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養生 第14章 找對病因贏健康 (2)
    由於神經衰弱的主要特點是大腦高級神經中樞和植物神經的功能失調,所以患者不僅有頭痛、頭昏、失眠及記憶力減退等大腦功能紊亂的症狀,而且還可出現循環、消化、內分泌、代謝及生殖系統等功能失調的症狀。患者自覺症狀繁多,精神負擔極重,不少人服了許多滋補藥物,仍得不到理想的療效,因而擔心得了什麼大病沒有被查出來,思想苦惱,到處檢查求治,浪費了許多藥物、時間和金錢。

    患者如果患有神經衰弱,不僅嚴重地影響學習、工作和前途,也給家庭增加了負擔,甚至影響家庭的和睦。而對疾病、個人前途的憂慮和家庭的不和,又構成新的社會心理因素,反過來使疾病進一步加重,形成病理的惡性循環,影響疾病的預後。

    因此,神經衰弱這個病雖不危及患者的生命,不影響壽命,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

    神經衰弱患者可以採取下列多種自我鍛煉法配合治療。

    自我按摩法:如有頭痛者,可以擦顏面,摩太陽穴;如有頭暈者,可以加用「鳴天鼓」手法;如果有失眠、心悸者,可用擦湧泉法,臨睡前做。具體操作法如下:

    鳴天鼓:兩手心掩耳,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後讓食指滑下,彈擊腦後(風池穴附近)20-30次,可聽到擊鼓樣的聲音,這對減輕頭昏頭痛有一定的作用。根據中醫理論,風池穴屬足少陽膽經,針灸這個穴位能治頭痛、目眩、項強等疾患,用食指彈擊風池穴實際上就是用「點叩」的手法對這個穴位進行按摩,因此有助於減輕上述症狀,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擦湧泉:兩手握熱後,用右手中間三指擦左足心,至足心發熱為止,然後依法用左手擦右足心。一般以擦四次為佳。按中醫理論,湧泉穴位於足心,為足少陰腎經的起點,按摩這穴位,能引導虛火下降,有助於治失眠、心悸。

    散步和旅行:根據實驗研究,神經衰弱患者作較長距離的散步(例如2-3公里),有助於調整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減輕血管活動失調的症狀(如頭痛、兩太陽穴跳痛等)。日常生活也有這樣的經驗,散步後精神較振作,心情較舒暢。

    體力較好者尚可參加短距離的拉練行軍或旅行參觀,可以受到思想教育,並轉移注意力,改善情緒,鍛煉體力。

    冷水浴:冷水的刺激有助於強壯神經系統,增強體質。因此,神經衰弱患者適宜於洗冷水浴;在早晨起床後進行。早期先用溫水擦身,經過一段時間鍛煉,習慣以後改用冷水擦身,最後用冷水沖洗或淋浴,每次30秒到1分鐘左右;從夏天起可以參加游泳,如能堅持到秋冬,效果更大。

    其他運動:情緒較差、精神萎靡不振的患者適宜於進行提高情緒的遊戲或運動,如乒乓球、籃球、划船、跳繩、踢鍵子等,也宜於在戶外做輕量勞動。

    但是,神經衰弱患者進行醫療體育鍛煉時要注意下列幾個問題:

    1.醫療體育鍛煉只是神經衰弱綜合治療的一個組成部分,除進行醫療體育鍛煉外,還應注意去除病因,合理安排一天的生活制度,勞逸結合,特別是要培養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2.鍛煉的量要適當。體力衰弱者只適宜於做氣功和自我按摩;體力中等者每天可運動30分鐘至1小時(氣功時間除外);體力較好的每天可運動1-2個小時;可在上、下午時間進行。運動後如果出現大汗、興奮激動或失眠,則表明運動量過大,應當減量。

    3.神經衰弱患者應當抱有主動向疾病作鬥爭的精神,建立起對醫療體育鍛煉的信心,不要迷信「補藥」。應該克服過分好靜、不愛運動的傾向,也不應顧慮運動會消耗體力和元氣而不敢運動。事實上,適當進行鍛煉,非但不會損耗元氣,相反可以增強體質,強壯神經系統。

    ◎老年人為何說話顛三倒四

    生活中,我總能聽到一些年輕人抱怨,說他們上了年紀的父母在說話時總是顛三倒四,聽不懂話,又答非所問,似乎是「老糊塗了」。殊不知,當你身邊的老人出現這種情況時,你一定要提高警惕,因為這很可能是疾病的早期表現。

    人到中年,會或多或少地出現記憶力減退、語言表達能力下降,但如果在此基礎上,你還伴有邏輯判斷能力等認知功能下降,脾氣暴躁、精神抑鬱、緊張感等行為異常的症狀,甚至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而需要他人照料。那麼這預示著你有可能患有老年癡呆症。

    我們知道,老年癡呆症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就是語言出現障礙。而要做到伶牙俐齒,則需要大腦和相應的神經肌肉緊密配合、相互協調。因此,語言障礙是大腦高級功能受損的敏感指標。而許多腦部疾病如腦卒中、老年性癡呆等,早期都會影響患者的語言能力。

    在中醫古代文獻中,並不存在「老年性癡呆」這一病名。而老年癡呆症屬於中醫學的「呆病」、「健忘」、「虛勞」、「善忘」等範疇,且多以中醫的「虛證」表現出來。中醫學認為其病位在腦,與心肝脾腎功能失調關係密切。基本病機是髓減腦消,神機失用,腦髓空虛,氣血不足致心神失養。多表現為本虛標實,以心肝脾腎虛為本,痰淤內生,氣血逆亂為標。同時,中醫及古代文獻中卻關於心氣不足可出現認知障礙,以及可造成健忘兼見各種神明失司症狀的記載。如唐代《備急千金要方》載遠志湯:「主心氣虛,驚悸喜忘」。大定心湯:「治心氣虛悸,恍惚多忘或惡寐驚魘,志少不足」。小鎮心湯:「治心氣少弱,驚虛振悸,魘夢參錯,繆忘恍惚」。宋代《聖濟總錄》記載,心氣虛衰可產生志淡心忪,驚悸恍惚,語言顛倒,繆忘參錯,夜臥不寧,懶語恐懼,譫語狂顛。宋代《和劑局方·預知子丸》條下載:「心氣不足,志意不安,神情恍惚,語言錯忘,健忘少睡」。以上的記載與老年性癡呆的臨床表現頗為接近,可見心氣不足是老年性癡呆的主要臨床證型之一,也說明在臨床症狀表現上,中醫心主神明的功能與現代認知功能有密切的關聯。

    中醫藥治療則以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或從虛論治,或祛邪為主,或補瀉兼施。從虛論治以補腎填精為主,因腎藏精,生髓通腦,補腎已成為目前治療虛證癡呆的重要一環。祛邪以活血化淤,理氣化痰為主,補瀉兼施則以補腎活血化痰為主。已有多種文獻報道應用辨證組方、單方及中藥提取物對老年癡呆進行治療,並取得較好的療效。另外配合採用體針、穴位注射、食療及太極拳等祖國傳統醫學的方法進行綜合治療,可使老年癡呆的療效更佳。

    ◇防治老年性癡呆「四要訣」

    祖國傳統醫學一貫主張「不治已病治未病」,老年性癡呆除在已病之後積極治療之外,未病之時更應立足於預防。

    正確認識,莫恐懼莫歧視

    在長期的臨床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們痛心地看到人們對老年性癡呆缺乏足夠的瞭解,並由認識不足而產生一定的「恐懼症」,認為這是一種「絕症」,沒有辦法醫治。病人及其家屬也會覺得患了這種病有說不出的自卑,因此對早期檢查診斷存有一定的畏懼或是牴觸。加之一些人對老年癡呆病人存在著各種歧視和漠視,這些都造成了我國目前老年性疾呆病人診斷和治療的延後。

    老年性癡呆可防可治。據調查發現,一般老年癡呆症常常發生在50歲以後,起病隱匿,發展緩慢。但有研究認為,癡呆的病理改變往往在中青年就已存在,只是沒有症狀或者症狀輕微而無法覺察。老年癡呆症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漸加重的健忘開始,如果不注意,通常不容易發現,按照病情的發展,可大致分為「健忘期」、「混亂期」和「極度癡呆期」三個階段,到了「極度癡呆期」,病人進入全面衰退狀態,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飯、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顧,便尿失禁,迷失方向、不識親人、妄想妄覺,這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所以,儘管老年性癡呆症的發病率是隨年齡的增大而增加,而且年紀越大,發病的機會越多,但卻非絕對。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將會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增加知識,早識別早治療

    一般人會認為「人老了,記性差」是正常的,但我們多瞭解一些老年癡呆的知識,早一些區別什麼是良性記憶障礙和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非常必要。目前有研究發現,在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人群中,有40%的人可能最終發展為老年性癡呆。

    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老人特別會出現情節記憶障礙,有些人在重複剛發生的事件時,會遺漏具體細節、把事件發生的順序顛倒了或是把根本沒發生過的事情描述了出來。調查表明,年齡越大認知功能障礙的比例就越高。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使病人的病情得到有效的遏制。臨床研究也發現,早、中期及時的治療可使治療有效率達到70%。

    一些簡單的自我檢測就可以早期發現問題,如讓老人在一分鐘內說出10種水果或常用的家俱、家用電器,或是在一分鐘內交叉說出5種蔬菜和5種水果的名稱,如果難以完成,就應警惕是否有認知功能障礙的可能性,並去醫院請專科醫生作進一步檢查。

    營養、運動、心理調節好

    在認知功能障礙的人中,低學歷占較大比例,所以老年人不要怕多用腦,多用腦勤用腦的人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機會相對較少。

    「生命在於運動」,老年人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兩項合適的運動鍛煉項目,堅持不懈,必有好處。我們發現,堅持運動的老年人,不光患各種慢性病比較少,而且心臟功能比較強,對防止老年性癡呆的發生有一定的益處。

    老人的膳食應豐富多樣,不要怕膽固醇高血脂高而不吃這不吃那,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相應地增加香菇、龍眼、核桃、芝麻、大棗、茯苓等益腦食物,這樣可以保護記憶、延緩大腦的老化。

    老人還應注意心理健康,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興趣愛好,知足常樂,避免不良情緒的侵擾,保持輕鬆愉快的情緒。

    防治疾病,避免藥物損害

    積極防治各種老年病,尤其是心腦血管病等,對預防老年性癡呆有積極的意義。如缺血性腦血管病,多易發生腦梗死;長期患有高血壓、高脂血症或糖尿病、心臟病等病史,並有吸煙、嗜酒、缺乏運動、飲食不當等種種不良生活習慣者,常有多次發作的腦梗死,造成腦部廣泛病變,腦組織萎縮,因而易患血管性和老年性癡呆或同時存在混合性癡呆。此外,免疫功能低下易發生病毒感染。有研究認為,某些病毒感染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退行性改變,可導致老年性癡呆的發生。另外,有人認為免疫功能改變與認知功能的改變有一定關係。

    我們還發現,患缺鐵性貧血的老年女性患者(血紅蛋白低下),使用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在實驗模型上有誘發老年性癡呆的傾向。因心得安主要通過阻斷β受體而發揮其藥理作用,主要表現為減慢心率、抑制心收縮力,減少心輸出量,降低自律性和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壓,勢必也影響到大腦的供血與營養。

    ◎別給頸椎太大壓力

    頸椎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以往多見於中老年人,近年來有年輕化的傾向;過去是會計、教師的職業病,現在則是辦公室裡的多發病。頸椎病的主要症狀是頸部疼痛板滯伴有上肢的疼痛麻木,但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頸椎病還會產生頭痛、頭暈、耳鳴、眼睛發脹、胸悶氣急、四肢無力等症狀。治療頸椎病的方法有很多,推拿、針灸、牽引、理療、局封、藥物等,還有手術,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病人不配合治療,不注意自我保養和功能鍛煉,就會拖延病情,並容易復發。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