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的權謀遊戲 第5章 仁德政治陽謀陰謀·聖人也有騙子
    【引言】

    對於聖人,我們中國人是尊敬有加的,但有時聖人為了某種目的也可以進行欺騙。比如子貢,在孔子的門徒中,他的聲望很高,已經接近聖人了,但他為了挽救魯國而出使數國時,用盡了欺騙的招數,雖然十分高明,也十分成功,但畢竟不是正人君子所為。

    【事典】

    田常要在齊國作亂,但又懼怕齊國的權臣高固、國佐、鮑叔牙和晏嬰等人,所以想調四人的兵馬討伐魯國,借此削弱他們的兵力。孔子聽到了這一消息後,就對他的學生們說:「魯國是我的祖宗的墳墓所在之地,你們應該去制止他。」子貢請求前往。

    他到了齊國,見到了田常,勸田常說:「你討伐魯國,實在是個極大的錯誤!魯國是難以攻取的,它的城牆低矮且不堅固,它的土地狹小而不肥沃;魯國的國君愚蠢而不仁義,它的大臣也虛偽而無用,它的士卒更加厭惡打仗。因此,你不能跟他們作戰。你不如去討伐吳國,吳國的城牆堅固高大,土地寬闊肥沃,兵甲堅利,士卒勇武,而且糧食充足,兵甲財富全部集中在吳國。再加上有賢明的大夫幫助守衛,因此,吳國是很容易攻下來的。」

    田常一聽,認為是對他的不恭和譏諷,臉色大變,憤怒地說:「你所認為困難的,正是人們認為容易的;你所認為容易的,正是人們認為困難的。你用這樣顛倒是非的話來教訓我,是為了什麼呢?」

    子貢說:「我聽說,『憂患在內的,要攻擊強者;憂患在外的,要進攻弱者。』如今,你想攻取魯國而擴大齊國的勢力和土地,當然容易取勝。然而打了勝仗,必然導致國君的驕橫;攻城掠地,必然會導致大臣的妄自尊大。而進攻魯國又沒有你的功績在內,這樣,你會跟國君日益疏遠。這樣一來,你派兵進攻魯國的結果是使君主驕橫,使大臣放肆,你想成就大事,不就很難了嗎?君主一旦驕橫就會恣意妄為,大臣一旦放肆就會爭權奪利,你上與國君有了嫌隙,下與大臣有了利害之爭,你還想立足於齊國,豈不是很危險了嗎?所以我說,你不如去討伐吳國,討伐吳國不能獲勝,官員和士兵死在國外,國內空虛,這樣,上邊沒有大臣是你的對手,下邊沒有百姓官員指責你的過失。這樣一來,孤立國君,把持齊國大權的,恐怕就只有你了。」

    田常聽了以後,恍然大悟,說:「很好!你說得實在有道理。可是,齊國進攻魯國的軍隊已經出發了。我如果讓他們中途改變方向,去進攻吳國,恐怕大臣們會對我有所懷疑。」子貢說:「這個好辦。你暫且按兵不動,讓我去拜見吳王,讓他救魯伐齊,你再因此而派兵抵抗吳國。」田常同意了他的計策,於是派子貢去南方會見吳王。

    子貢見到吳王,對他說:「我聽說,王者有德,世代相延,想建立霸業,就不允許有強大的對手,千鈞之重,如果加上一銖這樣輕微的份量,秤砣就會傾斜。如今,擁有萬乘之眾的齊國,企圖私自奪取有著千乘兵車的魯國,與吳國爭強。我私下為大王您擔憂啊!況且,據我所知,解救魯國,就會名揚天下;討伐齊國,又有大利可圖,可以幫助泗水流域的諸侯抵制和消滅殘暴的齊國,使強大的晉國屈服,再也沒有比這更大的好處了。名義上是保全了危在旦夕的魯國,實際上是困住了強大的齊國,如果是一個聰明人,對此是不會猶豫不決的。」

    吳王聽了這番話後說:「很好!但是我曾經與越國作戰,將他們圍困在會稽。越王正在苦其心志,休養士卒,有對我報復之心。您等我討伐完了越國之後再聽從您的計策吧!」子貢說:「越國的力量不如魯國,越國更不如齊國強大。大王放棄齊國而進攻越國,那麼,齊國就會趁機把魯國吞併。況且大王正好可以用保存將亡之國、接續將絕之嗣的做法來樹立自己的名聲,如果討伐小小的越國而畏懼強大的齊國,這算不上勇敢。勇敢的人是不會逃避困難的;講仁義的人不會使人因窮因而毀約背盟,聰明人不會坐失良機。如今,您應當保存越國以向諸侯顯示您的仁義胸懷,解救魯國,討伐齊國,向諸侯各國施加壓力,進行威脅,那麼,各諸侯國就必然會競相歸順吳國,您的霸業就可以成功了。如果大王真的仇恨越國,我請求東去,面見越王,讓他出兵,跟隨大王一起討伐齊國。這樣做實際上是使越國空虛,而名義上卻是跟隨諸侯國去討伐齊國。」

    吳王聽了當然十分高興,就派子貢前往越國。子貢見到越王之後說:「如今我勸說吳王助魯伐齊,吳王雖然有想出兵的意思,但是又害怕越國趁其空虛而偷襲,聲言說,『等我討伐完了越國再去。』如果這樣,攻取越國就是必然的事情了。再說,沒有報復別人之心,卻讓人產生懷疑,這是十分愚蠢的;有報復別人之心,而被人知道,這就太危險了;事情尚未成功,就走漏了消息,這就更危險了。這三種情形,對於圖謀大事者來說,都是大忌呀!」

    越王勾踐向子貢叩拜說:「我曾經自不量力,跟吳國作戰,被困在會稽,對此我痛之入骨。我只想和吳王先後死去,這就是我的心願啊!」子貢說:「吳王為人凶狠殘暴,大臣們都不堪忍受。吳國因為屢次發動戰爭而凋敝,士兵們無法忍耐,百姓也都怨聲載道。吳國太宰做事,順從吳王的過錯,以圖保住一己之利。這都是敗亡之道啊!如今,大王您發兵去幫助他,以激起他稱霸諸侯的野心;贈送重金使他高興;用謙卑的詞句表示對他的順從,那麼,他一定會去討伐齊國。如果他討伐齊國沒有取得成功,那是大王您的福氣。如果他戰勝了齊國,必然發兵威逼晉國,到那時,我就請求到北面去見晉國國君,讓他與諸侯一起攻打吳國,吳國必然被削弱。吳國的精銳部隊都在討伐齊國和晉國,這時大王趁機進攻吳國,那就一定會滅掉吳國了。」

    越王聽了,非常高興。於是,子貢離開越國,回去向吳王報告說:「我恭敬地把大王的話告訴了越王,越王十分恐懼。他說,『我十分不幸,從小便失去了父親,又不自量,得罪了吳王,導致軍隊被打敗,自己受辱,棲身於會稽,國家變成了荒原。靠吳王的恩賜,我才沒有失去宗廟社稷。如此的大恩大德,我到死都不敢忘,哪裡還敢圖謀不軌呢?』」

    五天後,越王派大夫文種到了吳國,文種磕頭參拜以後,對吳王說:「東海卑賤臣子勾踐的使臣文種,拜見大王,並問候各位大臣。如今,大王將興大義,驅除強暴,解救弱者,討伐殘暴的齊國,安撫周天子的宗室。我請求國內士卒三十人全部隨從大王出征,勾踐請求親自披堅執銳,作為先鋒,首先迎受敵人的箭矢,因此,特派賤臣文種,供奉先人所繳獲的盔甲二十套,還有屈盧之矛、步光之劍,作為軍中將士的裝備之用。」吳王大喜,把這件事告訴了子貢,說:「越王想親自跟隨我去討伐齊國,這樣可以嗎?」子貢說:「不行啊!讓人家國內空虛,將人家的軍隊全部調出,還讓人家的國君跟隨您去作戰,這太不仗義了。您可以接受他的禮物,答應他的軍隊隨您出征,但要謝絕他的國君跟隨您出征。」吳王答應了子貢,謝絕了越王跟隨出征的要求,於是出兵討伐齊國。

    子貢隨後離開吳國到了晉國,對晉國的國君說:「我聽說吳國跟齊國就要交戰了,如果齊國打敗了吳國,越國必然會隨之大亂;如果吳國打敗了齊國,吳國必將進攻晉國。」晉國國君大驚,問道:「這怎麼辦呢?」子貢說:「修造武器,休養士卒,做好與吳國打仗的準備。」晉國國君同意了。

    子貢離開晉國,回到了魯國。吳國果然與齊國軍隊在艾陵會戰,大敗齊軍,然後果然兵臨晉國,與晉國的軍隊在黃池相遇。晉國軍隊向吳軍發動攻擊,打敗了吳軍。越王聽到了這一消息,立即發兵襲擊吳國,離城七里紮下營寨。吳王離開晉國返回吳國,跟越國的軍隊在五湖交戰,連打三仗,都沒有取勝。很快吳國的城門失守,國家滅亡了。

    子貢出使,使齊國混亂,使吳國滅亡,使晉國強盛,使越國稱霸,最終保全了魯國。

    【評議】

    在這件事當中,當事人完全是用欺騙的手段來推行自己的主張的。這完全是陰謀家所做的事,跟春秋戰國時期的縱橫家沒有什麼兩樣。子貢是聖人的高徒,絕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來,必定是戰國時期的說客偽托,司馬遷好奇,因此才把它寫進了《史記》。蘇東坡說:「我看《左傳》,齊國討伐魯國,是由於季姬激怒了悼公,而不是田常引發的。吳國討伐齊國,是由於悼公反覆無常,而不是子貢從中引發的。司馬遷的記載,都不真實。」明代文學家茅坤也認為,子貢救魯一事,肯定是當時陰謀家杜撰的,《史記》中所記載的,已經失去了事情的本來面目。《春秋記事本末》當中,有許多奇謀良策,至於是非真偽,也不必深究了。而這些話立論十分巧妙,入情入理,正如庖丁解牛,游刃有餘,而故事中的子貢也堪稱能言善辯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