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一) 第25章 .佔據一方,「隱性版圖」之戰 (2)
    俄國立國以來,幾乎每任君主,都有瘋狂的信念擴張領土,積數百年之功,終成一大帝國,俄國早期基本上是一個內陸國。周邊的北冰洋和太平洋,因為常年嚴寒和荒無人煙,不適合航海;而通往波羅的海的道路上有瑞典阻擋,通往黑海的道路上有土耳其阻擋。這兩個國家隔斷了俄國與歐洲的聯繫。在這之後,俄羅斯以歐洲人為師找到了對付亞洲平原騎兵攻擊的最後解決方法,即滑膛槍和大炮。莫斯科用這些新式武器自立為一個「火藥帝國」,從而進行擴張。由於瑞典人和波蘭人也擁有這種武器,向西攻擊困難,但利用這種軍事優勢向東方進行擴張十分容易。由此,俄羅斯從立國之初280萬平方公里領土,在其後來的不到400年的時間裡,到20世紀初的1914年已形成一個橫跨歐亞兩洲、領土面積達2280多萬平方公里的龐大帝國,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強。

    俄國在彼得時期就有俄國的南部邊界到達長城一說,到了19世紀,俄國直接佔領黑龍江北岸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清廷的發祥地,即「龍巢」,並從中得到了得到了東西伯利亞的出海口海參崴,隨後繼續想南擴張。在擴張中,由於俄國的重心在歐洲,距離遠東相距兩萬里,因為戰線太長補給困難和從未停止過的俄國與土耳其戰爭的影響,俄國政府遲遲未能實施發動全面對清朝的戰爭。

    俄國一直計劃著將整個東北甚至整個清帝國變成俄羅斯的附屬,為了對付清帝國,俄國募集兵力在百萬以上,1862年,俄國政府將海參崴改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這句話的意思即是「征服東方」,並積極建設太平洋艦隊。當俄國勢力向東北侵入的時候,與想在東亞大陸搶佔一席之地的日本遭遇,日本的軍事威脅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三國干涉還遼」事件之後,俄國強行向中國政府租借旅順和大連,並乘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之機控制整個東北三省。

    經過這一挫敗,日本深感聯盟的作用,儘管日本的實力早已今非昔比,但依然無力挑戰其他列強所制定的東亞秩序,單靠一次戰爭的勝利,無法保證和維護日本在中國和朝鮮的特權。只有在歐美列強中找到一個靠山,才能確保日本在瓜分東亞的爭奪中不再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1898年春,日本提出「如果俄國把朝鮮交給日本,日本可以承認中國東北及其沿岸不屬於日本利害關係範圍之內」,即所謂「滿韓交換」。但俄國根本不將日本放在眼裡,在遠東不斷擴張,尤其是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俄國乘機出兵中國東北,並打算控制日本垂涎幾百年的朝鮮。這使日本最終放棄了「日俄協商」政策,轉而依附於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身上。

    對於英國人而言,隨著德國統一後在歐洲所形成的挑戰,英國已十分吃力,非常需要有一個「看守」幫自己維護在亞洲的利益。在這樣的背景下,英日結盟一拍即合。1902年1月30日,條約簽訂後,日本人迅速將消息通知了俄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西方列強及清朝政府,日本要讓各國都知道,日本在東亞的擴張得到了當時世界第一強國的支持。

    英日同盟締結後,英國加速向日本供應新式軍艦和武器,使得日本的軍事實力進一步膨脹,具備了與俄國抗衡的資本。

    日俄戰爭,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是一場尋求大國板塊之間地緣平衡的戰爭,導致日本俄國戰爭的直接原因是俄國拒絕從中國東北撤軍。《辛丑條約》簽訂後,俄國極力主張各國盡快從中國撤軍,而自己的軍隊卻繼續賴在東北,並任命了遠東總督。俄國的擴張同日本的擴張重疊,戰爭不可避免。

    日本海軍參謀佐籐鐵太郎曾在一次講課中總結日俄戰爭,「40%是運氣,剩下的60%還是運氣。」20世紀之初,沙俄軍力號稱世界第一,打敗法國拿破侖皇帝的俄國非常自大,日本的綜合國力在世界上還排不到前10位。相比俄國,日本的實力不在一個層次。1903年,俄國的陸軍兵力是日本的10倍以上,保持著230萬龐大軍隊,日本只有20萬常備軍,日本海軍總噸位26萬噸,只及俄國的三分之一,並且多數軍艦還要靠從歐洲訂購。日本年財政收入僅2億日元,不足俄國七分之一。日本的4400萬人口,只及俄國三分之一,俄國年產鋼200萬噸,日本年鋼產量僅幾萬噸。日本在日俄戰爭開戰前,根本沒有做任何準備。要是這場戰爭輸了,整個日本就要垮掉,日本海軍元帥東鄉平八郎在對馬海戰中下達的「皇國興廢在此一戰」即是這個意思。

    日本海軍元帥東鄉平八郎,與日俄戰爭中的另一位功臣乃木西典並稱日本「軍神」,有東方納爾遜之稱。東鄉平八郎崇拜明朝的哲學家王陽明。其腰牌上刻著:一生伏首拜陽明。東鄉平八郎在當時日本人的精神上影響極為巨大。

    旅順的203高地,日俄戰爭一個最重要的記憶符號,整個日俄戰爭期間,始終貫穿著雙方對旅順這一戰略要地的爭奪,實質上是爭奪對戰爭全局具有決定意義的制海權。

    這座山原名叫「老爺山」,俄國稱之為「高山」,激戰過後,日軍司令乃木希典將其改名為「203」,203是它的海拔高度,它的原海拔高度為206米,炮彈將整個山削了整整3米。

    1904年9月9日始,在這座長250米,寬30多米的小山上,在攻守過程中,日俄雙方有22000人戰死。其中日軍出動兵力6.4萬人,由日軍司令乃木希典親自督戰,先後向俄軍死守高地發動了70餘次衝鋒,最終以1.7萬人的傷亡代價,於當年12月5日攻佔該高地;而俄軍守衛6000人,除一人外全部陣亡。日軍佔領203高地後,立刻設立火炮觀察所,引導280毫米重炮像打靶似的轟沉了港內的俄太平洋艦隊各艘軍艦,日本艦隊就此能夠撤回國內維修半年。旅順主要制高點失守後,被圍俄軍還剩3.5萬人,並有3個月存糧和大批彈藥,將領們卻失去抵抗意志,於1905年元旦投降。接受日軍賄賂的俄軍將領沒有破壞要塞內剩下的幾十萬發炮彈,港內沉艦很快又被日本人撈起修復補充了聯合艦隊的損失,造成日本海軍越打越多的奇觀。日俄戰爭結束後,日軍在此山搜集的炮彈皮、廢舊武器冶煉鑄成高10.3米形似日式步槍子彈的彈形塔。

    日俄戰爭,戰爭歷時19個月,僅日本一國動員的兵力近110萬,死亡10.6萬人,傷17萬餘人,所有陸軍13個師團全部投入戰場,戰爭中,日本修改了徵兵令,服役年齡從32歲延至37歲,動員能力接近極限。俄軍參戰總兵力約120萬人,傷亡、被俘約27萬人,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太平洋艦隊幾乎被全殲,艦艇損失總計達27萬噸,俄軍一夜之間被擠出了海軍強國的排名榜。俄國失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俄國的主要戰略重心在歐洲,要應對來自歐洲的壓力。1905年8月9日,日、俄兩國代表開始在美國的樸次茅斯舉行和談,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於9月5日簽訂《樸次茅斯和約》。俄國承認朝鮮為日本的勢力範圍,將薩哈林島(庫頁島)南部割讓給日本,將旅大地區和中東鐵路南支線的租借權轉讓給日本。俄國勢力退出東北。[14]

    在日俄戰爭以後的1907年,日本實現第二次產業革命。同歐美一樣,日本也是在第一次產業革命以後20年實現其重工業化。因為這一戰,日本信心「爆棚」,有了獨霸東亞的野心。

    日俄戰爭之後,俄國在遠東的勢力一蹶不振。英國借日本之手消除了俄國在遠東的威脅,但也因此失去了在歐洲制衡德國的一支重要力量。俄國失勢後,最終結果是德國勢力的擴張。為了維護歐洲的「均勢」,英國不想讓日本過分削弱俄國,因而一方面力勸日本在對俄談判中不要提出過於苛刻的媾和條件,另一方面則同意與日本續簽英日同盟條約,使日本不再擔心俄國的報復。於是在1905年和1911年,英日又兩次續簽了同盟條約。三次英日同盟條約,使得日本在遠東的地位大為提高。尤其是在第二次英日同盟簽訂之後,日本利用英國的支持,一步步侵入東亞大陸,不僅佔領了中國東北的部分地區、吞併了朝鮮,甚至不顧英國的警告,大肆排擠英國東亞大陸的商業利益,使英國在東亞大陸上的各項「特權」大受侵害。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