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諾貝爾獎精選 第4章 「文學」,亂彈琴!別添亂! (1)
    自從什麼事都與利益掛上了鉤,牛頓所描述的「在沙灘上揀貝殼」的場景已經被如同黃金周海灘上的人潮一樣「挖貝殼」的場景所替代,沙灘被挖得「一片狼藉」,可是真正能挖到漂亮貝殼的又有幾個人?

    1.罵髒話能減輕疼痛?

    2008年的「Ig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了西姆斯對「組織內的義憤」的研究成果:《你這個混蛋:一部關於組織內義憤的敘事性調查報告》。榮譽就是玩具,只能玩玩。對於「Ig諾貝爾獎」來說,能玩即是榮譽的一種。

    當然,「Ig諾貝爾獎」不只針對文學,而把所有的獎項都覬覦了一番。看看歷年來獲Ig諾獎的名單,大家都會想到一句:「吃飽撐的。」Ig諾貝爾文學獎每年頒發一次,在全世界名目繁多的文學獎項中,該獎項由於遴選制度及標準的怪誕、獲獎者正負不定的收入(獎金數為零,旅費自理,由正宗諾貝爾獎得主授予的莫名其妙、不值一錢的獎品)、涉及地區的沒譜,已經確立了相當的無權威性。

    在人類不會說話的時代,人們通常會以喊叫來表示蔑視或者咒罵的感情。沒有哪個國家的民眾能夠迴避髒話,髒話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語言現象,但鮮有語言學家對之加以研究。長期以來,髒字在辭典裡也查不到。1775年約翰遜編撰的《英語辭典》中就沒有「fuck」(操)這個詞。據說有位女士恭賀他避而不收錄不雅字詞,而他回答說:「這麼說來,那些字你都查過囉,女士?」

    英國伍爾弗漢普頓大學的網絡計量學專家麥克·塞沃爾的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時代演進,髒話的主要發佈平台已由廁所移至網絡,而今的年輕人在說髒話這回事上,「男女平等」。美國語言學家托馬斯在記錄下4?000名男女學生的談話後也發現,不管男生女生,髒話從他們嘴裡躥出來的頻率一樣高。1885年,法國醫師圖雷特發現,一些邊緣系統受損的病人,會出現罕見的精神失調。這種疾病後來被命名為「圖雷特綜合征」。患者有的會臉部抽搐,或發出清喉嚨的怪聲,還有10%∼20%的患者則會出現「穢語癖」的症狀,他們根本無法控制自己,髒話如潰堤的江水連綿不絕。

    2010年10月,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英國基爾大學的史蒂芬斯和同事,運用種種研究證明罵髒話能減輕疼痛。因而獲得了「Ig諾貝爾和平獎」。?

    為什麼人們會有說髒話的衝動?一般人的印象中,在說髒話方面,男性總是比女性表現得更踴躍。例如,男性們第一次說髒話的時間更早、說髒話的頻率更高、使用的咒罵詞更具侵犯性……在一項跨度長達10年的對髒話及其社會效應的科學研究中,美國語言心理學家蒂莫西·傑發現,作為髒話的一種發佈平台,「男廁中的塗鴉文字比女廁中的更具性意味、更令人難以接受」。

    澳大利亞語言學家露絲·韋津利出生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她在《髒話文化史》一書中說,我們從小就受到大人的警告,不要說髒話。但這種警告就像暗示一樣,實際上在提醒我們如何使用髒話。人們小時候最先學會的語言除了一些常用語之外,恐怕就算髒話掌握得最快了。所以,髒話伴隨著我們成長,伴隨著我們認知這個世界。但是,作為一種語言中的另類,由於它在使用過程中的敏感與禁忌,很少有人能正視髒話,並且去認真研究它。

    北美有個叫「咒罵控制學院」的機構,致力於提高大眾的警覺,讓大眾意識到咒罵的負面效應。這些人認為咒罵一無是處:咒罵讓你顯得粗俗,咒罵是一種惡習,咒罵會腐蝕語言。該學院舉辦課程,教人如何減少使用粗話。只要交一筆費用,你就可以學習「馴服口舌的十大秘訣」,既改善了自我,又改善了社會風氣。

    露絲·韋津利把髒話分為如下幾類:

    第一,這個詞必須有冒犯性,「桌子」「樹」不能當咒罵詞,因為冒犯不了任何人。

    第二,咒罵詞需要特定的冒犯性,不能太溫和。

    第三,該語句必須觸犯一項禁忌,把任何一樣被視為私密的活動拉到公眾領域。

    第四,咒罵詞必須有意造成聽者的震驚、憤怒或不自在。

    第五,該字詞必須實際存在。

    第六,僅僅「實際存在的東西」並不夠,它必須是眾人廣泛同意為「黏糊糊噁心的東西」。具備了這些,基本上就是髒話了。

    露絲·韋津利指出,髒話字詞有一打,她稱之為「十二髒肖」,還一一列出來,包括bloody(天殺的),ass(屁股),damn(該死),hell(地獄),fart(屁),crap(大便)。她說:「這12個字詞經常操勞過度,服侍許多不同的主子。」

    在英語裡,最活躍的髒詞非「fuck」莫屬了,露絲·韋津利用了大篇幅介紹「fuck」這個詞,考證出它的出處,可能源於拉丁語、德語、古荷蘭語、挪威語或瑞士語。不過,常見的一種解釋是「ForUnlawfulCarnalKnowledge」(代表不合法的肉體知識)的縮寫。還有一種說法,在中古世紀,偷嘗禁果的女孩一旦事發,就會被處以遊行示眾,宣讀公告的人會頓挫地喊出F.U.C.K,圍觀的人都明白這個縮略語的意思。韋津利指出:「對於fuck的公開討論,就像放在一旁爐子上小火慢燉,不時會沸騰起來表示激憤,但現在不像以前那麼嚴重。若說fuck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它無所不在。有些人認為它的流行是由於道德的敗壞,把它跟青少年未婚懷孕、viper氾濫、識字水平每況愈下、同性戀婚姻等等歸為同一類。另有些人則認為,這個字已經遠離原來它指稱的動作,使其力度大大減退。事實上,fuck似乎不但已經失去了原來的字義,而且,作為一個強化語,它也不再有強化語氣的效果。換言之,如今要好幾個fuck才能達到一個fuck在10年前能達到的效果。」

    而在語言學家看來,不曾有任何民族只因國家禁止就能放棄咒罵的習慣。墨索里尼曾推動消滅髒話的運動,用海報和大眾交通工具上的告示勸導意大利人,「為了意大利的榮譽,請勿咒罵」,但毫無效果。

    從個體上說,咒罵詞可以早在幼兒12個月大的時候就出現。兒童的咒罵有可以預測的模式。2歲之前可用的咒罵詞語只有三四個,到上小學之前增加到大約20個,然後繼續增加,到青春期之前達到近30個。青少年時期,咒罵率達到高峰,之後的發展則通常跟社會經濟條件有關。成人的詛咒詞語從20到60個不等,用於公開場合。

    2.中國式「罵人真經」

    中國作家梁實秋曾在《罵人的藝術》一書中說,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不罵人的人。罵人就是有道德觀念的意思,因為在罵人的時候,至少在罵人者自己總覺得那人有該罵的地方。何者該罵,何者不該罵,這個抉擇的標準,是極道德的。所以根本不罵人,大可不必。罵人是一種發洩感情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種怨怒的感情。想罵人的時候而不罵,時常在身體上弄出毛病,所以想罵人時,罵罵何妨。

    但是,罵人是一種高深的學問,不是人人都可以隨便試的。有因為罵人挨嘴巴的,有因為罵人吃官司的,有因為罵人反被人罵的,這都是不會罵人的緣故。

    罵人是和動手打架一樣的,你如敢打人一拳,你先要自己忖度下,你吃得起別人的一拳否。這叫做知己知彼。罵人也是一樣。譬如你罵他是「屈死」,你先要反省,自己和「屈死」有無分別。你罵別人荒唐,你自己想想曾否吃喝嫖賭。否則別人回敬你一兩句,你就受不了。所以別人有著某種短處,而足下也正有同病,那麼你在罵他的時候只得割愛。

    要罵人須要挑比你大一點的人物,比你漂亮一點的或者比你壞得萬倍而比你得勢的人物。總之,你要罵人,那人無論在好的一方面或壞的一方面都要能勝過你,你才不吃虧的。你罵大人物,就怕他不理你,他一回罵,你就算罵著了。在壞的一方面勝過你的,你罵他就如教訓一般,他即便回罵,一般人仍不會理會他的。假如你罵一個無關痛癢的人,你越罵他,他越得意,你看冤與不冤?

    罵人最忌浮躁。一語不合,面紅筋跳,暴躁如雷,此灌夫罵座,潑婦罵街之術,不足以罵人。善罵者必須態度鎮靜,行若無事。普通一般罵人,誰的聲音高便算誰占理,誰來得勢猛便算誰罵贏,唯真善罵人者,乃能避其而擊其懈。你等他罵得疲倦的時候,你只消輕輕地回敬他一句,讓他再狂吼一陣。在他暴躁不堪的時候,你不妨對他冷笑幾聲,包管你不費力氣,把他氣得死去活來,罵得他針針見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