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力 第19章 強化說服力 (6)
    從集中營被解放出來後,他創立了自己命名的「LOGO療法」的心理學理論。「LOGO」的複數形式「LOGOS」在希臘語中具有「含義、意義」的意思。

    這個理論指導人們「不要逃避人生的痛苦和煩惱」,而要正視人生,在經歷這些嚴峻的考驗的同時,尋找人生的意義。它是通過展示人類對於無論多大的問題、多沉重的負荷,都能承受的事實,來治療一切患有恐懼症和神經官能症的病人。

    比如,對患有失眠症的病人說,只要能不睡就不睡,這是人類可以辦得到的事情,給他們對付失眠病態的勇氣。

    很多時候,可以用這種方法來鎮住他人的反抗。不要躲避反抗,也不要思考應付反抗的艱巨性,相反,要面對反抗,通過誇張反抗帶來的影響,來告訴對方其重要性。就是說,你承認對方心裡的反抗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我們一遇到什麼問題,動輒停止前進,反抗心成了制動器。

    比如,有人說:「要我們去明德爾貝裡,可去那兒的路太糟,路面太差,實在不想去。」

    「這條路糟到什麼程度呢?」有人問。

    他回答說:「坑坑窪窪的,還有羊腸小道,拐來拐去。而且,有時因為是單側通行,要等上半天。不光這些,如果迷了路,就別想走出來,因為岔道多得嚇人。」

    「就這些嗎?」

    「這還不夠嗎?」

    「作為你討厭那條路的理由,無疑是充分的,而且,誰也無法改變那個現狀。可是,我想,這跟絕不去明德爾貝裡沒有直接關係吧?」

    「是呀,是呀。我沒說不去啊。」

    想想看,這種方法彷彿是往氣球裡打氣,打到快要爆炸那一刻,戛然而止。

    這就是所謂「LOGO療法」的作用。也就是說,抓住對方反抗中的意思,讓反抗膨脹到最大限度,讓對方把反抗全部發洩出來。於是,反抗就成了紙老虎,它不像想像中那樣可怕,也不會成為阻擋人際關係走向良好狀態的障礙。

    在這裡,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讀者中間,一定有提出反論的人吧?如果在心中保留了反抗,那麼,反抗豈不會在人心中紮下根,成長起來,實際上釀製更大的反抗嗎?

    的確,不能說沒有這種可能性。因而,在需要的時候,稍許用一下是可以的。這種方法和書中介紹的其他方法一樣,只不過是在特定的時候,特定的狀態下才有效。如果隨時隨地都有效的話,那麼,糾纏於人際關係的各種問題,都可以用極簡單的公式來歸納解決了。

    請試著找出擴大反抗的原因吧。如果這種方法無效,那麼再試試下面提供的方法。

    有時,需要迎擊對方的反抗。「是的,你反抗到底是你的自由,可是,這樣的話,事態沒有任何進展。」通過這種方法來動搖對方的反抗也是必需的。這也是減弱對方反抗的一種方法。

    在這個方面,集誠科技有限公司的優秀推銷員約翰遜·阿利文有著豐厚的經驗:

    約翰遜在向一個客戶推銷商品的時候。那個客戶一邊故意裝著咳嗽,欲言又止,一邊想方設法在約翰遜想要達到目的的道路上設下一些小障礙。

    終於,約翰遜不言語了,接著,盯著那個客戶說:「先生,如果您想說『不買』,請乾脆說出來吧。這樣,我就不浪費您的寶貴時間,我也好到別處去做生意。而且,這也不會破壞您我之間的友情。如果不想買,就直說吧,彼此方便。」

    結果,那個客戶驚慌失措地回答:「我想,嗯,不是那樣的吧。我只是在努力聽你說話呀。」

    那個客戶言不由衷,終於掉進阿利文設的陷阱裡。約翰遜對於對方的反抗,採取了稍嫌強迫,卻很有效的做法。

    事實上,運用這種方法時,不明目張膽地說出來,而稍加改造地表達出來,更為好些。

    「我知道您的意思,好像很不願意。即使我再怎麼說,您的情緒也不會改變。如果真是那樣的話,為何不說出來呢?我這就去找別的顧客。」

    或者,「我理解您的話,我想,您是說不想與這個生意發生關係。果真如此,對您是否有利,我絲毫不知。這好比用小刀切麵包,一點一點的,是個怪主意,如果不試試的話,就沒有實證。您是說連實證都不要,是吧?」

    可以說,這都是通過減弱他人思考中的反抗成分,來緩和反抗。

    六、批評有方

    批評是一種苦藥,你的任務是使人們能夠嘗到它的甜味。

    ——斯大林

    間接提醒

    批評是一種藝術。批評別人而要使其口服心服,就要講究竅門。批評有法,但無定法。管理學家雅柯卡說過:「表揚可以印成文件,而批評打個電話就行了。」這就是說,含蓄而不張揚的批評有時比那種電閃雷鳴式的批評效果會更好。

    無論何人,對於旁人的忠言或勸告,往往難以接受。如何才能找一種正確的批評方法,使忠言不逆耳,從而避開被批評者的不愉快思想呢?我們對別人發出忠告也好,批評也好,都要明確目的是為了教育,使對方的行動方向按我們的願望改變。如果不能起到這個作用,倒不如沉默的好。

    如何批評才不致引起怨憤?或許我們不喜歡批評別人,但是有時我們卻不得不這樣做。那麼批評就真的不好嗎?或者就一定會使朋友變成仇敵,甚至弄得六親不和嗎?不,事實並不是這樣。如果我們真正懂得批評,那麼我們可以相信:我們能夠做得很好的,並且不至於引起怨憤。

    有時候,因被批評對像身份的特殊性,不便進行直接的批評,可採用借彼批此的手法,含蓄蘊藉,在不傷害被批評者自尊心的前提下,讓其自我感悟,自糾其錯。

    有些上司事先未考慮清楚,究竟自己向部屬提出的忠告或批評將會得到什麼樣的反應,就隨便說些下屬該如何如何的話。殊不知每個人都有自尊心,而這往往妨礙他去接受批評。所以,上司發出批評,必須使受批評的下屬理解他的出發點,是為了集體好,也是為了下屬本人好,其中並無個人成見,這樣才有積極的作用。

    「真沒見過你這樣的糊塗蟲!」「你不想幹可以到別的地方去!」這類批評語是不可取的。因為它只能刺傷對方的心,激起對方的反感。「你沒有必要沮喪」這樣的話能使被批評者感到你對他還是尊重的。「如果你認為我說的有道理,你就聽聽吧。」「我希望你不要讓我失望。」這類話也可以使被批評者感到你的溫情。

    忠告或批評必須選擇恰當的時機,最好是選擇沒有第三者在場的場合,否則他會認為你故意讓他當眾出醜,從而增加抗拒心理。因此,如果有其他人在場的話,我們最好採用安慰式批評。

    年輕的莫泊桑向著名作家布耶和福樓拜請教詩歌創作。兩位大師一邊聽莫泊桑朗讀詩作,一邊喝香檳酒。布耶聽完說:「你這首詩,句子雖然疙裡疙瘩,像塊牛蹄筋;不過我讀過更壞的詩。這首詩就像這杯香檳酒,勉強還能吞下。」

    這個批評雖嚴厲,但留有餘地,給了對方一些安慰。

    每個人犯下大錯時都會產生反省之心的。

    例如在爭取決賽權的關鍵棒球賽中,在零比零的情況下,第九局下半場無人出局,二壘下有跑者,這是一次相當好的機會。但是二壘跑者卻太大意而被對方牽制封殺了,在他意志消沉地跑回球員休息區時,教練若當著其他選手的面責備他,他一定恨不得有個地洞鑽進去,情緒會更加低落。

    相反的,如果教練安慰他:「沒關係,沒關係。」這位選手一定會深深反省,警惕自己以後不要太大意,而且在延長賽中,他也許會因而打得更出色。

    凡是人都會有錯,只是程度的差別罷了。上面所舉的兩個例子,都採用了安慰式批評,是犯錯後處理方法的最佳參考例子。要責備屬下的錯誤,當然每個人都會,問題在於作法如何。

    最差勁的作法是每次都採用打罵方式。如此一來,屬下們會認為無論是怎樣的錯誤,一定都會挨罵,所以都會有等待颱風過去的心理。當人類的心理習慣於某種狀態時,就不會產生創造性。同時,當感到自己應對錯誤負絕大責任時,又遭到上司的嚴厲責備的話,會對上司的信賴感大大減少。

    善於說服他人的人,常會善加利用對方的機會來說服。對於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錯誤,諸如小小的計算錯誤等,雖會詳加注意,但卻故意忽視較大的失敗,而且相反地採用鼓勵的方式。

    犯下大錯,任何人都有充滿自責的心理,這時若能加以鼓勵,對方的心情將會如何自是不言而喻。犯了大錯誤而又沒有受到責備的人,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因一點小錯誤而受責備時,心中也不會產生反駁感,反會心存感謝,學得「以後不論什麼事,我都願為這種人認真苦幹」,所以即使上司的要求稍微苛刻些,他仍會欣然接受。

    對方犯小錯時可以責備他,可是犯下大錯時卻要故意忽視,如此將會提高對方的忠實度。

    勇於示弱

    要不傷感情、不引起憎恨而又能夠改變別人的錯誤,你也不要忘記這樣一個信條:批評他人時,先談自己的錯誤也就是示弱。

    在演講、談話和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夠恰當地對他人進行示弱,能有效地抵消嫉妒和敵對的情緒,引開或避免對方的不利注意。

    在事業和競爭中為了取勝,當然不可以示弱,但在特定情況下公開承認自己的短處,有意暴露出的某些方面的弱點,往往是一種有益的處世之道。

    示弱可以減少不滿或嫉妒。事業上的成功者,是生活中的幸運兒,被人嫉妒是客觀存在的。在一時還無法消除這種社會心理之前,用適當的示弱方式可以將其消極作用減少到最低限度。

    示弱能使處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於團結周圍的人們。要使示弱產生積極作用,必須善於選擇示弱的內容。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學歷不高,經驗有限,知識能力有所不足,有過種種曲折難堪的經歷,表明自己實在是個平凡的人。成功者應多在別人面前說自己失敗的紀錄、現實的煩惱,給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並非萬事大吉」的感覺。對眼下經濟不如你的人,可以適當訴訴自己的苦衷,諸如健康欠佳、子女學業不妙以及工作中的諸多困難,讓對方感到「他家也有一本難念的經」。

    某些專業上有一技之長的人,最好宣佈自己對其他領域一竅不通,袒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鬧過笑話、受過窘迫等。至於那些完全因客觀條件或偶然機遇僥倖獲得名利的人,更應直言承認自己是「瞎貓碰到死老鼠」。

    示弱可以是個別接觸時推心置腹的長談,幽默的自嘲則可以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這樣有意識地以己之短,補人之長,往往也能收到避免不利注意的效果。

    示弱有時不僅表現在語言上,還要表現在行動上。

    自己在事業上已處於有利地位,獲得了一定成功。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條件和別人競爭,也要盡量迴避退讓。也就是說,事業之外,平時對小名小利應淡薄疏遠些,因為你的成功已經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標,不可再為一點微利惹火燒身,應當分出一部分名利給那些暫時的弱者。

    示弱是強者在感情上體貼暫時在某些方面處於劣勢的弱者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它可以使你身邊的「弱者」有所慰藉,心理上得到平衡,減少或抵消你前進路上可能產生的消極因素。

    聽別人數說我們的錯誤很難,但假如對方謙卑地自稱他們並非完美,我們就比較容易接受了。因此,如果批評者先從自己並非無可指摘的話題開始,列舉被批評者的錯誤,那麼被批評者就能非常容易地聽進去。

    德國最後一位皇帝威廉二世,是個傲慢自大的傢伙。他吹噓他的陸海軍隊所向無敵。更甚的是,他在英國訪問的時候,公開說了許多狂妄、荒唐的蠢話。

    比如:他聲稱自己是德國惟一對英國友善的人;他新建立的海軍是用來對抗日本威脅的;只有他才能使英國不致被蘇俄和法國所糟蹋等等。

    誰也不會相信這些舉世震驚的狂言居然出自一位歐洲皇帝之口。整個歐洲大陸都在議論紛紛,英國被激怒了,德國的政治家則被嚇呆了。就在舉世一片驚愕之中,這位自命不凡的皇帝也知道自己說了錯話,便召來大臣布羅親王,希望他來替自己承擔過錯,他要求布羅宣稱這一切都是他的責任,是他使皇上講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話的。

    「但是,陛下,」布羅反駁道,「沒有人相信我會建議陛下講那些話的。」

    此話一出威廉二世立即大發雷霆。布羅知道:一失言之間已經鑄成了滔天大錯了。

    「你認為我是一隻蠢驢,」他咆哮道,「會犯下你所不會犯的錯誤。」

    布羅知道自己應該讚美在先,然後再伺機進言。但現在一切都已太遲了,他必須彌補過錯,趕快說些讚美的話。

    「微臣沒有資格說那些話。」他恭敬地回答,「陛下在許多方面的成就,臣實難望其項背。不只是軍事方面的知識,還有自然科學等其他知識,臣都是望塵莫及的。臣曾經聽過陛下談論晴雨表、無線電信感光,臣很慚愧在這方面一無所知,對物理化學也毫無概念,連最簡單的自然現象都不知如何解釋。但是——」布羅繼續說道,「臣正好有些歷史方面的知識,這可能對政治還算有用,尤其是外交政策。」

    德皇終於笑逐顏開了,因為布羅已經讚美過他,還有什麼不好原諒的?「老天,」德皇熱情地說道,「我不是常告訴你嗎,我們是最佳搭檔,互補有無。我們應該永遠在一起,我們會的!」

    這樣先示弱再說幾句恭維話可以使一個傲慢、自負的德皇變成堅定的朋友,你就可以想像這個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會多麼有用。馬上使用看看,絕對會有意想不到的奇跡出現。

    承認一個人本身的錯誤——就算你還沒有改正過來——可以幫助別人改善行為。這真是個絕妙的迂迴戰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