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做對了,孩子才優秀 第一章 愛,要學會表達——如何讓孩子接納你的愛 (4)
    打孩子或是罵孩子確實是能很快見效,但是媽媽們往往都忘記了孩子害怕的是被打這個結果,並不是認識到錯誤的行為,他們心裡都會想:現在我沒有辦法反抗,但是我會找機會反抗的。一次又一次的挨打,只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溝通越來越少。

    這種處理方法並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只能讓他暫時記住「教訓」。就像例子中的王女士,她兒子並沒有一頓打罵而告別網絡遊戲,興許他兒子還覺得自己玩遊戲有理呢。因為通過打罵是很難讓孩子從思想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的,不從思想上解決問題,就不會一勞永逸。

    那究竟如何對待犯錯的孩子呢?

    當孩子有了過失的時候,恰好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和不安使孩子急於求助,在這樣的時刻,他們明白的道理更能刻骨銘心。此時,媽媽應保持冷靜,既不要簡單粗暴地訓斥,也不要毫不在意,而應當講清道理,指出彌補過失的方法,讓孩子吃一塹長一智,從過失中學到有價值的東西。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媽媽首先應該平息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冷靜下來,才有可能睿智地處理孩子的問題,不要讓情緒左右你對孩子的處理方式。

    2)給孩子解釋的機會。有的媽媽性子特別急,當孩子犯錯時,不給孩子解釋的時間和機會,先打罵一頓再說。其實媽媽的這種做法是很自私的,打罵孩子僅僅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怒氣,緩解自己的情緒,絲毫起不到教育的目的。有時孩子犯錯並不是出於本意,而是想幫助媽媽做點事,只是由於自己的經驗和能力不夠才犯錯的。比如有個小女孩本想幫媽媽洗碗,卻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如果媽媽不聽孩子解釋而打了孩子,其結果是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以後孩子再也不會幫媽媽幹活了。

    3)體諒孩子的過失。在生活中,有時媽媽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過失,更何況是不諳世事的孩子。因此,面對孩子的過失,媽媽要學會制怒,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把它看作是正常現象,是孩子成長中不可避免的。媽媽要心平氣和地給孩子講道理,幫助孩子分析過失所在,並指出改正的辦法。如果媽媽能包容孩子的過失,那麼孩子也會學會包容他人,這是一種多麼可貴的品質啊。如果對孩子暴打一頓,也不可能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相反有可能讓孩子從媽媽那裡學會了用「武力」解決問題。

    4)區別對待孩子的過失。孩子的過失分為偶然性過失和主觀性過失。偶然性過失,一般是由於孩子無心或無意間所犯的過失。對待這類過失,媽媽要原諒孩子,並幫著孩子分析和解決問題。而主觀性過失,主要是指孩子由於故意或判斷過失造成的過失。就像例子中王女士的兒子逃課玩網游,對待這類過失,媽媽一定要嚴肅認真,給孩子講清楚過失所在以及危害,並要督促孩子改正。

    5)教孩子學會自我教育。有時孩子無意犯了錯,還沒等媽媽批評教育,自己已經開始後悔、反思並自我教育了。因此,當孩子犯錯時,媽媽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尋找原因並加以改正,這樣孩子對自己所犯的錯會有更深刻地認識,改正過失的自覺性也會更高,以後就會少犯或不犯同類的錯。

    6)輔以適當的懲罰。在面對孩子故意犯錯或是屢教不改時,一定要加以適當的懲罰。但懲罰絕對不是體罰。比如:罰孩子讀一本沒有看過的書,讓他講給你聽;比如將許諾帶他去旅遊的計劃推遲到他不再犯錯時等等。

    當你面臨的是不懂事的孩子時,只要媽媽們用一顆博愛寬恕的心去包容他們的過失,用更恰當的方式去處理問題,正確的引導他們的人生方向,那麼他們就會踏入健康成長的光明大道上來。也許媽媽在他迷途往返的時候對他指點迷津的話語,會像冬日的炭火一樣溫暖他的一生,會像嗡鳴的警鐘一樣激盪在他的心頭。

    【給媽媽的小建議】

    「黃金棍子出好人」的教子方法已經過時了,現在這個年代,由於早期教育等等,使得這些小孩子一個個都非常聰明,懂事。也就是說他們完全可以聽懂大人對他們的教導,也完全有能力通過媽媽和老師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知錯就改。經常地打罵,唯一可以肯定地是,會造成損害孩子的個性發展以及健康的惡果。

    孩子的成長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不斷減少過失的過程。善待孩子的過失,其實也就是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使其避免再犯同類的過失或錯誤。作為媽媽,無論孩子所犯的過失是大是小,都應該努力以心平氣和的心境來對待;暴怒對待孩子,不但於事無補,傷害了孩子,還會掩蓋了過失的本質,可能會讓孩子一錯再錯。

    其實,孩子犯錯是很正常的。面對孩子的錯誤,如果媽媽不注意教育方式,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責罵、懲罰,不但不能讓孩子改正錯誤,相反會使孩子形成膽怯、退縮或者是叛逆、攻擊等不良心理。所以,包容孩子的過失,以平靜的心態對待孩子的過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孩子有自己的自尊心和獨立人格,要改正他的錯誤,也必須讓他對錯誤有所認識、有改過的願望,否則,即使是棒打責罵也起不到效果。

    7.理解孩子的情緒,做他的知己

    快樂與人分享,會變成兩個快樂;悲傷與人分擔,將只剩下半個悲傷。媽媽要學會與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在分享的過程中,媽媽與孩子的關係會越來越親密,心與心貼得更近。

    ——蘇聯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

    每個人都有與別人分享情感的需要,而孩子這方面的需要尤其強烈。媽媽要特別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無論多忙,都應抽空與孩子交流,分享他的喜怒哀樂,與孩子一起笑,一起悲,從而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把你當知已,這是媽媽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

    上初中二年級的敏敏是我曾經教過的一個孩子,我和她的媽媽也很熟悉。敏敏是一個成績優秀的孩子,家庭條件也十分優越,媽媽都是成功的商人。她本來一直都是一個陽光快樂的女孩,但是她媽媽告訴我最近敏敏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不愛說話了。敏敏的變化最初並沒有引起爸爸媽媽的關注,他們都太忙了,常常忙得忽略了自己的女兒。

    後來接到學校老師的電話之後,敏敏的媽媽才注意到了女兒的性格變化,她找一個時間想與女兒促膝長談,但沒想到的是,敏敏對於與媽媽的談話感到很反感,談話才剛開始,敏敏就借口作業很多,離開了。

    敏敏的這次表現才讓媽媽慌了神,因為以前的敏敏總是很高興和媽媽聊天,從來不會對她這麼冷淡。於是,敏敏的媽媽這才放下工作,立刻去往學校與老師做了溝通。老師告訴媽媽,敏敏的成績依然優秀,但是性格變得沉默了很多,這一學期都不太愛跟人講話了,似乎有什麼心事,老師問她,她也不說。

    晚上等到敏敏下自習回來,媽媽來到敏敏房間,輕輕敲門,得到允許後進入敏敏的房間。敏敏正在床上看書,媽媽走到床邊跟她閒聊:「今天你的班主任給我打電話把你好好誇獎了一番。」

    敏敏媽媽的這個善意的謊言說得很好,女兒這段時間對自己不理不睬,就說明女兒心裡對自己有怨言,所以如果她說自己今天去學校找班主任了,可能會引起女兒反感,覺得她是在監視自己、是在沒事找事,那這次談話就又沒法進行下去了。

    果然,媽媽的話很有作用,敏敏放下了書,好奇的問:「她誇我什麼了?」

    媽媽微笑道:「她說你成績還是那麼好,人也很聰明很積極,還幫助同桌提高了成績,很值得表揚。」

    敏敏的情緒放鬆了很多,對於媽媽的話她也很受用:「本來就是,我一直都這樣。」

    媽媽見到兩人之間情緒都緩和了,於是又說:「她還說,你的成績上重點高中沒問題,我們媽媽什麼都不用擔心,只是要照顧好你的身體,讓你變得更壯更健康。」

    聽到媽媽的話,敏敏忍不住笑了:「我才不要變壯,我又不是女金剛。」

    見到女兒心情變好,媽媽立刻趁機問:「我的寶貝最近是不是心情不太好呢,都不愛理媽媽了。」

    聽到媽媽這句話,敏敏徹底的扔下了書,委屈的情緒一下子爆發了出來。原來有一次,敏敏期終考試,在全年級排第二名,老師特地誇獎了她,並且說她有希望考取重點高中。敏敏很高興,回家後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媽媽,沒有想到在她剛開始講時,媽媽就在那裡忙這忙那,聽完後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示,只是說「知道了」三個字,本來十分興奮的敏敏,看見媽媽這樣的態度,心情很低落。

    還有一次,敏敏考試發揮失常,名次一下拉後了許多,敏敏很難受。放學回家見到媽媽後,就想同她說說心裡話。媽媽看見她的神情,就問:「有什麼事嗎?有事就說,沒事我還忙著呢。」敏敏聽了媽媽的話,知道即便自己說出來,媽媽也不會安慰自己,心裡的疙瘩還是解不開,所以就回答媽媽說沒事。這樣多次之後,敏敏的性格越來孤僻。

    聽完女兒的話,媽媽這才知道,都是因為自己的疏忽才導致了女兒性格的變化。要知道,上了初中的孩子,性格都開始變得敏感和脆弱,這個時候的他們很需要一個知心的朋友在身邊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而媽媽就是扮演知心朋友的最好人選。所以一旦媽媽在這個時候忽略了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溝通,就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和心理的轉變,也使得孩子與自己的關係變得疏遠和難以調和。

    孩子心理分析:

    分享是世界上最為美好的品質之一,當你願意和別人分享的時候,你便成為了一個慷慨的人。只是,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當你的分享並不為人們所重視的時候,你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孩子還很小的時候,總是喜歡和我們分享許多東西,比如在路邊看到了一朵美麗的鮮花,比如穿上了一條新買的裙子。孩子們總是叫叫嚷嚷的,把他們所發現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告訴最親近的人,於是有一天,也許我們非常忙碌,於是我們便對這些分享開始敷衍。慢慢的,我們發現,孩子不再與我們分享了,當我們想走進他們的世界的時候,他們已經關掉了那扇大門。

    我們總是借口非常忙碌,於是把孩子獻給我們的那朵司空見慣的鮮花隨意擺在一旁。我們總是四處奔波,以至於面對孩子得意洋洋地把優異的成績單放到手中時,也在打著呵欠。我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拒絕了孩子的分享,卻還充滿疑問,為什麼孩子什麼都不願意和媽媽說。

    試著去重視孩子的一舉一動吧,當他想告訴你一些事情的時候,用心去聆聽。在忙碌的生活之中,也許孩子帶給你的,並不是附加的忙碌,而是輕鬆的歡愉。每天結束的時候,好好想一想,今天寶貝和我分享了什麼呢。當你能回想起來的時候,如果當時忘記了回應,記得在睡前告訴孩子,你非常開心他和你分享的這一切。

    【給媽媽的小建議】

    分享使孩子不再孤單,分享給孩子帶來愛的曙光,分享給孩子送去前行的希望,分享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因此,媽媽要學會和孩子分享喜怒哀樂。

    那麼,媽媽應該怎樣做呢?

    1)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

    媽媽面對孩子所做的事情,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都要先聽孩子的解釋,去瞭解孩子的心聲,不能先入為主,任憑主觀武斷地下結論。媽媽的不當行為,會使孩子的心靈受傷。

    2)珍惜孩子愛的表達

    分享是快樂的,無論是分者還是享者,都能體驗到溫情的傳遞,感受到愛的表達。所以,當孩子對媽媽有愛的表達時,媽媽一定要重視和珍惜。

    3)用心體驗孩子的喜怒哀樂

    孩子與媽媽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媽媽要用心體驗這一切,與孩子一起分擔喜樂憂愁,產生心理上的共鳴,而不是不顧孩子的心情,隨口應付。否則,與孩子分享的效果適得其反。媽媽要和孩子多交流。只有交流,才能傾聽孩子的心聲,才能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喜怒哀樂,才能與孩子一起分享成長。

    4)及時排解孩子的煩惱

    孩子遇到了什麼煩心的事情,因為經驗不足或者是看問題不全面等原因,心情一時調整不過來,媽媽此時要及時分擔孩子的痛苦,並且做好引導工作,有效地排解孩子的心理困擾,讓孩子從陰影裡走到陽光中,恢復快樂與活力。

    【名人示範榜樣】

    作為媽媽,在家的時候,楊瀾盡量陪在孩子身邊,認真地傾聽孩子述說,與孩子們一起分享,一起感受;即使在外出差,也常常打電話回去,同孩子交流心聲。

    雖然工作很忙,但楊瀾絕對不會忘記孩子的生日和節日,只要有空就和他們去動物園玩,同孩子們欣賞可愛的動物,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愛心,也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楊瀾與他們一同玩拼圖、打鬧,給他們講故事,孩子們認真聽;和孩子一起看電影時,看到有意思的,還會一邊看一邊和孩子一起大叫。

    只有母親自身處於良好的狀態,孩子才能感受到母親傳達的幸福,這種幸福感是由衷的,由內而外散發的,整個家庭會在這種幸福感之下真正地放鬆呼吸。所以作為現代的母親,要學會善待自己,適當的給自己放個假,調整自己的好情緒,這樣孩子就不會在你的焦慮和緊張中度過。成功的母親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安排好生活,保持好形象;放鬆身心,學會享受快樂。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