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第43章 網商時代 (2)
    唯其如此,在看完了阿里巴巴的發展歷程和產品之後,我們特別想知道的是,在馬雲和阿里巴巴的眼裡,他們所從事的電子商務在中國有一個什麼樣的背景,而他們又採用了一些什麼樣的應對,以及他們為什麼覺得現在是推出「網商」這個概念的時候了。

    首先,顯然是因為互聯網在中國已經有了相當的應用基礎。一家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即使它的頭腦們就像前面那兩個老總一樣對互聯網一無所知,企業中總還是有一些懂互聯網基本運用的人的,這是阿里巴巴在中國推行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基礎。

    其次,生意人對利潤的敏感使他們對利潤擴大和成本降低就像狼與血腥味一樣密不可分。只要互聯網能給生意人帶來利潤,他們就會有最大的動力來學習互聯網;而企業中有懂互聯網運用的人,阿里巴巴就有進入的可能;進入以後,只要給企業帶來利潤,阿里巴巴就會在這家企業裡受到歡迎。

    前面已經用了整整一節來觀察因為互聯網或者說是阿里巴巴的運用,而給這些小生意人帶來的機會。而在這裡,對於阿里巴巴來說,處於高速成長中的中國,初步完成原始積累的千千萬萬小生意人給他們帶來了特別巨大的機會。這些小生意人代表了中國的未來,他們反應靈敏、野心勃勃,對利潤的追求無窮無盡,為了利潤他們可以做任何事情,其中當然也包括學習——學習互聯網究竟會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機會。

    這是阿里巴巴成功的真正基礎。從進入到被動或主動學習,到因為學習,而使互聯網給這些生意人帶來了巨大的機會。在這種循環的推動下,互聯網給馬雲想要捕捉的1300萬中國中小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和瘋狂的學習機會。我們已經看到過這種瘋狂,無論是李陽的瘋狂英語還是新東方的英語熱潮——只要給中國人看得到的機會,他們的學習熱情是讓人吃驚的。

    於是,可以預見的是,對互聯網進行學習和掌握的熱情就像「病毒」一樣地在中國中小企業裡蔓延開來了,幾乎沒有人能夠阻擋。作者在阿里巴巴的一場上海推廣會上見過這種熱情——六七百名中小企業主,幾乎都是企業裡可以說得上話的角色,齊聚在一個賓館的會議廳中整整一天。從早上的九點一直到下午的五點,沒有人中途退席,沒有人打瞌睡,現場也沒有多少記者——按慣常,這種場合更多的是媒體的記者。

    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互聯網在中國企業界的應用。如果沒有阿里巴巴首先倡導的以中小企業為目標的B2B模式,這些生意人可能是中國最後一批接觸互聯網的人。在很多IT人看來,這些腦滿腸肥的人沒有多少眼光,是他們所不願意接觸的一群人。

    不過這對於馬雲來說還只是第一步,他顯然還想向前再走一步。作為最早開闢的一塊疆土,阿里巴巴現在只是做了電子商務中最小的一塊,給他們帶來利潤的只是電子商務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三塊中信息流的一塊。儘管為前進的道路鋪好了最好的基礎,但無疑,相對於eBay在美國的業績——贏利數十億美元來說,阿里巴巴現在還只得了一個小頭,同時前進的路非常之曲折。這種曲折更多地取決於一個大環境。但為了從電子商務裡獲得利潤,取得真正與eBay這樣的大公司平等對話的基礎,阿里巴巴必須從無人行進的野地裡走出一條路來。

    這裡有一個事例,儘管馬雲一直被稱為中國互聯網界的狂人,但實際上他一直對eBay的總裁惠特曼保持著高度的尊敬,這種尊敬無疑來自於eBay在美國傑出的業績。不過,惠特曼好像對馬雲的這種尊敬多少有些漠然。在2005年的財富論壇上,儘管馬雲一再通過媒體表示他期望著與惠特曼的見面,但卻沒有得到對方的回應——儘管惠特曼也來參加了這次論壇。

    「如果不是惠特曼沒有獲知這個消息的話,那麼一定是她還沒有真正地把阿里巴巴當作對手。或者更貼切地說,可能他們已經把我們當作了一個對手,但在表面上還是不把我們當作一個對手。」雖然作為一個競爭對手,淘寶至少已經成為易趣在中國一個等量齊觀的競爭者,但阿里巴巴的一個中層還是這樣說,「不過馬雲還是想與惠特曼『過過招』,今年我們的網商大會又邀請了惠特曼。馬雲甚至準備惠特曼如果來的話,他要安排一場與惠特曼的專場對話。可是我們到現在也沒有得到來自eBay方面的回應。」

    如果說阿里巴巴作為一個互聯網電子商務從業者在全球的影響還遠不及eBay的話,我們從淘寶與易趣的較量過程中可以看出,在經營手段上,阿里巴巴的智慧——至少在中國的智慧並不亞於eBay。

    但事實只有一個,那就是eBay的業績,尤其是在美國的業績,遠遠大於阿里巴巴。從這個意義上來說,eBay是真正能夠阻止馬雲實現那個全球夢的對手。

    如果說惠特曼對馬雲的漠然是有理由的話,那麼阿里巴巴現階段還無法對抗這種漠然,因為中國的大環境要遠遠差於eBay所在的美國。

    對於一個從業者而言,超越這種大環境是不可能的,唯一可選擇的是與這種環境共存,並利用這種環境來推進自己想要推進的東西。這也是作者把本節取名為「同步不同步」的原因。在作者看來,選擇同步是對的,因為中國有其後發優勢。從技術上說,互聯網確實是一個中國可以與美國同步的地方。但從社會的角度看,同步又是不可能的,因為環境的差異。從業者必須要通過承認社會差距的方法來設計他的經營手段,從而獲得超越式的進步。而對馬雲和阿里巴巴來說,這種超越式進步的目的,無疑是站到與eBay同樣的高度上與之競爭。

    這些我們可以稱作中國電子商務的大環境因素和阿里巴巴採取的相應對策,包括如下:

    誠信度較差——這在中國無疑是歷史造成的因素,而在中國的互聯網上,流傳著那個「沒人知道網絡對面的是不是一條狗」的著名段子。在這一點上,馬雲和阿里巴巴無疑是意識到了——在誠信通裡,我們看到了他們怎樣試圖把誠信賣給中國的案例。除此他們還在培養網商——阿里巴巴此舉多少有點危險。除了擺明自己是行業領跑者的姿態外,阿里巴巴更多地開始了為行業爭取社會注意力的動作,他們需要不斷地向公眾說明:互聯網上的商人與普通社會中的商人是一樣的,並不存在差異。現實中商人們的誠信程度有多高,網上商人們的誠信也能達到多高,甚至還會更高,因為互聯網上的商人經過多道認證後,尤其受到互聯網本身具有的傳播能力約束後,會比現實中的商人更為誠信。

    從現在互聯網發展的情況來看,作為一種工具,互聯網正在中國網民群體中獲得越來越多的信用。這多半來自於互聯網的即時性和群眾性,由於即時性,傳統媒體越來越多地依據網上消息而開展工作,而當傳統媒體不斷地證實網上消息的真實的時候,互聯網作為一個整體也獲得了更多的誠信。而這種信息層面的溝通無疑會傳遞到商業中來,並不斷給電子商務以支持。

    支持體系不完善——我們在支付寶一章裡討論過,因為銀行體系的不完善而造成國內現金交易的盛行,以及由此給電子商務帶來的不方便。這一現象的背後除了傳統意識在作怪之外,無疑還是國內的誠信問題。不過我們也已經看到了阿里巴巴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既有妥協性又有推動能力的方案。這個方案用第三方認證來替代社會的信用體系,並在電子商務的過程中積極推進網上信用,甚至加強網上銀行在中國公眾中的使用程度。

    正是由於中國的特殊情況使阿里巴巴獲得了意外的「紅利」,一個試圖照搬美國方法的公司是無法想出這麼一個土頭土腦的辦法的。根據淘寶高層的說法,支付寶這個方案也同時來自於淘寶的使用者。為了想出支付的解決方案,馬雲和淘寶的高層曾經天天泡在網上和淘寶的忠實擁護者們討論這一問題,其中一個用戶想到了第三方認證這一招,而這一招與馬雲和淘寶高層們的想法完全一致。而這個適應中國國情的辦法無疑對淘寶和支付寶本身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們只要看看現在阿里巴巴關於淘寶和支付寶的數據就明白了。

    公眾的教育基礎較低——這是中美兩國在互聯網應用上的一個巨大差距,也是中國的互聯網應用人口比例要遠低於美國的原因。正是這一點決定了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淘寶,短期內都不可能超過eBay。

    同時這個現實因素又決定了阿里巴巴在推出網商概念以後,將在未來的5年到10年內會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但現實基礎決定了無論阿里巴巴做多大努力,它在1300萬家中國中小企業中所切到的市場份額無疑只是很小的一塊。阿里巴巴也意識到了這種局限,他們把網商的來源分為傳統企業轉化和網友升級兩個方向。而在作者看來,傳統企業的轉化固然是一個現實的重要來源,但推動阿里巴巴成長的應是網友升級這一塊。如果說傳統企業更多的是因為教育因素而忽視了電子商務的話,那麼這將給新一代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留下巨大空間,電子商務所製造出來的巨大的成交空間和利潤空間,將使他們有可能通過這一手段超越他們的前輩,成為商人世界中的新貴。在這些新貴中,將會有很大一批是與阿里巴巴共同成長起來的,他們將構成阿里巴巴最為堅實的用戶基礎。

    網商案例

    在阿里巴巴提出「網商」概念——實際上作為一個網絡銷售的平台之前,阿里巴巴已經醞釀了兩三年,而且確實在它的平台上,也已經出現了一批「網商」。因此在本節裡,我們要實地考察一下在這些企業或者個人的「網商」那裡發生了什麼?

    值得說明的是,下面的這些案例都是阿里巴巴提供的。作者沒有逐個去考證這些案例的真偽,但是這些案例的真實度是有保障的。因為阿里巴巴除了提供案例外,還提供這些網商的聯繫方式,他們的意圖十分明顯,就是讓受眾自己去考證這些案例的真偽。

    案例一:企業發育在「阿里搖籃」

    台州易事日用品廠的鄭孟焦總經理是個實幹家,不太善於言辭,但一談到阿里巴巴,鄭總一改以往的低調與靦腆,與筆者侃侃而談起來。

    鄭總於2002年成立了一家專門生產燈具配件的公司,主要從事適配於USB的電腦燈、風扇、檯燈、麥克風、機床工作燈的配套軟管生產。按照鄭總的話說,公司成立伊始,頭緒繁多,如果按照傳統的推廣方式,成本必然很高,這時鄭總考慮到了採用電子商務這種「前衛」的方式來進行公司的業務拓展,以期在短時間內迅速打開局面。

    也許是機緣巧合,鄭總在上網過程中接觸到了阿里巴巴網站,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鄭總於2003年註冊成為阿里巴巴的誠信通會員。在上網初期,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鄭總的生意並不是太好,到2004年底,公司一年的產量才兩三萬元。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