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和愛 第三章每個父母的必修課: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
    現代教育研究發現,儘管父母的教養行為受很多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如文化、歷史、社會等),但最重要的影響卻是父母自己小時候經歷的家教模式。如何為人父母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自己的父母如何教育的影響。自己的父母如何教養自己是我們一生中最直接、最長久、最全面的父母學課程。對很多人來說也往往是唯一的父母學課程。這樣,這個原始的父母學課程內容質量如何便會直接影響我們自己對下一代的教育。例如在嚴厲型家庭長大的孩子,自己當父母時也往往以嚴厲型為主。因為他們對這樣的教養方式最熟悉,遇到類似的情景,這個熟悉的模式是第一反應,或許也是最得心應手的方式。

    如果是這樣,我們父母的教育問題就不可避免地複製到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上了?我們是否就不可能走出原有模式呢?如果可能,我們又要做怎樣的努力呢?

    泰勒?本?沙哈爾博士在他著名的哈佛幸福課裡面曾講過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個社會學家在研究父母對子女的影響究竟是先天遺傳決定的還是後天環境改變的。他就收集了很多同卵雙生子的家庭資料。因為同卵雙生子具有一樣的遺傳基因,他們的行為變化可以幫助我們瞭解遺傳和後天環境的不同影響。在他的研究樣本中有一對雙胞胎兄弟是研究者自己小時候的街坊。很不幸,因為這對雙胞胎兄弟有一個酗酒暴虐的父親,所以童年備受父親的虐待,留下很多心理創傷。長大後他們去了兩個不同的城市工作,而且都成立了各自的家庭。這位研究者聯繫上了小時候的同伴,然後先去拜訪了哥哥。一進哥哥的家門,研究者首先看到的是凌亂的房間,到處都是酒瓶,兩個孩子怯生生地望著來訪者。當研究者問小時候的同伴為什麼會走到這樣的光景,這位哥哥開口說:「夥計,你知道我是從一個怎樣的家庭出來的,你也知道我有一個怎樣的爸爸。你還能讓我怎麼樣?」過了幾天,這位研究者又去了另一個城市去採訪弟弟。一進家門看到的完全是另一種景象:整潔的環境,和睦的夫妻關係和可愛的孩子。平安幸福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這位研究者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為了研究的客觀、準確,他之後還幾次去採訪弟弟這個家庭,最後,終於相信這一切不是他們裝出來給他看的。當研究者問這位小時候的同伴為什麼會這樣生活時,沒想到他的回答和哥哥的一模一樣:「夥計,你知道我是從一個怎樣的家庭出來的,你也知道我有一個怎樣的爸爸。你還能讓我怎麼樣?」這對雙胞胎兄弟有同樣的遺傳基因、同樣粗暴的父親和不幸的童年,面對這一切,甚至也都有同樣的問題:有了這樣的經歷,你還能讓我怎麼樣?甚至,他們的回答字面上也一樣。但是他們對自己經歷所作出的回應是決然不同的。哥哥被早期的痛苦牢牢控制,由於缺乏理性的反思,他唯一的選擇就是被動地複製父親的模式:我也只能這樣了。而弟弟卻是在理性而痛苦的反思後作出了完全相反的選擇:我再也不能這樣了。

    自己真誠而理性的反思是走出原有家教模式的唯一途徑。

    這位弟弟的積極反應讓我們看見對自己成長經歷中所受的家庭教育我們仍有主動回應和改變的能力。中國的《禮記》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關鍵在第一個字「知」。這個「知」是用理性去認知去理解的意思。有時候我們把過去熟知的經驗理所當然地接受下來,而沒有對其過程的合理性進行分析理解並提出獨到的見解,這種現象黑格爾稱為「熟知並非真知」。所以只有客觀理性的「真知」才能有後面積極正確的「為」。因為我們很多人對「為人子」只停留在感性的熟知上,並沒有用理性去「真知」。這樣我們在「為人父」時難免會被動地複製父母的教養方式。我們必須對自己的經歷(無論好壞)作出選擇。要麼用理性的反思跳出痛苦經歷的桎梏,成為自己歷史的主人。要麼拒絕反思願做自己經歷的奴隸。需要指出的是,我這裡所指的反思不僅僅是對一些父母教育錯誤或不足的分析,也包括對父母好的教育行為的理解和學習。

    當然我們所要做的理性反思往往比前面提到的那對雙胞胎複雜得多,因為父母對自己的教育行為不是那麼簡單地用好與不好,對與不對來劃分判斷。這就要求我們有能力把一種教養行為中的好與不好理性地剝離出來。無論是被動地複製還是簡單地否定都不是理性的反思,都無法真正走出原來模式的控制。

    舉一個常見的例子。很多父母對小時候挨打的經歷都記憶猶新。有的認為父母這樣的管教是理所當然的,自己做了父母也簡單複製這樣的粗暴教育方式。但也有的父母完全不一樣:自己小時候挨打的經歷實在太痛苦了,所以自己有了孩子就堅決不能打孩子。確實,不少這樣的家長做到了這一點。但是由於缺乏理性的反思,雖然遠離了粗暴,也丟掉了規矩。除了粗暴的肉體懲罰,在他們的經驗中根本沒有其他做規矩的方法,其結果是簡單地用極端的溺愛型替代了極端的嚴厲型。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種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父母和簡單複製粗暴懲罰的父母沒有本質的差別,因為缺乏理性的反思,都沒法真正地從過去的模式中走出來。所以表面的方式改變不一定是理性反思的結果。

    弗洛伊德的理論受到很多質疑,但是有一點是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的。那就是一個人早期生活的經歷對以後的行為有著很深遠的影響。有些經歷被壓在了潛意識的層面裡。在潛意識層面裡,這些經歷雖然不為我們所知,卻深深影響著我們。所以,對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做一個客觀理性的反思,不僅可以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是為了更好地認識自己,甚至認識自己的父母。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