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管理日誌 第15章 五月:道大行也 (3)
    六五,因為陰居陽位,不能夠自食其力,但是由於居中位,所以能夠得到上九的頤養,可以說它的一切完全是由所在的位置而獲得的。即便如此,也一定要守持正道,否則凶險也會到來。

    上九,一切由它獲得頤養,可謂澤遍天下,但是上九居於《頤》卦之終,一定要注意不使自身過亢,所以要謹慎行事。以慎行事,哪怕是巨流大川也可跨越。

    作為員工不能尋求不勞而獲,但是作為管理者卻應該考慮為下屬們提供獲得發展和生存的機會與條件,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還可以強化企業的凝聚力。

    星期五

    獨立不懼

    《大過》: 棟橈;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過」,大者過也;「棟橈」,本末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大矣哉!

    《象》曰: 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

    《大過》卦: 棟樑彎曲;適宜有所前往,亨通。

    《彖傳》曰:「大過」,大得過度了;「棟橈」,說明首尾兩端比較柔弱。剛強者卻能夠守持中道,順利、喜悅地施行,「利有攸往」,可獲亨通。「大過」隨順而動多麼宏大!

    《象傳》說: 湖澤淹沒樹木,「大過」;君子應該獨自屹立,毫不畏懼,避世隱居而毫不苦悶。

    「大過」,剛強的部分過度了,《象傳》用湖澤淹沒樹木來比喻,即水多得過度了,以至於淹沒了樹木。《序卦》說:「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不養不可以動,一旦頤養之後則有所行動,而行動則有過度的可能。

    《彖傳》說得很清楚:「大者過而本末弱也」。這與很多企業的現狀是一致的。往往是領導者才華和能力極其出眾,而下屬卻都是無能之輩,最終因執行不力導致業績低下。那麼,這時領導者應該怎麼辦呢?《彖傳》提供了答案: 守持中道,「巽而說行」。

    當然,不能因為剛健者過分便放任不管,《象傳》提出君子應該獨立不懼,實在不行也可以坦然選擇遁世。

    當領導者過於強勢時,應該保持獨立的見解,只要是為了企業的發展,就不要畏懼,如果正確的觀點得不到採納,那麼就韜光養晦,以待時機。第四周

    星期一

    藉用白茅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

    九三,棟橈,凶。

    《象》曰:「棟橈之凶」,不可以有輔也。

    初六,用白色的茅草墊在(奉獻給尊者的物品的)底下,沒有災害。

    《象傳》說:「藉用白茅」,柔弱者處於下位,行為謹慎。

    九二,乾枯的楊樹長出了新枝,老漢娶了年輕的妻子;無所不利。

    《象傳》說:「老夫女妻」,九二陽剛過度,與(初六)陰陽相濟。

    九三,棟樑彎曲,有凶險。

    《象傳》說:「棟橈之凶」,九三因為太過剛勢不應該再得到幫助。

    初六,以陰居陽位,可謂謙卑,而其行事極其謹慎小心,所以沒有災害。孔子在《系辭上》中說:「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原本可以隨便放在地上現在卻需要拿茅草墊在下面,這顯現了行事之人的謹慎。

    九二,以陽居陰位,原本剛健過度,但是由於有初六與之相濟,所以無所不利,就像老漢娶了個年輕美貌的妻子。

    九三,棟樑彎曲,與卦辭相同,由於處於下卦之終,有過亢之象,因此脫離根本,所以凶險。

    在企業管理的過程中,謹慎永遠都是真理,儘管機遇稍縱即逝,但是領導者在行動之前依然應該經過謹慎的論證和考慮,以免盲目衝動而導致惡果。

    星期二

    過猶不及

    九四,棟隆,吉;有它吝。

    《象》曰:「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

    《象》曰:「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丑也。

    上六,過涉滅頂,凶,無咎。

    《象》曰:「過涉之凶」,不可咎也。

    九四,棟樑隆起,吉祥;會有別的困難。

    《象傳》說:「棟隆之吉」,是因為不會再向下彎曲。

    九五,枯槁的楊樹長出了新花,老太太嫁了年輕力壯的男子為妻;沒有危害也沒有讚譽。

    《象傳》說:「枯楊生華」,如何可以長久?「老婦士夫」,是一件羞丑之事。

    上六,涉水過深以至於淹沒頭頂,有凶險,但沒有危害。

    《象傳》說:「過涉之凶」,不應該將其視為危害。

    九四,棟樑向上隆起,自然不會有什麼危害,但是一旦轉向就會出問題,所以說「有它吝」。

    九五,《大過》卦的核心,「枯楊生華」,猶如「老婦得其士夫」,是指九五為了改變自身過於陽剛的缺點,所以不惜委身於弱者,因為出發點是好的,所以無咎。但是以老婦配壯夫不可取,所以無譽。《象傳》則對此作出了批評:「亦可丑也。」九五為了防止過度卻做了另外一件過分的事。

    上六,猶如棟樑之末端,因為過弱而不堪負重,最終損毀。但上六並非不努力,而是確實沒有能力,所以不能視為危害。

    很多時候,領導者在處理一個問題的同時又會有新問題產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處理問題的方法過了。儒家思想之中始終強調「中庸」二字,目的是為了不斷提醒人們做事一定要適度,只有採取適當的辦法才可以真正解決問題,否則就會「過猶不及」。

    星期三

    設險守國

    《習坎》: 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 險之時用大矣哉!

    《象》曰: 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習坎》: 有誠信,內心因此而亨通;前往能夠獲得嘉賞。

    《彖傳》說:「習坎」,指險難重重,就像水不斷流入容器卻不見盈滿。行走在險境而不丟失誠信,「維心亨」,是因為陽剛居在中位;「行有尚」,指前往可獲得功勞。天險無法升越,地險是山川丘陵(也難以逾越),王公設置險阻來守衛國家: 險阻之時的作用是多麼宏大!

    《象傳》說: 水連續不斷流過來,象徵重重險難;君子應該不斷修養德行,反覆實踐政教之事。

    《習坎》乃兩個《坎》卦的重疊,所以「習」乃「重」之意。「坎」,《周易本義》解釋為「險陷」,「習坎」就是重重險陷。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夠明白《坎》卦的大義了: 表達謹慎行險的道理。「有孚,維心亨」表達了在行險的過程之中只要能夠保持誠信,就可以排除萬難,最終獲得嘉賞。

    但是我更關注的是《彖傳》中的「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這句話的意思是設置一定的險阻來抵擋敵國(人)的進攻,既可以依靠天地之險,也可以依靠人為設置的險阻,這在古代的戰爭中可謂常識。如果結合到企業經營之中,「設險」就變成了設定競爭對手介入的門檻,將自身所從事的產業轉變為一個獨特的產業,從而令對手無法迅速模仿進入。當然,也必須要時刻關注對方動向,否則就會有「暗度陳倉」之類的事件發生。

    當然,《坎》卦最重要的仍然是教導我們如何涉險,因為誠信是最為重要的因素,所以《象傳》再次強調「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不可有一日荒廢。

    「設險」對於今天的企業來說就是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只有不斷創新才可以不斷提升競爭的門檻,才可以使競爭對手無從進入。

    星期四

    進退兩難

    初六,習坎,入於坎窞,凶。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於坎窞,勿用。

    《象》曰:「來之坎坎」,終無功也。

    初六,面臨重重險難,落入陷阱深處,有凶險。

    《象傳》說:「習坎入坎」,違反履險之道必招凶險。

    九二,在險阻之中遇到凶險,從小處謀求脫險可以有所收穫。

    《象傳》說:「求小得」,尚未脫離險阻。

    六三,來去都是險難,前往有險,退居難安,落入陷阱深處,無法施展才華。

    《象傳》說:「來之坎坎」,終究沒有任何功績。

    初六、九二、六三三爻有一個共同的特徵: 不在位。初六陰居陽位,「入於坎窞」。所謂「窞」,乃是「坎中之坎」,是陷阱的最深處。初六深陷其中,無法脫身,自然是「凶」。九二陽居陰位,在險難之中又遇到險難,這時要想脫身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幸好有初六與之呼應,所以還能在小的方面獲得一些收穫。六三陰居陽位又處於下卦之終,來去都充滿險阻,前進不得,後退又不行,並且深陷在陷阱的最深處,這時只有一個選擇: 等待命運的決定。一個人走到這一步或許便能夠真正理解所謂的「天命」了。

    任何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都有可能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如發展缺乏資金、人員,受到競爭對手的排斥,或者遭遇來自供應商的催款壓力,遇到這類情況應該積極尋求合作,也許這樣做必須出讓一些利益,卻能夠使企業獲得重生的空間。

    星期五

    履險有道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

    《象》曰:「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無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上六,系用徽,寘於叢棘,三歲不得,凶。

    《象》曰: 上六失道,凶三歲也。

    六四,一樽酒,兩盤貢品,用瓦罐盛著物品(虔誠地奉獻給尊者),從窗子送進簡約的祭品,最終將沒有危害。

    《象傳》說:「樽酒簋貳」,陽剛與陰柔相互交會。

    九五,險陷尚不盈滿,小丘已被剷平,沒有危害。

    《象傳》說:「坎不盈」,(九五)雖然居中但平險之功還沒有光大。

    上六,被繩索捆綁住,囚置於荊棘叢中,三年不得解脫,有凶險。

    《象傳》說: 上六違背履險之道,凶險將延續三年之久。

    六四、九五、上六與初六、九二、六三相反,全都在位。六四因需要與九五呼應,是臣子、下屬,所以需要表達自身的誠信以贏得九五的信任,需搬出祭祀時的擺設以表達自身的順從之意。如此一來,即便是起先受到猜疑,最終也可獲得信任。九五儘管陽處陽位,但是處於六四、上六兩個陰爻之中,很難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象傳》說「中未大也」。上六很糟糕,以陰居九五之上,且處上卦之終,可謂無人可應,所以「凶三歲也」。

    任何險難都是可以妥善處理和解決的,問題的關鍵在於處理者能否依照「履險之道」去行動。「履險之道」只一個字「孚」,即誠信。只要保持誠信,企業的任何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只要保持誠信,就可以獲得他人的幫助和支持。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