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金說6:社交禮儀 第1章 緒論:禮儀就在你身邊 (1)
    各位好,我非常高興地來和各位探討有關交際禮儀的一些具體問題。

    首先,我想明確一下什麼是禮儀。「禮」這個字的意思是什麼呢?它是一種道德規範:尊重。孔子說過:「禮者,敬人也。」在人際交往中,既要尊重別人,更要尊重自己,此即禮者敬人。但是你只是口頭說說尊重沒有用。別人怎麼知道你心裡想什麼?這就要求你善於表達,它需要借助於一定的表達形式。你得會說話,你得有眼色,你得懂得待人接物之道。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不僅要有「禮」,而且還要有「儀」。

    「儀」,就是恰到好處地向別人表示尊重的具體形式。下面,我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到一個地方去講課,主持人會介紹說「請金老師上場」。因為這兒是一個禮儀講堂,金教授我就是老師,我在給台下的觀眾講課。當然我們應該談談交往藝術的遊戲規則。倘若你是外人,到人民大學也好,到北京大學也好,如果你不是我的學生,你也不是我的同事,遊戲規則的一般要求則是:你不能叫我金老師,而要叫我金教授。為什麼?在人際交往中,你要尊重交往對象,就要使用尊稱,而使用尊稱的一般性技巧是就高不就低。誰叫我金老師呢?主持人可以叫我金老師,如果在座的有中學生、大學生,他們也可以叫我金老師,因為我的職業就是老師嘛。但是如果在外面,如果是對外交往的話,跨行業、跨地區的交往的話,你最好別叫我金老師,而是要叫我金教授。當然,我也見過不在行的人:

    一天,有位同志對我說:「我也想叫你教授,但是我不知道你評上沒有。」我笑了,我告訴對方:「你不太懂得遊戲規則。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你對別人尊重,你跟別人打交道,假如你沒有使用必要的尊稱,就會失敬於對方。」

    我們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逢年過節,家裡會來客人。過春節的時候,過元旦的時候,有時候家裡來的客人彼此之間是不認識的。作為主人,你要有基本的禮貌,你要為客人相互介紹。根據現代禮儀的遊戲規則,誰是介紹人呢?女主人。我到你家串門去,碰到老王、老李,我不認識對方呀。比如,我是你的朋友,你是男士,丈夫,那麼你老婆的朋友也來了,我們彼此之間不認識,誰是介紹人?女主人。要介紹一下這是「人民大學金教授」,那是「化工學院王老師」,替我們彼此做一個介紹。你若不介紹,有時候就會失禮。

    有一天,我到一個地方去,大家彼此之間就說起孩子來了。關心下一代,家長之天性也。一位女同志跟我年齡差不多,四五十歲,她說:「我的孩子要報考大學了,不知道報什麼專業好?」

    旁邊有一位同志知道我在學校工作,就把話題往我這兒引,問她家裡是男孩還是女孩?

    答:「是女孩。」

    這個同志就說:「女孩還是報師範好,現在當大學老師,又體面,又有穩定的收入,而且將來還可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有寒暑假,這對女人比較好。」

    那位女同志馬上說:「我們家孩子才不想當老師呢!當教授有什麼意思,『教授教授,越教越瘦』。」她當時還說了一些其他比較難聽的話。

    過了一會兒,她問我:「你在什麼地方高就?」

    我說:「我就是越教越瘦的那種人。」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這家的女主人忘了做介紹了,其實她要先跟我們彼此說說話,介紹一下張三和李四,那位女同志就不至於失禮了。因此,禮和儀在現實生活裡往往不可或缺。

    實際上,你善待自己也好,善待別人也好;你尊重自己也好,尊重別人也好;都既要有禮,禮就是尊重;又要有儀,儀就是表達。也就是說:既要堅持以尊重為本,又要掌握必要的表達方式。沒有禮,是沒有儀的!

    比如,我給各位出一個小問題,大家捫心自問,倘若遇到這個問題怎麼辦?打電話時誰先掛?我們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和別人通電話,你也別管是座機還是手機,請問打電話時誰先掛?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禮和儀的問題。我遇到的同志經常犯以下兩個常識性的錯誤:第一個常識性錯誤,是誰先打誰先掛,即誤認為主叫方應當先掛斷電話。

    第二個常識性錯誤是什麼呢?對方掛!這個說法根本沒有操作性。你想想:我人民大學規定打電話對方掛,你清華大學也規定打電話對方掛,人大和清華兩家通話時將出現何種狀態?兩邊都不掛,死扛,大說廢話。那麼,到底應該誰先掛呢?

    交際禮儀有其遊戲規則:地位高者先掛。

    我在單位裡上班,不管我的上司是男士還是女士,是年齡大還是年齡小,是我的學生還是我的同事,在職業道德中,尊重上級是一種天職,所以遊戲規則是:上司先掛電話。我是一名北京市教委的工作人員,我和國家教育部通話,我不用考慮教育部的那個人是部長還是科員,因為他代表上級機關,所以上級機關的人先掛。現在我們的黨和政府強調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那麼群眾給我們的公務員打電話,不討論,群眾先掛。現在在商務交往中講客戶是上帝,不討論,公司、企業、服務行業及其企事業單位和客戶通話時,客戶先掛。我經常跟別人開玩笑說:「金老師我怕老婆,一般和老婆打電話都是老婆先掛,否則怎麼能夠證明她是我家老大。」地位高者先掛!我講授禮儀時喜歡強調:你要尊重別人,你就得以適當的方式表現出來,否則你說什麼叫尊重,沒有形式就沒有其內容。

    如果要讓我具體地解釋禮儀,我喜歡從以下三個角度來講。

    第一個角度,禮儀是人際交往的藝術。

    現代社會生產力發達,人們的交際圈擴大,現代交通和通信技術使我們可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我們的交際圈子擴大以後,拿自己跟自己村裡人打交道的遊戲規則去對付外人,可能就沒有用。比如,國家人事部所頒布《國家公務員行為規範》,第八條最後一句話是四個字——講普通話。為什麼要求公務員講普通話?因為普通話是國家法律規定所要推廣的,講普通話有助於全國人民之間的有效溝通。你講方言土語,有人會聽不懂。

    我上大學的時候,七、八個同學住一間宿舍。大學開學頭一天,七個人準時報到。第八個是從四川來的。那時候也沒有什麼夜班車、早班車,所以他來晚了。好不容易我們睡著了,學校怕我們淘氣,把電閘給拉了。拉了閘之後,大概凌晨兩、三點,這位四川兄弟進來了。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宿舍,進門、開燈,燈不亮,學校拉閘了。他自己就嘟嘟,講的是四川話:「老子床在哪裡?老子床在哪裡?」他亂摸,把我們摸醒了,還當我們老子,我們當然很不高興,我們在黑暗中窺視著他。不吭氣。後來他急了:「龜兒子,你們說話呀!」結果「龜兒子」們就聯合起來把「老子」給打了一頓。我們那時挺淘,也不是真打他,反正挺不高興,就罵罵咧咧地給了他幾下。很久之後才知道他有點冤,因為四川話裡什麼「老子」、「龜兒子」,跟北京話裡哥們兒、兄弟姐妹什麼的差不多。有時候它們的使用並沒有什麼裝你長輩的意思,也沒有把你當晚輩貶低或諷刺的意思。

    這實際上就是沒有有效溝通的結果。現代人交際圈大了,有時候不講交往藝術就會自找麻煩。

    再來問你一個問題:倘若你們想向金教授要張名片,怎樣索取比較方便?

    有一天,我在一個地方散步,一個同志過來問:「金教授好,你有片子嗎?」他倒挺直奔主題的。但說實話,他是不是有點糙?現代人要講教養。不講教養的人,在交際中往往會四處碰壁。

    金教授喜歡講一句話:教養體現於細節,細節展示素質,細節決定成敗。

    人與人之間打交道,有時候如果不注意細節之處,往往就會自找麻煩。

    一天,我到一所大學去,有位領導跟我說:一名博士生被推薦到一個國家機關去面試,他考試成績優秀當然沒得說,公務員考試也通過了。去面試時,最後一關了,那個機關的領導要見他,他卻晚到十分鐘。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晚到十分鐘,於是那個機關就不要他了。

    這裡面存在著一個個人修養的問題。教養其實體現在每一個人做人做事的具體細節之中。細節展示素質,細節決定成敗。如果不注意細節,有時真的很麻煩。

    回過頭來再說,在人際交往中,索取名片常規的辦法是有的。一般來講,以下四個辦法比較常用。

    第一個辦法,是交易法。它的具體方法,就是先把自己的名片遞給對方。所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來而不往非禮也。想要索取金教授的名片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先把自己的名片遞給金教授。不管金教授願意不願意,我得回你一張,我不至於告訴你「收到」。我在舞會上碰到一個女生,我是一個男生,我想認識她,我總不至於傻兮兮地上去問:「同學,你叫什麼名字?」「這位女士,你怎麼稱呼?」你這樣問太笨!你要聰明的話,那時可以先作自我介紹。比如,坐飛機,我們倆坐一塊了,我可以先說:「這位女士,你好!認識您很高興,我是人民大學的老師,我叫金正昆。」我先自我介紹一下,你就得回應我一下。你不會只說:「嗯。」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基本的遊戲規則。

    第二個辦法,是明示法。明示法,就是明著說明自己的本意:「金教授,認識您很高興,能交換一下名片嗎?」在一些場合,此種直截了當的表達方法,往往也行之有效。

    第三個辦法,是謙恭法。倘若這個人的地位比較高,身份比較高,你可以先給他做一個鋪墊:「金教授,聽你剛才這個講座很受啟發。我本人呢,也深感自己在交往藝術方面有待提高,跟你相見恨晚。現在知道你很累了,不便打擾你,你看以後有沒有機會繼續向你請教?」「以後有沒有機會繼續向你請教」這句話,實際上就是暗示「老金,能不能把電話號碼留下來」,就等於問我要名片。我想給你就給你,我不給你你也有退路,不至於很沒面子。此種方法,即謙恭法。

    第四個辦法,是聯絡法。比如,金教授我今年46歲了,對面坐一個女中學生也就是16歲。我想要她的名片,總不至於說「以後如何向你請教」吧?那樣她什麼感覺,碰上壞人了,說實話,太誇張了。我要跟一個晚輩或者跟一個平輩要他的名片,我可以說:「認識你很高興,希望以後能夠與你保持聯絡,希望今後還能與你再見,不知道怎麼跟你聯繫比較方便?」「不知道怎麼跟你聯繫比較方便」這句話的言下之意,就是要你名片。你要願意給我,我謝謝。不願意給我,咱倆都不傷面子。如果你不想給我,其實很容易,你可以這樣講:「金教授,以後還是我跟你聯繫吧。」其言下之意是:「我以後就不跟你聯繫了。」這是一條很巧妙的退路。這種方法,即聯絡法。

    第二個角度,禮儀是有效的溝通技巧。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人和人打交道,溝通是比較困難的一條。有時候你如果不注意溝通,就會問題不斷。比如,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穿衣服,誰願意穿的衣服讓別人覺得你沒有品位?!待人接物,誰願意讓人說自己糊塗、傻,沒有吧?我深信我國人民不管是城市的還是鄉村的,不管是企業家、知識分子還是農民、工人,都有學習禮儀、掌握禮儀、運用禮儀的慾望,因為沒有人願意讓別人覺得自己沒有教養,沒有人打算讓自己丟人現眼,更沒有人願意傷害別人。有的人之所以弄巧成拙,主要在於他不懂禮儀。不知禮怎麼去講禮?不知禮就沒辦法去講。雖說,「溝通無極限」,但是溝通往往存在著困難。正確地運用禮儀,方可有效的進行人際溝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