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訓Ⅳ:脫穎而出的哲學 第9章 開往成功的地鐵 (3)
    在殘酷的事實面前,玫琳凱不禁失聲痛哭,哭過之後,她反覆地問自己:「玫琳凱,你究竟錯在哪裡?」

    經過認真地分析,她終於悟出了一點:在展銷會上,她的公司從來沒有主動請別人來訂貨,也沒有向外發訂單,而是希望女人們自己上門來買東西……難怪展銷會的結果讓人大失所望。

    玫琳凱擦乾了眼淚,從第一次失敗中站了起來,她在抓生產管理的同時,加強了銷售隊伍的建設……

    經過20年的苦心經營,玫琳凱化妝品公司由最初創建時的9名僱員發展到現在的5000人;這個家庭公司也發展成了一個國際性的公司,擁有一支20萬人的推銷隊伍,年銷售額超過3億美元。

    玫琳凱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已經步入晚年的玫琳凱能創造出如此的奇跡,並不是上天的憐憫,而是她面對挫折時,永不服輸的精神。

    昂首走出失敗的陰霾

    儘管失敗和挫折等待著人們,一次次地奪走青春的容顏,但卻給人生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嚴,這是任何順利的成功都不能做到的。

    ——梭羅

    巴西足球隊為國家捧回了第一個世界盃。當隊員們乘坐的專機剛進入國境時,就迎來了熱烈壯觀的歡迎儀式,16架噴氣式戰鬥機立即為之護航,聚集在機場上的歡迎者達3萬人,從機場到首都廣場不到20公里的道路上,聚集歡迎隊員的群眾超過了100萬人。裡奧市長只是晚出發了一會兒,竟然無法驅車到達機場,他只得從官邸乘直升機前往。大多數球員都乘坐豪華汽車前往總統府,主力隊員如貝利等人,則被歡迎的人們用手臂舉著,向前傳遞。4個多小時的路程貝利和他的隊員幾乎腳不沾地,一直被送到總統府。

    面對這激動人心的盛大場面,不由讓人想起4年前機場上那悄悄的一幕:

    巴西人都認為本國的球隊能獲世界盃賽冠軍。然而,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在半決賽中,巴西隊卻意外地敗給了法國隊,結果那個金燦燦的獎盃沒有被帶回巴西。球員們悲痛至極,他們想,去面對球迷的辱罵、嘲笑和汽水瓶吧,因為足球是巴西的國魂。

    飛機進入了巴西領空,他們顯得有些坐立不安了,因為他們心裡清楚,這次回國,他們要面對的也許會是不好的事情。可是,當飛機降落在首都機場的時候,映入他們眼簾的卻是另一番景象。總統和2萬多球迷默默地站在機場上,他們看到總統和球迷共舉一條大橫幅,上面寫著:昂首走出失敗的陰霾。

    隊員們見到這樣的情景頓時淚流滿面。總統和球迷們都沒有說話,他們默默地目送球員們離開機場。4年後,巴西隊捧回了世界盃。

    堅持成就事業

    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總是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

    ——愛默生

    蘇桑尼·查金是一位電台廣播員,在她30年的職業生涯中,曾遭辭退18次,可是每次事後她都放眼更高處,確立更遠大的目標。

    由於美國大陸的無線電台都認為女性不能吸引聽眾,沒有一家肯僱用蘇桑尼·查金,她就遷到波多黎各去,苦練西班牙語。有一次,一家通訊社拒絕派蘇桑尼·查金到多米尼加共和國採訪一次暴亂事件,她便自己湊夠旅費飛到那裡去,然後把自己的報道出售給電台。

    1981年,蘇桑尼·查金遭到紐約一家電台辭退,說她跟不上時代,結果失業了一年多。有一天,蘇桑尼·查金向一位國家廣播公司電台職員推銷她的清談節目構想。

    「我相信公司會有興趣,」那人說。但此人不久就離開了國家廣播公司。後來蘇桑尼·查金碰到該電台的另一位職員,再度提出她的構想。此人也誇獎那是個好主意,但是不久此人也失去了蹤影。最後她說服第三位職員僱用她,此人雖然答應了,但提出要她在政治台主持節目。

    「我對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難成功。」蘇桑尼·查金對丈夫說。丈夫熱情地鼓勵她嘗試一下。1982年夏天,蘇桑尼·查金的節目終於開播了。她對廣播早已駕輕就熟。於是她利用這個長處和平易近人的作風,大談7月4日美國國慶對她自己的意義,又請聽眾打電話來暢談他們的感受。

    聽眾立刻對這個節目產生興趣,蘇桑尼·查金因此一舉成名。如今,蘇桑尼·查金已成為自辦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曾經兩度獲獎,在美國、加拿大和英國每天都有800萬觀眾收看這個節目。

    「我遭人辭退了18次,本來大有可能被這些遭遇所嚇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她說,「結果相反,它們鞭策我勇往直前。」

    再多給自己一次機會

    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裡百折不撓,永遠不向困難屈服。

    ——貝多芬

    垂頭喪氣的阿齊姆,走進心理醫師的診療室,向心理醫師傾訴他一生不幸的遭遇。他說:「我經歷了無數的失敗,早年求學過程,沒有一次考試能夠過關;踏入社會,經營許多生意,皆是負債收場;然後四處求職碰壁,就算有一份工作,也是沒能做多久,就被老闆開除;現在連自己的老婆也忍受不了我,要求跟我離婚……」

    心理醫師問他:「那麼,你現在想怎麼樣呢?」

    阿齊姆萬念俱灰地回答:「我此刻只想一死了之。」

    心理醫師:「你有沒有小孩?」

    阿齊姆:「有呀,又怎麼樣?」

    心理醫師笑了笑:「還記得你是怎麼教你的小孩走路的嗎?從他第一次雙手離開地面,顫顫微微地站起身來,是不是所有家人都會為他喝彩,為他鼓掌?」

    阿齊姆似有所悟:「嗯……是的……」

    心理醫師繼續道:「然後孩子很快地又跌倒了,你是不是輕輕扶起他,告訴他,沒關係,再試試看,你會走得很好的!」

    阿齊姆的語氣堅定了些:「對,我會幫他。」

    心理醫師:「孩子走路跌跌撞撞地,經過無數次的練習,還是走得不穩。你會不會失去耐性,告訴他,最後再給你三次機會,如果再學不會走路,以後終生都不准再給我走路,乾脆我買個電動輪椅給你。」

    阿齊姆:「不會,我會再幫助他、鼓勵他,因為我相信,孩子一定能學會走路的!」

    心理醫師:「那就對了,你才跌倒過幾次,就想坐輪椅了?」

    阿齊姆抗議道:「可是,小孩子有人協助他、提攜他,而我……」

    心理醫師:「真正能幫助你、鼓勵你的人是誰,此刻你還不知道嗎?」

    阿齊姆想了想,朝心理醫師重重地點了點頭,昂首闊步地走出診療室。

    沒有絕望

    永遠沒有人力可以擊退一個堅決強毅的希望。

    ——金斯萊

    維克托·弗蘭克什麼也沒有,只因為他是猶太人,就被投入了納粹德國某集中營。

    他被轉送到各個集中營,甚至被囚在奧斯威辛數月之久。弗蘭克博士說他學會了生存之道,那就是每天刮鬍子。不管你的身體多衰弱,就算必須用一片破玻璃當做剃刀,也得保持這項習慣。因為每天早晨當囚犯列隊接受檢查時,那些生病不能工作的人就會被挑出來,送入毒氣房。

    假如你刮了鬍子,看起來臉色紅潤,你逃過一劫的機會便大為增加。

    他們的身體在每天兩片麵包和三碗稀麥片粥的供應之下日趨衰弱。9個男人擠睡在寬3米的舊木板上,僅兩條氈子用來蓋。半夜三時,尖銳的哨聲便會叫醒他們起來工作。

    一天早上,他們列隊出去在結冰的地上鋪設鐵路枕木,同行的衛兵不停叱喝,更用槍托驅趕他們。腳痛的人就靠在同伴的手臂上。弗蘭克身旁的男人在豎起的衣領後低聲說:「妻子若是看見我們的模樣不曉得有何感想!我真希望她們在她們的營中過得好些,完全不知道我們的光景。」

    後來,弗蘭克寫著:「這使我想起自己的妻子。我們顛簸著前行,路程有數公里之遙,我們跌倒在冰上,彼此攙扶,手拉手往前。我們沒有交談,但心裡都明白,我們都惦記著自己的妻子。

    「我偶爾抬頭看天上,星光已逐漸稀微,淡紅色的晨光開始從一片黑暗的雲後乍現。我心中始終記掛著妻子的形影,刻骨銘心地想著她。我幾乎聽到她的回答,看見她的微笑,那爽朗和鼓勵的表情。忽然有一個意念出現在我的腦海裡,我一生中首次領會到許多詩人在詩歌中所表達的,也是許多思想家最終所陳述的真理,就是——愛是人類所能熱望的最終極目標。我抓住了人類詩歌、思想與信仰所傳遞的最大奧秘,人類的救星乃在愛中,藉著愛得以實現。」

    每天他都在積極思考,用什麼樣的辦法能逃出去。他請教同室的夥伴,夥伴嘲笑他:來到這個地方,從來就沒人想過能活著出去。還是老老實實幹活吧,也許能多活幾天。可維克托不是這樣的想法,他想到的是家有老母妻兒,自己一定要活著出去。

    積極的思考終於給他帶來了機會。一次,在野外幹活,趁著黃昏收工時刻,他鑽進了大卡車底下,把衣服脫光,乘人不注意,悄悄地爬到了附近不遠處的一堆赤裸死屍上。刺鼻難聞的氣味,蚊蟲叮咬他,他全然不顧,一動不動地裝死。直到深夜,他確信無人,才爬起來光著身子一口氣跑了70公里。這正是,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這位倖存者後來對人們說:「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

    101歲成名的畫家

    既然我已經踏上這條道路,那麼,任何東西都不會妨礙我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康德

    萊伯曼要向那些到了60、70、80、90歲就自認上了年紀的人證明,這個年紀並不是生命的暮年。不要總去想還能活幾年,而要想還能做些什麼。著手幹些事情,這才是生活的真諦。

    蓋理認識哈里·萊伯曼先生的時候,哈里·萊伯曼已經是一位百歲老人了。那一天又熱又悶,就連不見陽光的陰涼處也達到40℃的高溫。來到哈里·萊伯曼的住處,蓋理還以為這位老畫家一定坐在舒適的空調室裡等他。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哈里·萊伯曼正在樹蔭下專心致志地繪製一幅油畫。哈里·萊伯曼告訴蓋理,他剛剛同一個日曆出版商簽定了一項七年的合同,畫架上的作品即是其中之一。

    老人身材瘦長,臉上皺紋已深,下巴留著一撮鬍鬚,頭髮花白,但卻精神煥發,衣著也很講究,看上去最多不過80歲。80歲!這正是哈里·萊伯曼開始學習作畫的年紀。

    萊伯曼是在一所老人俱樂部裡和繪畫結下緣分的。那時,老人歇業已有六年。他常到城裡的俱樂部去下棋,以此消磨時間。

    一天,女辦事員告訴他,往常那位棋友因身體不適,不能前來下棋了。看到老人失望的神情,這位熱情的辦事員就建議他到畫室去轉一圈,還可以試畫幾下。

    「您說什麼,讓我作畫?」老人哈哈大笑,「我從來沒有摸過畫筆。」

    「那不要緊,試試看嘛!說不定您會覺得很有意思呢!」

    在女辦事員的堅持下,萊伯曼來到了畫室。過了一會兒,辦事員又跑來看看老人「玩」得是否開心。

    「呵呵,先生!您剛才在騙我!您簡直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畫家。」女辦事員笑著對老人說。

    不過,萊伯曼說的全是實話,這確實是他第一次擺弄畫筆和顏料。提起當年這件往事,老人頗有感慨:「這位女辦事員給了我很大鼓舞,從那以後,我每天去畫室。她又使我找到了生活的樂趣。退休後的六年,是我一生中最憂鬱的時光。沒有什麼比一個人等著走向墳墓更煩惱了。從事一項活動,就會感到又開始了新的生活。」

    繪畫,對於這位八旬老人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項單純的消遣活動。81歲那年,老人還去聽了繪畫課,一所學校專為成年人開辦的十周補習課程。第三周課程結束的時候,老人抱怨任課教師、畫家拉裡·理弗斯從來不給他幫助指導。

    「您給每個人講這講那,對我卻隻字不說。這是為什麼呢?」顯然,老人不高興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