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女孩當如是 第32章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前幾天見一個朋友在博客上抱怨老婆和兒子:"婦女和小孩確實有點像。近之不遜,遠之怨。明知你愛她的時候,往往用吃定你的心態,非常地不乖。測驗你容忍的底線,不掌握火候,弄得她疼我也疼。"抱怨的結論是:"世間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聖人不欺我。"這話說說老婆可以,如果延展至全天下女性,就有被指責將女性當成獨立於自然人的"局外人"的危險,是男尊女卑的餘孽,男女不平等的歪論。諾米·伍爾芙正是一位抨擊這種歪論的女權主義戰士。她自1991年出道以來,寫了《美麗神話》、《FireWithFire》、《PromisCuities》、《有樹的房子》四本書,主要論點一言以蔽之:不反性,不反男性,只反男權。由於伍爾芙出身書香門第,在耶魯和牛津都拿過學位,且不僅長得不醜,竟還十分性感,她被奉為美國女權主義者的"女神",是碩果僅存的"雅皮女權主義者"。這樣一個倡導觀點不極端、女性特徵未喪失的女權主義者應該是個溫柔的、完整的、讓人如沐春風的女戰士吧?錯。大概正是女性特徵在作祟,諾米·伍爾芙保留著近之不遜遠之怨的性情,經常地不乖,測驗大眾容忍她的底線。

    伍爾芙的探路之作,也是成名作,是寫於1991年的《美麗神話》。書的開頭講了個小故事。12歲的伍爾芙在舊金山上中學,她是個胖姑娘。一天她在一處泉眼邊彎腰打算汲點泉水喝,突然,鼓起的小腹被一個男孩捅了一下:"你再胖,就只能從泉水裡看到你的大肚腩啦。"伍爾芙非常羞憤,開始節食減肥,兩星期從105磅減到84鎊。十多年後,寫書的伍爾芙回憶起這段往事,她發現當年刺激她的男孩當時是個小胖子,現在是個大胖子,他憑什麼對自己的身材指指戳戳。由此引發的論點是:"美麗工業的美麗標準由又老又醜的男性制定,強加於女性以達到男權對女性的控制。"伍爾芙認為當男女平等發展至今,男性發現自己也沒什麼過人之處,只能從取笑並影響女性的外貌上獲取優越感,因此所有女性生而是美麗的,完全無須減肥、瘦臉、隆胸,買不必要的貴衣服。

    這一觀點理應深得女性擁戴,但在女權主義者陣營裡,對伍爾芙的評價分成截然的兩派。以傑曼·格瑞為首的一派讚美"《美麗神話》是繼1970年出版的《女太監》(此書為傑曼·格瑞所著)之後,最重要的女權主義著作"。另一派的領頭人是貝蒂·弗瑞丹,她認為男權統治有其政治、經濟原因,與美麗標準的關係尚遠,且"傳統女性追求美的勁頭並不比現代女性差多少"。有趣的是,讚美派大多面目姣好,注重儀表,是用女性外觀保護自己想法的"花邊襯衫症候群",反對派則要麼姿色稍差,要麼是模糊性症的極端女權主義者。這不僅讓人揣測,天生麗質的伍爾芙對美麗標準開炮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嫌疑,難免招色不如人的女權主義者煩。有一位叫卡米爾·帕格莉婭,對伍爾芙的論點不置可否,對她的綜合素質卻頗有微詞:"諾米·伍爾芙只會眨著她的大眼,晃著她的大胸,以吸引男性社會的注意。"

    伍爾芙還是紅了。這樣一個有頭腦有外表的女權戰士當然是明星,2000年,她在美國大選中成為拿著15000美元月薪的戈爾陣營的顧問。雖然她的《美麗神話》說美麗標準害死人,但不妨礙她提醒戈爾要多多注意演講時西裝的顏色;《FireWithFire》號召女性靠想像來獲取自信,比如可以把自己想成"黛安娜,凌辱的復仇者;示巴女王,富有責任感的聖明君王;耐克,勝利女神",所有想像均隱喻著"大寫的女性"。以上論斷也適用於戈爾,只要把幻想對像換成愷撒大帝、奧丁、宙斯什麼的,因此戈爾陣營的競選口號是:"大寫的男性"。雖然伍爾芙對戈爾的落敗不負主要責任,但女權主義觀點與政治宣傳策略的衝突讓她飽受爭議。可沒人說女權主義者不能參與政治,當年伍爾芙被《時代週刊》評為本時代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

    之後是消沉的4年,當人們以為這位明星學者大勢已去,2004年,伍爾芙在專欄裡回憶了塵封20年的往事:1983年,尚在耶魯唸書的她遭到了教授哈羅德·布魯姆的性騷擾。這位哈羅德·布魯姆在2004年已是美國文學批評界的泰斗,所撰寫的《西方正典》(TheWesternCanon)以無上權威的口吻為西方文學定下典範,開列出"入流"書單,無人能超越。但在1983年,53歲的布魯姆是21歲伍爾芙的文學教授,結課當天,伍爾芙邀請教授到公寓吃飯,在廚房裡,她感到"他那粗重的、柔若無骨的手落在了我大腿上",伍爾芙當即扭頭嘔吐,教授說:"你可真是個麻煩的姑娘。"之後她的文學課得了個B。

    20年後的伍爾芙對布魯姆教授還有進一步的"指控":"當時我的許多女同學勸說我不要與教授走得太近,整個大學都將布魯姆看成個不可親近的人。"這段往事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多數人認為伍爾芙是無中生有,藉機炒作。"當時她可以寫信給布魯姆教授要求道歉,如果未得到答覆,可以寫信給他的系主任,還沒有答覆,再寫信給校長。但她沒有,她選在20年後,在公開的專欄裡對整個事件進行了一廂情願的描述,使布魯姆教授毫無辯駁的機會。"(《IFeminist》)實際上,男主角確實沒有辯駁。伍爾芙對此事卻有一番辯解,她說自己並非打算讓教授身敗名裂,而是在多年後呼籲耶魯女生能夠得到適當的申訴機制保護,義正詞嚴得彷彿是為了所有女性的福祉她才不得已站了出來。實際上,更多年過去了,耶魯的女生似乎還是老樣子,氣氛淫亂依舊是這座名校的"特點",一個在讀專欄小作家在新書《CholeDoesYale》裡的描述讓人印象深刻:"耶魯的裸體派對人山人海,排隊買啤酒都有可能懷孕。"

    2006年2月4日,她在《格拉斯哥星期日論壇》的一篇採訪裡稱,多年前,她見到了耶穌真身:"當時我打開門,他就站在那兒,我見到了耶穌,我確定是他。他是個完美的人,渾身充滿著陽光與愛。當時我已不是我,變成個13歲的男孩,我在他面前被感動得淚流滿面。"多感人呀,這場面,但伍爾芙是個猶太人。

    2005年有個英年早逝的女權主義者安德烈亞·德沃金,她是同性戀、胖子、邋遢鬼,一個認為一切性行為都是罪惡的極端女權主義者。與此人相比,諾米·伍爾芙相當"女人",只不過她不肯永遠靜靜的,讓人賞心悅目,一定要在適當的時機譁眾取寵一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確實適用她樣的女性,可以不理解成性別歧視,而把它當成一種保護婦女合法權益的宣言,提醒你,對她們,可要多些寬容和擔待才是。而要對付她們,也容易,她們就像塊沒燒透的炭,碰碰,才會燃燒;晾著,自然就熄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