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養生 第16章 找對病因贏健康 (4)
    2.一旦患有本病,原則上一期高血壓病應重在防而兼顧治,以防發展;二期、三期合併有心、腦、腎器質性損害者則在中西醫治療的基礎上,注重於防,以阻止病情惡化。

    3.患病後應加強攝生調養,尤其要保持心情舒暢,不必恐懼、焦慮和緊張。只要情志暢達,氣血陰陽協調,自有益於本病的康復。

    4.注意勞逸結合,慎防勞心、勞力和房事太過。緊張的腦力勞動者尤需注意休息、娛樂;否則,長期精神緊張會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小動脈收縮,從而使血壓增高。房事太過亦是如此。

    5.經常散步或戶外活動,以及郊遊覽勝,可促使氣血陰陽平和,降低並穩定血壓。

    ◎糖尿病——21世紀的災難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體力勞動的減少,應激狀態的增多,糖尿病的發病率在逐漸上升,糖尿病及併發症所導致的殘廢率也較高。糖尿病帶給人的危害是巨大的,由於人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而引起的血糖中葡萄糖濃度的升高,進而糖大量從尿中排出,並出現多飲,多食,消瘦,頭暈,乏力等症狀。進一步發展則引起全身各種嚴重的急、慢性併發症,威脅身體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並將糖尿病稱作是21世紀的災難。在發達國家,糖尿病已成為導致人口死亡的第四大疾病之一。我個人認為,高熱量高脂肪飲食的增加,不規律的生活方式,以及體力勞動的減少等都是糖尿病病人增多的原因。

    從中醫理論來說,糖尿病屬於中醫消渴證的範疇,而關於消渴這一病名與病因的理論闡述源於《黃帝內經》。我國唐代關於糖尿病尿甜的記載是世界上最早的。《外台秘要·消渴消中》篇引《古今錄驗》說:「渴而飲水多,小便數,有脂,似麥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隋朝時,著名醫學家巢元方就已經將消渴證分作渴病侯,消渴侯,渴利侯,渴利後損侯……等八種不同類型徵候進行系統論治了。可見當時對於糖尿病所誘發的多種慢性疾病已經有了較為系統的論治方法了。

    ◇為何西醫降糖只能治標

    糖尿病患者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為什麼糖尿病人血糖會反覆不定?為什麼血糖會居高不下?」其實這些都與糖尿病人服藥有直接的關係。

    「中醫治本,西醫治標」。前面提到過,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為陽陰水火並蓄之地,為人體各臟器提供「陽光雨露」。所以中醫治療糖尿病是以「腎」論治,立足本源,重在調節臟腑,能夠真正扶正真元,恢復胰島功能。隨著臟器關係的協調和功能的恢復,藥物可逐漸減量。

    而西醫一開始往往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卻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病源」問題,藥量需不斷加大才能控制血糖,最終導致藥物失控,居高不下。這種只能採取長期維持控制以求緩解血糖的片面手段,使得患者陷入了終身服藥而得不到真正治療的無奈境地,不僅在使用外源性胰島素大量增加後,引起體內胰島素總量過大,而產生高胰島素血症,繼而引起高血壓,同時還得關注過量或久病飲食減少等因素造成的低血糖。

    西醫中的降糖藥,雖然使大部分患者的血糖得以快速控制,但患者長期服用單一降糖藥物失效後,血糖的反彈,或更換新藥時因交叉反應所導致的血糖異常,以及使用其他非降糖化學藥物的毒副作用,均可導致患者血糖再度升高,或起伏不定。隨著這種現象的不斷增多,異常的血液黏稠,血流淤阻,加之細胞缺氧缺水而使細胞活力下降之病態,不僅復增血糖繼續升高,同時可誘發各種慢性併發症。

    ◇飲食調理

    在機體組織細胞長期缺血、缺氧、缺水的狀態下,人體細胞活力下降,從而使細胞功能降低或喪失,具體表現在外圍組織細胞上則會發生表層胰島素受體敏感性下降數量減少、細胞膜芥功能出現障礙等,而細胞內的葡萄糖轉運因子活力也會隨之出現下降趨勢,致使血液中的糖分不能被人體細胞正常吸收,最終導致高血糖的產生。

    因此,糖尿病人的日常飲食尤為重要,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糖尿病人應避免吃甜食及部分水果。因為甜食和含糖量高的水果含有大量的糖類物質,其中葡萄糖、蔗糖易被人體吸收,且消化吸收得較快,食用後將使血糖快速升高;同時也少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白薯、土豆、藕等;最好也不要飲酒。

    糖尿病人可以多吃高纖維食物,促進機體的糖代謝。如玉米、小麥、白菜、韭菜、豆類製品。

    還有含糖低的蔬菜。如韭菜、西葫蘆、冬瓜、南瓜、青菜、青椒、茄子。西紅柿含糖量低,既可做蔬菜又可做水果可以多吃。

    多吃含鈣的食物。缺鈣能促使糖尿病人的病情加重。如蝦皮、海帶、排骨、芝麻醬、黃豆、牛奶等。

    富含硒的食物。硒有與胰島素相同的調節糖代謝的生理活性。如魚、香菇、芝麻、大蒜、芥菜等,它們能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狀。

    以及富含維生素B和維生素C的食物。補足這兩種元素,有利於減緩糖尿病併發症的進程,對減輕糖尿病視網膜的病變、腎病有利。如魚、奶、白菜、豆類以及甘藍、鮮棗等。

    此外,苦瓜、洋蔥、黃鱔等對病人多飲、多食、多尿症狀有明顯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調節血糖濃度的功能,適宜多吃。

    ◎治肝需養肝

    中醫所說的肝,不僅是一個解剖概念,更重要的是一個功能活動系統。中醫的臟腑學說認為肝居脅下,膽附其中。肝臟的功能很廣泛,肝主疏洩、藏血、主筋、開竅於目,其華在瓜,其性剛強,喜舒達而惡抑鬱。人身血液之貯藏與調節,筋骨關節之屈伸,脾胃之氣的升降出入,精神情志之調暢,目之視物明暗等,無不與肝之生理功能密切相關。中醫所說的肝病是指肝(包括膽)的生理功能及肝膽經絡病理變化所表現出的一切病症的總稱。而纏綿不休、久治難愈者則屬於慢性肝病。

    上個星期,一位中年婦女哭哭啼啼地來到我的辦公室,請求我想想辦法,救救她病入膏肓的丈夫。

    原來,這位婦女的丈夫早在10年前就檢查出患有肝病。但是在這幾年裡,由於夫妻倆都下崗,經濟能力有限,一直都沒再去醫院複查,還和主治醫生失去了聯繫。就在前一段時間,她的丈夫經常感到肝臟部位隱隱作痛,肚子也有些發脹,他便認定自己可能時日無多了,於是整天悶悶不樂、唉聲歎氣。妻子看到如此消極、心事重重的丈夫非常心疼,便苦口婆心地勸丈夫早早到醫院去檢查檢查。可丈夫就是吃了秤砣——鐵了心,死活不去醫院,說去了也是白去,拿錢打水漂。心急如焚的妻子忽然想到了我,決定先到我這來問問情況。

    當我大致瞭解她丈夫的情況後,告訴她,她丈夫的情況並不是很嚴重,根本沒到有生命危險的地步。而且肝病也不是什麼不治之症,絕大多數是能夠控制和逆轉的,只要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肝病完全有可能被扼制。聽了我的話,這位婦女心裡有了底,終於說服丈夫前來治病了。

    其實慢性肝病病程遷延,很多患者因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出現憂鬱、沮喪、焦慮、緊張等心理障礙。像上面的這個丈夫就是一很典型的例子。患病以來,他一直生活得很壓抑,不肯住院治療,下崗後他更是加重了自己的失落感,還產生了肝病病人進了醫院就出不來的錯誤觀念。對疾病過度恐懼,加上沒有定期複查及正規治療,從而導致了他的肝病出現了反覆。

    傳統肝病治法的確立源於《內經》,對於肝病的治療,《內經》提出三個原則,即「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辛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這就明確地提出了甘緩、辛散、酸收三大治法,成為後世治肝的理論基礎。這三大治法所針對的實際上已經包容了肝體和肝用兩大方面的病變。因肝血宜藏,宜潤養,肝氣宜疏暢,宜條達,若肝體受到損害,即用酸收甘緩的方法,使肝體慢慢得到恢復,若肝臟的氣化功能受到抑鬱,則可用辛散的方法,以宣發疏暢。

    《難經》上說:「損其肝者,緩其中」。《金匱要略》中也說:「肝之病,補用酸,助於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這除繼承《內經》的治療原則外,又增添了苦味,將這些原則聯繫起來,可以歸納為四個原則:1.補肝用酸味;2.緩肝用甘味;3.疏肝用辛味;4.清肝用苦味,以藥的四氣五味加以配伍,即產生不同的作用,即酸甘化陰,辛甘化陽,苦寒瀉火,甘寒生津等,實踐證明,這是非常符合臨床實際的。

    「心病還須心藥醫」,在治療過程中,肝病患者要有樂觀向上的精神,主動地去適應治療的需要,按照醫生的要求調節自己的生活起居。患者還要多和醫生、病友交流,適當參加文體活動。這些心態調節措施,有時比藥物治療更要緊。

    由於肝病患者家屬對患者的「過分關心」,也是造成肝病患者「很受傷」的原因之一。拿前面的那個丈夫來說,雖然妻子十分關心他的病情,日常不知照顧得有多好,但生活上一些過分細緻的「關心」,如分床睡覺、日常生活不敢接觸等等,讓其丈夫備感壓力。

    其實,肝病(這裡指的是乙肝)主要通過母嬰垂直傳播和血液傳播。一般的生活接觸,如交談、握手、跳舞、一起上課、辦公,甚至一起進餐等,傳染乙肝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要知道,完全做到與乙肝病人或攜帶者劃清界線是不可能,也是不切合實際的。就拿乙肝病毒攜帶者為例,人數將近佔我國人口的10.9%,也就是說10個人中就有1個人攜帶有乙肝病毒。可以說,不管是進商場、上書店,還是逛公園、坐汽車,隨時隨地,你都有可能接觸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攜帶者。作為乙肝患者的家屬,更是每天要和乙肝患者接觸。所以,根本沒必要將乙肝病人拒於千里之外。當然,做好自身防護,避免被感染還是很重要的。家屬只要做到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是餐具、漱洗用具)專人專用,注意保護破損的皮膚黏膜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等,就能夠與乙肝病毒「劃清界線」。

    幾十年的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一個基本規律,那就是:身心健康者,得病易康復。這也許就可稱為肝病康復的秘訣。

    得病是不幸的事,但急是急不好的。相反,情緒上的波動常能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的作用,不利於肝病恢復。我們認為,肝病患者應該從思想上正確對待,情緒上保持樂觀,精神上力排消極因素,動員發揮自身的力量與醫護人員一起與疾病作鬥爭。何況病毒性肝炎多屬自限性傳染病,病情的波動與自身免疫的不平衡很有關係。只有培養自己堅強的性格,鍛煉自己克敵制勝的意志,才有可能在治療的基礎上縮短病程,達到康復的目的。

    臨床經驗告訴我們:對待大部分肝病,三分治病七分養。在急性期或重症時需更多依靠醫護人員外,到恢復階段和慢性病程時,主要就靠自我療養。療養指的是生活起居、運動情況、飲食營養和精神調理。在精神調理上只有身心健康者,肝病才容易康復。

    ◎眼皮跳,究竟是福還是禍

    民間有一種傳言,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暫且不說這是迷信還是科學,我先說說發生在我一個外甥身上的可笑、又讓人後怕的事。

    一天,他興高采烈地來找我,說他這一陣子左眼皮一直在跳,他想自己一定是要發財了,於是拿出一筆錢狂買彩票。還說等中了頭獎,要分給我一些錢。過了半個月,他卻像霜打的茄子一樣,垂頭喪氣地告訴我,他一毛錢也沒中。我自然不關心他是否中了獎,而我擔心的事情還真的發生了,他的眼皮跳已經發展成了左側面部痙攣,我嚴肅地告訴他,如果再不接受治療他的左眼會輕度萎縮,嘴巴也會向左邊歪。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