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玉「逃」 第12章 曾經年少 (1)
    因為過去太久,幾乎已經沒有人想起這些過往。

    今日的她,是華人女星當中最最風光的一個,息影七年,每一次亮相,依然能夠獲得無數閃爍的鎂光燈和無數的關注。她是時尚女神,她是優雅化身,我們幾乎忘記了,最初的最初,那個蘋果臉,單純的傻乎乎的兔牙女郎。

    1.往事隨風吹散

    美國影評家查爾斯·泰勒說,自葛麗泰·嘉寶之後,從沒有一位女星的臉能如張曼玉一般,散發出「如此濃郁的神秘」。

    她是獲獎最多的香港女演員,包括四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四次台灣金馬獎,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獎,以及戛納影后。同樣貴為國際巨星的蘇菲瑪索認為:「張曼玉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因為她不同於世界上的其他演員,她的生命裡充滿了使命感與責任感,她是所有明星們的榜樣人物。」

    她近乎是華語影壇的完美女神,她是後輩新晉的心中偶像。芳華正盛時分的激流勇退,六年無新作問世,只偶爾出現在代言或者時尚活動的party上,憑潮流風向標一樣的灑脫裝扮,輕輕鬆鬆謀殺菲林無數。

    在林志玲、黃曉明等人邁著貓步走台的時候,她是最後那個壓軸出場的關鍵人物。黑色蓬髮,發卡閃亮,張曼玉穿黑色深V低領禮服,不多說一句話,也不多走一步路,只對著所有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就逕自下台。

    是的,她已經不需要勞心費力地同任何人爭奇鬥妍了。就連國內坐穩「第一美女」寶座的范冰冰,花枝招展地去巴黎看秀,也會有人特意對比了她的盛裝華服和張曼玉的隨性打扮,在旁邊用紅字標了,說,這就是秀場菜鳥和資深時尚人士的差距,人家張曼玉這麼低調隨性的打扮才是去看秀的,范冰冰你是去「秀」的吧。

    今時今日,幾乎沒有人能夠動搖她華人女星佼佼者的地位,記者在採訪她之前都要小心翼翼地準備許久,她的每一套裝扮,每一個神情都被在報道中細細描摹。

    差一點點,我們都忘記了,在最初時候,她也和所有普通的女孩子一樣,站在命運的轉折點上,茫然無措。

    不妨讓我們回到早已經與我們漸行漸遠的1983年。

    提起1983,你還能想起多少逝去的曾經?多少剎那的片段,已經成為整整一個時代的標籤和縮影。那一年,翁美玲扮演的黃蓉叫著靖哥哥走進千家萬戶;羅文和珍妮的《鐵血丹心》唱出了多少人的俠骨柔腸和熱血賁張;鄧麗君首次創下香港紅磡體育館連演六場,場場滿座的十五週年巡迴演唱會紀錄;梅艷芳第一次推出她的個人唱片《赤色梅艷芳》,就獲得五白金的銷量佳績,歌曲亦首次入選年度十大,令人對她刮目相看……那是故事的大幕拉起的激動人心的時刻,那是一個時代風雲浪濤漸漸掀起的傳奇開端。

    當然,還有張曼玉,1983年9月,18歲的張曼玉參加第十一屆香港小姐選拔,正式踏入娛樂圈。

    那是80年代經濟開始奇跡般騰飛的香港。中環銀行區,維多利亞灣,森然林立的高樓和市井狹仄的茶餐廳,屬於港人的自信已經建立起來,對於大英帝國的仰望,也不再那麼卑微。熱辣喧鬧的生活,充沛的精力和資金,行色匆匆的國際公司職員和小市民,一樣的興興頭頭過著充滿夢想色彩濃烈的日子。賭馬,電影,選美,六合彩……是那個年代那個城市中最熱辣新鮮的事件。

    正是順應著這個潮流,香港小姐選拔,無線培訓班考核,懵懵懂懂的張曼玉梁朝偉們,就這樣進入了娛樂圈。

    1964年9月20日出生,張曼玉在8歲的時候隨父母移民到英格蘭東南部的肯特城,加入了英國國籍。後來因為父母婚姻破裂,和母親、姐姐三人相依為命。再普通不過的小女孩,中五畢業之後沒有繼續讀書,俏麗,活潑,成績平平,從來未曾對未來有過什麼高遠的期望。或者也並沒有任何「尋根」的意味,張曼玉回到香港的理由簡直簡單得讓人哭笑不得——只是單純地愛慕偶像劇《過客》裡的黃日華,想去他生活著的城市。

    「那個時候我媽媽看香港的錄影帶,看香港的電視劇,全部都看。有一部就是《過客》,就是黃日華演的,我就愛上了他——所以那年我就出錢,我說我一定要和你回香港,去看黃日華,我要跟他要簽名。我那個時候的夢想就是去給黃日華剪頭髮。」

    那個時候她18歲,圓嘟嘟蘋果臉,帶點嬰兒肥,用一種打工的心態混在香港,做做專櫃售貨員,有一天在大街上閒逛時被一家廣告公司的星探發現了,從此得閒的時候也拍拍廣告或者封面,當一當業餘模特。

    1983年香港無線電視台的港姐競選正在接受報名,廣告片鋪天蓋地——那是一個幼兒園老師都可以成為英國王儲妃的年代,一個頭腦簡單的可愛女孩,想去參加選美,想當明星,並不是什麼令人意外的選擇。

    很多年後,張曼玉在接受一個電視訪問時,曾被問及為何當年參選香港小姐,她帶點調侃意味的成熟說道,那時不過是因為貪慕虛榮。

    「那時我夢想做明星(是明星,不是演員)。我當時並沒有周詳的計劃,只是想利用港姐這條最容易的捷徑——但我也並非要不擇手段做成明星。我那時打算:如果選不上的話,我便返回英國。我作好了心理準備,要忍受外界的一切批評。儘管是這樣,我還是沒想到這種滋味是那樣難受:讚美與謠言紛紛接踵而來,使得自己一時欣喜一時難過。我被宣傳媒介捧為大熱門,這增添了我自己的信心,同時又加重了我的心理壓力。那些惡意的批評常常使我洩氣萬分……嘗過這種滋味,我想我再也沒有膽量參加第二次了。」

    毫不誇張,這就是連自己都沒有想清楚的懵懵懂懂。然而,就在這種粉紅色的,渾渾噩噩的夢想中,張曼玉做出了對她一生影響都至大的選擇。

    她與另外49名佳麗一起參加選美前的訓練和一些慈善活動。那個時候,五光十色的娛樂圈可能仍算得單純,人們喜歡這些天然而沒有脂粉氣的女孩,她們身上有一種健康的美麗。

    我們依舊能從模糊的老錄像中看到當時她逼人的青春。看到笑容明朗,無知又無謂的她,穿著藍粉間條的泳衣展示身材,或者是白襯衫網球裙,斜紮著馬尾,跑過來又跑過去,做青春活力狀。

    「張小姐芳齡十八歲,身高1.68米,體重49.5千克,現職是一位模特兒。她的志向是要環遊世界。」在後來的準決賽中,她以清純的形象和大方的儀容榮獲「最上鏡小姐」稱號,瞪著黑漆漆的圓眼睛,長頭髮,落落大方,又有掩不住的青澀稚嫩,有點不知所措的配合著頒獎嘉賓帶上綬帶和桂冠。

    那時候的她不知道自己終有一天會成為蜚聲國際的華人影後。在主持人問起,演戲與唱歌比起來她更想要什麼天賦時,她的回答是,唱歌。因為演戲可以後天學習,可是嗓音是天生的,無法改變。

    那一年的港姐冠軍是楊雪儀,季軍是李月芙,友誼小姐是鍾子綸,青春小姐是譚錦芳,可是諸多佳麗當中,今日我們記得的,只有那個兔牙的亞軍——張曼玉。

    「參加香港小姐競選是我生平作出的第一次最有勇氣的決定。我最怕與人競爭和比較,因為我怕輸。唸書時,我拒絕參加一切競賽活動,什麼田徑、賽跑、跳高、跳遠、游泳等等,我都害怕參加。但這一次我下了決心,因為參加港姐競選是我進入娛樂圈的重要機遇。就算落選,我還會有機會當藝員,因為演戲實在太吸引我了!」

    曾經一起合作過的關錦鵬評價張曼玉說:「她是一個很好勝的人,不是說和別人好勝,而是和自己。那時候拍《阮玲玉》,一些感覺她抓不到,她就每天練習,去融入到角色中,最後甚至搞得神經衰弱。好的演員都有這種好勝,好像梁朝偉、周潤發。」

    害羞的人往往有一顆好強的心,不比賽,因為不能輸。選美是她和世界的一次豪賭,她孤注一擲並且志在必得。

    成為港姐亞軍後,張曼玉代表香港參加了世界小姐競選,作為當年最小的一位參賽選手,她連過兩關,擠進了前15名決賽者的行列,最後雖然只名列第八,但已成為香港有史以來參加世界性選美獲得的最好成績。回到香港後,她理所當然地走上當紅花旦的道路。

    張曼玉出演的第一部電視劇是《畫出彩虹》,那是一部愛情片,主演是張曼玉、黃造時、關禮傑和詹秉熙。挾選美獲勝之餘威,張曼玉一上熒屏就贏得了不錯的關注度。那時張曼玉的表現實在說不上「表演」,表情不外乎就是笑、撒嬌,或者鼓著腮幫子生氣,不過仍然是可愛的,因為面容上那一點點還未褪盡的「嬰兒肥」,和眼睛裡不諳世事的天真。

    沒過多久,她又和梁朝偉合作了《新扎師兄》,一開始出來是個土土的眼鏡妹,穿淡藍色學生旗袍,落伍的大眼鏡,頭發呆板地扎兩個馬尾辮,風情完全談不上,連姿色都實在是平平。很多年後,梁朝偉回憶這段經歷時說:「那時她是選美出來的,我都沒有想到她後來能靠演戲出頭。」

    背景太過單純簡單,眼睛裡都是傻乎乎的稚嫩。善良,但是虛榮,浮誇,有一點點無腦,她只是個被捧得高高的漂亮花瓶,內涵完全說不上,也不是很懂為將來打算——她的心眼裡沒有什麼事業計劃,前景發展,她滿心滿眼都是在比賽中認識的設計師男友Eric,兩人從拍拖很快發展到熱戀同居。

    小小年紀倒真是有為愛付出的擔當,當年的張曼玉為了男友就拒絕了很多具有親熱戲的影片,如同新聞媒體報道說的,張曼玉在享受慢性自殺的快樂。而在兩人戀愛期間,又有Eric的前女友曾痛訴張曼玉「挖人牆腳」,使Maggie備受壓力。然而這段戀情未滿一年,張曼玉就意外得知,男友在與自己雙宿雙飛的熱戀期間,依然在偷偷地跟前女友頻頻幽會,年少氣盛的張曼玉自然不願沉默忍受,在挽救無果的基礎上,她毅然地退出了這段三角戀情。

    那是感情道路上的第一次創傷,不過沒關係,因為年輕,所以容易痊癒,也不害怕再受傷害。

    依仗著一張天真的臉,張曼玉出演了當時嘉禾電影公司應時而出的一些新電影,《青蛙王子》、《警察故事》、《A計劃續集》、《開心鬼撞鬼》,不是成龍身邊逆來順受的美麗女友,就是黃百鳴身邊青春無敵的無知少女。笑笑鬧鬧,不懂世事。可愛也可愛,單調也單調,不需要過腦的愛情,美麗而呆滯的花瓶,男性本位電影中最好的陪襯,和80年代的繁華香港一樣,熱鬧紛繁。

    偶爾也有機會扮成熟,亦舒小說《玫瑰的故事》裡的黃玫瑰,頭髮綰了梳成髮髻就是滄桑歷盡,眼神放空板起面孔就算是演繹20年的曾經。

    不過,並不是說她完全不努力。她自己回頭去看,會說:「20幾歲時,沒想過求快樂,只是顧著怎樣往前走,那時候就像在懸崖上,提著一口氣往上走,怕自己一口氣不足,就跌下去了。」

    從1985年到1988年,她一共演出了近三十部影片,產量之高在新人當中實在是不多見。尤其是在1988年,她一年就演出了12部電影,平均一個月一部,這個紀錄,至今鮮有人可比。

    還記得麼,張曼玉說,最初回到香港,就是為了看看黃日華。那時候他是真的紅。「華仔」輪不到劉德華或者任達華。就連劉嘉玲在接受曾華倩採訪時也說,她就是因為花癡黃日華,才去參加的藝員培訓班。

    很久之後,張曼玉回憶說:「我第一個夢想,真的就是當髮型師。不過,第二個夢想就是見到黃日華。現在說到這個話題,我有點尷尬,但這絕對是真話,那時,我的夢想就是去給黃日華剪頭髮。記得在進入影視圈後,我第一次見到他,還是抱著這個想法。後來我們私下裡聊天,我也承認這件事情。我不會因為小小的臉面問題,不好意思承認。我就直接告訴他:你曾經是我小時候的夢想。演戲之後,我的夢想就是做一名演員。我很努力去做演員,不是每天都睡在夢想裡的那種,我是有了這個方向、目標就去做。在15年裡,我拍了70多部電影,我吃、睡在片場,除了拍戲還是拍戲,那些年我不知道怎麼過的。其實紅了也罷、錢也好,對我來說,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

    那時候,已經完成了默默地成長,從想當「明星」的虛榮少女,成長成了以「演員」為理想的成功藝員。她開始懂得「明星只一時,演員才永遠」,開始隱去明星的光芒,單純追求做一個演員的快樂——可是,並不必否認當初的幼稚,因為每一步的稚嫩,都是我們成長為現在這個自己的理由。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