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元時期的霸權博弈 第79章 歷史以成敗論英雄·唐朝的宦官 (3)
    一些正直的大臣實在看不下去,便合力推薦敢於同宦官作鬥爭的裴度當了宰相。裴度上任伊始,就拿宦官開刀,雷厲風行地降了一些宦官的職。大宦官劉克明害怕自己的勢力遭到削弱,就積極準備發動政變,想一舉兩得,既除掉裴度等人,又能從王守澄的手裡奪回大權。一天,敬宗深夜才歸,他「打夜狐」的興頭未盡,命劉克明等宦官陪他喝酒,劉克明便串通眾宦官,趁敬宗更衣之際,弄滅蠟燭,將他亂刃砍死,並偽造詔書,擁立敬宗的侄子李悟即位。但裴度和王守澄都不同意,他們內外聯合,派兵攻打,逼得劉克明跳井自殺。在王守澄等人的擁立下,唐穆宗的兒子江王李涵當了皇帝,是為唐文宗。

    文宗即位,王守澄又成了擁立功臣,被封為驃騎大將軍、神策軍中尉等職。他手握大權,目無天子,為所欲為,弄得文宗憂懼不堪,想與大臣聯手,共同除掉王守澄。他派宋申錫去聯絡朝臣,密謀一舉除掉王守澄一夥,但被王守澄知道了消息,即刻反咬一口,說宋申錫勾結朝臣,蓄意謀反,說他們陰謀擁立漳王李湊,並逮捕有關官吏,屈打成招,坐實了罪名。

    這麼一來,文宗也真是頭昏腦脹,分不清真假了,結果為王守澄迷惑,降了宋申錫等人的官。除宦官不成,反倒更加依賴宦官了。

    反對宦官,有時是極為危險的事,宋申錫本是受文宗之命而為,一旦被宦官誣告,就是百口莫辯。尤其是擁立漳王之誣,更易為文宗相信。漳王乃是文宗之弟,聲望素著,文宗平時就防他三分,經王守澄一說,立感驚疑,便命王守澄帶人偵察。王守澄得了這個便利,竟帶了二百多飛龍騎兵,馳往宋申錫家,準備殺盡宋家,多虧飛龍廄使馬存亮仗義相救,才免了宋家的血光之災。

    對宦官鬥爭,有時需要採取和緩的方式。公元834年,文宗中風,臥床不起,王守澄派醫官鄭注和侍講李訓服侍他。這兩人日夕不離文宗左右,發現文宗在無意之中甚至睡夢之中都想剷除王守澄,並想為憲宗報仇。這兩人雖是王守澄一夥,但他們覺得若能幫助文宗滅掉王守澄,那肯定是大功一件,高官厚祿,自不待言,於是,他倆想方設法地向文宗表明心跡,取得了文宗的信任,並提升鄭注為太僕卿兼御史大夫,李訓為翰林學士、兵部郎中兼知制誥,讓他倆去實施除掉王守澄的計劃。

    在宦官專權的歷史上,似乎以宦官來治宦官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宦官仇士良,自順宗時入宮,已歷事過五個皇帝,並在擁立唐文宗時出過力。他資格很老,為人也謹慎能幹,但一直遭受王守澄的壓制,不能出頭。這次,鄭注和李訓選中了他,想通過提拔他來限制王守澄的權力。先是任命仇士良為神策軍中尉,再挑撥他與王守澄的關係,使仇士良牢牢地制住了王守澄,再挖出給憲宗進毒藥的陳弘志,這樣,王守澄就毫無反擊之力了。文宗先是殺掉了陳弘志,再撤去王守澄的職務,用毒酒將他毒死,再進一步清除了王守澄佈置在各地的黨羽,掃清了王守澄的勢力。誰想,前門驅狼,後門迎虎,送走了一個王守澄,迎進的仇士良比王守澄還要厲害得多!

    仇士良在挖出毒害憲宗的真兇、擊敗王守澄集團中立有大功,因而大權在握。唐文宗雖然消滅了王守澄,但其消滅宦官的目的並沒有達到,於是,他任命李訓、舒元輿、王涯為宰相,想把剩下的仇士良宦官勢力除掉。

    李訓與鄭注商議,想借調外兵,趁王守澄下葬之機將宦官一舉殲滅,鄭注前往鳳翔節度使任所調兵,李訓卻想提前消滅宦官,好獨攬大權。於是,他奏明皇上,在金吾廳埋伏兵士,誑騙仇士良前往,將其殺死。

    文宗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十一月的一天,文宗在紫宸殿上朝,文武百官侍立兩邊,正在議事間,金吾大將軍韓約跑來向文宗稟報說:「在左金吾廳後的石榴樹上出現了甘露,一定是天降祥瑞,否則,結冰時節不會降下甘露,只有陛下的聖明感動了上天,才會出現這樣的吉兆。」說完,煞有介事地舞拜起來。宰相李訓、舒元輿心中明白,也率百官紛紛叩首拜賀。百官請求文宗親往觀看,文宗欣然同意,乘輿來到含元殿。文宗先派李訓前往探察,李訓去了許久才回,說已看不清楚,文宗不信,就又派仇士良率領眾宦官去觀看。仇士良等人走到金吾廳,遇見韓約,看他神情緊張,便問他出了什麼事,正說話間,一陣風吹起了殿角的帷幕,露出了士兵和戈矛,立即明白了是怎麼回事。他急忙跑回含元殿,向皇上喊道:「宮裡發生叛亂了。」

    李訓見事已敗露,立刻命令士兵入含元殿殺死仇士良,並說進入殿者有重賞。士兵剛剛登上含元殿,仇士良已命人把文宗從後門擁走,李訓撞見皇帝,攔住輿輦,說有事要奏報,仇士良便揮拳來打。李訓推倒仇士良,拔出匕首,要殺死仇士良,被眾宦官擋住。李訓及金吾衛士追之不及,文宗被宦官們推入宣政殿,隨後緊閉了宣政門。李訓知道宦官一旦劫持皇帝,就會矯詔發兵,自己又無外兵抵擋禁軍,只好趕緊逃跑藏匿。

    午飯時分,左神策軍副使劉泰倫等率領一千多禁軍殺出,中書省中的千餘官吏聞報急忙逃走,亂軍殺死了七八百人,並掩閉宮門,遇人就殺,連附近的商販也難免其禍。同時派出騎兵千餘人,追捕搜查逃犯,宰相舒元輿、王涯均被活捉,李訓被殺死。

    是夜,長安城中一片混亂,市中的流氓無賴偽稱禁軍,趁機殺人搶劫,弄得人心惶惶,雞犬不寧。直至宦官派禁軍維持秩序,才算安定。

    第二天早上,文宗上朝,但見朝廷兩邊官員寥寥,仇士良遞上王涯等人供認謀反的狀子,文宗明知事已失敗,只得由仇士良作為,便令正法,另選人為宰相。

    幾天後,仇士良令禁軍數千人押解著王涯、舒元輿、郭行余、李孝本等人在長安市內遊街,宣佈其謀反罪狀,並用長矛挑起李訓的人頭,沿街示眾。游畢,仇士良將這些人的親族一律處斬。這次事件,史稱「甘露之變」。

    自此,仇士良挾天子以凌群臣,朝野之中,人人側目,仇士良的高明之處還在於,他大造輿論,弄得天下人真的以為宰相們謀反,他自己反成了救皇帝出大難的英雄。他自己當上了右驍衛大將軍,魚弘志當上了右衛上將軍兼中尉,其他親信之人也一一陞官,而對那些不如意的朝廷官員,他則隨意貶降,甚至殺戮。

    其實,仇士良也很清楚,「甘露之變」是由文宗發起的,因此,他嚴密地挾制了文宗,不給他一點自由,形同軟禁。一次,他厲聲斥責文宗的過失,想把他廢掉,多虧崔慎不肯起草詔書,並義正辭嚴地駁斥了仇士良,文宗才得以保全帝位。

    仇士良除了讓唐文宗吃喝玩樂之外,什麼事也不讓他幹,終使文宗憂鬱成疾。一次,他同學士周墀說:「過去周赧王、漢獻帝受臣下挾制,我如今被仇士良軟禁,比起古人,我真是遠遠不如啊!」不久,文宗病死,仇士良與魚弘志合謀,殺死了太子,把穎王李炎迎立為皇帝,是為唐武宗。

    仇士良又成了擁立功臣,但唐武宗卻不太好對付。他表面上寵信仇士良,因為仇士良擁有很大的權力,鬥不過他,所以武宗只有不動聲色。但武宗很有心計,他在設法一步步地消除仇士良的勢力,因為他十分清楚,只要有專權的宦官在,自己的皇帝就當不長久。

    武宗任命一貫反對宦官專權的李德裕做宰相,採取了一些穩定而有效的限制措施,這使仇士良感到不安。

    仇士良也曾想給武宗和李德裕點顏色看看,但幾次較量說明,武宗並不好鬥。這時,仇士良年紀已大,他就知難而退,上表請求回家養老。對於這種和平解決的方式,武帝自是求之不得,他批准了仇士良的報告,並送他還鄉。

    仇士良專權二十多年,竟得壽終正寢,死後尚有哀榮,實是難得了!

    在唐僖宗時,又有田令孜專權誤國。田令孜是唐僖宗做太子時服侍起居的小宦官,唐僖宗即位後,因他服侍盡力,為人機警,處處很合自己的心意,就封他為左神策軍中尉。田令孜可謂極善誨淫誨樂,把唐僖宗弄得遍體舒泰,對田令孜感謝不已。唐僖宗的揮霍也真是到了家,有時買一隻鵝也可花五十萬錢,一天賞給歌舞伎的就達數萬錢之多。田令孜不僅不勸阻,還常加慫恿,自己盡力搜刮財物,供僖宗揮霍。這樣,僖宗根本就不理政事,一切權力悉委田令孜。田令孜暴政百出,弄得農商百業怨聲載道,朝廷內外烏煙瘴氣。在黃巢農民大起義時,田令孜擅殺親王,製造內亂,和僖宗一起逃離長安。唐僖宗死後,唐昭宗即位,田令孜陰謀作亂,最後自己也死於混亂之中。

    在唐昭宗時期,又有宦官楊復恭掌握軍權,逐漸發展成與皇帝勢不兩立,互相火並。唐昭宗最後借助藩鎮勢力,經過艱苦奮戰,才算把楊復恭的軍事力量打敗。在山西乾元縣捉住了楊復恭,並把楊氏諸子一起處決。

    唐昭宗借助藩鎮勢力消滅了楊復恭,藩鎮勢力趁機壯大,而宦官劉季述竟又掌握了禁軍的指揮權,代楊復恭而崛起。後來,劉季述趁唐昭宗夜間打獵,酒醉殺人,白天又沉睡不起之機,發動政變,囚禁了唐昭宗。在被囚禁的日子裡,唐昭宗連衣服都沒有,其困窘的處境是不想而知的。後來多虧大臣交接外藩,殺死了劉季述,唐昭宗才得以復位。只是又落入了朱溫的手中,不久,昭宗即為朱溫害死。

    唐朝終於在宦官專權中走完了近三百年的歷程,歷史也進入了更為混亂不堪的五代十國時期。

    【評議】

    縱觀唐代的歷史,其宦官專權的一貫性、普遍性、危害性,實在是令人吃驚。那麼,唐代的宦官勢力何以能如此猖獗呢?

    所謂主帥無謀,大權旁落。凡是有宦官專權的朝代,皇帝不外乎貪圖享樂和昏庸懦弱兩種情況,有的皇帝是二者兼而有之,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皇帝的近侍,就極容易取得皇帝的信任,在處理政事方面,交給宦官去處理,也覺得更方便,更放心。久而久之,專權宦官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其次,在安史之亂以後,藩鎮割據現象一直沒有消滅,外臣擁兵自重,且常有叛亂之事發生,令皇帝心悸不已。所以,皇帝往往不敢相信外臣,就是朝中大臣,皇上也不放心,恐怕他們與外臣相勾結,廢立皇帝。似乎只有身邊的宦官,摸得著,看得見,可以相信,可以保護自己。因此,宦官往往易受寵信,權力也就越來越大。

    第三,許多皇帝是由宦官廢立的,一旦立了新皇帝,擁立的宦官就成了功臣,那就必然要掌握大權。況且在剪除宦官的時候,往往要借助其他宦官的勢力,那就等於「以暴易暴」了。

    第四,許多皇帝之所以不願意下決心離開宦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像仇士良向小宦官傳授的一樣,是因為宦官能夠滿足其享樂的欲求,而不像朝中大臣那樣,時時勸諫,弄得皇帝極不舒服。

    第五,宦官天生與朝臣為敵。宦官是「刑餘之人」,地位低下,素為朝臣看不起。一旦掌權,就必然易與朝臣為敵。再者,宦官一般都出身低微,沒受過良好的教育,也不是通過正常途徑選拔上來的,因此,一般說來,他們的人品抱負都是不高的,當然,社會也沒有給宦官提供施展抱負的天地。再加上宦官多少有些心理畸形,比一般人多了一些權力慾、報復欲,他們專權之後,就只能在宮廷為禍作亂,一般很難到社會上做出什麼功業來。

    宦官是中國歷史造就的一個特殊的群落,認真地研究一下歷代宦官,對我們瞭解中國文化很有好處,尤其是宦官專權現象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中國古代政權的運作方式,對理解今天的某些事,指導今天的某些行動,都不無好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