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劉墉講為人處世 第24章 打好手中的牌 (1)
    上帝給每個人一副無法選擇的牌,但是我們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

    ——《肯定自己》

    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雖無一定外在的模式,但有一定內在的規律,有志氣還必須有學識,恐怕才能做大做好自己渴望成就的事業。發展,作為一個哲學名詞,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由舊質到新質的運動變化過程。事物的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的辯證統一,是事物內部矛盾鬥爭的結果。

    李大釗說:「人生的目的,是發展自己的生命。」人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是不爭的真理。發展自己的生命,就是在消滅自己的過程中發生自己,發育自己,發展自己。每個人自己的發展,是人類發展的條件。

    發展自己,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揚自己的特長,讓自己發生質變。主觀為自己,挖掘自己潛在力量,發展自己的生產力,客觀上就是為了別人、他人、旁人。毛澤東說,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寶貴的,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跡都會出現。「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學會發展自己

    發展自己,絕不是誇張自己。因為誇張有損真實,並容易使人對你的看法產生懷疑。精明者時常克制自己,表現出小心謹慎的態度,說話也簡明扼要,爭取一切機會發展自己,決不誇張抬高自己。過高地估價自己是說謊的一種形式,它既損壞你的聲譽,對你的人際關係也會產生十分不好的影響,有損你的風雅和才智。

    發展自己有兩個有效途徑:一個是內向途徑,一個是外向途徑。內向途徑是向歷史、向書籍、向西方等借智慧,來提升自己的品味。一個在為人處世中如魚得水的真正成功人士,其外在的成功與內在的成功是同步的,否則,只是曇花一現,不是真正的成功。而外在的成功,是以內在的成功為支撐的。曾經聽到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對夫婦靠做生意發了一筆橫財,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暴發戶。有錢了,生活富裕了,但別人總說他們俗氣,他們不甘心,就決定提升自己的品味。於是,他們去參加一個文化沙龍,為了表現自己的富貴,兩人都穿得珠光寶氣地出現在聚會上,與那種高雅的藝術氛圍格格不入,並且還鬧出了大笑話。

    聚會上,有人唱了《滿江紅》,這對夫妻看到大家都聽得入迷,就問,這首歌是誰寫的?真好聽。別人回答說是岳飛,那位富太太很認真地說:「能不能告訴我這位岳飛住在哪兒,電話號碼多少,他這麼厲害,我可得多跟他學學!」

    品味與金錢無關,擁有打高爾夫球、聽音樂會、彈鋼琴等這樣的生活,並不能代表一個人有品味。直接把有錢的生活跟有品味的生活混為一談,是不對的。錢或許能夠讓你高雅的品味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但絕對買不到高雅的品味。

    相反,沒有錢,也並非不能有高雅的品味,我國古代許多文人逸士,他們往往都是過著清貧的生活,但是像陶淵明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高雅品味,普通人是難以企及的。「每當你讀完一本好書,你才體會得到自己讀的書太少;每攀過一座高山,你才體會得到自己曾翻越的山太小;每走過一段人生,你才體會得到自己的閱歷太淺……」

    外向途徑就是向社會、向生活、向他人借智慧等,來拓展你的人脈。在當前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人脈是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門票。一個人能否成功,除了你知道什麼,還在於你認識誰。一個人脈競爭力強的人,他擁有的人脈資源相較別人更廣且深。

    拓展人脈,首先要培養自信與溝通能力,學習適時讚美他人的能力;其次是抓住一切機會去培育人脈資源與關係;最後還要瞭解別人的能力,包括瞭解別人的需要、渴望、能力與動機,並給予適當的反應。

    在平時,這個人脈資源可以讓你比別人快速地獲取有用的信息,進而轉換成工作陞遷的機會,或者財富;而在危急或關鍵時刻,也往往可以發揮轉危為安,或臨門一腳的作用。總之,人類本質裡最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其在社會中具有重要性。學會提升自己的人脈競爭力,從而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獲取快速的成長和發展。

    逆向思維,出奇制勝

    逆向思維作為一種特殊的生存智慧,處處能產生出奇制勝的效果。當大家都朝著一個固定的方向思考問題時,而你卻獨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這樣的思維方式就叫逆向思維。

    在羅馬有這樣一個傳說。一戶人家的傭人,一不小心在廚房打破了一瓶油,驚嚇的他嘗試用手把油舀回去。地板上燒木柴或麥梗的灰屑,也一起被傭人用手收了進去。事後,傭人到井邊洗手,發現雙手去污神速。這個小錯誤卻意外地促成肥皂的誕生。

    原來,油加上草木灰中的鹼成分,具有很強的去污功能。一般人都不喜歡手滑膩膩的,會想盡辦法去掉油。但是,誰也沒有在意在油中添加一些鹼的成分,反而讓油變出去油的功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問題,特別是一些特殊問題,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反而能讓一件事簡單化,使解決它變得輕而易舉,多出了四面八方的發展空間,創造出驚天動地的奇跡來,這就是逆向思維的魅力。

    放眼人際交往中的瓶頸,為什麼我們當中很多人天天在講為人處世,天天在學為人處世,而天天被複雜的人際關係所困擾,得不到別人的認可。這個問題的根子並不在我們讀了多少相關的書,而在我們是否比別人多具備了應變的智慧。這時候,你不妨逆向思維思考一下,從結論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比如我們熟知的「司馬光砸缸」。有人落水,常規的思維模式是「救人離水」,而司馬光面對緊急險情,運用了逆向思維,果斷地用石頭把缸砸破,「讓水離人」,救了小夥伴性命。又或者是在遇到坎坷的時候,你有沒有調過頭來,多個逆向思維的心眼,來重新調整人生之路呢?

    發展自己,最終的目的就是成就你自己。之前我們談認識自己、肯定自己的目的,都是為了發展自己、成就自己。記得在《楊振寧傳》一書的封面上寫有這樣一句話:「我的最大貢獻,就是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中國人覺得不如人的心理。」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一生的努力,發展和成就自己,就是要不斷地去改變自己不如人的心理,去做最好的自己。

    成全自己的自由

    這是個理性的時代,我們要以理服人。這也是應該懂得自製的時代,個人的自由不能影響別人的自由。這更是個人權的時代,大人小孩都是人,要以人的平等來對待他。

    ——《用「打」的還是用「罵」的?》

    自由,是人內心的一種奔放和自信,雖然有些人喜歡把不穿衣服在大街上慢跑作為表達自由的方式,但其實它有更多的內涵。馬克思說:「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應該是為人處世所追求的最高貴的生命狀態。

    洛克菲勒曾寫道:「我不會拿我的自由與慈善做交易,也不會拿我的尊嚴與發給乞丐的食物做交易,我決不會在任何一位大師的面前發抖,也不會為任何恐嚇所屈服。」不卑不亢,不驕不躁,不屈不撓,這便是人品的自由。

    早在春秋時期,我國就有了「自由」思想的萌芽,莊子的《逍遙游》等名篇都為「自由」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在《漢書·五行志》裡出現了「自由」一詞;漢朝鄭玄的《周禮》注有「去止不敢自由」的說法。到宋朝時,「自由」已成為當時的流行俗語。但是,在長期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之下,廣大人民是少有自由的,在我國歷史上還不曾出現過古希臘、古羅馬那樣的「自由民」階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