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和愛 第一章學做父母:先學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你看到本書的副標題時或許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是如何學做父母,而不是如何教育孩子?」首先,如何學做父母和如何教育孩子雖然有密切的關係,但不完全一樣。前者的重點在父母,而後者的重點則在孩子。其次,學做父母應該先於教育子女,因為學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飛機上有這樣一條安全指令:帶孩子的父母先給自己戴上氧氣面罩,然後再幫孩子戴上。在家庭教育中也有一條類似的原則:先學做父母,然後再去教育孩子。

    現在很多「80後」(甚至「90後」)的年輕父母自己就是第一代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過多的關愛使他們的心智成熟比較慢。自己還是沒有長大的孩子,卻已經開始為人父母。我在網上看到一張照片,一位「80後」的媽媽一手抱著寶寶哺乳,一手拿著鼠標全神貫注地打遊戲。看著這樣的情形,我不得不擔憂這位媽媽和她懷中孩子未來的幸福。去責備這些不成熟的父母不如去幫助他們,讓他們和孩子一起成長。這正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

    當然,不僅僅「80後」的年輕一代,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如何為人父母。嚴格地說,沒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我們每個父母都需要學習和成長。但是能否成長的關鍵在於是否有學習的意識和願意重新成長的謙卑態度。父母的自我成長和改變在現實中往往非常艱難。因為要改變一個超過10歲的孩子已經很不容易,要改變一個成年的父母自然就更難。更何況這種改變要靠父母的自我覺察和自我監督來實現,所以是難上加難。

    如果這樣,我們在學習為人父母上是否就沒有指望了呢?斷然不是。最讓我們有信心的是我們對孩子的愛。在孩子出生後,我們做父母的,身上會突然有一種陌生的大愛產生。

    我自己就明確地經歷和感受過這樣的愛。記得初為人父時,剛滿週歲的兒子因為過敏瘙癢而整夜啼哭,用小手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有一個晚上,我只能摁著他的小手不讓他再抓正在結痂的皮膚,小傢伙就拚命掙扎和哭泣。無助的我心裡忽然冒出這樣的祈求:「上帝啊,給我一個恩惠,讓這過敏和瘙癢都統統到我身上吧,讓我的兒子能安睡一夜。」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有這樣的禱告,不僅願意犧牲自己不求回報,甚至能夠把這樣的犧牲當做一種恩典來祈求。我明白這種油然而生的愛絕不是自己努力學習得來的,而是隨著這個小生命來到我的身邊自然出現的。那一刻,我頓悟了什麼是父母之愛。

    我也在數以萬計的家長身上看到了這樣的愛。近些年,我在中國的一些城市給很多父母做過講座,每次講座長達3個小時。很多父母早早來到會場,總是先坐靠前的位置,整個講座中都不停地寫著筆記。幾乎每個父母都是聚精會神地聽完講座。我在中美當老師十多年,教過中國的小學生,也教過美國的研究生,從沒見過像中國家長這麼認真的學生。很難想像若沒有對孩子那份切實的愛,這些父母能聽完我3個小時連抑揚頓挫都不明顯的講座。

    所以正是孩子,也只有孩子,才能讓我們產生這樣切實的愛。因為有這樣的愛,一切改變皆有可能。但是僅僅感性地憑著這份本能的愛仍然很難做一個好父母。這是因為首先這份愛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變淡。有多少父母在孩子才2歲的時候已從愛得要命變成了「恨」得要死。不少焦頭爛額的媽媽常常「恨恨」地對才2歲的孩子說:「我真想把你再塞回我的肚子裡去。」所以,這份愛會隨著孩子的「不可愛」而慢慢淡化。所以我們趁著這份愛在自己身上還沒有淡化,好好學習如何來健康地愛孩子。即使這份原始的愛在心中不是隨時間而淡化,而是愈來愈強烈,父母們若不通過學習和反思建立起理性的堤壩,這樣的愛也可以成為洪水而氾濫成災。

    本書旨在幫助父母理解規矩和愛的關係,引導父母用規矩建立理性的大壩,讓愛造就孩子,也造就自己。在學習規矩和愛的關係之前,讓我們先瞭解一下父母這個崗位的特殊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