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金說5:商務禮儀 第3章 緒論:禮儀就在你身邊 (3)
    第三個作用,增進交往。現代人都有這樣的慾望:要多交朋友,廣結善緣。一個人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你必然要跟別人打交道。古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曾說:「一個人若不和別人打交道,他不是一個神,就是一隻獸。」革命導師馬克思則強調過:「人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一個人不論做任何事情,當農民也好,當工人也好,當企業家也好,當官員也好,當學者也好,當學生也好,你肯定都要和別人交往。既然要跟別人交往,你就要掌握交往的藝術。孔子曾說過:「禮也者,理也。」在他看來,所謂「禮」,即有關人際交往的道理。因此,學習禮儀有助於我們的人際交往。例如,在說話時,你得會說。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它有它的遊戲規則。對此,我們要瞭解,更要遵守。

    總而言之,上面所提到的學習禮儀、運用禮儀的三大作用就是: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增進交往。我可以把它概括為一句話:問題最小化。它的具體含義是:學習並運用禮儀,能使你少出問題,或不出問題。說白了,就是可以令我們少丟人,少得罪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就是問題最小化。它實際上也是效益最大化。打個比方,我們搞外事工作,能為增加國民生產總值直接做什麼貢獻嗎?能夠多煉鋼、多種糧嗎?不可能的。但是,外事工作做好了,不出問題,就會有助於中國國際形象的改善,有助於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外事工作不出問題,就是對國家、對民族最大的貢獻。因此,有助於人際交往的問題最小化,是學習禮儀的基本作用。

    下邊,我再來簡單介紹一下,交際禮儀有哪些基本內容?從總體上講,它包括以下兩大內容。

    內容之一,叫做形象設計。形象設計,其實就是一個人的穿著打扮、言談話語、舉止行為的規範化。比如說,你是一個有教養的人,和外人打交道時,你就不能夠隨便去置疑別人、訓斥別人、挑剔別人、誹謗別人,這就是教養,這也是你的形象。另外,對穿著打扮,你要具有基本的常識。那天,我對一個女孩子講:戴首飾一般不能亂戴。戴貴金屬首飾、戴珠寶首飾時,都要講究以少為佳,協調為美。你戴八隻戒指,你戴三串手鐲、手鏈,胳膊一晃,跟呼啦圈似的,好看嗎?實際上,假如你有經驗的話,就會知道:協調比較好看,少而精比較好看。比如,現在我要戴一枚黃金的胸針,那麼我的戒指和項鏈最好就戴黃金的。現在流行戴白金戒指,我戴了白金戒指之後,又想要戴項鏈,我就得同時戴白金項鏈。禮儀上的遊戲規則把它叫做「同質同色」。其具體含義是:同時佩戴多種或多件首飾時,它們的具體質地、色彩都要相同。

    有一次我去參加一個宴會,對面的一個女孩把我看暈了。她戴了四枚戒指:一枚是翡翠的,綠色的;一枚玳瑁的,黑色的;一枚瑪瑙的,咖啡色的;一枚玫瑰金的,彩色的。由於穿著高領衫,她所戴的項鏈看不見。她戴的耳環則有兩組:一紫,一藍。人家很大方地問我:「好看嗎?」

    我問:「你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她問:「啥意思?」

    我說:「那就跟你簡單說吧,反正你戴的首飾都是好東西。」

    她又問:「什麼意思嗎?」

    我說:「把它們放一塊不好看。」

    她問:「為什麼呀?」

    我說:「它們遠看像一棵聖誕樹,近看像一座雜貨鋪。你戴的飾物質雜色亂,彼此之間串了味了。」

    這裡所要說的,其實是形象設計的問題,即個人形象是否符合常規。

    內容之二,叫做溝通技巧。你跟任何人打交道,其實都是一種溝通。溝通之事,往往難乎其難。舉個例子,說話。你跟別人說話,你得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不該說的就不能說,該說就要說。國際交往也好,社交場合也好,個人隱私的問題就最好不要去說。不問收入、不問年齡,是最基本的忌談問題。遺憾的是,有的人就是不注意此點。

    那天,一位同志問我:「金教授,您一個月能掙多少錢?」

    我跟他開玩笑,說:「掙的跟別的教授差不多。」

    我所答非所問,就是不想跟他就此話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沒想到他很認真地追問:「那麼別的教授一般掙多少?」

    我說:「國家給多少,就是多少。」

    他又再接再厲地打探:「國家到底給你們多少?」

    他其實是在有效溝通的環節上出了問題,他不瞭解有關的溝通技巧。

    最後,我想與大家探討一下禮儀應該如何操作。古人推崇:「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毛澤東認為:「學習的目的,全在於應用。」鄧小平則主張:「學馬列,要管用。」我們學習禮儀,當然也不例外。學習禮儀,自然而然是為了學以致用。

    一般而言,交際禮儀有著下列三個具體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規範性。它強調標準化操作禮儀,要求人們在交往中不可肆意妄為。

    第二個特點,對像性。它要求人們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見不同對像有不同說法。具體操作禮儀時,必須因人而異。

    第三個特點,技巧性。它告訴人們:禮儀是講究技巧、重視操作的。

    在實踐中,對此三點均應加以注意。

    比如,名人、企業家,到公眾場合去,其穿著打扮有個遊戲規則,叫「男人看表,女人看包」。當然那是大人物、要人的規則。講究的男人的表是比較有檔次的。此即「男人看表」。當然,有的男人也不講究,為什麼他不戴表,你問他「幾點」,人家不用看表,一看手機就知道了,「兩點了。」「女人看包」則是說,比較講究的女性,她包裡放著什麼東西,包是什麼色彩、什麼品牌、什麼款式的,都很有其講究。不過我也見過很不講究的。

    那天我跟一位女同志換名片,我說:「認識你很高興,我們換一下名片吧?」她把包拿過來了,挺高檔一個包。包一打開,首先拿出一包瓜子。我裝作沒看見,其實看見了,是「洽洽」的。然後翻出一包話梅,接著冒出一隻襪子。最後,她告訴我名片忘帶了。該帶的沒帶,不該帶的卻帶了。

    在公共場合,人們在打量普通人時,講究「女人看頭,男人看腰」。「女人看頭」是看什麼?首先看髮型,其次看化妝。注重個人形象的女性,對髮型都比較介意。有社交經驗的女人知道,在重要場合是要化妝的,這是基本禮貌。化妝是對交往對像和對別人的尊重。男人看什麼?「男人看腰」,我給男同志留一個小問題,請你捫腰自問:「男人看腰,是看什麼?」

    「男人看腰」,其實不是看我們的腰粗不粗,也不是看其腰帶威風不威風。當企業家的人繫著高檔腰帶還說得過去,我是一個大學生,我花爹媽的錢,我繫著一條登喜路或都彭的腰帶,它值兩千多塊錢,別人肯定認為不合適吧?不是看你襯衫下擺有沒有掖到褲腰裡去,也不是看你彎腰時會不會露出一截秋褲!看什麼呢?看下面這樣一個細節:重要的場合,有地位、有身份的男人,比較講遊戲規則的男人,腰帶上面掛不掛別的東西?常規是:有地位、有身份的男人腰上是不掛任何東西的!有的老兄往我們對面一站,我們就會發現他有點問題,他腰上別著手機一隻,呼機一把,打火機一枚,瑞士軍刀一柄,另外還有一把鑰匙。說句不好聽的話,他就是像是全副武裝的遠征軍,或東奔西走的游商,很不正規。

    綜上而言,禮儀的操作實際上就是七個字:有所不為,有所為。什麼叫有所不為?有所不為的意思,就是在重要場合、在待人接物時,有些事情不能去做。它規範了我們不能出什麼洋相,不能犯什麼錯誤。

    比如,招待客人喝飲料,若是訓練有素的公關人員、接待人員,你就會知道,絕對不能亂問問題。我經常遇到有人亂問,好心好意地亂問。

    那天,我到一個單位去了,負責人沒趕回來,女秘書剛趕回來。那位女秘書大概是大學生剛參加工作,經驗少。她氣喘吁吁地跑來了,說:「金教授,我們頭還在後面呢,我先回來了。頭交代了,讓我伺候好你,要什麼就給什麼。」

    我說:「你誇張了,你這不是犧牲自己嗎?你不能這麼說。你也別跟我說別的,咱們搞一點喝的吧。」因為我們當時在一個酒店大堂裡呢,兩人傻站著,不合適。

    接下來,她又很實在地問我:「金教授,喝點什麼呀?」

    有經驗的人是不會問這種問題的。喝點什麼?吃點什麼?你想去什麼地方玩?這叫開放式問題。那樣去問問題,你就會給客人無限大的選擇空間!

    如果你是當爸爸的,你寵你家孩子,你問他:「孩子,今兒禮拜六,到哪兒玩?」美國迪斯尼!你飛得過去嗎?當時那位女孩如此問我,我就開玩笑地答道:「不客氣了,來一杯路易十三吧。」

    她當時眼都直了:「你還真要?」

    我問:「為什麼不可以?」

    她說:「那酒一瓶一萬多。我沒帶那麼多錢,我的口袋裡一共只有三千多。」

    我說:「我告訴你吧,有經驗的人,此時一定要使用封閉式問題。」

    什麼叫封閉式問題?就是給出所有選擇,讓對方從中挑選。比如,你招待金教授喝飲料時,你要這麼問:「金教授喝茶,還是喝礦泉水?」等於告訴老金:不喝茶,就只能喝礦泉水,不要想路易十三了。因此,「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操作性是很強的。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都是大有講究的。

    比如,穿西裝時,最不能出的洋相,就是袖子上的商標沒有拆了。當然我們現在一般城市裡的同志絕大部分都不至於出現這個問題了。剛開始流行西裝的時候,有的同志的確不行。西裝左邊袖子上那個商標,按照遊戲規則,購買它時一交錢或一刷卡的話,服務生就該給你拆了。現在有的高檔西裝乾脆就沒有它了。一開始,有的同志不知道,認為袖子上有一個商標是名牌的標誌。經常有人走路時有意做曲臂挺進狀,他是想要露一手,其實真的不太好看啊。

    有時候,還有一個有所為的要求。其含義是: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應該怎麼去做。怎麼把這個事給弄好點,怎麼樣展示自己的良好教養和訓練有素。比如,你用手跟別人做指示,手最好不要指著別人身體——你、你、你,此舉有教訓之嫌,有指責之意。萬不得已要指的話,手指要並著,掌心向上翻起來比較好看。若是手指指向別人的鼻子,或是向上勾動,則猶如要跟別人決鬥。因此,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是有講究的。

    如上所言,具體操作禮儀主要有兩個要點:

    第一,有所不為。它規定不能幹什麼。不能說的話、不能做的事、不能犯的錯誤,千萬別出現。

    第二,有所為。它規定應當幹什麼。怎樣去把它做好一點?像我剛才所講的穿西裝的三色原則——三一定律,都是有所為。

    在即將結束本講之前,我還要強調一下學習禮儀、運用禮儀時,需要注重的三個基本的理念。

    第一,尊重為本。「禮者,敬人也。」禮儀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尊重。尊重上級是一種天職,尊重同事是一種本分,尊重下級是一種美德,尊重客人是一種常識,尊重對手是一種風度,尊重所有人則是一種教養!我們必須強調:運用禮儀、掌握禮儀、學習禮儀時,最最重要的就是尊重。當然,我們所強調的尊重,不僅是針對外人的,同時它也包括自尊,並且包括對國家、對社會的尊重。

    第二,善於表達。和外人打交道時,你一定要恰到好處地把你的尊重和友善表達出來。你不去表達,像我們剛才講的打電話時你不注意,穿衣服時你不注意,和別人說話時你不注意,你很可能就會自找麻煩,惹火燒身,影響到有效溝通。你對別人的尊重和自尊,往往可能會被別人誤會。所以,一定要善於表達自己的律己與敬人之意。

    第三,形式規範。運用禮儀之時,你不能亂來。講不講規範,是你的個人素質問題;懂不懂得規範,則是你的自身修養與閱歷問題。

    以上,就是我對交際禮儀所做的一個宏觀概述。希望大家通過自己的學習和觀察,通過自己的修養與努力,不斷地增加自己在禮儀方面的知識,提升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品位,進而增進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