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金說5:商務禮儀 第34章 商務用餐之中餐 (1)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民以食為天,您不吃飯是不可能的。不管您從事什麼行業,而對於商務人員來講,商務用餐是在所難免的。但是用餐的種類非常多,比如說中餐、西餐、快餐、自助餐,那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商務禮儀當中的中餐禮儀。

    我們一般的商務活動,大多會選擇中餐。其實任何人都要吃飯,而且,從請客吃飯這個角度來說,商務交往中我們吃飯有時不是自己喂自己的肚子,而是請客人吃飯,那肯定是要請自己在行的,中國人請人吃飯吃的是中餐,不管我請的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是中餐。吃中餐它有一系列的講究,陪的時候有陪的講究。比如很多女孩子,或者是年輕人陪人吃飯,最擔心一個問題,被人灌酒。請的時候有請的講究。那麼請客人吃什麼呢?這有時是有說道的,請客的話,你要拿不準,有的時候很麻煩的。現問一個問題,如果你要請我吃飯,你覺得應該請我吃什麼?你首先考慮的是什麼事兒?很多人會說先考慮對方是什麼民族?忌諱什麼東西?這個就屬於比較高端的水平了。

    其實我們一般請客,一般人請客,第一點,實際上是吃東西。舉個例子,我現在有一個開業剪綵儀式,或者一個慶典,假定時間比較長的話,我得給人家安排吃飯。一般來講,我們已經講了慶典、開業、剪綵,其實我有一句話,我沒說,我留在這兒呢,實際上我們都要考慮時間,比如你要不準備請人吃飯,你別挨到吃飯的時間。如果互活動下午三點舉行,到四點五點就要結束,否則四點半舉行,六點半才結束,我又不管你吃飯,讓你餓著肚子回去,是不是有點不夠朋友呀,所以這事兒你得考慮吧。

    我們一般要舉行大型商業活動,商務慶典的話,首先是要注意,在節假日期間盡量別吵架,人家好不容易休息,你又在節假日搞這活動,人家可能不來,說實話,重大文娛活動,人家看球去了,不來。所以你要注意這種情況。

    第二層是什麼呢?吃特色。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國老百姓有句話是南甜、北鹹、東辣、西酸。實際上我們到任何地方,到外國去,未必愛吃當地的菜,但是得嘗嘗,因為沒吃過。這時你也不要故作高雅,你肯定要吃東西,所以人到一個地方去,談到當地的文化習俗,其實印象最深的就是吃。我搞商務禮儀、搞外事禮儀、講國際禮儀,我就講七個字:衣、食、住、行、訪、談、送。衣,首先是穿著打扮,這是形象;第二就是食,穿了之後,這就是人和獸的區別,否則你要不穿衣服,這玩意就不合適了,赤裸裸的不能到街上去。然後就是吃了,自己吃不好不高興,請客人吃不好也不高興,所以第二個,我們一般要吃特色,第三是什麼呢?吃環境。重要的客人、有身份的客人,其實吃的是一種環境。

    我曾經在前面講過,你邀請我到五星級酒店吃飯去,實際上我得謝謝你,我也知道那菜未必好吃而且很貴,但是這說明我身份高,我在你眼裡有地位。請我到五星酒店吃飯,意味著我的身份是一流,你要把我弄到地下室吃飯,我也說了,那等於說我是盲流。所以這個差異要注意,當然更高的水平是吃文化。其實這個中餐禮儀有很多具體技巧,我們大體上講這麼幾個問題。要注意規模和吃飯的方式,宴請的方式,要注意菜餚的安排。吃飯實際上是吃菜,中文有時候很模糊,比如飯店,其實不是吃飯,是住的。請你吃飯,實際上是吃菜,不可能說你到我家來吃飯吧,你真來了,給你吃一饅頭,吃飯,你打發叫花子呢。再者你是不是要考慮那個就餐的具體形式,是自助、是宴會、是合餐還是分餐,最後你還要注意舉止上的要求,比如你怎樣用餐具,這都是有講究的,那咱們一個一個來,先說這個場合和規模吧。

    用餐規模與場所——規模要小,環境要好。

    場合和規模,一般而言,從用餐的角度來講,和我們國內的其他場合的要求其實是一樣的。我們要強調少而精,要反對鋪張浪費。說實話,我們的時間很值錢,大家也都不是餓死鬼,吃飯其實是個形式,重在溝通和交際,那麼你就要注意這個規模不要太大。有的時候我們去了一個客人,那邊主人來了八個人陪我們吃飯,我們都不知道誰請誰,好像我要不吃,他就沒機會吃似的,這不合適。讓人家覺得不高興,喧賓奪主了,或者是有那個本末倒置之嫌了,這不合適。

    再者你要注意環境上有這麼幾個點,我一般講三句話:第一,環境要衛生,這是最基本的,那地方飯菜再好吃,你要覺得不衛生,很麻煩了。不僅是餐桌上衛生,地上衛生,周邊環境也要衛生,比如洗手間得乾淨點兒,停車場得乾淨點兒。人食五穀雜糧,有進有出,咱去方便去了,一進那地方,得踮著腳丫子,跳著芭蕾進去,你吃的飯,那個味兒就大打折扣了,第一個要注意的是衛生,衛生是第一位的。

    第二是什麼呢?可能情況下,用餐環境要優雅一些,我們剛才講了高層次的宴請是吃環境,那個地方要別具特色,比如到鄉間吃個鄉野菜,到船上吃個船菜,到民俗的傣家小樓裡面去,或者閩南土樓裡面吃頓當地菜,有風情,這個也是文化。我在陝北當過知青時,有時候你要請個客人盤腿坐在土炕上,背後掛著大豆,高粱,挺有意思。像我這種四五十歲的人,比較緬懷農家菜。在我家附近有個憶苦思甜的大雜院,我們常去,盤腿坐在土炕上,背後掛著大豆高粱,我們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嘴裡吃著熬小魚,貼餅子,往往心裡緬懷往昔的時光,很可能想起過去的小芳,說白了,煽情去了。但是你讓現在的孩子吃,沒感覺,你問他吃的什麼,「白薯,吃熬小魚兒,」「好吃嗎?」「一般。」他沒感覺,其實人吃文化,有時候會有聯想,有感覺,比如說在外地吃一些家鄉菜,是這種感覺吧,這是很有講究的。所以這個環境的優雅很重要。優雅倒不一定說要豪華,優雅實際上講的就是有文化,有特色。

    最後我們還要注意環境要安全,你別把我吃死了。還真別說,我那天被人家邀請去吃飯,之後我的嗓子腫了,把我嚇一跳。我還有個朋友被人請去喝酒,喝的是假酒,眼睛都直了,成了對眼,半年才矯正過來,看不見,這很麻煩。不僅入口的東西要注意安全,另外你周圍的環境也要安全。不能失火,不能過分擁擠,不能過分嘈雜,這個不要畫虎不成,反類其犬。所以這個規模和環境一般講這個。

    那麼用餐時還有什麼方式嗎?

    用餐一般要講方式,方式有不同的講法。

    第一個方式,從規模的角度來講,什麼宴會是大規模的?畢業宴、工作餐、家宴等等,有時候像國家交往、外交場合,還有國宴,國家領導人出面舉行的那個正式場合的宴請。一般在我們國內,就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而這種宴會人數上有限制,不是誰想去就去。邀請客人,我國領導人出席,邀請駐外使節,奏國歌的。宴會上的菜都很有講究,菜單上都印有國徽,不是一般人有機會去的,它是一個對客人尊重的一種接待規格和檔次,這裡我講的是商務宴請的方式。

    用餐方式——合餐制。

    從餐具的角度來講,餐具,以中餐而論我們請客人吃飯,大概有這麼幾個方式:

    第一個方式我們叫做什麼呢?第一個方式我們稱為合餐制或者叫混餐制,混合的混。合餐制是個什麼意思呀?合餐制實際上就類似我們吃的那個會議餐。我們去開會時,那個八菜一湯,一桌上坐那麼十個人八個人,那麼菜,一樣菜比如那個豬肉燉粉條、揣白肉或者是什麼熬小魚兒、紅燒帶魚、獅子頭之類的,反正就那麼一盤,量可能足夠,但是你要吃的時候,就拿自己的筷子去夾了,喝湯的話你拿自己的勺子去舀,這個我們稱為合餐制或者混餐制。從文明禮貌的角度來講,我們不提倡商務客人吃這種飯,它有兩個壞處:第一,不衛生,你不知道夾菜的那個人,他用自己的筷子夾,上面含的那個唾沫是不是有各種傳染病細菌。有時候你還碰上不自覺的人,人還把筷子處理一下,再過去,我們前面講的讓菜不夾菜,是基本禮貌。讓菜不夾菜是基本禮貌,為什麼?其實也就是這個問題,我愛吃什麼我吃,你又不是我肚裡的蟲,你怎麼知道我愛不愛吃,還真有人給你,一會兒給你一個,我上次講了,這東西你得打住。

    當然這個禮儀需要看對象,我們前面講了遊戲規則,對像性是基本原則,你也不能說誰家的都不來,你說我回家去了,好不容易回一次家老媽看見了。我們在娘眼裡就是瘦,老媽總覺得我們瘦,從來沒覺得我肥過,我都一百五了,還覺得我瘦。我老婆最不愛聽這句話,怎麼就瘦了,其實越來越肥了嘛,但是媽眼裡你就是瘦,她就給你夾,那我能給我媽講道理嗎?不衛生,那老太太不講這個道理,她老給我講一句話:「我生你容易嗎?」我立刻交代了,「不容易。」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不容易。

    再舉個例子,我們都年輕過,我們都談過戀愛,開玩笑地說,那談戀愛屬於陣發性精神錯亂,那時候絕對情人眼裡出西施,搞不好暈菜的,那我跟我女朋友約會去了,女孩子含情脈脈地夾著一筷子菜,向我嘴邊餵過來,我什麼感覺,我暈菜,我找不著北了,我恨不得把筷子都吃了,那時我是不談論衛生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講那個。但是你要換一個場合,你跟客人不熟,別玩這一套,很重要的。所以這個混餐首先是不衛生,再者不公平,你要是碰上哪個下手快的,就難說了。比如我當過知青,我當知青的時候比較積極,經常當什麼先進代表,當過省一級的。那時候我年齡小,我十五歲下鄉,有時候跟大哥大姐一塊坐。我特別喜歡跟大姐在一塊兒,大姐實際上是一個比較含蓄的人,都互相推讓,下不了筷子,我埋頭苦幹,比如炸小魚兒,過去的東西都缺乏,一桌八個人就八條小魚兒,我埋頭苦幹,她們還沒讓呢,我已經吃了三條了。這有時候不公平,人家未必想吃,但是你替人家吃了,人家不高興。所以,從安排的角度來說,你最好別搞這種合餐制,我們提倡第二種方式,分餐制。

    如果說合餐制適合於大規模宴請,就是那種會議餐之類的話。會議餐有時候沒辦法,我還要提倡那小規模的,高水準的宴請,搞分餐制。

    用餐方式——分餐制。

    分餐制按老百姓的叫法就是中餐西吃。比如這個吃烤羊肉串,那我們每個人就那麼兩串,你想多吃也沒有,來一條魚,來一條魚端上去讓你看一看,然後服務生替你分了,人各一份,這種分餐制它至少有這麼幾個好處:

    第一,它檔次上顯得比較高;

    第二,它可以滿足你的需求。你愛吃就吃,你不吃就不吃,省得有時候別人給你,出於好意,給你夾過來菜,你說你吃還是不吃,一會兒給你一塊螃蟹,一會兒給你一塊魚,然後再給你一塊雞,成了填鴨了你。從禮貌上來講,別人給我夾東西,我不能不吃,來者不拒是不禮貌的,還是禮貌的?那是講究,所以你得注意。

    所以這種分餐制第一是比較高雅,第二個就是能夠滿足自己需求,第三個分餐制還衛生,相對來講也比較節約。所以小規模、高水準的宴請,我們都提倡分餐制。但有時候有問題,人要太多,你就麻煩了。比如去年鬧SARS,這個衛生系統和餐飲系統,提倡要搞分餐制,後來我發現也無疾而終,沒有普及開來。我問過很多餐館的老總,我說你們為什麼不搞這種方式,不是挺高檔的,他們告訴我,那得增加多少餐具,增加多少服務生啊。有時候這個也麻煩,例如亞運會,我參加過輔助性工作,有些餐廳裡的客人有好幾千人,這種情況你也分不了。所以這個大規模的活動,可以搞自助餐,大家各取所需,這個事兒我們以後再說,自助餐我們專門有一講,我這裡也不說了。

    用餐方式——分筷制。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