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金說7:外事禮儀 第26章 在印度的你
    大家好,在本篇裡,我將向大家介紹一下有關印度的風俗習慣與禮儀規範的基本要點。

    總體而言,印度實在是一個神秘的國家:她那燦爛的文化和歷史遺跡,古樸奇特的教規習俗,濃濃鬱鬱的風土人情,以及今日印度日益發展的經濟景觀,都勾勒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畫卷。

    這個南亞第一大國,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瞭解啦。

    在這個由近12億人組成的大國裡,有印度斯坦、泰盧固、孟加拉等10大民族,以及幾十個小民族。其各民族的雜居、相互交流與衝突,都是世界上少有的。這種多民族雜居的狀況,也反映到其日常習俗和禁忌之中。

    首先,你會發現:印度人的姓名是比較複雜的。其國內各地、各族人的姓名就有很大的差別。

    例如,北印度教徒是名前姓後,子女隨父姓。南印度教徒則是子連父名,女連母名,並加上村名和種姓;婦女婚後都要隨夫姓,其名多以柔和清晰的長元音結尾。

    印度古已有之的四大種姓,通常也反映在印度人的姓名中。「婆羅門」表示吉祥,「剎帝利」表示權貴,「吠捨」表示平民,「首陀羅」則表示卑下。它們都能從人們的姓名中看出來。

    在印度,錫克教男子多在其名字後加「辛格」(獅子),女的多在名後加「考爾」(美女、公主)。

    總之,你只要多加注意,那你就完全可以從一個印度人的名字中得知其具體的信仰、種姓、身份和性別等等信息。

    在稱呼問題上,通常應當對不同宗教、種姓和職位者加以區別的對待。例如,要表示對對方的尊重,最常用的,就是在其姓名後加「謝裡」或「吉」(先生)。它也可加在官銜、職稱之後,如尊稱老師為「古魯吉」。

    對穆斯林和基督徒,你應稱其為「薩赫伯(先生)」。對一些西式名稱,如教授、工程師等,也要用這個稱法。對於錫克教徒,你只有叫「賽爾達熱」才是表示尊重。如果對方是同齡人或朋友,那你就叫「帕依(兄弟)」。要是你稱一位穆斯林老人為「哈吉」,這個叫法的具體含義為:「去過麥加的朝聖者」。無論他是否真的去過,他都會非常高興。

    在上層社交界,你基本上也可以按照西方的習俗來稱呼印度人為先生、小姐、夫人等。

    在與印度人交往時,你將難以忘記他們那種真誠的微笑。走在街上,印度人往往會主動向你投來友善的目光。

    相互見面時,你應當學著他們的那種樣子:微躬身子,雙掌合十,以互致問候。

    在印度,人們還慣於使用一些較為有特色的見面禮。其中,「貼面禮」流行於印度的東南部地區。其具體做法是:與客人相見時,將自己的鼻子與嘴巴貼在對方的面頰上,並且用力地吹氣,同時還要念道:「嗅一嗅我。」

    在印度的某些地方,晚輩見到長者,則要行「觸足禮」。它是一種禮遇極高的見面禮。行禮時,晚輩彎腰以右手觸長者右足,再觸自己的前額,以示尊敬長者;並同時以頭接受長者的輕撫、祝福。

    此外,印度還流行「舉手禮」。它是合十禮的一種變通。當一手持物,難以雙手合十時,則舉起右手,指尖向上,掌心向內,向交往對像致敬,與此同時,還需問候對方:「您好!」

    目前,在社交場合裡也可以行握手禮。不過在一般情況下,印度婦女仍不習慣與異性握手,所以平時你最好以合十禮與之相見。當然,如果女士主動伸手,那你一定要熱情而輕握之。男女之間在公共場合親吻,在那裡則絕對是不文明之舉。

    在印度,婦女如果有可能見到外人和長者時,都要以紗麗蓋頭,以表示禮貌。

    同印度人談話時,你往往會奇怪地發現,他們總在不斷地搖頭。原來,在印度,人們從不會有點頭的動作。如果他們要表示贊同,就會將頭左右擺動;如果他們持否定態度,則會將頭左右轉動。如果對於這一點要是不清楚,你說不定就會鬧出什麼笑話。

    當你去做客時,你往往會為印度人的好客之情所感動。在他們那裡,根本無所謂是否預約,只要你登門,不論在哪裡,你都會有笑臉相迎。

    去做客時,你往往不能空著手。一般來說,帶一些精美的甜食和水果就行了,否則是不禮貌的。

    向對方贈送禮品時,一定要用雙手或只用右手。不要忘了,那裡也是奉行「左手不潔」的禁忌的。

    在印度,宗教的勢力很大,一些教儀和教規往往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例如,在飲食上,印度教徒們大多喜歡素食而遠離葷腥,就是其宗教戒殺生的反映。

    此外,印度教視黃牛為神聖之獸,因此他們是絕對禁食牛肉的。而與此恰恰相反,穆斯林忌諱豬,他們平時吃得最多的就是牛肉了。

    在印度,你可以見到土豆、蔥頭、圓白菜、西紅柿等蔬菜。印度人在中午和晚上,都愛吃一些豆類。另外,他們往往特別愛喝牛奶,以補充其肉食的不足。酸奶、乳酪、奶茶,都成了他們常喝的飲料。

    平常他們還愛在奶茶裡加入姜或小豆蔻,做成獨特的「馬薩拉茶」。在喝它的時候,你可先要看清楚了:茶不是倒在杯裡,事實上也沒有杯子,而是直接倒在盤裡,然後平端起來,用舌頭「舔飲」之。

    印度人做菜,最基本的烹調方式有三種:炒、煮,燴。他們常用酥油和菜籽油。平時,他們所使用的香料則十分豐富,丁香、肉桂、胡椒、薑黃等有好幾十種,其中又以咖哩最為普遍。「敦都裡雞」、「奶油羊肉」都是印度的名菜,有機會,你可是不吃白不吃喲!

    甜食,是他們最喜歡的食品之一。在這裡,你可以品嚐到幾十種風味各異的甜食。用酸奶做成的「拉耶達」和「謝利更德」,則一定會讓你吃個沒夠。他們的餐具都很精美,而且乾乾淨淨,亮得可以照見人影。

    在印度,氣溫可高達40℃。因此,你在準備服裝時,一定要充分地考慮到其透氣性和是否涼爽。在城市裡,人們的服飾多已西化。男的穿襯衣、長褲,正式一點的就是西服革履了。你的服飾也可以完全隨自己的喜好而定。

    在這裡,人們的禁忌很多,你遇事一定多考慮考慮。例如,出門時要是碰到貓或蛇在路上,那必須馬上回頭。在公司裡,你可不要亂動桌子的位置。這些辦公桌都清一色地放在東南或西北角,據說只有這樣才可事業順利、免受挫折。

    印度人講究:太陽落山後,不能理發、剪指甲、洗衣服。在晚上,千萬不要提到蛇和理髮師,也不要吹口哨。在印度人看來,那樣一定會引來鬼的。如果印度朋友在你家留宿,那你一定不要讓其睡在頭朝北的床上,那將是對他的詛咒。脫鞋時,忌一隻壓著另一隻。早上,你則要忌提到豬、狗、貓頭鷹等。在節日裡,忌烙餅,忌買火柴,妻子忌穿素服。要是有客人到來,忌當天吃蠶豆,因為它是在死人時才吃的。客人剛走,忌掃除。出門在外,忌食酸食。至於新衣服,則忌其不洗就穿,等等。

    此外,他們還極其忌諱「3」和「13」。因為鬼神的第3只眼是表示毀滅;而人死後會有13天喪期。在印度南部,你則要注意避開「1」、「3」、「7」等幾個數字,並以其他數目代替。在這裡,有人安電話時,為了避開這些數字,可以安然等上好幾個月。

    還有,你絕對不要在那裡傷害牛和貓,尤其是牛。它在印度似乎是一種特殊的動物。印度的牛非常多,多得往往遍地都是。印度教徒又愛牛、敬牛,奉若神靈。任何人不許亂碰,更不可殺牛、吃牛肉。人們在平時往往也十分忌諱提到牛。

    中國人說下輩子「做牛做馬」,往往是以示卑微。可在印度就不同了,人家會以為你這麼說是自視為神,是對牛的不敬呢。

    在印度,你還要注意:人們對於水有一種聖潔的感情。印度人發誓時,往往愛說「以手捧著的恆河水為證。」平時,他們愛洗澡。早上起來去做祈禱前,人們都會先沐浴更衣。印度教教徒認為:「入河沐浴,可消罪過」,故此他們經常要下河,尤其是進入被視為「聖河」的恆河沐浴。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