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做對了,孩子才優秀 第一章 愛,要學會表達——如何讓孩子接納你的愛 (2)
    這時,林女士卻猛然回想起昨晚加班的時候,半夜口渴就去冰箱裡取飲料時,在去取飲料的時候正好有電話響起來,她連忙去接電話……對,那冰箱門是她打開後忘記關上的。原來兒子是帶她受過了,林女士趕緊從衛生間出來,就看到兒子委屈地在餐桌前哭個不停,林女士忙走過去,摟著兒子跟他說:「多多,不要哭了,是媽媽的錯,是媽媽昨天晚上忘記關冰箱的門,讓爸爸冤枉你了,等會爸爸出來我跟爸爸說,你不要哭了,好嗎?」

    等老公做好早餐從廚房出來,林女士連忙當著兒子的面向老公澄清了「冰箱事件」,又對自己的表現誠懇地做了自我批評。林女士的老公知道事情原委連忙向兒子道歉,心疼地對兒子說:「原來是媽媽昨天晚上粗心忘了關冰箱門,爸爸剛才不知道原因而冤枉了你,是爸爸不對,爸爸跟你道歉,你不要再難過了,原諒爸爸,好嗎?」兒子不哭了,嘟著小嘴看著爸爸,爸爸忙說:「乖兒子,是爸爸錯了,爸爸不問清楚事實就冤枉了多多,多多不生氣了,晚上爸爸把請你吃肯德基,怎麼樣?」多多笑著點了點頭。

    孩子心理分析:

    「冰箱事件」就這樣結束,林女士及時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化解了爸爸與兒子之間的誤會,也保護了兒子小小的心靈沒有受到傷害。這雖然只是一件小事情,卻影響著在孩子的在成長做成為人處事的態度。

    家長在孩子面前做錯了事,光辯解「我不是有意的」,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給孩子樹立一個「逃避錯誤」的「壞榜樣」。應該及時地對孩子道歉並付諸行動,比如一個親吻或擁抱。

    林女士的處理方式是非常正確,讓孩子明白了當自己做錯事了,只有勇敢地去承認,向別人真誠道歉,才能夠得到別人的諒解與寬容的,也讓孩子從中明白做人要勇敢地承擔責任。

    在兒子的心中,媽媽是明白是非的、尊重他的,是愛他的,這件事情的發生,不僅無損親子關係,還讓媽媽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更加融洽。

    【給媽媽的小建議】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日後為人處世的方法以及做人做事的態度,而且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媽媽難免會犯錯,有時候會冤枉了孩子,這時媽媽應真誠地向孩子道歉。

    其實像孩子道歉一點也不丟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承認錯誤並像被傷害的人道歉,不但有助於雙方的溝通,更可以讓孩子受到正面的引導。

    3.不要把關愛變成溺愛

    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法國教育家、文學家盧梭

    現代人為了生存而日以繼夜的拚搏工作,正是這樣,便出現了許多類似的情況。比如,媽媽工作繁忙,忽略了孩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每一個父親、母親對孩子的愛都是深沉而無私的,如果因為工作而對孩子有所忽略,便會想盡辦法來補償。如搞搞特殊待遇,很輕易就滿足一些無理的要求,包辦代替本來應該孩子獨立做的事情,當面袒護孩子的錯誤等等。

    然而,這補償卻總是不小心把對孩子的關愛變成了溺愛。溺愛孩子,阻止了孩子試圖作出獨立行動的任何努力。

    從此,孩子失去了他原本該具備的能力,從而成為一個任性,甚至自私,永遠不會成熟的人。這種溺愛,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讓孩子無法適應社會,無法與人相處。

    過份的愛,反而成了毒藥。

    我的兒子現在已經七歲,很多事情都不需要我們幫助就能夠自己完成了:

    自己整理房間;自己的打完球回來;看見球鞋踢球踢的很髒他就會自己主動的把鞋子洗了曬起來;放學回家看見家裡的地板髒了,也會自己主動的去打掃乾淨;平常家裡有客人過來,他總會把東西先拿給也客氣,剩下的自己才開始吃……

    兒子能養成這樣的習慣也是我和他爸爸長期引導的結果。在兒子剛一歲的時候,我就和丈夫約法三章——決不像大多數的中國媽媽一樣把孩子的一切全都包下來,而是應該讓孩子自己動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用西方地開放式教育來教育孩子。

    在兒子剛會爬時我就讓兒子爬著去取東西,只要正確地取回來,我就親他一口,讓他高興。等會走路時,兒子就成了家裡的勤務兵,我就會對兒子說:「寶寶,把我的拖鞋拿來。」爸爸說:「把我的煙灰缸拿來。」孩子摔跤以後也不去管他,讓他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

    家裡有好吃的東西就讓孩子跟家裡面一起分享,絕對不會特殊照顧讓他自己吃「獨食」。

    兒子三、四歲時就會動手做一些事情。假如我們上班忘了帶手機,他還會主動提醒我們。他爸爸還會經常喊道:「幸福寶寶,爸爸好辛苦啊,來給爸爸捶捶背。」兒子就會快樂地掄著兩隻小肉拳捶打著。

    後來,慢慢地兒子長大了,家裡的很多事都能主動去做。在學校裡,也是很受歡迎的,總會給老師和同學一些關心和幫助。比如,在班級大掃除的時候,看到有同學力氣小提水很吃力,他就會主動過去幫同學提水;看到有高年級的同學欺負低年級的同學,他也會主動跑過去幫助低年級的同學。

    現在孩子已經會主動關心我們了。今年剛入秋的時候,早上起來,爸爸感覺有些不舒服,吃早飯時打了幾個噴嚏。兒子起來輕輕地扳過爸的頭,用自己的臉貼貼爸的額頭,感覺到爸爸的臉有點燙,他就主動去為爸取來藥和水,讓爸爸服下。看到兒子的細心,我跟他爸爸是從心裡覺得溫暖與欣聞。

    孩子心理分析:

    對孩子來說,他小的時候也許會覺得溺愛是媽媽對他很好。但當他逐漸長大,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之後,他會覺得媽媽的干涉是對他的一種禁錮,他想衝破這道禁錮,於是矛盾就不可避免的產生了。

    從家庭來講,孩子會不懂得媽媽的心思,不理解媽媽為自己所做的一切。甚至目中無人,認為自己是家裡唯一的獨苗,恃寵而驕,將來步入社會的時候,四處碰壁後一蹶不振,處處都覺得很難,壓力很大。

    從愛情和友情來講,不會珍惜愛人和朋友的感情。認為戀人或朋友對自己的好都是理所應當。這樣的結果就是:輕則好朋友很少、愛情不如意,重則是眾叛親離。

    因此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像我和老公對待兒子那樣。給與他愛,卻不是過分的愛,孩子不但不會感覺我們不愛他,相反的,他會更快,更好的擁有一些難得的品質。

    關愛,能讓孩子在一個美好的環境中成長,能讓他懂得付出自己的愛。如果愛得過分了,不管孩子做的對還是做的不對,都不予責罰,那麼只會讓孩子以為,別人為他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而自己不需要去做任何事情。這就是關愛與溺愛帶給孩子完全不同的人生。

    比起對孩子百依百順,給他一些挫折,讓他自己去承擔一些事情,讓他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堅強的性格,讓孩子自己面對生活中的小困難,小挫折,自己去解決,才可能更好的面對走上社會後的大困難。否則就很容易被困難擊垮。一句老話,做媽媽的都是為孩子好的,總是對孩子傾注了全部的愛,但這種愛要以對孩子的成長有利為標準,切不可使「愛」成為「溺愛」,切不可由媽媽包辦代替,否則,不但孩子難以承受,同時,也讓孩子在獨立面對社會時,不知所措。不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被社會淘汰。

    最後套用黑格爾的話,假如你將所有困難都關在門外,那麼成功也將被你關在門外了。

    【給媽媽的小建議】

    把握好關愛和溺愛的度應該是大多數媽媽非常難辦的事情了,我們總是在不知不覺之中開始了對孩子的溺愛。其實對於此,可以有一些小辦法。

    比如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家庭規矩,來一個家庭成員分擔家務的計劃,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還要寫明,不管誰做錯了事情,都要自己勇敢的承擔責任。這樣,爸爸媽媽和孩子都參與了工作,也參與了監督的工作,不僅能讓家庭成員都感覺到家的凝聚力,同時也讓孩子從小就懂得,無規矩不成方圓。

    放心地讓孩子在實踐中去體驗失敗和挫折吧,須知道,媽媽永遠是媽媽,我們不能代替和包攬孩子的一生。因此,要讓我們的孩子以後能夠經歷生活的風雨,首先就應該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名人示範榜樣】

    熟悉中國股市的人,尤其是投身於中國股市的人,很少有人不知道安妮這個名字的。安妮三十歲那年才當上母親,兒子薛非生下來就體弱多病,按理說對這樣一個獨子安妮應該是寵愛有加了,可是安妮卻不是。

    兒子進幼兒園時,安妮的事業再度起步,整天忙得不可開交。兒子下午五點離園回家,家裡天天是鐵將軍把門,媽媽在哪兒都不知道。可媽媽早就留下指示了:「你自己想辦法到任何可以去的地方去,無論是吃飯還是求宿,等媽媽回來後會一一去還情的。」

    兒子進小學了,作為母親,安妮第一天陪著他一起去學校報到,然後把他送到教室。當天晚上安妮就認真地對兒子說:「今天你已經認識去學校的路了,從此以後爸爸媽媽再也不會來接送了,一是沒有時間,二是沒有必要。」安妮說到做到,哪怕是順路經過兒子學校門口,哪怕是颳風下雨,她都堅持讓兒子獨自回家。

    後來,薛非要去英國留學,從申請到簽證居然是薛非單槍匹馬自己一手搞定。薛非說:「媽媽從小對我的教育主要是精神上的,其他方面她盡可能地讓我獨立,所以我現在出國後適應起來並不困難。」

    4.用孩子的思維與孩子平等對話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瞭解孩子、與孩子平等交流。只有對孩子施以「春風化雨」般的教育熏陶,才能得到孩子的正面回應。簡單來說,就是尊重孩子要以人為本,講究平等交流的藝術。

    ——著名教育評論家譚柳青

    如果你現在回想小時候,那麼你一定能把記憶中的那個場景清晰地顯現出來——當你還很小的時候,仰起頭看著身旁的大人,他們發號施令一般的對你說著話。

    「把我的眼鏡拿來!」

    「不要動那本書!」

    「今天晚上不准出去玩!」

    「就是不許這麼做!」

    而你感到十分不耐煩。

    是的,你的孩子也在經歷著這一切,小小的他們,總是仰起頭來看著你,聽著你嚴厲的教訓。當然,他們的心中也如同你小時候一樣,充滿了不耐煩。

    當時你倒是夠威風、夠痛快的,可是你逐漸地會發現,孩子們慢慢地不吃這一套了,而是常將你的一道又一道的命令當耳旁風。

    當孩子們有了一個小秘密的時候,當孩子們有了一些小麻煩的時候,他首先去找的,並不是最為親近的媽媽,而是自己的小夥伴。

    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只有兩頭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間的管道裡來回流動,如果一頭高,一頭低,水就只能往一個方向流了。孩子與媽媽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媽媽與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粗暴命令的方式,易於形成媽媽與孩子間的對立。命令並不是一種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所以請你蹲下來和孩子平等地說話!

    如果父母能在家庭中創造一種平等和諧的氣氛,這是孩子的幸運。在這樣的家庭,孩子會覺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

    同事林博士的兒子今年九歲了,正在讀小學,長得虎頭虎腦的,非常的調皮。這個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都不是很好,最近變得越來越貪玩,連寫作業都開始馬馬虎虎,只要能完成任務,他就不顧作業質量。後來孩子竟然開始偷著少交作業,被林博士發現之後,林博士非常氣憤,火立即就上來了,就狠狠地說了孩子一頓,命令他以後在完成作業之前不許玩!

    看到媽媽那麼生氣,孩子當時嚇哭了,信誓旦旦地跟林博士保證會好好地完成作業,絕對不會再馬馬虎虎的了。

    可是沒過多久,林博士就接到孩子班主任的電話,說這個調皮蛋又不認真上課了,做功課也馬馬虎虎。掛完電話後,準備等孩子放學回家後請孩子好好吃一頓「竹筍炒肉絲」,可是隨著時間慢慢過去,林博士冷靜了下來。她開始反思兒子這麼不愛學習的原因到底在哪裡呢?為什麼兒子才剛向她做出保證沒多久就又再次犯錯?經過一番思考,林博士意識到也許是她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對,只是一味的說教對於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而言根本不會起到實質的作用,而且這種說教次數多了之後,反而會讓孩子感到厭倦和無所謂。

    於是兒子放學回家,林博士跟兒子進行了一次長談,這次沒有責罵,沒有懲罰,林博士和孩子談起了她的童年,她的三、四年級,以及她小時候的頑皮。兒子的眼神從牴觸成為了好奇,最後完全融入到她童年的故事中,想像著母親調皮的童年。這個調皮蛋驚奇地發現心目中一直是成功的母親小時候竟然成績平庸,絲毫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回憶。他漸漸放鬆了自己,和林博士一起討論自己的「人生大計」,他很認真的告訴媽媽,自己一定要比媽媽小時候愛學習,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一定會認真地學習。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