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想不到 第7章 看清自己缺什麼 (1)
    盲點2:電視裡的人看起來都很蠢

    《誰想成為百萬富翁》節目的一位參賽者遇到的第一個題目是:「小傑克霍納從餡餅裡面拿出了什麼東西?」由於傑克霍納是一首很著名的童謠《鵝媽媽》的主角,很多孩子都知道答案。但是,看到4個答案選項後,這個參賽者稀里糊塗地選擇了「烏鴉」,而沒有選擇正確答案「李子」,這讓電視觀眾大跌眼鏡。

    上述情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會很快地評判這個參賽者愚蠢,因為我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東西,他卻不知道。「他怎能這麼蠢!」電視觀眾大聲叫喊,「他怎麼連這個問題都不知道呢?」但是這個參賽者的無知就是愚蠢的象徵嗎?

    很明顯,沒人一出生就知道傑克霍納從餡餅裡面拿出了什麼,同樣,這道題也不太可能憑借邏輯推理來得出答案。參賽者需要有某些特定領域裡的知識,而最後他也表明了自己害怕童謠方面的問題,因為小時候沒有聽過什麼童謠。這樣的解釋又引發了大家對他的第二個批評,有觀眾質疑道:「既然不知道《鵝媽媽》這首童謠,為什麼不使用求助方法來獲得答案呢?」對於這個問題,答案很簡單:參賽者沒有尋求幫助,是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答案。

    ◎我們怎麼能知道自己的無知

    人們怎麼能知道他們在哪些方面無知?為了做到這一點,你

    必須要注意到某些東西的缺失。很顯然,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比注意到某些東西的存在難得多。

    如果那個參賽者不是錯誤地相信自己知道答案,他一定會使用求助方法幫自己渡過難關。然而,正是因為相信自己知道答案掩蓋了我們的無知,因此,我們忽視了這一可能會犯錯的信號。這樣,我們會為自己的知識缺陷而付出尷尬的代價。

    ◎總覺得自己知道的是對的

    我們很難知道自身的知識缺陷是什麼,這是我們思維方式的一部分。我們一貫的思維方式就是假定自己知道的答案是正確的,而不會習慣性地去質疑自己。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方式是有利的,可以防止我們總是不斷改變對事物的看法。但是這也可能是一個缺點:有時候,不能質疑自己會阻止我們看到其他可能性。

    科學作家瓊古德菲爾德講述的醫學研究者D.卡萊頓加杜塞克的故事表明:我們一貫認為的正確答案完全可能阻礙我們獲得真相,而質疑自身已有的知識則可能導向贏得諾貝爾獎的發現。1953年,加杜塞克博士開始研究一種讓巴布亞新幾內亞富勒部落人遭受痛苦的疾病,他們將之稱為「苦魯病(Kuru)」,意思是「因為恐懼和寒冷而顫抖」,因為患該病者的早期症狀是顫抖。加杜塞克博士懷疑這種病是腦炎,疾病的神經學症狀表明有某種形式的腦部感染。但是他卻找不到感染的特徵性症狀:這些患者沒有發熱症狀,白細胞數量也沒有改變,在血液、尿液、糞便和腰部脊髓中都沒有發現傳染病源。即使將人體中提取的活體組織注射到動物身上,它們在幾個星期之內仍然會保持健康,直到動物在一個月或兩個月後死去時,也觀察不到大腦有任何變化。

    基於這些原因,加杜塞克博士有充分的理由否定傳染病源(如細菌或病毒)是導致苦魯病的原因。這雖然很合理,但是這一結論卻是錯誤的。加杜塞克博士錯了,因為當時這方面的知識就是錯的。20世紀50年代,當加杜塞克博士開始研究苦魯病時,科學家們都認為在感染幾周後一定能看到大腦病變,因為他們「知道」傳染源是快速傳染的。最終,加杜塞克博士意識到,並不是所有的傳染病毒都是快速反應從而很快讓感染者表現出症狀的。有關艾滋病(AIDS)病毒的研究就已經很好地證明了,一些病毒在對感染者進行毀滅性侵犯之前,可能潛伏很多年,甚至是20年以上。最終,加杜塞克博士確認了苦魯病的致病源,這一致病源也與其他一些疾病,如瘋牛病有關,因為這個發現,加杜塞克獲得了諾貝爾獎。

    像加杜塞克博士一樣,我們都會接受時代或文化中已經流行的某些觀點,在接受這些觀點之前,我們不可能對每一個觀點是否正確去質疑或調查。然而,一旦相信了某一問題的正確答案,我們就自然而然地不會再去探尋其他的可能性。創造力專家羅加費因格講述了一個創造性練習,這個練習有很多種可能的答案,每一種都正確。但是,費因格說,在做這個練習的時候,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在「獲得第一個正確答案時就停下來」,因為大家都以為自己找到了正確答案。

    找到第一個正確答案後立即停止思考其實是一種非常合理的行為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要解決一個問題,推進一個項目或繼續探索下一個需要處理的問題時,質疑我們已有的答案並探究其他可能的正確答案看起來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我們根本無力承擔。但是事實上,正是因為我們沒有去探究其他可能性而可能付出過極高的代價。

    手機是怎麼運行的

    策略:有缺陷才是正常人

    發現自己的知識缺陷◎策略1:創建問題地圖

    一個有用的方法就是創建問題地圖。這一方法很簡單,就是在中心部分寫下一個主題,然後在四周寫下對該主題的各種問題。圖3.1和圖3.2就是基於賓和拉馬奇的觀點而做出的有關手機的一個問題地圖例子。

    你可以獨自創建問題地圖,但是如果和他人一起來做效果會

    手機生產商之間的競爭是什麼

    我該買手機嗎→

    怎樣通過手機聽

    手機會對健康有

    音樂和發短信

    影響嗎

    使用手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圖3.1

    手機是否會增加身

    使用手機會給我們的

    孩子們會因為手

    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份信息暴露的危險機而更安全嗎

    兒童、青少兒童、青少

    手機會給兒童、青年會用手機年會使用手

    少年帶來什麼影響玩遊戲嗎機更多地和父母聯繫嗎

    使用手機導致車禍增多嗎使用手機會導致

    手機會對健康→開車時禁止使用

    不同疾病的證據

    有影響嗎手機降低車禍的

    有哪些發生率了嗎

    好很多。這個活動不僅能揭露出自己知識的缺陷,而且還能重新燃起我們對不同事物的內在好奇心。一個問題引發另一個問題,這個過程燃起了我們內心尚未泯滅的求知慾。

    ◎策略2:創建「已知」和「待知」列表

    另外一個發現自己知識缺陷的有效方法就是創建兩個列表,一個叫做「已知列表」,另一個叫做「待知列表」。這一策略來自於基於問題學習的教學方法。例如,假如你是加杜塞克博士,正在努力思考苦魯病的病因。此時,加杜塞克博士就可以填寫圖

    3.3的列表。「待知」列表呈現出加杜塞克博士和其他研究者一開始都非常關注的一些重要問題。這樣的列表能幫助我們辨別尚未掌握的知識領域,同時也揭露出我們的知識缺陷。

    圖3.3

    有一次,我去聽一個數學家的演講。剛開始,他就要求我們解答一個數學問題,然而他問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你第一步會做什麼?」好幾個人都回答說,在確認自己理解了問題後,

    他們的第一個步驟是弄明白是否提供了足夠的條件解決這個問題。當時我著實大吃一驚。我從來就沒想過,這樣的大數學家會要求我們解答一個可能條件不夠的數學題。當然,從我的上學經歷來看,也沒有任何一本數學書跟我們玩過這樣的把戲。但是,他的這次演講對我來說卻是一個印象深刻的提醒,和教科書上的問題不一樣,「真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就像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一樣,絕不會將解決問題所需的各種條件都打包呈現給我們。我們總是需要自己去瞭解更多。

    有時,人們總會抱怨老闆、同事、家庭成員或朋友做的事情,我就會問他們:「為什麼他們會那麼做?」令人奇怪的是,答案經常是「我不知道」。顯而易見,如果要開始解決某個問題,我們應該知道它是怎樣產生的。然而,由於我們的盲點——我們無法意識到自己存在的知識缺陷,因此,問題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對我們來說根本就不清楚。上述形成「已知」列表和「待知」列表的方法能幫助我們認清應該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

    ◎策略3:質疑「已知」列表

    當我觀察人們創建這些列表時,有一種情況引發了我的好奇心,他們常常會將一個信息在不同列表中進行轉換。當他們重新審視「已知」列表中填寫的事實或信息時,往往會意識到該信息並沒有最初填寫時所想的那麼確定,或者自己在該方面的知識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全面。面對這一狀況,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完成「已知」列表後再重新標記一次已知的內容,或者只是將「已知」列表稱為「我們認為的已知」列表。然後,我們就應該詢問自己,是否確認的某些事實可能會有些不準確或至少有遺漏。回顧「已知」列表,並盡可能地多提些問題,例如,我是怎麼知道這個「事實」的?我有多大把握確信這是真的?這個事實有沒有可能是錯誤的或僅僅是部分正確?

    應對無知的方法:自我防禦

    本部分提供的各種策略,能幫你降低由於無知而犯錯的概率。但是,因為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全知者,所以仍然會有無法企及的知識。雖然大家都認同這一觀點,但是當他人缺乏某方面知識時,很多人仍然會表現出鄙夷的驚訝,就好像這方面的知識缺陷是多麼不可思議。小時候,如果我們缺乏別人認為應該有的知識,就會被評價為愚蠢。因此,大多數人都會學習到這樣一種本領,緊鎖眉頭、揚起眉毛,一些胸有成竹的表情迅速在臉上變換,還半笑不笑。為此,我們會盡量地隱藏自己的無知。我們也學會了欺騙,假裝聽懂了他人談論的話題,而事實上卻一無所知。我們假裝知道那些大家都津津樂道的時事新聞,而對他人說的笑話,即使沒有聽懂也哈哈大笑地附和。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我們都清楚,那些知道的人必然會倨傲或鄙視那些無知的人。

    因此,除了幫你識別知識缺陷的策略外,你還需要有防衛措施,當你的無知顯露時,它可以幫你應對他人的反應。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