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顆自勵的心 第31章 意志堅定 (3)
    聽著妻子的話,他的眼睛濕潤了,妻子的輕聲細語彷彿是巨大的動力,給他注入了無限的希望和力量。從此以後,他仍然堅持不懈地繼續寫作,終於有一天他的作品被接受了,看著發表的作品,他的心情無比激動。當朋友們問他怎樣取得成功時,他說:「相信自己,永不放棄,直到成功的那一天。」後來,他又陸續創作了很多作品,把他對人生的體驗和感悟都表達了出來,成為一名真正的作家。

    勵志感言

    無論面對怎樣困難的境況,只要心中有理想、有目標,就要堅持不懈地追求下去,在經歷無數次失敗之後,等待著你的一定是成功的喜悅和燦爛的陽光。

    一定要跑過駿馬

    「為了發明和製造火車,人類已經付出了幾代人的艱辛,我們是踏著一條泥濘和血跡斑斑的路走出來的啊!我希望人們不光記住我們,還要記住那些為發明火車作出貢獻和犧牲的無數失敗者!」

    —喬治·史蒂芬遜

    如今,當我們坐在隆隆飛馳的火車上旅行時,也許很多人可能都認為它的發明者肯定是一位經過多年深造的大科學家。其實,被稱為「火車之父」的史蒂芬遜是一位窮礦工,而且他到17歲時還是一位文盲。

    1781年7月9日,喬治·史蒂芬遜誕生於英國諾森伯蘭城的華勒姆村一個煤礦工人的家庭裡。由於家境貧困、生活清苦,他8歲時就開始幫人放牛。14歲那年,父親把他帶到自己的礦上去做工,他當上了一名蒸汽機司爐的助手。一天的勞累,常常使他腰酸腿病,因而在他的心靈裡,很早就埋下了革新機械為工友們造福的願望。不管工作多麼疲勞,業餘時間他從不肯休息,總是守在機器旁邊,認真觀察,仔細琢磨。可是他一天書也沒念過,連機器上的標記符號和說明也看不懂。為了彌補自己在科學文化知識上的欠缺,史蒂芬遜在17歲時開始進夜校讀書。由於他學習刻苦,沒過多久就能自學各種科技書籍並和礦上的總工程師交上了朋友。

    有一天,礦上的一台抽水機突然壞了,幾位機械師修了很長時間也沒能修好。這時史蒂芬遜來了,他繞著機器轉了幾圈,自告奮勇地說:「讓我來試試看。」他把所有的部件都拆了下來,一件一件地進行認真檢查,修理好出毛病的地方,很快照原樣組裝上,機器果然修好了,在場的人們發出一片讚許聲。因此,史蒂芬遜被破例提拔為礦上第一個工匠出身的工程師。

    史蒂芬遜當了工程師後,並沒有停留在已取得的成績上,他決心把瓦特發明的蒸汽機用於交通運輸。他在前人創造的機車模型的基礎上,通過多次試驗,終於在1814年製造出了一台能夠使用的蒸汽機車。這台機車能牽引30噸,還解決了火車經常脫軌的問題。但是這台機車的缺點很多,不僅走得慢,震動厲害,噪聲大,而且煙筒裡冒出了很高的火苗。史蒂芬遜繼續進行試驗、改進。又經過11年的艱苦研究,世界上第一台客貨運蒸汽機「旅行號」終於誕生了。

    1825年9月27日清晨,在英國的達林頓和斯托克頓之間上演了一場特殊的比賽,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車和一群騎馬的青年紳士進行激動人心的比賽。結果,催馬揚鞭的青年騎士們輸給了由史蒂芬遜操作的蒸汽機車。這就是人類第一列火車「洛克模雄」號的誕生。從此,史蒂芬遜「火車之父」的地位就載入了史冊。

    勵志感言

    那些開創了偉大事業的人,都為世界的蓬勃發展作出了偉大貢獻,有些發明家也許被人們遺忘了,但他們不屈不撓、艱苦奮鬥的精神卻深植在人們的心中。青少年應該勵志奮鬥,努力成才,為祖國和人類貢獻自已的青春和熱血。

    來自驚濤駭浪中的發明

    1832年lO月1日,在英吉利海峽通往大西洋的浩瀚海洋上,狂風暴雨無情地肆虐著「薩利號」郵輪,在這條船上,有一個人叫莫爾斯,這次意外的經歷改變了整個人類的通信狀態。

    「船長先生,遇到風暴,您有什麼辦法能使我們擺脫厄運呢?」莫爾斯與船長聊了起來。

    「我毫無辦法!」船長說,「這只能聽天由命了。我給你講一件事。那是1498年,發現美洲新大陸的哥倫布組織了一支有6條船、300人的大船隊直奔赤道,準備去尋找黃金遍地的樂土。可是,途中由於天氣太熱,船上的食物全部霉爛了。這對於遠航的船員來說,是十分可怕的。哥倫布對這束手無策,只好抱著僥倖的心理,寫了一封求援信,塞進密封的椰殼裡,然後將它投入大海。他指望海水能把這封信送到西班牙。但是,當哥倫布歷經千難萬險,返回西班牙時,才知道國內並沒有收到那封求援信。連大智大勇的哥倫布對大自然的肆虐都無可奈何,我又能怎麼樣呢?」

    「的確,在這無邊無際的大海之中,一艘船、一個人實在太渺小了。」莫爾斯望著茫茫的大海,心中發出這樣的感慨。

    就在這次旅途中,莫爾斯結識了傑克遜。傑克遜是波士頓城的一位醫生,精通醫學,同時還對電學有很深造詣。此次他是在巴黎出席了電學研討會之後回國的。閒聊中,傑克遜給莫爾斯講解了一些電學知識。一天傍晚,在船上的餐廳中,傑克遜從大衣口袋裡拿出一個馬蹄形的鐵塊,上面繞著絕緣用的銅線,於是,他給莫爾斯講起了電磁感應現象。

    「什麼叫電磁感應?」莫爾斯好奇地問。

    這時,傑克遜用他手中的馬蹄形鐵塊做起了表演,原來那個鐵塊可以吸住鐵釘和鐵屑,他解釋道:「這就叫電磁鐵。在沒有電的情況下,它沒有磁性;通電後,它就有了磁性。」

    「這真是太神奇了!」莫爾斯彷彿看見了一個奇妙無比的新天地。於是,他被迷住了,甚至連傑克遜從他身邊走過,他都沒能發現。

    被這個現象完全迷住的莫爾斯,連續幾個晚上都失眠了。他想:「電的傳遞速度那麼快,能夠在一瞬間傳到千里之外,加上電磁鐵在有電和沒電時能作出不同的反應。利用它的這種特性不就可以傳遞信息了嗎?」他想起了船長給他講過的哥倫布「大海傳信」的事。信息傳遞是多麼重要啊!41歲的莫爾斯被電磁現象深深震撼了,為了搞電報發明,他決定放棄已經功成名就的繪畫事業,他的決定在美國繪畫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一旦決定,奮力前行。

    面對朋友關心和懷疑的目光,莫爾斯毫不猶豫,毅然走上了科學發明的崎嶇道路。沒有電學知識,他便如饑似渴地學習。遇到一些自己不懂的問題,他便向大電學家亨利等請教。他的畫室也成了電學試驗室。畫架、畫筆、石膏像等都被堆在角落,電池、電線以及各種工具成了房間的「主角」。

    很快,莫爾斯就掌握了電磁基本知識。他準備正式向「電報」發起衝擊!

    經過13年的艱苦奮鬥,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來到了。1844年5月24日,在華盛頓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裡,進行電報發收試驗。年過半百的莫爾斯在預先約定的時間,興奮地向64公里外的巴爾的摩發出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份電報。他的助手蓋爾很快收到那份只有一句話的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

    後來,他給「薩利號」船長寫了一封信,在信中莫爾斯寫道:船長先生,還記得我們的爭論嗎?不久您就可以見到神奇的「電報」了,請記住它是在您的「薩利號」上發明的啊!

    勵志感言

    面臨危險的處境,許多人驚慌失措;同樣面臨危險的處境,許多人卻產生了偉大的思想火花。那些驚慌失措的人,毫無疑問是平庸之輩;那些產生了思想火花的人,是因為心中有遠大的理想,時刻不忘發明創造,他們的深厚積累可以在一瞬間爆發出偉大的思想,並最終導致偉大的業績。

    發現者

    1803年5月12日,尤斯托斯·李比希誕生於德國的達姆斯塔特,達姆斯塔特是當時德國黑森公國的首都。他的父親是一個染料製造商,同時也是一個經營藥材原料的商人,因此,他的家中有許多化學藥品。小時候的李比希經常自己動手做化學實驗,他對實驗和觀察有濃厚的興趣。他把家裡染料作坊後邊的廚房改造成自己的實驗室。在閣樓上,自己偷偷做雷酸鹽的實驗,他常常在染料作坊裡做各種實驗。有一次他在做雷酸汞的實驗時,引起了爆炸,震動了整個樓房,屋頂的一角也被炸毀了,但他本人沒有受傷。對於這件事,在父親眼中小李比希的嗜好被父親認為是偏愛化學,所以父親並沒有責備他,反而說他有膽量、有追求精神。每當李比希回憶往事時,他都深有感觸地說童年的化學實驗,激發了他的想像力和對化學的熱愛。

    1820年秋,在李比希不斷地懇求下,父親允許他不遠千里到波恩求學,他的第一個老師是卡斯特納。後來,李比希又轉到埃爾蘭根大學學習,並於1822年獲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的題目是《論雷酸汞的成分》。

    李比希之所以取得了重大成就,源於他的勤奮和好學,早在黑森公國時期,他的這種天分就表露無遺。當時黑森公國的土地一片荒蕪,人們都認定這片貧瘠的土地不可能生長出糧食,而李比希卻在這片土地上買了一塊沙地。土地的主人深感意外,為了避免李比希反悔,土地的主人曾問李比希:「您是要在這裡蓋別墅嗎?」李比希回答說:「不,不,不,我是要種莊稼,我要種大麥、黑麥和馬鈴薯。」當地的人們深感懷疑,不住地搖頭,都認為李比希一定是神經錯亂了。但是,豐收的時節到了,在那片貧瘠的土地上,長出了綠油油的麥苗。原來,李比希把他的研究成果「李比希化肥」播撒在貧瘠的土地上,結果獲得了驚人的豐收。

    李比希在1823年6月23日向科學院報告了他的研究成果。當時,會議主持人洪堡特教授對李比希說:「您的研究不僅本身具有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這一成果使人們感到,您是一位有傑出才幹的人。」

    李比希的貢獻很多,1837年他還提出了有關多元酸的理論,開展了對有機酸的研究,說明了酸和氫的內在聯繫。1839年,李比希研究了「發酵」和「腐敗」問題,對「發酵」和「腐敗」作了理論說明。同時,他還研究了尿酸的衍生物、生物鹼、氨基酸、胱胺、肌酸等多種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

    李比希建立的實驗室後來被稱為「李比希實驗室」,由於這一實驗室培養出一大批第一流的化學人才,所以成了全世界化學工作者注目和嚮往的地方。

    李比希一生為化學事業培養了一大批第一流的化學家,俄國的齊寧,法

    國的日拉爾,英國的威廉姆遜,德國的霍夫曼、凱庫勒,此外像富蘭克蘭、伍茲等,都是他的學生。

    李比希對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農業化學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他被農學界稱為「農業化學之父」。

    為人類的化學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李比希,在1873年4月突患重感冒,後轉為支氣管炎和肺炎併發症,最終一病不起,於當年4月28日不幸辭世。

    勵志感言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由於人的思維和眼界都會受到某種局限,從而被這種局限束縛住,最終變得保守。青年人朝氣蓬勃,敢於創新、敢於發現,因此,不要被陳規陋見所束縛,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勇於實踐。

    堅持不懈

    亞歷山大·貝爾1847年3月3日出生在蘇格蘭的愛丁堡,並在那裡接受初等教育。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英國著名的語音學家,在父親的影響下,貝爾對發音和傳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主要成就是發明了電話。此外,他還製造了助聽器;改進了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對聾啞語的發明貢獻也非常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