞而使他們敗露行蹤。那天,安妮在日記裡寫道:

    那晚我真的以為我會死。我等著警察,準備捨命,就像戰場上的士兵……如果上帝讓我活下去,我會有比母親更大的成就,我會讓世人聽見我的心聲,我會走入世界,為人類盡一份力量!現在我知道,人最需要的是勇氣和幸福!

    有位哲人說,思考死亡,是為了活得高貴。死亡(自然的死亡)確如黑格爾所說,是自然對人所執行的、必然的、無法逃避的「絕對的法律」。但是死亡也並非像某些人所想像的那樣,只是人生的一個消極的或否定的階段,而且也可能構成人生的一個積極的和肯定的階段,構成人生的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成長」或「昇華」階段。因為一個處於這樣一種人生階段的人才極易真正地「擺脫俗累」,毫無偏見地反思人生和世界,從而窺見人生和世界的「終極實在」,本真地體悟出人生的真諦。

    台灣哲學家傅偉勳先生曾說:「如果深一層地看,死亡並不是一種威脅,而是對於我們的一種挑戰。問題是,我們如何面對死亡的挑戰,而去建立真實的人生。」

    1944年6月6日,隨著諾曼底登陸,盟軍的勝利指日可待。安妮從廣播中聽到,荷蘭政府打算把人們的信和日記搜集在一起出版。於是,她在日記中許願,戰後她將出一本書,書名就叫《密室》。「或許到了秋天,我便可以告別這座充滿死寂和飢餓的囚牢,重返校園了。」她欣喜地寫道。

    可是,安妮沒有等到這一天。

    1944年8月4日,一個晴朗的夏日。密室中的人們像往常一樣,剛剛開始一天的生活。奧托走進了彼得的房間,準備給他上英語課。他瞅了一眼手錶,快要10點半了。忽然,他們聽到樓下傳來了陌生人的吼叫聲。

    幫助安妮一家躲藏的蜜普?吉斯回憶,她突然看見一個瘦高個子的人,拿著手槍站在門口,喊道:「誰都不要動,不許開燈!」

    緊接著,蓋世太保軍官帶著一群荷蘭警察衝了進來。一個警察說:「有人檢舉了你們!」他停頓了一下,說道:「你們窩藏猶太人,他們就在這幢樓裡,立即帶我們上去。」

    最後的時刻終於到了。蜜普向樓上走去,站立在那個遮擋著「密室」的書架前。她後來回憶說:「我那時外表很鎮靜,可內心卻非常害怕……因為我們已經站立在最關鍵的地方。」她指了指那個書架。

    搜捕者們推開了書架,衝進密室。他們讓所有的人都舉起手來,交出錢和首飾。一個警察一把搶過了安妮的小皮箱,將所有的東西抖落在地。

    八個猶太人被送進了警察局。究竟是誰出賣了他們,這個謎至今沒有解開。戰後的調查表明,當天早上,有人給納粹當局打了個電話,報告了這幢樓裡躲藏著猶太人的消息。

    當晚,蜜普?吉斯回到了密室,在一片狼藉中,她發現了安妮的日記本和弗蘭克一家人的家庭相簿。蜜普把這些東西收起來,鎖在了樓下辦公桌的抽屜裡。「我想,安妮一定會活著回來的。到那時,我將把日記本親手交還給她。」她說。但這個善良的小秘書不知道,安妮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1944年9月3日,安妮一家被押上了前往奧斯威辛集中營的火車。在1019個乘客當中,有549個人(包括所有15歲以下的小孩)在到奧斯威辛的第二天,就被逼迫著走進了毒氣室。安妮因為剛剛度過了15歲的生日,才僥倖躲過了這一場災難。

    隨後,安妮和媽媽、姐姐一道被送往附近的波肯奧集中營。到那裡的當天,她們就被剃去頭髮,在胳膊上烙上了號碼。一個多月後,納粹又將安妮和姐姐與她們的母親強行分開,送到了德國漢諾威附近的貝根貝爾森集中營。

    在那裡,安妮跟兩個童年夥伴短暫地重遇——漢妮和蘭特,她們兩人都在戰爭中活了下來。蘭特形容當時的安妮:禿頭,瘦弱,當安妮看到衣服上爬滿了臭蟲、跳蚤時,她嚇壞了,脫光了衣服,蜷縮著裹在一條薄毯裡打抖。漢妮說雖然安妮自己也在生病,她卻更擔心姐姐瑪格,因為她的病更嚴重,而且已經不能走動,常常在帆布床中躲著。安妮對她的兩位朋友說,她相信她的父母已經死亡。

    1945年3月,斑疹傷寒在集中營中傳開,17000個囚犯因此死亡。有目擊者說瑪格從她的帆布床中掉下來,因為休克而死亡。數日後,被傳染的安妮也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姐妹的屍體,被扔進了集中營旁堆滿死屍的大坑中。

    一個月後,英國軍隊解放了這座集中營。1945年5月7日,在安妮死後兩個月,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整個歐洲獲得了解放。

    除了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之外,密室裡的其餘人員,全部死在了集中營裡。戰後,倖存下來的奧托回到了阿姆斯特丹,蜜普?吉斯把安妮的日記交還給他。這個父親含淚讀完了日記,並最終決定要替女兒完成心願,將其出版。

    在法國、德國、美國等地,日記的發行都大受歡迎。1999年6月,美國時代雜誌出版了一冊題為《TIME100: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的特別期刊,安妮?弗蘭克獲選為其中之一。

    現今,位於阿姆斯特丹的「安妮之家」,也就是安妮曾躲藏了25個月的密室,已是舉世聞名的紀念館,每年約有80多萬人前去參觀。這個紀念館出口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本厚厚的留言簿,裡面是成千上萬的參觀者用不同語言寫下的留言。

    其中,一個叫亞歷克斯的美國人寫道:「安妮?弗蘭克的生活充滿恐懼,與世隔絕。對如今很多人來說,只要他們想,他們就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從中體會並感謝有選擇理想生活的自由。然而還有很多人卻白白浪費時間,不懂得珍惜這種自由。」「《安妮日記》改變了我對世界的看法。至少我開始用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因為我還活著,而且健健康康,畢竟,這才是最重要的。也許金錢、首飾、名聲是享受生活的附屬品,但它們不是快樂生活的必需品。我將永遠感激自由、隨心所欲的權利。」

    被捕前4個月,安妮曾在日記中許下一個願望——「我希望在我死後,還能繼續活著」。時隔60多年,安妮已經實現了自己的願望。2008年1月22日,從第一站北京開始,安妮和她的日記在中國數個城市巡迴展覽。

    一個北京的參觀者在展覽結束後的留言簿上,用藍色圓珠筆寫下了一首英文小詩,題為《安妮,你讓我們知道》:

    你讓我們知道,

    必須把浮如飄絮的思緒,

    轉化為清晰的思路和簡單的文字,

    華麗和漂浮都不易長久。

    你讓我們知道,

    溫暖,美好,信任,尊嚴,堅強……

    這些老掉牙的字眼

    如今還活著。

    你讓我們知道,

    頹廢,空虛,迷茫,

    不過是糟踐自己,

    傷害別人。

    要有強大的內心。

    要有任憑時間流逝,

    都不會磨折和屈服的信念。

    你讓我們懷念,

    你讓我們振作,

    好好去愛,

    好好生活。

    不是因為在和平和幸福中,

    才說出我愛世界這樣的話。

    而是知道外面的黑、髒、醜陋之後,

    還要說出這樣的話。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