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養生 第12章 修身養性促健康 (6)
    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對人友好,樂於助人,是養生重要的一環。《孫真人衛生歌》說得好:「世人欲識衛生道,喜樂有常嗔怒少,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這是修身養性的至理。名醫孫思邈不受名利之誘,獻身醫道,為大眾解除疾苦。凡病家請求出診,他從不瞻前顧後,不考慮自己的吉凶安危,也不懼怕路途遙遠艱險,無論晝夜寒暑、飢渴疲勞,都要「一心赴救」,而且從不問地位高低,貴賤貧富,也不念恩怨親疏,一視同仁。他不僅在工作中不辭勞苦,而且在醫學研究上孜孜不倦,以古稀之年寫下了《千金要方》,直至百歲高齡,仍然思路敏捷,老而不衰,完成了《千金翼方》,至102歲去世。與此相反,缺乏道德修養的人,特別是那些被名利枷鎖困住手腳的人,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往往會未老先衰,自然難登「仁壽之域」。

    ◎十二時辰與養生的微妙聯繫

    中醫醫理講「因天之序」,說的就是我們在養生的過程中,要因循身體這個「天」本身的運動順序進行養生,即東南西北、春夏秋冬;生發、生長、收斂、收藏。如果違背了這個順序,我們的身體就會生病;反之,如果能夠順應這個順序,那麼我們就達到了健康長壽的目的。所以中醫醫學中,將十二地支作為日節律的指稱。日節律就是指人體一晝夜中陰陽消長、盛衰的情況。

    古代人們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相當於一個時辰,而我們現在人是把一天分為24個小時。但無論是哪一種計時方法,依據中醫學理論,我們的五臟六腑以及經絡都與十二時辰密切相關。

    子時,指的是夜裡23點-凌晨1點,這一時刻本是陽氣發動萬物滋生之時。按照中醫氣機升降沉浮理論:人身之氣機,日日俱從子時生發。明代醫學家張介賓曾提出「子後則氣生,午後則氣降」,子時氣血流注於膽經。這也是《內經》中「凡十一藏取決於膽」一說的根本由來,也就是臟腑功能都取決於膽氣能否生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的體會,通常情況下,我們在晚上九、十點鐘時會有睏倦的感覺,但只要熬過了11點就又精神了,這就是膽經生發的緣故,但子時陽氣的生發之力尚小,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子」為「鼠」,這時陽氣雖小如老鼠,但異常活躍。因此,保證夜裡11點前睡覺就是通過睡眠保養這點生機。「子」在月份中又代表十一月,強調的是用冬天的收藏來養生機。

    丑時,指的是凌晨1點-3點,丑時氣血流注於肝經。肝主血,因此,保證這時的睡眠就是在養肝膽、在養血。而血相較於氣則屬於陰,主斂藏,所以,十二生肖中,「丑」為「牛」,就是說此時生發之氣雖然更大些了,但不能只升不降,有約束收斂才可以有更大的作為,這就是我國文化的妙處和深刻,因此「丑」字從「又」(手),而連綴其三指,表示想要做事而寒氣泠冽無法作為。而中醫所說的「肝為將軍之官,謀略出焉」,所表達的也是同樣的意思,將軍不只是英勇善戰,而是要考量再三才能出擊。

    寅時,指的是凌晨3點-清晨5點,寅時氣血流注於肺經。我國古代正月建寅和十二經脈流注起於肺經都是代表開端的意思,那麼是誰的開端呢?是陽氣的開端,也是人的開端。一日之中寅時也是人身體各部開始由靜轉動,各部分對血、氣的需求量都開始增加,這時肺作為「相傅之官」就一定要擔當起均衡天下(身體)的職責,一旦「宣發」、「肅降」失職,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比如身體各部對血、氣的需求量的增加,會加重心臟的負擔,這就是許多心臟病患者死於凌晨3、4點的原因。健康的人這時應該是深睡狀態,即通過深度睡眠來完成生命由靜而動的轉化。可是,身體虛弱的人或老人這時會出現失眠或醒來,這是因為身體各部位對血的需求量增加,相應的腦子得到的血減少了,按照中醫的話法,就是只有「宣發」沒有「肅降」了,生命自然就危險了。

    卯時,指的是清晨5點-7點,卯時氣血流注於大腸經。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寅時肺氣實了卯時應有正常的大便,卯時在天地之象代表天門開,代表二月,萬物因陽氣的生發而冒地而出。

    辰時,指的是上午7點-9點,辰時氣血流注於胃經。這時候人吃早餐就如同冒地而出的小草被三月的斜風細雨潤澤一樣必須和重要,這就好像陽氣的生發要靠陰氣來養,大地需要雷電的鼓蕩和春雨的潤澤。

    巳時,指的是上午9點-11點,巳時氣血流注於脾經。中醫認為脾主運化,這也是吃早餐不會令人發胖的原因,如果人體脾的運化功能好的話,就可以順利地消化和吸收。「巳」在月份應四月,陽氣已出,陰氣已藏,山川萬物一片蔥蘢。

    午時,指的是上午11點-13點,午時氣血流注於心經。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而午時正是陰生,陰氣忤逆陽氣之時,正所謂「陰陽相搏謂之神」,對練功者而言,正是練「子午」功的大好時機,而對我們無力主宰自己氣血的人,只有睡眠最接近所謂的「心腎相交」了,所以子時一定要睡覺,午時一定要小憩,這是最能養精氣神的時機。「午」在月份應五月。

    未時,指下午13點-15點,未時氣血流注於小腸經。《說文》說「未,味也。六月,滋味也。」而事物的滋味就是精華,中醫小腸的功能就在於吸收精華。

    申時,指下午15點-17點,申時氣血流注於膀胱經。膀胱經為足太陽之脈,上額頭而至巔頂,氣虛、氣實都容易引起頭痛或兩目外鼓等症,健康的人這時則是學習和讀書的好時光,所以古人主張「朝而受業,夕而習復」。這時由於氣血容易上輸於腦部,學習效率就會很高。又,太陽主管氣化,這時應該多喝水和吃些水果,對養生很好。「申」在月份應七月。

    酉時,指下午17點-19點,酉時氣血流注於腎經。「酉」是成就的意思,在月份應八月。如果說清晨5點-7點的卯時代表一天或一年的開門,那麼晚上17點-19點的酉時則代表一天或一年的關門。自然天地與人體這個小天地從這一時刻起開始進入秋冬的收斂收藏時機,此時身體所表現出來的病變都是腎的收藏功能出現了問題,而酉時發低熱則是腎氣大傷,尤其是青春期或新婚後的男子要注意這一點。

    戌時,指晚上19點-21點,戌時氣血流注於心包經。中醫認為這時人體的陽氣應該進入了陰的界面,這時陰氣正盛,陽氣將盡,而心包經之「膻中」又主喜樂,通常人們會在這時進行晚間的娛樂活動。

    亥時,指晚上21點-23點,亥時氣血流注於三焦經。三焦在中醫裡是個不容易說清楚的概念,「焦」字的意思是用小火烤小鳥,因此,三焦無論是指人體上中下,還是裡中外,都是指生命處於一團融融溫暖氣息中,中國人形容它為「氤氳」,中醫把這氤氳交融的狀態歸屬於少陽,這個時刻人們應該安眠,讓整個身體都得到休息和休整,並從這種徹底的休整中孕育新的生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