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顆自勵的心 第36章 勇於拚搏 (4)
    見到大仲馬後,令他十分驚訝的是,《茶花女》這部完全另類的作品,居然出自大仲馬的兒子。編輯先生立即感受到一個新的、偉大的作家誕生了。

    編輯先生激動地問小仲馬:「您為什麼不在作品上署上您的真實姓名呢?」

    小仲馬坦然地回答說:「我只想擁有真實的自我。」編輯被深深地感動了,大仲馬也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勵志感言

    在如今浮躁的社會中,創業艱難,成功不易,曾經流行過一句話:

    「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這是一種現實,也是一種悲哀。在人生的旅途中,父母可以陪伴你一程,但不會陪伴你一生,若想在社會上立足,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就必須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自己的生活。如果在父輩的身影下生活,就永遠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和堅定的意志。青年朋友們應該向小仲馬那樣,相信自己並不斷奮鬥。

    影響一代人的書

    許多外國文學作品對中國人民都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也許莫過於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尼古拉·阿歷克塞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9月29日出生在烏克蘭維裡亞村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11歲時便開始當童工。後來加入共青團並參加了國內戰爭。經過長期的鍛煉,1924年加入蘇聯共產黨。由於從事艱苦的革命鬥爭,他的健康受到嚴重損害,幾年之後,病情急劇惡化,但身為共產黨員的奧斯特洛夫斯基毫不屈服,以堅強的毅力同病魔作頑強的鬥爭。1927年底,他開始構思關於科托夫斯基師團的「歷史抒情英雄故事」(《暴風雨所誕生的》)。遺憾的是,唯一的手稿在寄給朋友的過程中丟失了。對身患重病的奧斯特洛夫斯基來說這一打擊過於殘酷,但他意志堅強,反而不屈不撓地同疾病作頑強的鬥爭。

    1929年,奧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在異常痛苦中,他選擇了繼續戰鬥。這時,他的戰鬥方式改為了用自己的戰鬥經歷為素材,創作一部長篇小說,這就是馳名世界的著名作品《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作品獲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時代人的真誠而熱烈的讚揚。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父親是釀酒廠的工人,曾經打過零工,當過郵差,還在彼得堡服過兵役,接觸過很多進步的青年知識分子,瞭解一些革命者與沙皇作鬥爭的事情。他的母親出身貧寒,很小的時候就去給人家幹活,照看孩子。在奧特洛夫斯基10歲那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全家為逃避戰火,

    輾轉到達捨佩托夫卡定居。這時,日子過得更加艱難。

    奧斯特洛夫斯基11歲就在火車站的食堂當夥計,14歲進發電廠做工。少年奧斯特洛夫斯基具有極強的求知慾,渴望學習,但由於家庭貧困,他只斷斷續續地上過幾年學。在學校裡,他成績優秀,十分活躍,經常練習寫作。他寫過童話、短篇小說和詩歌,在學生自編的雜誌上發表。他還特別喜歡演話劇,最喜歡登台扮演具有英雄氣概的角色。他12歲時就讀過《牛虻》,從此,牛虻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

    現實生活的苦難並沒有壓垮奧斯特洛夫斯基,他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所塑造的保爾·柯察金激勵了幾代人,他借保爾·柯察金的形象,說出的一段名言令許許多多青年人終生不忘,激勵著幾代人不懈地奮鬥,他是這樣說的:「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勵志感言

    在物質豐富的時代絕不能忘記那些艱苦的歲月,現代的青少年幸福地生活在鮮花中,以為生活本來就是這樣的,青少年們應該懂得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是父輩們艱苦奮鬥的結果,一旦明白了這個道理,青少年朋友就會煥發出無比的豪情,投身於學習中去,為建設國家作出貢獻。

    永遠抗爭的貝多芬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是德國乃至全世界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1770年12月16日出生於德國波恩的一個平民家庭,貝多芬

    很早就顯露了驚人的音樂才能。他的父親是波恩宮廷唱詩班的男高音歌手,嗜酒如命、喜怒無常,經常逼迫貝多芬練習鋼琴,從而到處演出,為他賺取酒錢;貝多芬的母親是一個女傭,心地善良、性情溫柔。家庭的貧困剝奪了貝多芬上學的權利,他自幼表現出的音樂天賦,使他的父親產生了要他成為莫扎特第二的願望,成為他的搖錢樹。在父親的逼迫下,貝多芬進步飛快,不但練習鋼琴演奏而且開始學習作曲。1787年,他到維也納拜海頓為師,本來海頓是要把貝多芬推薦給莫扎特的,由於莫扎特不幸早逝,追隨莫扎特學習作曲的願望未能實現。1800年之後,貝多芬創作了許多作品,在他的面前是一片光明。可是意氣風發的貝多芬,漸漸發現一件可怕的事情在折磨著他,他發現自己的耳朵變聾了。對於音樂家來說,失聰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貝多芬一生坎坷,雖經歷過多次戀愛,但最終沒有建立家庭。26歲之後貝多芬只能通過在談話簿上寫字與人交談,深陷於孤獨和寂寞之中,在極度的沮喪中貝多芬曾寫下了《海利根施卡特遺書》,詳細敘述了他的病情和絕望的心理,但是他的內心是不會屈服的,在遺書的結尾貝多芬寫道:「如果這樣,我將抱著快樂的心情去迎接死亡。假如死亡在我有機會施展我全部藝術才能之前降臨,我雖橫豎命苦,但死亡畢竟來得過早了,我是願意它來得晚一些的。然而即便死亡早至,我也滿意,因為它豈不將我從無窮的痛苦中解放了嗎?死亡,你來吧,什麼時間到來都可以!我將勇敢地迎接你。」心中充滿英雄主義精神的貝多芬沒有在孤寂的生活中沉默和隱退,在不懈地鬥爭中,連續寫出了一系列偉大的作品,包括在完全耳聾之後創作的《第九交響曲》和《莊嚴彌撒曲》。

    1823年,貝多芬已經完全失聰,滿含熱淚指揮了他的最後一部巨作《第九交響曲》(合唱)之後,他甚至聽不到觀眾熱烈的掌聲。《第九交響曲》是根據席勒偉大詩篇譜寫的,是貝多芬終生的理想。在這部作品中貝多芬創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貝多芬患重感冒,不久病逝。在他臨終前突然風雨交加,雷鳴閃電,似乎上天也在為這位偉大音樂家而哀悼!貝多芬的葬禮有2萬多人出席,在送葬的最前列,年輕的音樂家舒伯特抬著貝多芬

    的靈柩。

    勵志感言

    貝多芬曾說過「我決不屈服,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在遭遇耳聾的困厄時,以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意志與命運抗爭,從不放棄。貝多芬給我們的啟示是這樣的:頑強的意志來自於自我磨礪,來自於對自我的充分肯定,既然目標已定,就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直至抵達最終的目標。

    巨星的誕生

    1963年2月17日,在紐約布魯克林黑人區誕生了一名未來的偉大籃球運動員,他就是邁克爾·喬丹。當時,布魯克林黑人區到處都是街頭暴力和毒品。為了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喬丹的父母決定遷到北卡羅萊納州的威明頓去居住,這是一個小城,和煦的海風吹拂著這裡的一草一木,喬丹的童年就是在這裡度過的。

    少年時期的喬丹非常靦腆,在女孩子面前有時還顯出自卑,他覺得自己長得很難看,不願意跟小女孩一起玩耍。漸漸長大以後,他甚至害怕自己找不到女朋友。為了改變他的性格,喬丹的母親決定讓喬丹去一家旅館干維修工,這樣也許可以磨煉他的性格。但是喬丹覺得干維修工很不光彩,幾天之後就辭職不幹了,那一年他15歲。當母親聽說他辭職以後非常生氣,就對喬丹說:「好吧,從今天起,你別想買任何喜歡的東西。」那時喬丹非常貪玩,尤其喜歡和小夥伴們打籃球,於是他心中偷偷地樂開了:「哈哈,現在我可以整天打籃球了。」

    少年喬丹表現出了一定的籃球天賦,由於經常參加這項運動,他對籃球幾乎陷入了迷戀,在中學比賽中他屢屢取得好成績,高中畢業前喬丹參加了

    一個五星籃球營,這是在美國很有影響的籃球夏令營,來到這裡的都是最優秀的少年籃球選手,這些選手將接受各個大學的選拔。

    喬丹在夏令營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夏令營結束時他已小有名氣。1981年秋天,喬丹進入了北卡羅萊納大學。

    在大學中,喬丹除了認真讀書之外,主要的事情就是打球。

    在大學聯賽中,喬丹表現得十分優異,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他們很少輸球,漸漸地這位並不顯眼的新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並獲得了師生和觀眾的尊重。

    喬丹中午練球,下午練球,晚上還要練球,由於他身材並不高大,所以他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喬丹心裡很清楚,他並沒有先天的身體優勢,必須經過極其刻苦的訓練才能超過別人。所以他的訓練是積極主動的,無論多累,他都會堅持下來,在喬丹小的時候,有一次竟然在籃球場上睡著了。喬丹就是以這種頑強的毅力努力奮鬥,最終成為一名職業球員,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勵志感言

    任何成功都伴隨著辛勤的汗水,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沒有輕而易舉的成功,也沒有平白無故的掌聲,喬丹的經歷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勤奮努力,永遠自信,是通向成功的基本前提。

    信念決定命運

    五六十年代的美國,貧富差距巨大,在紐約州的富人區,是一片燈紅酒綠,而在紐約的貧民窟中,則是一片狼藉。在這個惡劣的環境中,充斥著暴力,有無數偷渡者和流浪漢在這裡聚集。在貧民窟中出生的孩子,耳濡目

    染,他們從小就學會了打架、偷竊甚至吸毒,成年後從貧民窟裡出來的人,很少有正當的職業。但是,任何環境都有可能造就人才,羅傑·羅爾斯就是個特殊的例子,在貧民窟中長大的他不僅沒有走上犯罪的道路,而且還考上了大學,最後成為紐約州的第一位黑人州長。那麼,羅傑·羅爾斯是怎樣成長為一名州長的呢?羅傑·羅爾斯為人們講述了影響他一生的一段往事,1961年,羅傑·羅爾斯在大沙頭諾必塔小學就讀,當時的校長是皮爾·保羅,那個時代美國嬉皮士極為流行,皮爾·保羅發現這些貧民窟的窮孩子比「迷惘的一代」還要墮落。他們無所事事,游手好閒,不但不與老師合作,還曠課、鬥毆,甚至會砸爛教室裡的黑板。

    身為校長的皮爾·保羅想了很多辦法來教育這些學生,可是沒有任何辦法能夠奏效。後來,他發現這些孩子都很迷信,於是在他上課的時候就加入了一項內容—給學生們看手相。這並不是保羅校長有什麼迷信的思想,而是用來鼓勵學生的手段。

    看著學生們伸過來的小手,皮爾·保羅一一予以講解,他在全力鼓舞孩子們,當羅爾斯的小手伸過來時,保羅校長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一定是紐約州的州長。」

    聽到校長的話,羅傑·羅爾斯十分驚訝,因為長這麼大,只有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長大以後可以成為5噸重小船的船長。而今天,保羅校長竟然十分肯定地說,自己將來可以成為紐絲州的州長,他感到十分振奮,在心中默默地記下了保羅校長的這句話,並且一直堅守著這句話。

    從那一刻起,紐約州州長就像一面旗幟,始終鼓舞著羅傑·羅爾斯。這句話成為他奮力追求的目標。51歲那年,羅傑·羅爾斯終於成為紐約州州長。

    勵志感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