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訓Ⅱ:贏在起點的哲理 第6章 讓心靈自由飛翔 (1)
    相信自己

    一個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這兩個條件。

    ——蘇格拉底

    貝內特最近接到一個國外打來的電話,從聲音聽來不像是他認識的人。這是一個年輕人,說英語,但是帶著一點畏怯,甚至於有點歉意的態度。「我真的碰到了一件我沒有辦法處理的事,我就知道我不能,事實上,這確實超出了我的能力,我不能……」他的聲音因絕望而低沉下去。

    「你認為你是一個正常人嗎?」貝內特插話道。

    「你是說我心智正常嗎?哦,倒沒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不過我不是瘋狂古怪的人。」

    「很好。你生病了嗎?還是身體有什麼不舒服?」

    「哦,沒有。我很年輕,非常健康。」

    「太好了,你受過什麼教育?」

    「我大學畢業,而且成績很好。」

    「好,年輕人,我們來看看現在的情況。你是一個心智和身體都很正常的人,並受過良好的教育。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你花很多錢打這個橫越大西洋的電話給我,用微弱而帶有恐懼的聲音,告訴我你面臨著一種你確信你不能夠處理的情況?」

    「哦,你知道的,想到有那麼多困難,我突然覺得不知所措,絕對的不知所措。我想我是完全失敗了。然後我碰巧在書架上看到你的一本書,我拿了下來,看了一會兒,最後我計算在紐約正好是中午時間,我就打電話給你了。5分鐘之內你就和我在電話上談起來。這是不是很有意思?」

    「這樣看來,」貝內特回答說,「這一切顯示你有相當大的進取精神和充滿活力的行為。我也注意到你有不平常的做大事的潛能。你沒有對自己說:『我該打這個電話嗎?或許找不到他。如果我打通了,我該怎麼對他說呢?或許他會認為我不對勁,神經錯亂或什麼的。』沒有!你沒有這些消極的、懷疑自己的想法,你心裡決定了一個行動方案,你就立刻前進,照著去做。」

    後來他來信說事情已經有了進展,至少他表現出新的態度。他在信上說:「我的信心又重新恢復過來。我要保持你所說的想法,我相信我能發揮出處理一切事情的能力。」

    當然會發揮出來。任何人只要真正學會相信自己,他就能夠處理他的困難,這樣他就具備了成功的第一個秘訣。

    我是拿破侖

    深窺自己的心,而後發覺一切的奇跡在你自己。

    ——培根

    有一個法國人,42歲了仍一事無成,他也認為自己簡直倒霉透了:離婚、破產、失業……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存價值和人生的意義。他對自己非常不滿,於是變得古怪、易怒,同時又十分脆弱。有一天,一個吉普賽人在巴黎街頭算命,他隨意一試。

    吉普賽人看過他的手相之後,說:

    「您是一個偉人,您很了不起!」

    「什麼?」他大吃一驚,「我是個偉人,你不是在開玩笑吧?!」

    吉普賽人平靜地說:

    「您知道您是誰嗎?」

    「我是誰?」他暗想,「是個倒霉鬼,是個窮光蛋,我是個被生活拋棄的人!」

    但他仍然故作鎮靜地問:

    「我是誰呢?」

    「您是偉人」,吉普賽人說,「您知道嗎,您是拿破侖轉世!您身體流的血、您的勇氣和智慧,都是拿破侖的啊!先生,難道您真的沒有發覺,您的面貌也很像拿破侖嗎?」

    「不會吧……」他遲疑地說,「我離婚了……我破產了……我失業了……我幾乎無家可歸……」

    「嗨,那是您的過去」,吉普賽人只好說,「您的未來可不得了!如果您不相信,就不用付錢了。不過,5年後,您將是法國最成功的人啊!因為您就是拿破侖的化身!」

    這個法國人裝作極不相信的樣子離開了,但心裡卻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偉大感覺。他對拿破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家後,就想方設法找與拿破侖有關的書籍著述來學習。漸漸地,他發現周圍的環境開始改變了,朋友、家人、同事、老闆,都換了另一種眼光、另一種表情對他。事情開始順利起來。

    後來他才領悟到,其實一切都沒有變,是他自己變了:他的膽魄、思維模式都在模仿拿破侖,就連走路說話都像。

    13年以後,也就是在他55歲的時候,他成了億萬富翁,法國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

    「333」的故事

    自信是英雄的本質。

    ——愛默生

    一個星期五的晚上,龍捲風橫掃了多倫多北面的一個叫巴裡的城市。這場災難造成許多人死亡,數百萬美元的財產被毀。

    當天晚上,泰姆卜萊頓正好經過這條公路。他是一個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擁有許多電台的泰利米迪亞通信技術公司的副總裁。他認為必須利用電台為這些遭受苦難的人提供幫助。

    隨後,泰姆卜萊頓把泰利米迪亞的所有行政人員都召進了他的辦公室。在一張活動掛圖的頂部,他寫了3個「3」。他對那些行政人員說:「從現在開始,你們願意在3天之內用3個小時,為巴裡的人們籌集300萬美元嗎?」房間裡頓時鴉雀無聲。

    終於,有一個人說:「泰姆卜萊頓,你病了?我們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泰姆卜萊頓說:「等一下。我沒有問你們是否能夠做到,或者是否應該,而是問你們是否願意?」

    他們都說:「我們當然願意。」

    聽了這個回答,他就在那3個「3」的下面畫了一個大大的T。他在T的一邊寫下:「我們為什麼做不到?」然後又在T的另一邊寫下:「我們如何去做到?」

    「我要在『我們為什麼做不到』這一邊畫上一個『X』。我們不用浪費時間去考慮我們為什麼做不到,那沒有任何價值。我們要在T的這一邊把我們『如何去做到』這件事的每一種方法都寫下來。除非我們想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否則我們就不離開這個房間。」

    房間裡又沉寂下來。

    終於有人說:「我們可以在加拿大全境用無線電播放一個專題節目。」

    泰姆卜萊頓說:「這是一個好主意。」然後就把它寫了下來。他還沒有寫完,就有人說:「我們不可能在加拿大全境播放一個專題節目,因為我們的電台頻率沒有覆蓋整個加拿大。」「他說得非常對,這確實是一個客觀存在的障礙。他們只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擁有電台。」

    泰姆卜萊頓回答道:「那是『我們如何去做到』的一個主意。我們先暫時把它放在這裡。不過,因為各個電台之間通常並不能夠協調一致,甚至互相攻擊,所以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突然,有一個人說:「我們可以讓加拿大廣播公司裡最有名氣的人物柯克和羅賓遜來主持這個專題節目。」這真是一個具有創造力的建議。

    3天後,他們就成功聯絡了多家電台,並策劃了一個多家電台聯合廣播行動。在全加拿大,共有50家電台同意參與這個專題節目的聯合廣播,而且,果然是柯克和羅賓遜主持了這個節目。他們在3個工作日內的3個小時裡成功地籌集到了300萬美元!

    積極的無限力量

    正確的信念導致正確的行動,正確的行動導致成功,生活就是這麼簡單。

    ——奧裡森·馬登

    拿破侖·希爾的小兒子在出生時,沒有雙耳,也就是說,這個小孩子,終生將無法聽到聲音,因而也無法學習說話。而在70年前的美國社會,這樣的小孩長大後,唯一的出路,就是成為乞丐,在路邊仰賴別人的施捨生活。

    拿破侖·希爾的太太為這個孩子,終日淚流不停。但鑽研成功學的拿破侖·希爾卻不願放棄,從嬰兒在襁褓中開始,拿破侖·希爾夜以繼日地在兒子的雙耳位置(因為他沒有耳朵)不斷地激勵他,告訴這個孩子,他是最棒的、是宇宙當中獨一無二的,也不管這個孩子是否能夠聽得見,拿破侖·希爾不斷地對這孩子輸入正面積極的信念與訊息。

    到了孩子3歲時,有一次,拿破侖·希爾無意間發現,孩子喜歡用牙齒輕輕咬著留聲機的邊緣,同時臉上露出極為陶醉投入的表情。拿破侖·希爾終於獲得證據,這孩子可以借由耳骨傳遞聲音的方式,來聽到外界的聲音。也就是說,拿破侖·希爾不斷在他耳骨旁輸入的那些正面的訊息,能夠有效地讓他聽到。

    從此以後,拿破侖·希爾要求全家人,不要再將這個孩子當做殘障者看待,而用一切對待正常人的態度來與他相處。連這個孩子上小學時,拿破侖·希爾也獨排眾議,不讓他進入特殊教育班級,堅持讓他與一般的小朋友共同學習。

    雖然拿破侖·希爾的一意孤行,的確造成這個孩子在學習上的極大困難。但拿破侖·希爾用他的耐心克服了孩子學習上的障礙,他每天用加倍的時間,來幫助孩子複習功課,終於使得孩子順利地升上大學。

    在大學中的歲月,是孩子一生中的最大轉折點。由於一次試戴新型助聽器的經驗,這個孩子第一次聽到清楚的聲音。再加上父親拿破侖·希爾從小到大不斷地鼓勵,這個孩子勇敢地去找生產助聽器的廠商,要求合作及改良助聽器的品質,並成為那家助聽器廠商的代理人,從而幫助無數失聰的人們得以重新獲得聆聽的能力。

    跳蚤的高度

    沒有人事先瞭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試過以後才知道。

    ——歌德

    在昆蟲中,跳蚤可能是最善跳的了,它可以跳到自己身高的幾萬倍的高度。

    為什麼會這樣呢?帶著這個問題,一個大學教授開始了他的研究。可是他研究了一整天,都沒有找到答案。

    第一天下班的時候,教授用一個高一米的玻璃罩罩著這只跳蚤以防它逃跑。就在那天晚上,跳蚤為了能跳出玻璃罩,就跳啊跳啊,可是無論它怎樣努力,無論他怎麼跳,都在跳到一米高的時候,就被玻璃罩擋了下來。

    第二天,教授上班取下玻璃罩,驚奇地發現,這只跳蚤只能跳一米高了。於是他來了興趣。

    第二天下班時,教授用了一個50厘米的玻璃罩罩著跳蚤,第三天,教授發現跳蚤只能跳50厘米的高度;晚上,教授又用20厘米的玻璃罩罩著跳蚤,第四天,跳蚤跳的高度又降為20厘米。到了第四天下班時,教授乾脆用一塊玻璃板壓著跳蚤,只讓跳蚤能在玻璃板下面爬行。果然,到了第五天,跳蚤再也不能跳了,只能在桌面上爬行。

    可就在這個時候,教授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酒精燈,酒精灑在了桌上,火也慢慢地向跳蚤爬的地方蔓延。奇跡出現了,就在火快要燒著跳蚤的一瞬間,跳蚤又猛地一跳,跳到了他最開始的超過他身體幾萬倍的高度。

    將嘲諷化為動力

    信念,你拿它沒辦法,但是沒有它你什麼也做不成。

    ——撒姆爾·巴特勒

    提起維克多·格林尼亞教授,人們自然就會聯想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格氏試劑。無論哪一本有機化學課本和化學書籍裡,都有關於格林尼亞的名字和格氏試劑的論述。但是,你可知道這位偉大的發明者曾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

    1897年5月6日,維克多·格林尼亞出生在法國瑟兒堡的一個有名望的資本家家庭,他的父親經營一家船舶製造廠,有著萬貫資財。在格林尼亞青少年時代,由於家境的優裕,加上父母的溺愛和嬌生慣養,使得他在瑟兒堡整天遊蕩,盛氣凌人。他沒有理想,沒有志氣,根本不把學業放在心上,整天夢想著能當上一位王公貴人。

    然而,在一次午宴上,一位剛從巴黎來瑟兒堡的波多麗女伯爵竟然不客氣地對他說:「請站遠一點!我最討厭被你這樣的花花公子擋住視線!」這句話如同針扎一般刺痛了他的心,要知道由於他長相英俊,瑟兒堡年輕美貌的姑娘,都願意和他談情說愛。一開始他為這句話而自卑、瘋狂、偏執,不久他就醒悟了,開始悔恨過去,產生了羞愧和苦澀之感。從此他發奮學習,發誓要追回過去浪費掉的時間,而每當靈魂和肉體麻木的時候,他就用這句話來刺痛自己。後來,他離開了家庭,並留下一封信,上面寫道:「請不要探詢我的下落,容我刻苦努力地學習,我相信自己將來會創造出一些成就來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