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個什麼玩意兒 第26章 職位越高,苦惱越大 (5)
    很顯然,金領了很久的亞太區總裁根本沒想到,這世界竟然還有人不會開香檳;很顯然,剛升級為金領的中國區總經理根本沒想到,做金領還得會開香檳。

    對於處在高級管理職位的金領們來說,除了所必須的決策及管理技能外,類似於開香檳之類的另類技能也不可或缺,有時候,他們甚至是構成金領人格魅力的主要因素。

    我認識的一位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雖然是手下幾十號人、年入百萬以上的標準金領,但他始終沒有培養起一位金領應有的自信。原因是和其他的合夥人相比,他缺乏講笑話的天賦。原來工作間隙和手下一起泡吧或者用餐的時候,其它的合夥人總是有無數的笑話、段子讓所有人笑得前仰後合,而他只能傻呵呵地和手下一起成為聽眾。雖然他是位成功的合夥人,優秀的老闆,沒能和其他的合夥人一樣贏得員工心目中「有趣的人」的評價,始終讓他感到非常遺憾。

    畢竟,同樣都是金領的話,大家就開始在其它領域拚殺了:誰的高爾夫球打得好?誰的博客點擊率高?誰出的書銷量大?誰的收藏更豐富?誰最會品葡萄酒?……

    有位廣告公司的亞太區銷售總監最喜歡收集業內八卦:哪個大客戶又離婚了?哪位同行換了新車?哪個代理公司的老總和小明星傳了緋聞?這些八卦給他帶來的好處是,他在做演示或者開會時,總能適時地把這些八卦改頭換面加到自己的致辭中,從而讓自己的發言總是處在聽眾由於好奇而繃緊神經後的高度關注中。而他也因此被同事及同行冠以「有魅力」的稱號。

    和「成功」相比,「有魅力」無疑是更高層次的讚揚,尤其是當身邊全是成功的人時。

    因此,一些部門總監怎麼也想不到,為什麼他們的老闆對味道絕妙的私房菜館的興趣會比一份商業計劃書更高。而對雜七雜八的小道消息如數家珍的機靈鬼,有時比埋頭苦幹的實力派更容易討老闆喜歡,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為什麼會梳頭的李蓮英比才高八斗的大臣們更能討得慈禧的開心?因為對慈禧這樣的人來說,有時候髮型好看不好看,比奏折寫得好看不好看更重要。

    就好像王菲說:「你們可以說我唱歌不好,但是絕對不能侮辱我的牌技」一樣,有位自詡高爾夫球技高超的財經咨詢公司總裁也說過類似的話:你可以懷疑我經營公司的業務能力,但不可以懷疑我的高爾夫球技。

    除了高爾夫球、會講笑話以及會開香檳之外,一位金領最好還能具備以下美德及技能:

    1. 有社交明星的潛質。在Party中總能成功地把一眾人吸引到自己周圍。有這種萬有引力的人,總比傻坐冷板凳的人有魅力吧。

    2. 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感到自豪,並成功擁有二十年以上的婚姻。所謂物以稀為貴,當離婚成為連老百姓都可以輕鬆擁有的東西時,金領們就得反其道而行之。眼下一些金領樂於把自己妻子和孩子的出生年月寫在履歷中,正是為自己經營感情的能力而自豪的表現。

    3. 至少得會一種興趣,並且最好有一定的資格證明。比如三級廚師、柔道黑帶七段、職業品酒師甚至幼教的上崗證等等。反正這種資格得足以讓人有資格說出:真想辭了職去做廚師/柔道教練/幼兒教師等等的話來。當然,這種情況下是永遠不可能發生的。誰會為一個年薪五萬的工作辭掉一個年薪百萬的工作呢?

    也許這些特殊技能對於一般的人來說並不難,花點業餘時間,很容易就搞定了。但對於金領卻很難,因為金領最缺的就是時間。但老天往往就是這麼喜歡惡作劇,你不缺錢,偏偏就是不讓你有時間花錢,你缺時間,偏偏就是派給你一堆最花時間的事。有什麼辦法,誰讓你是金領呢?

    「資深」的困境

    在一個電影節發佈會上,當瑞士導演簡短敘述了新片的情節後,一位跑電影行業十多年的文藝記者低聲對我說:「我真的沒什麼要問的。因為不管問什麼,我都猜得到他會怎麼回答。」他的話讓我相當震撼,因為當時我也正為無問題可問而苦惱。但你不用為他擔心,憑他的經驗,依靠手中一頁紙的資料,回家稍微google一下,最多再打兩個電話,就能寫出一篇很不錯的報道,而且可以把這位導演的前世今生寫個遍,好像他們促膝交談了好幾夜。

    這種因經驗豐富而導致的「無語」境地讓我想起老夫老妻相處的情境,兩個人各做各的事,你不說話,我也不說話,但我們都知道彼此心裡在想什麼。說得好聽點,這是時間帶來的默契,說得不好聽,則是麻木、想當然、遲鈍、毫無想像力、死氣沉沉。任何人在這種狀態中都很難做出有新意和突破性的舉動,尤其是創意行業的人。

    一些個性敏感的三四十歲的職業人會被這樣的狀態嚇倒。雖然他們工作理想,業績出色,但這種對工作不再有任何期待和驚喜的狀態會促使中年危機感提前爆發。我認識的一個專業人才為了擺脫這種困境正在尋找新職業方向,他試著談了幾家性質不同的公司,有全外資的,有民營資本嘗試做文化產業的,還有小成本合夥人制的,最後一家好像最不靠譜,給他相當於現在薪水的1/3的報酬和大把水中花鏡中月的所謂干股,誰都知道,在沒有賺到錢時,這些干股不過是廢紙一張而已。談了幾個月後,專業人才最終發現還是自己原來的工作最好,決定不折騰,留在原位。但這番瞎折騰被證明並非白折騰。經過多輪面談以及對幾種新工作的瞭解後,他終於發現現有工作的好多優點,並為自己的消極與被動而後怕,尤為重要的是,他從更年輕的競爭者那裡捕捉到了危機感——竟然有小他十歲的人和他競爭同一個職位,而且他的優勢並不突出。他與老工作的關係,很像七年之庠相對無語的夫妻,突然其中一個有網戀的跡象,並已經時常出去與網友碰面,結果見了一圈人後沒找到更好的,又回來過安穩日子了。但是有動機沒行動的網戀重新激發了對愛人的尊重愛戴與珍惜,也算是功德無量。

    多和新員工溝通也有助於捕捉新鮮感和危機感。新員工往往有著不切實際的想法和衝動,在他們還沒有被公司文化馴服前,常常能帶來全新的靈感。以前我常從實習生的激情中尋找自己的惰性,從他們被否定的提議中,找到一些閃光點,比如,廣告公司的實習生如果提議用快女新人曾軼可代言某款產品,一定會被高層否決。但這個不成熟的提議至少表明他們願意關注新銳名人,儘管這些名人的形象還不成熟。但假以時日,現有的老牌名人肯定會被新銳的替代,這就是高層精英容易忽視的。最近紅遍全球的摩根士坦利的15歲實習生羅布森就能帶來這樣的效果。因為大概除了這位少年,其他所有衣冠楚楚的商業精英沒人敢於宣稱:我不喜歡用Twitter,因為它會用光手機儲值卡。或者換個思路,因為大多數精英的手機費被納入公務溝通的報銷範圍,導致他們無法看到未來的消費者——青少年們,對於Twitter這個無線通訊當紅產品的真實評價。

    成功人士為何放縱?

    某房地產巨商,身家過億,平時出現在公司近千名員工面前時,從來都是一副喜怒不形於色的高深模樣,讓人難以捉摸,不自覺地先露出幾分怯來。誰知這位威而不露的大人物,閒時最愛打賽車遊戲。為此專門在自己200平方米的辦公室裡設下一密室。手頭事情不多的時候,四顧無人之後,就偷偷摸摸鑽進去娛樂一番。一場手忙腳亂的賽事過後,整整領帶,把臉上稚嫩的表情調整為穩健成熟狀,再端坐回老闆椅上。

    成功人士也是人啊,有時也喜歡庸俗幼稚甚至低級趣味的娛樂方式。可是不成功的大多數並不這樣想,而且不允許成功人士有任何不成功的言行舉止,因為他們不希望自己想像中的「成功生活」被任何人玷污掉。於是成功人士被塑造成統一的形象:穿大牌,打高爾夫,抽雪茄,品紅酒……不成功的一面被迫藏到密室裡去。

    一家年輕有為的咨詢公司在決策一個新項目時,公司6位高層以3票贊同對3票反對。相持不下之時,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的「高管」們決定關起門來,以抓鬮的方式決出勝負。此時此刻,成敗與否顯得沒那麼重要了,一種賭一把就死的遊戲人生的快感充斥了所有人的神經。比起這一刻的任性與自在,成與敗又算得了什麼?

    但與這些尚有大把青春可以揮霍的年輕高管們相比,那些靠歲月與教訓一步步爬上來的資深成功人士就再沒有這個膽量放縱了。他們小心措辭,生怕一不小心嚇跑了客戶;舉止穩健,最怕給人輕浮不可靠的印象;處理事情圓滑而不著邊際,凡事以不得罪人為前提。也許以前吃過傲慢的虧,從此夾起尾巴做人。與近在眼前的大把名利相比,犧牲一點任性與自我又算得了什麼?

    實在憋得難受了還可以拿下屬來發洩。隨便找個莫須有的理由,例如為什麼遲到,為什麼上班時間打私人電話等雞毛蒜皮的小事,小題大做發作一通,在下屬的目瞪口呆或驚慌失措中找回平衡。把不愉快的壞心情轉嫁到下屬身上,似乎成了成功人士的一種特權,就像出門有轎車司機接送一樣,算是一種對成功的禮遇。

    經常失衡的成功人士由於需要發洩的憤懣太多,手下的兵顯得太少,不足以把火氣發洩完全,只好把多餘的無名怒火撒向出租車司機、餐館服務員或者空姐身上。「新天地都不知道啊,就這本式還開差頭?」「怎麼還不上茶,有沒有長耳朵啊?」「喂,加一個毛毯,你沒聽到啊?!」雖然明知會被人暗地裡痛罵,好在都是一次性交往,罵了也是白罵,何況又不當自己的面罵,權且圖個一時痛快吧。

    後成功時代

    有個年輕有為的媒體同行,29歲做上時尚雜誌出版人的職位,如今正在為自己尋找下家,據說雜誌社因為連續三年虧損,打算關門歇業了。

    如果是兩三年前,這根本不會是問題。那個時候他幾乎隔三岔五接到獵頭公司的電話,邀請他出任更大牌的雜誌、更國際的出版公司的高位,並將得到翻倍的薪水,然而此一時,彼一時,如今再也沒有頭腦發昏的人把起早貪黑開飯店掙來的錢,扔到雜誌的火炕裡了。問了一圈之後,他意識到,想再找個地方當出版人,很難。

    這時有人遞來一根橄欖枝:歡迎到我們雜誌當編輯,哦不,是資深編輯,薪水是你原來的1/4。他差點吐血,有沒有搞錯,不要說資深編輯,想當年主編都得巴巴地向我匯報啊!

    就像剛剛從高位上退休的老幹部,突然一片茫然。

    以前有個同學的父親是上海某局的局長,在他退休的那一年中秋,我的同學咬牙切齒從生活費中騰挪出1000元錢,買了一盒超貴的月餅送老人家。同學這樣解釋:以前有的是人送,他們吃慣了上千元的月餅,今年吃幾塊錢的,落差太大。

    享受過出版人的滋味,再來吃編輯這道菜,同樣落差太大。大概就像吃完魚翅再吃魚香肉絲,嘴裡的滋味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心裡不是滋味。

    一些從高位上走下來的人選擇自己開公司。既然沒有人肯出錢讓他們當C某O,那就只好自己出錢來當了。

    另一些人選擇當自由職業者。這有點像當年的文官們卸官歸田的那條路,可以顯示自己在管理而外的文藝才能。就像現在的藝人演而優則歌一樣,他們可以官不成則藝。

    而上述那位曾經的出版人則表示:寧可去做月薪3000元的主編,也不願意做8000元的資深編輯。不僅僅是因為聽上去體面一點,而是他覺得這樣可以一直把自己維持在管理層這一狀態,說不定將來可以東山再起,從小媒體跳到大媒體,從3000元做到3萬元呢?

    有這樣臥薪嘗膽的心態,至少證明他還是很聰明的。畢竟,享受成功很容易,而面對成功之後的低谷時期,有時甚至比創造成功還要艱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